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水墨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传达的是东方的“心理和谐”和内向的“境生象外”。水墨画与紫砂壶的艺术结合,可使我们方便地趋向内省感悟,像这把紫砂“山水提梁壶”,陶刻与山水画的结合传达出了传统水墨之“澄怀观道”,又使欣赏者的观赏过程中感悟对生命的体验与品味。
关键词 紫砂壶艺;山水提梁壶;陶刻;水墨画
水墨画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的表现,获得了某种永恒性,它可以超越具体的历史,因而,水墨画具有一种永久的意义,人们可从中得到精神的寄托与审美的满足。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它所依赖的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将水墨画与紫砂陶艺相结合,紫砂陶器上的笔墨成为感情真实流露的痕迹,这是紫砂陶刻与水墨画的结合最为独特的艺术内涵。以紫砂“山水提梁壶”为例(见图1),它通过提梁壶的艺术造型与陶刻山水画的相结合,折射出了壶器独特的艺术魅力。
1 紫砂“山水提梁壶”的工艺美
紫砂“山水提梁壶”的造型采用了“曼生提梁壶”,壶身与提梁比例各半,由下至上形成近梯形状,使此壶简练而不失精致,朴实而不失雅味。壶中间是肩上圆弧和隆起的半圆盖,嵌盖包裹在壶身内部,浑然一体,布局精致而有度,构思合理。隆起的壶钮显得丰腴饱满,桥型壶钮加以变化、缓冲,配上长直嘴,显得通壶精气有神。“山水提梁壶”的提梁较为圆润,过渡和缓,线条交待清晰明确,提梁内圆外方,与壶身衔接舒适自然,硬朗而不失柔润。壶嘴直而俏,挺俏大方,见壶便知鬼斧神工。再配以“山水提梁壶”壶身的山水画面,一片清幽雅境,意境苍古自在,淡泊清雅。
“曼生提梁壶”是曼生十八式中重要的器型之一。此壶的造型有一层深刻的含义,最初的曼生壶的壶身铭文:“左供水右供酒学仙学佛付两手。壬申之秋阿曼陀提梁壶”,涵义是:“提梁起,掌在手,放得下”,意思是人生趋利而避害,仙佛两手,这样的人才算是聪明人。
紫砂“山水提梁壶”的壶身陶刻山水画,画作清丽素雅、清气逼人。从画面上看,壶腹陶刻的山水画对刻画的物象意蕴的表达很充分、很深刻。细看陶刻,用刀细腻而准确,山石大大小小、起起伏伏,云烟镶嵌其中,山水前面乱石散落水中,后面叠嶂层峦、树木草庐、飞瀑断云,给山川带来无限韵味与生机。紫砂“山水提梁壶”的壶身陶刻刻画精微,变化丰富,浓淡虚实远近,似乎不像陶刻,而是一幅宋、元期间的水墨山水,浅降山水,使中国优美的传统山水画重现在紫砂壶器上。山水画的美景在“山水提梁壶”的刻绘形象准确、构图完整,神情动态恰到好处,颇有气势。
紫砂陶的雕刻不同于一般的雕刻,也有别于漆雕、木雕、碑文铭刻和其它陶瓷刻绘,它是在紫砂陶坯凹凸不平、多角线条等复杂的造型上进行刻画。陶刻是制壶工艺过程中的一道工序,具有高超的技巧才能使创作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使作品巧夺天工、妙超自然。技巧虽然重要,但也不能过于强调表现技巧,而影响了一件陶艺作品的完整性。从事陶刻艺术,要具有深厚而全面的艺术修养,篆刻、绘画、雕塑、诗词等等,这些因素对陶刻艺术的创作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紫砂陶刻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必须经过长期的刻苦磨练,最后才能刻绘出一幅较为生动的画面来。
2 紫砂“山水提梁壶”的山水神韵
中国山水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在陶刻的过程中将山水的自然属性精神化,将山水的美景消融于自身的精神天地之中,变成了精神世界的组成部分。紫砂“山水提梁壶”的山水画陶刻,并不是要求客观自然景观的再现,而是画家情感和理智与自然景观撞击而产生的火花,它比自然景观更绚丽、更诱人,更具震撼力。在壶器上陶刻山水画时,极注重象外之意,要求作品既含情又寓理,给人以画外联想。壶腹所陶刻的山水景物,实际是浸满情思而臆造的“意象”,使壶上的山水有了生命光辉,有了一种内在精神力量的意象。
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与陶刻艺术的结合并非简单的嫁接,而是艺术的交融。制作紫砂壶始终于古法之上多有创造,在陶上装饰以刀代笔,刮擦点剁,力求画面表现力丰富异常。紫砂“山水提梁壶”的山水陶刻画面清雅秀逸,它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让人在欣赏山水的自然风景中陶冶了自我的性情。
参 考 文 献
[1]林素梅.现代水墨画的特征及其走向[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03):117-120.
[2]董亚勤.紫砂陶刻魅力[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10):67.
关键词 紫砂壶艺;山水提梁壶;陶刻;水墨画
水墨画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的表现,获得了某种永恒性,它可以超越具体的历史,因而,水墨画具有一种永久的意义,人们可从中得到精神的寄托与审美的满足。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它所依赖的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将水墨画与紫砂陶艺相结合,紫砂陶器上的笔墨成为感情真实流露的痕迹,这是紫砂陶刻与水墨画的结合最为独特的艺术内涵。以紫砂“山水提梁壶”为例(见图1),它通过提梁壶的艺术造型与陶刻山水画的相结合,折射出了壶器独特的艺术魅力。
1 紫砂“山水提梁壶”的工艺美
紫砂“山水提梁壶”的造型采用了“曼生提梁壶”,壶身与提梁比例各半,由下至上形成近梯形状,使此壶简练而不失精致,朴实而不失雅味。壶中间是肩上圆弧和隆起的半圆盖,嵌盖包裹在壶身内部,浑然一体,布局精致而有度,构思合理。隆起的壶钮显得丰腴饱满,桥型壶钮加以变化、缓冲,配上长直嘴,显得通壶精气有神。“山水提梁壶”的提梁较为圆润,过渡和缓,线条交待清晰明确,提梁内圆外方,与壶身衔接舒适自然,硬朗而不失柔润。壶嘴直而俏,挺俏大方,见壶便知鬼斧神工。再配以“山水提梁壶”壶身的山水画面,一片清幽雅境,意境苍古自在,淡泊清雅。
“曼生提梁壶”是曼生十八式中重要的器型之一。此壶的造型有一层深刻的含义,最初的曼生壶的壶身铭文:“左供水右供酒学仙学佛付两手。壬申之秋阿曼陀提梁壶”,涵义是:“提梁起,掌在手,放得下”,意思是人生趋利而避害,仙佛两手,这样的人才算是聪明人。
紫砂“山水提梁壶”的壶身陶刻山水画,画作清丽素雅、清气逼人。从画面上看,壶腹陶刻的山水画对刻画的物象意蕴的表达很充分、很深刻。细看陶刻,用刀细腻而准确,山石大大小小、起起伏伏,云烟镶嵌其中,山水前面乱石散落水中,后面叠嶂层峦、树木草庐、飞瀑断云,给山川带来无限韵味与生机。紫砂“山水提梁壶”的壶身陶刻刻画精微,变化丰富,浓淡虚实远近,似乎不像陶刻,而是一幅宋、元期间的水墨山水,浅降山水,使中国优美的传统山水画重现在紫砂壶器上。山水画的美景在“山水提梁壶”的刻绘形象准确、构图完整,神情动态恰到好处,颇有气势。
紫砂陶的雕刻不同于一般的雕刻,也有别于漆雕、木雕、碑文铭刻和其它陶瓷刻绘,它是在紫砂陶坯凹凸不平、多角线条等复杂的造型上进行刻画。陶刻是制壶工艺过程中的一道工序,具有高超的技巧才能使创作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使作品巧夺天工、妙超自然。技巧虽然重要,但也不能过于强调表现技巧,而影响了一件陶艺作品的完整性。从事陶刻艺术,要具有深厚而全面的艺术修养,篆刻、绘画、雕塑、诗词等等,这些因素对陶刻艺术的创作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紫砂陶刻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必须经过长期的刻苦磨练,最后才能刻绘出一幅较为生动的画面来。
2 紫砂“山水提梁壶”的山水神韵
中国山水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在陶刻的过程中将山水的自然属性精神化,将山水的美景消融于自身的精神天地之中,变成了精神世界的组成部分。紫砂“山水提梁壶”的山水画陶刻,并不是要求客观自然景观的再现,而是画家情感和理智与自然景观撞击而产生的火花,它比自然景观更绚丽、更诱人,更具震撼力。在壶器上陶刻山水画时,极注重象外之意,要求作品既含情又寓理,给人以画外联想。壶腹所陶刻的山水景物,实际是浸满情思而臆造的“意象”,使壶上的山水有了生命光辉,有了一种内在精神力量的意象。
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与陶刻艺术的结合并非简单的嫁接,而是艺术的交融。制作紫砂壶始终于古法之上多有创造,在陶上装饰以刀代笔,刮擦点剁,力求画面表现力丰富异常。紫砂“山水提梁壶”的山水陶刻画面清雅秀逸,它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让人在欣赏山水的自然风景中陶冶了自我的性情。
参 考 文 献
[1]林素梅.现代水墨画的特征及其走向[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03):117-120.
[2]董亚勤.紫砂陶刻魅力[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