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进,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也朝着如何突出其职业特性,如何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和适应社会的方向发展。将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心理健康、职业就业课程有机的整合,不但可以调节现代社会对职业体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与现实职业体育教育发展滞后的矛盾,更重要的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调节了身心发展,发今后学生的就业、创业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职业导向;课程整合
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随着高职院校快速发展,如何特色办学,规模办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办学特色上,学校非常注重各专业课程的发展与改革。相对来说,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模式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改革力度不大,发展相对滞后。这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产生了新矛盾。如何在体育教育中根据学生专业类型运用新的教学理念,选择能突出发展其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教学内容并传授相关职业保健知识,就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体育发展新方向。
一、目前我国高职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和与国外高职体育教育的差异
虽然我国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今后的发展,但是体育教育模式的不完善,使得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教学模式的固定化、结构化
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很多依然沿用传统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有的体育课程虽然运用了新模式,如“1+1、1+2、3+1、1+1+1”等,但在实际教学中不灵活并刻意结构化。没有意识到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任务,采用不同是教学内容与方法,表现为不管教什么都是统一模式,一用到底。学生上课依然表现为不主动,学习动机不高。
(二)课程设置相对单一,教学内容缺乏与职业相关的联系性
体育课以大众化的田径、球类及体操项目为主,户外运动和水上运动极少涉及。课程内容的极少更新,使学生缺乏新鲜感;再加上高中阶段学生体育锻炼机会较少,对体育认识也存在片面性导致运动的自我效能感偏低。另外,授课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脱离,并无针对学生今后可能的就业岗位增加体能训练或强调有效预防职业病的体育知识,使得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降低了学习动机。
(三)课外体育类社团类型和活动较少
相对与国外的体育社团或俱乐部的活跃,高等职业学校因为受到指导教师、场地、时间和经费和运动种类偏少的原因难以吸引同学加入。很多已经成立的体育社团或俱乐部也因管理不规范,校与校之间的交流与活动较少,流失了许多成员。
(四)体育场管、设施相对缺乏
尽管很多高等职业学校新建了体育场管,但场管数量和种类还是相对缺乏。因为多数学校因建设经费所限,往往只会建设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大众项目的运动场所并只配置,简单的体育健身器材,并且数量有限。而场管建设又基本以露天为主,使得体育锻炼受天气影响较大。这样就使得教师教学也只限于大众运动,学生选择有限,缺乏兴趣。
(五)师资力量较薄弱
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老师基本来自各体育院校,在专业技术职务上以讲师居多,科研能力较弱,受国外最新教育理念影响小,创新较少。在专业运动能力方面,国家和省队退役的运动员较少,训练方法上存在不够前沿或带队能力不突出的问题。
二、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以职业为导向的目标进行课程的优化整合将打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现状,突出职业特性。
在教学时融入职业技能特色、职业素养、职业保健、心理健康等知识的教育,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体育技能的同时,发展职业体能,拓展职业健康的内涵,真正做到以职业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终身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体育教育。
(一)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以职业导向为背景的整合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高等职院的体育教育带有职业特色
体育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把职业特点融入到课程开发中,将职业需要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教师应结合现代化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视频剪辑技术生动地展示出相关专业的职业特性,概述职业病预防与治疗相关知识,介绍最适合本专业的体育锻炼方式。这样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如,对文科类性质的专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长期的伏案工作会对身体的形成怎样的影响,怎样通过运动和合理饮食来保持身体健康。通过教授舍宾、健美操、拳击这类可以使上肢和颈部得到有效锻炼的课程来增加学生的兴趣。
(2)现代信息技术和体育课程的整合不但体现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更体现在网络教学中。通过网络上丰富的共享资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体育运动进行自我锻炼,教师同样可在网上进行指导与点评。这样不仅弥补了课程设置单一化、课程课时和场地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体育视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如,利用“世界大学城”这一网络平台,体育老师通过课程资源建设,将最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通过资源共享传达给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通过平台相互切磋,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平台促进交流,每位老师都能发挥所长。这大大缓解了有场地找不到指导教师,有教师指导又无场地锻炼的尴尬局面。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还可以将志同道合的体育爱好者联系起来,不但可以共享资源,还能邀请体育教师担任社会指导员,不定期开展活动,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资源。每次活动后将制作后的视频和图片上传到网络空间既可以作为每次活动的总结,又可以作为下次活动的宣传,以吸引更多的爱好者一起加入。
(二)职业就业与创业与体育课程的整合
(1)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将来的工作一般以技术型和服务型工作为主,长时间的重复劳动,会使他们感到身心疲惫,产生惰性,疏于锻炼。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需要充分考虑他们的职业特性,增强其职业体能的培养和增强体育的娱乐成分,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2)针对学生专业素质要求特点和学生本身性格特征,开设相关体育课程,并通过讲授如何通过锻炼预防职业病的相关知识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机和锻炼主动性。如对女生相对较多的英语专业、分析专业,开设形体课程,通过传授基本礼仪知识,塑造良好的体型与姿态来加强她们坚持体育锻炼的信心和决心。对化工、机械等男生较多的专业,开设各种球类课程,在增强他们体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其细心观察,敏锐分析、果断判断的能力。对于男、女生相对均衡的专业,如营销、信息等专业,开设交谊舞或广场舞课程,让他们真正融入集体,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使他们彼此间不再冷漠,提升社交能力。
三、结论
总之,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也必须以职业为导向,将信息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与创业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有机整合起来,并加课外体育指导,让学生真正认识体育,了解体育,爱好体育,行动起来,投入健身的行列。
参考文献:
[1]范珣,突破传统授课模式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学校体育学,2012,2,(36-38).
[2]董凤林,职业导向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14,(144-145).
[3]韦志辉,高职体育课程在就业导向下开展“三自主”教学模式的研究[J].科技信息(职教论坛),2013,3,(296-330).
[4]汤月琴,孙波,对国内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12,12,(279-280).
[5]曾祥霖,张绍文,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6,1,(50-54)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职业导向;课程整合
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随着高职院校快速发展,如何特色办学,规模办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办学特色上,学校非常注重各专业课程的发展与改革。相对来说,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模式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改革力度不大,发展相对滞后。这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产生了新矛盾。如何在体育教育中根据学生专业类型运用新的教学理念,选择能突出发展其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教学内容并传授相关职业保健知识,就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体育发展新方向。
一、目前我国高职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和与国外高职体育教育的差异
虽然我国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今后的发展,但是体育教育模式的不完善,使得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教学模式的固定化、结构化
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很多依然沿用传统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有的体育课程虽然运用了新模式,如“1+1、1+2、3+1、1+1+1”等,但在实际教学中不灵活并刻意结构化。没有意识到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任务,采用不同是教学内容与方法,表现为不管教什么都是统一模式,一用到底。学生上课依然表现为不主动,学习动机不高。
(二)课程设置相对单一,教学内容缺乏与职业相关的联系性
体育课以大众化的田径、球类及体操项目为主,户外运动和水上运动极少涉及。课程内容的极少更新,使学生缺乏新鲜感;再加上高中阶段学生体育锻炼机会较少,对体育认识也存在片面性导致运动的自我效能感偏低。另外,授课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脱离,并无针对学生今后可能的就业岗位增加体能训练或强调有效预防职业病的体育知识,使得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降低了学习动机。
(三)课外体育类社团类型和活动较少
相对与国外的体育社团或俱乐部的活跃,高等职业学校因为受到指导教师、场地、时间和经费和运动种类偏少的原因难以吸引同学加入。很多已经成立的体育社团或俱乐部也因管理不规范,校与校之间的交流与活动较少,流失了许多成员。
(四)体育场管、设施相对缺乏
尽管很多高等职业学校新建了体育场管,但场管数量和种类还是相对缺乏。因为多数学校因建设经费所限,往往只会建设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大众项目的运动场所并只配置,简单的体育健身器材,并且数量有限。而场管建设又基本以露天为主,使得体育锻炼受天气影响较大。这样就使得教师教学也只限于大众运动,学生选择有限,缺乏兴趣。
(五)师资力量较薄弱
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老师基本来自各体育院校,在专业技术职务上以讲师居多,科研能力较弱,受国外最新教育理念影响小,创新较少。在专业运动能力方面,国家和省队退役的运动员较少,训练方法上存在不够前沿或带队能力不突出的问题。
二、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以职业为导向的目标进行课程的优化整合将打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现状,突出职业特性。
在教学时融入职业技能特色、职业素养、职业保健、心理健康等知识的教育,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体育技能的同时,发展职业体能,拓展职业健康的内涵,真正做到以职业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终身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体育教育。
(一)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以职业导向为背景的整合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高等职院的体育教育带有职业特色
体育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把职业特点融入到课程开发中,将职业需要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教师应结合现代化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视频剪辑技术生动地展示出相关专业的职业特性,概述职业病预防与治疗相关知识,介绍最适合本专业的体育锻炼方式。这样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如,对文科类性质的专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长期的伏案工作会对身体的形成怎样的影响,怎样通过运动和合理饮食来保持身体健康。通过教授舍宾、健美操、拳击这类可以使上肢和颈部得到有效锻炼的课程来增加学生的兴趣。
(2)现代信息技术和体育课程的整合不但体现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更体现在网络教学中。通过网络上丰富的共享资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体育运动进行自我锻炼,教师同样可在网上进行指导与点评。这样不仅弥补了课程设置单一化、课程课时和场地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体育视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如,利用“世界大学城”这一网络平台,体育老师通过课程资源建设,将最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通过资源共享传达给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通过平台相互切磋,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平台促进交流,每位老师都能发挥所长。这大大缓解了有场地找不到指导教师,有教师指导又无场地锻炼的尴尬局面。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还可以将志同道合的体育爱好者联系起来,不但可以共享资源,还能邀请体育教师担任社会指导员,不定期开展活动,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资源。每次活动后将制作后的视频和图片上传到网络空间既可以作为每次活动的总结,又可以作为下次活动的宣传,以吸引更多的爱好者一起加入。
(二)职业就业与创业与体育课程的整合
(1)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将来的工作一般以技术型和服务型工作为主,长时间的重复劳动,会使他们感到身心疲惫,产生惰性,疏于锻炼。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需要充分考虑他们的职业特性,增强其职业体能的培养和增强体育的娱乐成分,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2)针对学生专业素质要求特点和学生本身性格特征,开设相关体育课程,并通过讲授如何通过锻炼预防职业病的相关知识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机和锻炼主动性。如对女生相对较多的英语专业、分析专业,开设形体课程,通过传授基本礼仪知识,塑造良好的体型与姿态来加强她们坚持体育锻炼的信心和决心。对化工、机械等男生较多的专业,开设各种球类课程,在增强他们体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其细心观察,敏锐分析、果断判断的能力。对于男、女生相对均衡的专业,如营销、信息等专业,开设交谊舞或广场舞课程,让他们真正融入集体,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使他们彼此间不再冷漠,提升社交能力。
三、结论
总之,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也必须以职业为导向,将信息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与创业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有机整合起来,并加课外体育指导,让学生真正认识体育,了解体育,爱好体育,行动起来,投入健身的行列。
参考文献:
[1]范珣,突破传统授课模式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学校体育学,2012,2,(36-38).
[2]董凤林,职业导向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14,(144-145).
[3]韦志辉,高职体育课程在就业导向下开展“三自主”教学模式的研究[J].科技信息(职教论坛),2013,3,(296-330).
[4]汤月琴,孙波,对国内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12,12,(279-280).
[5]曾祥霖,张绍文,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6,1,(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