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冬腊月里,冰天雪地的刺骨寒冷总是让人措手不及。手脚冰凉、耳朵冻僵、满嘴的哈气,瑟瑟发抖……只要走出室内,就是漫天的霜冻。于是,冬天养生第一要义就是保暖。纵然现代人们久居室内,空调、暖气、羽绒服、秋裤、毛衣随时保护身体,但是数九寒冬的寒气始终会无时无刻不侵蚀你的健康。
那么,这个冬天你是要“风度”还是要“温度”呢?怎样才能在寒冬以最科学而有效的办法来保暖呢?快来看看我们为你总结的“暖冬计划”!
警惕篇:冬天七部位千万别着凉
“不畏严寒酷暑”很多时候是褒奖人的话语。但专家表示,人的不少部位也是很娇弱的,在冬天,应该重点对一些最怕冷的部位进行重点保护。
双脚:专家指出,无论男女,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脚冷则全身冷”。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但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血液供应往往不足。冬季人们最好每天用热水泡脚,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使全身都暖和起来。
腰部:腰部是很多人第二怕冷的区域。尤其是对男性而言,该部位是肾之腑,肾喜温恶寒,一旦受凉就会立刻“闹情绪”,出现腰膝酸软、性功能障碍等。因此,天冷时一定要穿中长外衣,不要让腰部受寒。
头部:专家表示,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袭,易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等。所以,天冷时外出最好要戴帽子。头部出汗后不要立刻摘下帽子,应先到室内慢慢消汗,避免冷风直吹。此外,每天清晨梳头百余次,使头皮微热,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促进诸阳上升、气血不衰。
脖子: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上承头颅,下接躯干,还是咽喉要道,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这使它“身体”格外娇贵,一旦受寒,颈椎病、咽炎、脑血管病就会接踵而至。专家建议人们冬天最好穿高领装,外出一定要戴围巾。
膝部:膝部受凉可导致关节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保护膝关节的关键是保暖防寒,应戴上护膝,或选择膝部加厚的毛裤,注意运动不要过量。
耳朵:专家介绍,耳朵体积小,接触空气的面积大,热量很容易散发。外加耳朵皮肤薄,耳廓缺少皮下脂肪的保护,极易长冻疮。因此外出一定要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坚持每天早、中、晚按摩揉搓耳廓,每次约5~10分钟。
鼻子:鼻子也经常裸露在外,如果鼻黏膜接触冷空气,黏液分泌会减少,毛细血管会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就变差,从而导致病菌进入肺内,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因此,专家建议人们外出时应戴上纯棉口罩,但最好不要用围巾遮挡,以防上面的细菌或织物纤维进入鼻腔。天冷时,可每天按摩鼻翼,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搓热后,沿鼻梁、鼻翼上下按摩30下。早起前、晚睡前各做1次,可增强鼻部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
误区篇:避开以下保暖误区
在寒冷的冬天,取暖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取暖的设备或方法不对,将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所以从今以后,摒弃掉这些错误的方式吧——
误区一:衣服穿厚
寒冷的天气,有的人为了保温防寒,穿得“鼓鼓囊囊”,以为穿得越多越暖和。其实这是片面的。因为衣服本身不产热,只起到隔离的作用。由于衣服与肌体、衣服与衣服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小气候区,使人体的热量得以保存,从而感觉到温暖。穿衣过多过厚,热量大会使皮肤血管扩张,流向皮肤的血流增多从而增加了散热。这样,反而降低了肌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误区二:常吃火锅
男女老幼冬令时节都喜欢吃火锅。然而,火锅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宜。冬季气候干燥,火锅调料又偏于温热,如畏寒明显,尤其是四肢怕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沉细属中医阳虚者,吃火锅较宜。如有口干舌燥、自汗盗汗、动辄气促、午后升火、手足心易热、舌质红或偏红、大便干结等属中医气阴两虚者,应少食或不食火锅。高血压、胃病患者尤其不宜食辣。
误区三:空调温高
冬令时节寒风刺骨,为了在室内享受温暖,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将空调的温度调至 27℃或以上,使得室内温度如同春夏之交,的确使人感觉十分舒适。 但长期在空调环境中的人易患空调综合症。具体表现为鼻塞、咽喉干燥、口干、 头疼、免疫功能下降等。室内外温差太大,极易患感冒;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则容易发生心肌梗塞、中风、面神经瘫痪。
误区四:蒙头睡觉
专家指出,蒙头睡觉对健康是有害无益的,一则被子太厚会压迫身体,不能使身体在睡觉时彻底放松。同时太厚的被子也会压迫心脏等器官,影响健康;如果蒙头大睡,则会因被窝内二氧化碳等废气逐渐增加,影响正常的呼吸甚至造成窒息。同时也可因被窝内缺氧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误区五:紧闭门窗,足不出户
由于紧闭门窗,室内空气流通不佳,导致空气污浊,容易引发头昏、出汗、咽喉干痛、胸闷不适等症状。“三分饥寒,七分温饱”这条古人总结出的经验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保暖过度,容易使肌体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耐寒能力降低,反倒容易引发一些疾病。
居家篇:家中轻松过暖冬
A.四大保暖食材
专家指出,冬季养生要多吃四“辣”食物,如生姜、洋葱、辣椒、花椒等,它们不仅有助御寒保暖,还有独特的保健功效。
1.生姜健胃促消化
生姜性温味辣,含有姜醇等挥发物,还含姜辣素、维生素以及少量矿物质。研究表明,姜辣素有助于增强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从而起到促进消化、健胃、增加食欲的作用。
2.洋葱抑菌抗氧化
洋葱性温味辛,含有硒、硫胺素、核黄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含有的有机硫化物是主要的辣味物质。研究表明,有机硫化物具有抗菌、防癌、抗炎症的作用,同时可清除体内自由基,具有抗氧化功效。
3.辣椒抗潮护心脏
辣椒的主要辣味物质为辣椒素,它可以帮助人体抗寒、抗潮,还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辣椒还有预防癌症、延缓衰老的作用,特别是红辣椒在民间享有“红色药材”的美称。 4.花椒除湿又止痛
花椒性温味辛,含有柠檬烯、花椒素、不饱和有机酸和挥发油等成分。它具有温中健胃、散寒除湿、解毒杀虫、理气止痛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它有一定的局部麻醉功效,对各种杆菌和球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B.三大穴位活血保暖
温暖的夏季流水潺潺,严寒的冬季滴水成冰,这就是“寒则凝,温则行”。身体的血液流动、经络运行与此有相似之处。不妨多按摩大椎穴、合谷穴和足三里这三个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御寒保暖的目的。
大椎穴:这个穴位在脖子后面最突起的骨头下面,腰椎疼痛可以搓擦腰部。脊柱是针灸学中督脉循行的部位,督脉可以调节全身的阳经,按揉颈腰可以疏通督脉经络、调畅气血。具体操作是两手搓热后紧按颈腰部,用力搓30次左右。有颈椎病的患者可以经常揉按大椎穴。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合谷穴和足三里:这两个穴位都是阳明经穴。阳明是多气多血之经,对于经络气血的通畅关系重大。如果能每天坚持按摩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还可以增加肌体的抵抗力,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取穴方法: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取经篇:老外的保暖妙招
1.少摄入咖啡因。英国刘易舍姆总医院血管外科专家艾迪·查罗纳表示,咖啡因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使血管在寒冷的情况下也不易自然收缩,导致身体热量损耗,让人感觉更冷。姜茶等脱咖啡因热饮保暖效果更好,更适合冬天。
2.手别放进口袋里。英国脊椎按摩协会专家蒂姆·哈切夫表示,冬季走路不要将双手插进口袋里,而应该戴上手套,甩动双臂。这样可活动臂膀肌肉,改善双臂及双手血液循环,使得身体生热,更利保暖。
3.多喝豆奶。英国饮食协会营养学家萨拉·辛克博士表示,与摄入碳水化合物或脂肪相比,摄入蛋白质可显著升高体温。建议早餐喝杯豆奶,同时可适当补充些坚果和酸奶。
4.起床前活动脚趾。英国理疗师萨米·马戈建议,起床前脚趾上下活动20次,然后用脚画圆圈活动脚踝,正反方向各10次,再将大腿收紧放松10次。这样可让身体活动开,下床不会感觉太冷。
5.穿件马甲。查罗纳表示,穿件保暖马甲或戴个腹带有助于保持身体核心区域体温,减少身体散热,更有益身体保暖。
6.坐摇椅。久坐不动会导致体温下降。建议坐着时不妨选择摇椅,有助于活动手臂、大腿肌肉群,促进血液循环,产生更多热量。
7.回忆快乐往事。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回忆快乐往事可重现昔日身体的舒适感,让人感觉更温暖,身体更抗寒。
那么,这个冬天你是要“风度”还是要“温度”呢?怎样才能在寒冬以最科学而有效的办法来保暖呢?快来看看我们为你总结的“暖冬计划”!
警惕篇:冬天七部位千万别着凉
“不畏严寒酷暑”很多时候是褒奖人的话语。但专家表示,人的不少部位也是很娇弱的,在冬天,应该重点对一些最怕冷的部位进行重点保护。
双脚:专家指出,无论男女,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脚冷则全身冷”。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但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血液供应往往不足。冬季人们最好每天用热水泡脚,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使全身都暖和起来。
腰部:腰部是很多人第二怕冷的区域。尤其是对男性而言,该部位是肾之腑,肾喜温恶寒,一旦受凉就会立刻“闹情绪”,出现腰膝酸软、性功能障碍等。因此,天冷时一定要穿中长外衣,不要让腰部受寒。
头部:专家表示,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袭,易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等。所以,天冷时外出最好要戴帽子。头部出汗后不要立刻摘下帽子,应先到室内慢慢消汗,避免冷风直吹。此外,每天清晨梳头百余次,使头皮微热,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促进诸阳上升、气血不衰。
脖子: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上承头颅,下接躯干,还是咽喉要道,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这使它“身体”格外娇贵,一旦受寒,颈椎病、咽炎、脑血管病就会接踵而至。专家建议人们冬天最好穿高领装,外出一定要戴围巾。
膝部:膝部受凉可导致关节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保护膝关节的关键是保暖防寒,应戴上护膝,或选择膝部加厚的毛裤,注意运动不要过量。
耳朵:专家介绍,耳朵体积小,接触空气的面积大,热量很容易散发。外加耳朵皮肤薄,耳廓缺少皮下脂肪的保护,极易长冻疮。因此外出一定要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坚持每天早、中、晚按摩揉搓耳廓,每次约5~10分钟。
鼻子:鼻子也经常裸露在外,如果鼻黏膜接触冷空气,黏液分泌会减少,毛细血管会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就变差,从而导致病菌进入肺内,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因此,专家建议人们外出时应戴上纯棉口罩,但最好不要用围巾遮挡,以防上面的细菌或织物纤维进入鼻腔。天冷时,可每天按摩鼻翼,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搓热后,沿鼻梁、鼻翼上下按摩30下。早起前、晚睡前各做1次,可增强鼻部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
误区篇:避开以下保暖误区
在寒冷的冬天,取暖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取暖的设备或方法不对,将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所以从今以后,摒弃掉这些错误的方式吧——
误区一:衣服穿厚
寒冷的天气,有的人为了保温防寒,穿得“鼓鼓囊囊”,以为穿得越多越暖和。其实这是片面的。因为衣服本身不产热,只起到隔离的作用。由于衣服与肌体、衣服与衣服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小气候区,使人体的热量得以保存,从而感觉到温暖。穿衣过多过厚,热量大会使皮肤血管扩张,流向皮肤的血流增多从而增加了散热。这样,反而降低了肌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误区二:常吃火锅
男女老幼冬令时节都喜欢吃火锅。然而,火锅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宜。冬季气候干燥,火锅调料又偏于温热,如畏寒明显,尤其是四肢怕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沉细属中医阳虚者,吃火锅较宜。如有口干舌燥、自汗盗汗、动辄气促、午后升火、手足心易热、舌质红或偏红、大便干结等属中医气阴两虚者,应少食或不食火锅。高血压、胃病患者尤其不宜食辣。
误区三:空调温高
冬令时节寒风刺骨,为了在室内享受温暖,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将空调的温度调至 27℃或以上,使得室内温度如同春夏之交,的确使人感觉十分舒适。 但长期在空调环境中的人易患空调综合症。具体表现为鼻塞、咽喉干燥、口干、 头疼、免疫功能下降等。室内外温差太大,极易患感冒;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则容易发生心肌梗塞、中风、面神经瘫痪。
误区四:蒙头睡觉
专家指出,蒙头睡觉对健康是有害无益的,一则被子太厚会压迫身体,不能使身体在睡觉时彻底放松。同时太厚的被子也会压迫心脏等器官,影响健康;如果蒙头大睡,则会因被窝内二氧化碳等废气逐渐增加,影响正常的呼吸甚至造成窒息。同时也可因被窝内缺氧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误区五:紧闭门窗,足不出户
由于紧闭门窗,室内空气流通不佳,导致空气污浊,容易引发头昏、出汗、咽喉干痛、胸闷不适等症状。“三分饥寒,七分温饱”这条古人总结出的经验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保暖过度,容易使肌体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耐寒能力降低,反倒容易引发一些疾病。
居家篇:家中轻松过暖冬
A.四大保暖食材
专家指出,冬季养生要多吃四“辣”食物,如生姜、洋葱、辣椒、花椒等,它们不仅有助御寒保暖,还有独特的保健功效。
1.生姜健胃促消化
生姜性温味辣,含有姜醇等挥发物,还含姜辣素、维生素以及少量矿物质。研究表明,姜辣素有助于增强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从而起到促进消化、健胃、增加食欲的作用。
2.洋葱抑菌抗氧化
洋葱性温味辛,含有硒、硫胺素、核黄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含有的有机硫化物是主要的辣味物质。研究表明,有机硫化物具有抗菌、防癌、抗炎症的作用,同时可清除体内自由基,具有抗氧化功效。
3.辣椒抗潮护心脏
辣椒的主要辣味物质为辣椒素,它可以帮助人体抗寒、抗潮,还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辣椒还有预防癌症、延缓衰老的作用,特别是红辣椒在民间享有“红色药材”的美称。 4.花椒除湿又止痛
花椒性温味辛,含有柠檬烯、花椒素、不饱和有机酸和挥发油等成分。它具有温中健胃、散寒除湿、解毒杀虫、理气止痛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它有一定的局部麻醉功效,对各种杆菌和球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B.三大穴位活血保暖
温暖的夏季流水潺潺,严寒的冬季滴水成冰,这就是“寒则凝,温则行”。身体的血液流动、经络运行与此有相似之处。不妨多按摩大椎穴、合谷穴和足三里这三个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御寒保暖的目的。
大椎穴:这个穴位在脖子后面最突起的骨头下面,腰椎疼痛可以搓擦腰部。脊柱是针灸学中督脉循行的部位,督脉可以调节全身的阳经,按揉颈腰可以疏通督脉经络、调畅气血。具体操作是两手搓热后紧按颈腰部,用力搓30次左右。有颈椎病的患者可以经常揉按大椎穴。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合谷穴和足三里:这两个穴位都是阳明经穴。阳明是多气多血之经,对于经络气血的通畅关系重大。如果能每天坚持按摩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还可以增加肌体的抵抗力,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取穴方法: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取经篇:老外的保暖妙招
1.少摄入咖啡因。英国刘易舍姆总医院血管外科专家艾迪·查罗纳表示,咖啡因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使血管在寒冷的情况下也不易自然收缩,导致身体热量损耗,让人感觉更冷。姜茶等脱咖啡因热饮保暖效果更好,更适合冬天。
2.手别放进口袋里。英国脊椎按摩协会专家蒂姆·哈切夫表示,冬季走路不要将双手插进口袋里,而应该戴上手套,甩动双臂。这样可活动臂膀肌肉,改善双臂及双手血液循环,使得身体生热,更利保暖。
3.多喝豆奶。英国饮食协会营养学家萨拉·辛克博士表示,与摄入碳水化合物或脂肪相比,摄入蛋白质可显著升高体温。建议早餐喝杯豆奶,同时可适当补充些坚果和酸奶。
4.起床前活动脚趾。英国理疗师萨米·马戈建议,起床前脚趾上下活动20次,然后用脚画圆圈活动脚踝,正反方向各10次,再将大腿收紧放松10次。这样可让身体活动开,下床不会感觉太冷。
5.穿件马甲。查罗纳表示,穿件保暖马甲或戴个腹带有助于保持身体核心区域体温,减少身体散热,更有益身体保暖。
6.坐摇椅。久坐不动会导致体温下降。建议坐着时不妨选择摇椅,有助于活动手臂、大腿肌肉群,促进血液循环,产生更多热量。
7.回忆快乐往事。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回忆快乐往事可重现昔日身体的舒适感,让人感觉更温暖,身体更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