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ESP与EG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基础英语阶段正获得广泛的认识,ESP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过分强调ESP学习而忽略EGP的积累和铺垫值得商榷。本文以民航英语陆空通话教学为例,试图为ESP教学中适当融入EGP的必要性进行阐释。
【关键词】ESP EGP 陆空通话
EGP是指一般用途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强调对英语基本结构的学习和理解,包括词汇和语法,使学习者具备基本的语言水平和能力。它对应为大学期间的基础英语或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而ESP是指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尤其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在课程开设方面,以金融英语,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为代表。与EGP相比,ESP具有三个显著性特征:1)为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而设计;2)内容与具体的专业或行业相关;3)句法、词汇、词义及语篇方面适用于某些特定的专业活动场合(Strevens, 1988)。
自上世纪60年代,Halliday和Strevens提出ESP概念以后,国外在ESP方面的研究蓬勃发展。而我国则是在最近十多年的时间里,才对ESP开始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专研。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唤起对ESP角色和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探索ESP的教学体系,论证ESP教学大纲及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等。众多高校甚至开始摸索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如何实现EGP与ESP相结合,如何为后续的ESP课程学习做好过渡和打好基础。EGP+ESP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呼声日渐高涨。然而,如果以压缩甚至是牺牲EGP的学习时间为代价,换来提前进入ESP学习,或是过分强调ESP学习而忽视前期EGP的铺垫和基础,是否又太急功近利,本末倒置呢?
以民航英语的无线电陆空通话课程为例。无线电陆空通话(radiotelephony)是建立在英语基础上的一门半人造语言(semi-artificial language),它是空中交通管制员和飞行员之间交流的行业用语,属于典型的专门用途英语(ESP)(肖凌:56,2012)。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是国内率先开设无线电陆空通话课程的民航院校,在对飞行员和管制员的陆空通话能力和水平的培养方面,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设无线电陆空通话课程以来,在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做出了诸多尝试,在教学成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2007年起,随着中国民航飞行人员英语能力测试系统(Pilot English Proficiency Examination of CAAC,即PEPEC),以及中国民航管制人员英语等级测试系统(Air-Traffic-Controller English Test System of CAAC,即AETS)在全国飞行员和管制员中普及,使陆空通话课程教学以更科学的ESP态势在发展。学校也做出诸多改革和创新来适应形势发展,尤其针对飞行学员的专业英语水平的教学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为了让更多飞行学员尽快提高民航英语水平,尤其是陆空通话水平,能够顺利通过PEPEC,目前飞行学员高考入校后的大学基础英语学习时间被压缩为一年甚至是一学期,而将专业英语的学习时间提前并延长,尤其是以陆空通话为代表的民航英语课程的学习时间最长可以延伸至毕业前。这种以加大ESP投入力度,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办法,在初期确实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飞行学员的PEPEC过级率直线上升。但是,现在慢慢暴露出新的问题,即使能顺利通过PEPEC测试的飞行学员,在遇到一些意外或突发状况时,仍然难以用英语进行交流,更不用说解决问题。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急功近利的突击ESP而忽略EGP的铺垫,真的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吗?或者,真的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吗?如此大投入的进行ESP教学,学生真的收益吗?EGP真的不那么重要吗?真的不用学吗?真的可以直接进入ESP阶段吗?延长ESP的教学时长,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学生的专业背景和专业能力肯定是有积极帮助的。众口一词在EGP教学中要融入ESP的今天,是否能换个角度思考,如有必要,能否在ESP教学的过程也结合EGP呢?ESP本就是从EGP里抽离出来的一个分支,ESP永远是扎根在EGP的土壤里。孤立于EGP的ESP不会长久,也注定会失败。
诚然,随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日益频繁,笼统的英语教学和缺乏专业背景的英语能力,在各种特定领域和事务中显得苍白乏力。所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在EGP教学中适时适当的结合ESP无可厚非,也势在必行。但是,如果只是目光短浅的追求或突击狭隘的ESP水平而脱离了EGP的能力支撑,那这完全就是本末倒置,悖于常理,迟早还得绕回到EGP的路子上来。所以,根据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和课程的能力要求,若在ESP教学中适时适当的结合EGP,也许能真正夯实学生的英语能力,使其无论是在日常交流还是在专业背景下都能较为熟练的使用英语,这应该才是我们乐于见到的结果。只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ESP和EGP完美结合,相得益彰,这还需要不断的摸索,试验和总结。
参考文献:
[1]乔艳丽,王爱国,论EGP+ESP模式在陆空通话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2(1)
[2]肖凌,国际民航组织陆空通话字母语音变异现象研究,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2(3)
作者简介:
汪洋(1981— ),男,汉族,四川夹江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ESP教学。
【关键词】ESP EGP 陆空通话
EGP是指一般用途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强调对英语基本结构的学习和理解,包括词汇和语法,使学习者具备基本的语言水平和能力。它对应为大学期间的基础英语或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而ESP是指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尤其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在课程开设方面,以金融英语,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为代表。与EGP相比,ESP具有三个显著性特征:1)为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而设计;2)内容与具体的专业或行业相关;3)句法、词汇、词义及语篇方面适用于某些特定的专业活动场合(Strevens, 1988)。
自上世纪60年代,Halliday和Strevens提出ESP概念以后,国外在ESP方面的研究蓬勃发展。而我国则是在最近十多年的时间里,才对ESP开始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专研。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唤起对ESP角色和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探索ESP的教学体系,论证ESP教学大纲及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等。众多高校甚至开始摸索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如何实现EGP与ESP相结合,如何为后续的ESP课程学习做好过渡和打好基础。EGP+ESP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呼声日渐高涨。然而,如果以压缩甚至是牺牲EGP的学习时间为代价,换来提前进入ESP学习,或是过分强调ESP学习而忽视前期EGP的铺垫和基础,是否又太急功近利,本末倒置呢?
以民航英语的无线电陆空通话课程为例。无线电陆空通话(radiotelephony)是建立在英语基础上的一门半人造语言(semi-artificial language),它是空中交通管制员和飞行员之间交流的行业用语,属于典型的专门用途英语(ESP)(肖凌:56,2012)。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是国内率先开设无线电陆空通话课程的民航院校,在对飞行员和管制员的陆空通话能力和水平的培养方面,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设无线电陆空通话课程以来,在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做出了诸多尝试,在教学成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2007年起,随着中国民航飞行人员英语能力测试系统(Pilot English Proficiency Examination of CAAC,即PEPEC),以及中国民航管制人员英语等级测试系统(Air-Traffic-Controller English Test System of CAAC,即AETS)在全国飞行员和管制员中普及,使陆空通话课程教学以更科学的ESP态势在发展。学校也做出诸多改革和创新来适应形势发展,尤其针对飞行学员的专业英语水平的教学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为了让更多飞行学员尽快提高民航英语水平,尤其是陆空通话水平,能够顺利通过PEPEC,目前飞行学员高考入校后的大学基础英语学习时间被压缩为一年甚至是一学期,而将专业英语的学习时间提前并延长,尤其是以陆空通话为代表的民航英语课程的学习时间最长可以延伸至毕业前。这种以加大ESP投入力度,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办法,在初期确实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飞行学员的PEPEC过级率直线上升。但是,现在慢慢暴露出新的问题,即使能顺利通过PEPEC测试的飞行学员,在遇到一些意外或突发状况时,仍然难以用英语进行交流,更不用说解决问题。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急功近利的突击ESP而忽略EGP的铺垫,真的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吗?或者,真的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吗?如此大投入的进行ESP教学,学生真的收益吗?EGP真的不那么重要吗?真的不用学吗?真的可以直接进入ESP阶段吗?延长ESP的教学时长,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学生的专业背景和专业能力肯定是有积极帮助的。众口一词在EGP教学中要融入ESP的今天,是否能换个角度思考,如有必要,能否在ESP教学的过程也结合EGP呢?ESP本就是从EGP里抽离出来的一个分支,ESP永远是扎根在EGP的土壤里。孤立于EGP的ESP不会长久,也注定会失败。
诚然,随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日益频繁,笼统的英语教学和缺乏专业背景的英语能力,在各种特定领域和事务中显得苍白乏力。所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在EGP教学中适时适当的结合ESP无可厚非,也势在必行。但是,如果只是目光短浅的追求或突击狭隘的ESP水平而脱离了EGP的能力支撑,那这完全就是本末倒置,悖于常理,迟早还得绕回到EGP的路子上来。所以,根据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和课程的能力要求,若在ESP教学中适时适当的结合EGP,也许能真正夯实学生的英语能力,使其无论是在日常交流还是在专业背景下都能较为熟练的使用英语,这应该才是我们乐于见到的结果。只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ESP和EGP完美结合,相得益彰,这还需要不断的摸索,试验和总结。
参考文献:
[1]乔艳丽,王爱国,论EGP+ESP模式在陆空通话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2(1)
[2]肖凌,国际民航组织陆空通话字母语音变异现象研究,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2(3)
作者简介:
汪洋(1981— ),男,汉族,四川夹江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ESP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