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这就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应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治等表现。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离开父母,情绪不稳定,交往能力差。培养、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为今后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为幼儿今后能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初步培养了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①在分享活动中,促进幼儿交往的发展。②举办亲子活动,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③开展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④善于发现优点,创造与集体交往的机会。⑤抓住细小的环节,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⑥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等。
【关键词】交往能力 交往技艺 体验 分离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166-02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小班幼儿因缺少交往技巧,不会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合作。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个别幼儿在家能说会道,到了外面却胆小、自卑、孤僻,遇到困难不会向他人求助。同时,因为小班幼儿受交往能力的限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比较依恋家长和家庭。由此可见,提高小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非常重要,因此,针对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方面,本人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分享活动中,教给幼儿交往的方法。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幼儿园,交往范围的扩大,使小班一些幼儿一时难以适应集体生活,情绪不稳定,在活动中与小伙伴争吵、抢玩具,自己有了困难不主动和老师说等。为了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体验分享的快乐。我们在小班上学期,开展了“玩具交换日”活动,定期让幼儿带上心爱的玩具,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如:有的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又不敢去交换,这时,老师悄悄地在他耳边说:“你的玩具也很好玩,小朋友会愿意和你交换的。”在老师的鼓励下,胆小的孩子也高兴地参与到活动中。活动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交往过程,和谁一起玩的?是怎么玩的?谁的玩具好玩?为什么?等等,让幼儿体验到交往的乐趣。使幼儿对这一活动非常喜爱,经常追问哪天是“玩具交换日”,并将自己最好的玩具带来和小伙伴一起玩。通过这种活动,拉近了幼儿之间的距离,也使幼儿变得喜欢上幼儿园。
二、举办亲子活动,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亲子活动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在家长的陪同下幼儿心情愉快,情绪放松,在活动中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大方地与人交往。因此,亲子活动也为幼儿创设了愉快的交往机会,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动之一。我们在进行“小小蛋儿把门开”的主题活动时,开展了“有关蛋的”亲子探究活动,邀请家长参加我们的活动。孩子们兴奋地在展台前,向家长和小朋友介绍“各种各样的蛋”及蛋制品,和小伙伴一起学一学“蛋宝宝滚一滚”,一起探究怎样让“蛋宝宝”站起来。在家长的帮助下,煎一个鸡蛋送给好朋友吃等。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都是活动的主角,教师和家长是配角。无拘无束的他们感到特别有趣,无形中孩子们既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同时又享受到了快乐,并体验到交往的乐趣及同伴之间的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从而发展了交往能力。
三、开展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幼儿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培养自己、承担社会角色和遵守社会角色规范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在我们小班年级开展了“娃娃家”、“娃娃超市”、“娃娃医院”、“小小建筑师”等角色游戏,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扮演“爸爸”、“妈妈”、“售货员”、“医生”等角色,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的主动性、角色意识和对角色规范的认同感。女孩子体现的比较细腻,在老师的引导下,她们生动地表现出了“售货员”的坚守岗位、热情待客;表现出“医生认真看病、热情关怀病人”的态度;男孩子比较争强好胜,很有正义感,喜欢扮演警察指挥交通、抓小偷;扮演建筑师建设高楼大厦;扮演工程师设计汽车、飞机……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角色行为是幼儿对社会角色规范的认同,通过角色模仿,不但强化了他们的交往意识和角色规范,并且自觉不自觉地迁移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中。在游戏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多交往,让他们自己找伙伴,相互合作,引导他们友好相处。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交往的重要性。
四、善于发现优点,创造与集体交往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天性和优点,《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非常注意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从而树立其自信心,为幼儿交往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我班有一个小女孩,不爱说话,课间喜欢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不和其他小朋友玩,也不愿与老师交流,而且脾气很倔强。为了让她融入到集体中来,我想尽了办法,最后我通过家访得知,孩子在老家长大,不会说普通话,怕小朋友们嘲笑她,有自卑感,因此,在幼儿园不肯多说话。了解到原因后,我对她特别的关注,有一次,她主动捡起了掉在地上的纸屑,我看到后及时地在集体面前表扬了她,并让小朋友夸夸她,小朋友齐说:“五芮、五芮,你真棒!”,她露出了笑容。我还第一次看到她笑得这么灿烂。我让她模仿我用普通话说:谢谢大家。她终于勇敢地在大家面前说话了。之后我又为她创造与小朋友交流的机会,并且多鼓励、多表扬,上课时多让她回答问题,对她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在她遇到难题时,我微笑着走过去,摸摸她的头鼓励她,逐步帮其树立了自信心,在随后的日子里,她慢慢变得活泼、开朗了,能主动与我交谈,其他小朋友找她一起玩时,她也能和他们玩得很高兴。
五、抓住细小的环节,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我们将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教育活动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如:在幼儿早上入园时,教育幼儿大方地和其他小朋友、家长打招呼;在中午进餐后散步时,看到忙碌的食堂阿姨,带着幼儿一起热情地打招呼;幼儿手工活动后,和他们一起将作品送给小小班的小弟弟、妹妹等。
六、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等。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对小班的孩子来说,家长在孩子的身体发育方面和智力开发方面比较重视,而在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方面有所忽略。为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我们通过班级的“家长园地”、班级的网站向家长作了有关这方面的宣传,得到了家长的理解、配合。家长在家中为孩子提供了交往的机会,如:家中来了客人,家长会教育孩子有礼貌地和客人打招呼、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了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需要家长与我们这些幼教工作者做有心人,共同为幼儿创设各种交往的机会,耐心的指导,重视家园同步教育。为将幼儿培养成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健全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交往能力 交往技艺 体验 分离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166-02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小班幼儿因缺少交往技巧,不会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合作。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个别幼儿在家能说会道,到了外面却胆小、自卑、孤僻,遇到困难不会向他人求助。同时,因为小班幼儿受交往能力的限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比较依恋家长和家庭。由此可见,提高小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非常重要,因此,针对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方面,本人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分享活动中,教给幼儿交往的方法。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幼儿园,交往范围的扩大,使小班一些幼儿一时难以适应集体生活,情绪不稳定,在活动中与小伙伴争吵、抢玩具,自己有了困难不主动和老师说等。为了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体验分享的快乐。我们在小班上学期,开展了“玩具交换日”活动,定期让幼儿带上心爱的玩具,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如:有的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又不敢去交换,这时,老师悄悄地在他耳边说:“你的玩具也很好玩,小朋友会愿意和你交换的。”在老师的鼓励下,胆小的孩子也高兴地参与到活动中。活动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交往过程,和谁一起玩的?是怎么玩的?谁的玩具好玩?为什么?等等,让幼儿体验到交往的乐趣。使幼儿对这一活动非常喜爱,经常追问哪天是“玩具交换日”,并将自己最好的玩具带来和小伙伴一起玩。通过这种活动,拉近了幼儿之间的距离,也使幼儿变得喜欢上幼儿园。
二、举办亲子活动,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亲子活动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在家长的陪同下幼儿心情愉快,情绪放松,在活动中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大方地与人交往。因此,亲子活动也为幼儿创设了愉快的交往机会,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动之一。我们在进行“小小蛋儿把门开”的主题活动时,开展了“有关蛋的”亲子探究活动,邀请家长参加我们的活动。孩子们兴奋地在展台前,向家长和小朋友介绍“各种各样的蛋”及蛋制品,和小伙伴一起学一学“蛋宝宝滚一滚”,一起探究怎样让“蛋宝宝”站起来。在家长的帮助下,煎一个鸡蛋送给好朋友吃等。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都是活动的主角,教师和家长是配角。无拘无束的他们感到特别有趣,无形中孩子们既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同时又享受到了快乐,并体验到交往的乐趣及同伴之间的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从而发展了交往能力。
三、开展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幼儿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培养自己、承担社会角色和遵守社会角色规范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在我们小班年级开展了“娃娃家”、“娃娃超市”、“娃娃医院”、“小小建筑师”等角色游戏,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扮演“爸爸”、“妈妈”、“售货员”、“医生”等角色,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的主动性、角色意识和对角色规范的认同感。女孩子体现的比较细腻,在老师的引导下,她们生动地表现出了“售货员”的坚守岗位、热情待客;表现出“医生认真看病、热情关怀病人”的态度;男孩子比较争强好胜,很有正义感,喜欢扮演警察指挥交通、抓小偷;扮演建筑师建设高楼大厦;扮演工程师设计汽车、飞机……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角色行为是幼儿对社会角色规范的认同,通过角色模仿,不但强化了他们的交往意识和角色规范,并且自觉不自觉地迁移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中。在游戏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多交往,让他们自己找伙伴,相互合作,引导他们友好相处。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交往的重要性。
四、善于发现优点,创造与集体交往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天性和优点,《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非常注意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从而树立其自信心,为幼儿交往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我班有一个小女孩,不爱说话,课间喜欢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不和其他小朋友玩,也不愿与老师交流,而且脾气很倔强。为了让她融入到集体中来,我想尽了办法,最后我通过家访得知,孩子在老家长大,不会说普通话,怕小朋友们嘲笑她,有自卑感,因此,在幼儿园不肯多说话。了解到原因后,我对她特别的关注,有一次,她主动捡起了掉在地上的纸屑,我看到后及时地在集体面前表扬了她,并让小朋友夸夸她,小朋友齐说:“五芮、五芮,你真棒!”,她露出了笑容。我还第一次看到她笑得这么灿烂。我让她模仿我用普通话说:谢谢大家。她终于勇敢地在大家面前说话了。之后我又为她创造与小朋友交流的机会,并且多鼓励、多表扬,上课时多让她回答问题,对她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在她遇到难题时,我微笑着走过去,摸摸她的头鼓励她,逐步帮其树立了自信心,在随后的日子里,她慢慢变得活泼、开朗了,能主动与我交谈,其他小朋友找她一起玩时,她也能和他们玩得很高兴。
五、抓住细小的环节,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我们将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教育活动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如:在幼儿早上入园时,教育幼儿大方地和其他小朋友、家长打招呼;在中午进餐后散步时,看到忙碌的食堂阿姨,带着幼儿一起热情地打招呼;幼儿手工活动后,和他们一起将作品送给小小班的小弟弟、妹妹等。
六、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等。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对小班的孩子来说,家长在孩子的身体发育方面和智力开发方面比较重视,而在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方面有所忽略。为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我们通过班级的“家长园地”、班级的网站向家长作了有关这方面的宣传,得到了家长的理解、配合。家长在家中为孩子提供了交往的机会,如:家中来了客人,家长会教育孩子有礼貌地和客人打招呼、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了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需要家长与我们这些幼教工作者做有心人,共同为幼儿创设各种交往的机会,耐心的指导,重视家园同步教育。为将幼儿培养成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健全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