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中寻找失落的教学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尴尬的现状——是谁割裂了教与研
  
  【我的一节教研课】我要上教研课了!一个星期之前,我就开始想着:上什么既能显示我的教学水平,又具有研究的价值呢?为此,上网、查书,忙乎了好几天。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我感觉比较满意的内容。接着,我开始用心地备课。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绞尽了脑汁。多媒体课件用上了,操作材料准备了,活动高潮设计了,师幼互动也穿插了。反正,我所知道的先进理念都派上了用场。上课了,由于胸有成竹,我立即进入了角色,有条不紊地按照我的设计组织着活动。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感知、体验、辨析、操作,一环套一环,非常精彩。课堂气氛时而活跃、时而安静,恰到好处。同时,我还不忘在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留白,以给大家思考和研讨。结果不出所料,活动过后大家一致表示。这是一节非常有价值的课,并对我的钻研精神大加赞赏。这时,一位老师由衷地感叹:“上好一节课真不容易。”我回答道:“这不是教研课吗?平时哪有这样的精力去研究!”
  这就是我所面临的现实:一方面,日常教学“去研究化”;另一方面,教师研究“去教学化”。我相信,这个现实不仅仅是我面对的,也是我们许多人所面对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教学与研究的割裂呢?
  1 观念偏差。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仍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只需“传道、授业、解惑”。教学对于研究而言,犹如“市井小曲”之于“高山流水”。在内心深处,我们仍固执地认为,研究高于教学,二者很难融合。但我们却忘了研究的最终目的:服务于教学并提升教学。即使有些教师进行了研究,但只是把研究看成教学的一种点缀。
  2 心态偏激。无可否认,没有研究意识的教师不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于是,有些教师为了优秀开始了研究。作为凡夫俗子,我们追求一些名利本无可厚非。但若为了研究而研究,那么教学和研究只会本末倒置——脱离了教学实践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也只能作为“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被束之高阁。
  
  我们在行动——教研相长,你别无选择
  
  [行动一:实行连环跟进教研方式]教研活动伊始,我们就确定了活动的内容和目标——源于教材,优化教材。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我们引进了“连环跟进”的教研方式,即由多位教师在某一专题研究中连续组织同一内容的活动。我们的基本程序是:集体研讨,预设活动方案——一研铺路——二研改进——三研优化——形成成熟方案。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我们尝试着观察、比较、分析、改进和调整,从而提高教学预期和现场调控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以研究的眼光来看待日常教学活动,努力让自己的教学由经验性教学走向反思性教学。“连环跟进”的实施。为我们拉近了教与研的距离。
  [行动二:倡导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了。有些教师反映,他们更喜欢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实施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连环跟进”的教研方式束缚了他们的手脚。于是,另一种教研方式——同课异构应运而生,即由多位教师不先经过研讨而相继组织同一内容的活动。它的基本程序是:教师独立备课——相继展示教学活动——集体研讨——各自调整,再次实施——形成若干成熟方案。在同课异构中,教师开始成熟起来。他们在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增强了,有的还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以研究的姿态从事教学也逐渐成为了他们的习惯。
  [行动三:创立阶梯滚动教研方式]但同课异构给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带来了一些难度。年轻的他们还是渴望得到老教师的扶持和帮助。怎样让青年教师自如地参与到教研中去呢?结合“连环跟进”和“同课异构”教研方式,我们又创立了一种新的教研方法——阶梯滚动。其基本程序是:两位比较有经验的教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各自展示活动——集体研讨——青年教师自我修改、调整——青年教师展示活动——就该活动形成一批较成熟的方案。“阶梯滚动”教研方式的创立,不但使经验型教师乐在其中。更让青年教师受益匪浅——他们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向上攀登的。
  综观我们的教研历程,虽然我们的行动还有些稚嫩。但起码我们在尽力诠释“在教学中研究”的理念,并努力向着“教研相长”的目标前行。而我也体会着上述行动带给我的思考。
  1 穿透“雾里看花”的教学迷雾。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敏感地发现教学情境中的研究价值,知道什么是我们的困惑和盲区,并努力地去思考和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种去伪存真的思维方式。只有穿透“雾里看花”的教学迷雾,才能解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 品味“豁然开朗”的教学智慧。在教学研究中,特别需要教师的自我感悟和反思。教师应时常以研究的目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理性的审视,并借鉴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品味中获得“豁然开朗”的教学智慧,提高教学能力。
  3 追求“和而不同”的教育活性。所谓“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我们所尝试的教与研的融合。既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和创造性,又体现了我们教研组整体研究的和谐。“和而不同”,使我们每个教师的研究都拥有了共同的根基和独特的风格。
其他文献
玩具在幼儿的成長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玩具是幼儿成長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伙伴。为此,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玩具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的本质即是工作(活动),工作即游戏,玩具就是儿童工作的材料,有玩具,其工作才不致落空,有玩具,才能引起儿童工作的兴趣。也才会专心地去操作学习,也才能帮助其自我建构与神经发展,因此,玩具的提供与应用,直接关系着儿童学习的结果。”我
谋求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关于幼儿园特色的话题    最近参加幼儿园评估,园长普遍反映压力大,主要集中在因体制改革带来的人员老龄化或年轻化现象。因收费改革取消兴趣班导致的收入减少,因出生率下降或进城就读幼儿增多导致的生源匮乏或超员,因家长高要求带来的追求眼前效益或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等等。这些压力,其实也是所有幼儿园在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本文专门讨论幼儿园特色,就是期望各个幼儿园在窘境中找寻发展的
为了更好地支持教师主动学习,促进其更快地专业成长,我园尝试将“自主行动学习小组”模式引入园本研修活动,即根据本园教师队伍现状,在教师群体中建立“新教师成长小组”和“成熟型教师互助小组”,分别以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由问题定专题,展开小组合作行动学习。  小组活动开展一年多来,我们逐步建立健全了活动的有关制度和要求,尝试确立了由“分享趣事-提出问题-提炼当前核心问题-进行脑力激荡-归纳有
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盐城市六一幼儿园  开发单位:盐城市六一幼儿园  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建筑部分):  上海方度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任建筑师:徐驰  项目负责人:徐驰施文灿  建成时间:2007年8月  建设地点:盐城市  基地面积:15000m2  建筑面积:约11500m2  总高度:14.3m  层数:地上3层  盐城市六一幼儿园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原有一幢保教综合楼,是改造的少
对于江苏幼儿教育来说,2008年和2009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两年。在这两年中,一项名为“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的工程如阳光雨露滋润江苏大地。工程的推动者,是省委、省政府及教育厅、财政厅;实施的宗旨是,通过加强财政投入,推动农村幼儿园建设,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和谐发展。苏北、苏中以及黄桥、茅山老区的56个县(市、区)、980所乡镇公办幼儿园被工程覆盖,获得总投资达13.1亿元的大力帮扶。截至2
秋天的雨是温润的,但又含着肃杀之气,像燎原的野火。  坐在窗前听雨,雨声就像断了线的珍珠,在耳边跳动。远方的山萦绕在一片烟雨之中,看不清轮廓。天色黯淡,天空像一张白色的幕布,纯净得没有一丝云彩。一弯江水,悠悠的绿,激起层层波澜。  走过岸边,河边的树已被秋天的雨“烧”得只剩下枝干。这里可没有雾凇,只有几串哀愁的泪水,顺着树布满沟壑的面颊滑落。即使是常青的松林,也披上了苍翠的外衣,绿中透着点白,诉说
异乡求学的日子里,我最想念的,是你做的一粥一饭,清淡可口,每每思及,总觉唇齿留香,于是盼望着,盼望着球鞋亲吻故土芬芳的日子。  妈妈说我每次去外婆家只干了一件事——吃饭。这话似乎一点没错,我总是满头大汗地姗姗来迟,又酒足饭饱地早早离开,与外婆,竟只有席间匆匆打了个照面。  然而我确是深深爱着那一顿顿家常菜的情意的。  无论是饭前的瓜果蔬菜,还是餐桌上“红肥绿瘦”,都亲切得可爱。入缸没几天的酸菜捞出
品著一小碗有些苦涩的淡棕色的枇杷水,丝丝苦涩过后,我竟在枇杷水中喝到了甜味儿。  这碗枇杷水并不是从甜品店买回来的,而是由年逾花甲的外婆亲手从枇杷树上摘下叶儿熬成的。  从我和妹妹小时候起,外婆就开始帮我们熬枇杷水。每当我们咳嗽的时候,外婆总会及时递过两碗枇杷水让我们喝掉。妹妹总是摇头拒绝,我却十分喜欢,觉得里面宛如加了一些蜂蜜,有淡淡的清甜香味。  每逢外婆熬枇杷水时,我们就能看到那墨绿的叶和清
自评、他评两结合  季旭萍    作为一名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年轻园长,我深知幼儿教师工作的辛苦和压力。如何将教育评价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真正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我在实践中不断地感悟着……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尤为重要。因此,我园通过学习、讨论等方式让教师明确,评价的目的绝不是挑剔教师,给教师施加压力,而是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自身现状,发现问题和不足,促使教师在反思中得以成长。  西
推荐书目    《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由美国学者格温·斯奈德·科特曼(Gwen Snyder Kaltman)所撰。她从事幼儿教育事业近30年。当过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园长、大学教师和教育培训者,还兼任全美幼教协会的早教项目审核员。她把自己在工作、学习中与幼儿及其家长交往的美丽故事,结合教育家、心理学家诸如布鲁纳、杜威、福禄贝尔、皮亚杰等理论和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与幼儿教师分享。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