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那些纯美岁月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经历,你没有体验过,就不知道其中的滋味;有一种滋味,你没有体味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幸福;有一种幸福,你没有品尝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美。
  我永远忘不了,2006年在罗田支教的那些日子,那些绽放的笑脸,那些感人心肺的言语,还有宿舍门前的土特产……关于我与那群精灵般孩子的故事,足以让我铭记终生。
  那年,我刚大学毕业,背着行囊,满怀激情与希望,和一群年轻人一起钻进了去罗田支教的汽车。在那里,我第一次留下了酸苦的泪水。农村中学基本上都是寄宿制,孩子们上完晚自习后都会去学校的寝室睡觉。作为班主任,晚查寝是每日的必修课。我第一次目睹了,一张床是一定要睡两个学生的情景,两个孩子拥挤在一张不足一米宽的木板床上……看到这一幕,我鼻子一酸,泪流满面。后来,每每独处之时,心中涟漪四起,热泪俱下。
  依稀记得我孩提时农村的房舍外墙上总是写着“再苦不能苦学生,再穷不能穷学校”的宣传标语。这都过去多少年了,我的这些孩子怎么还在品尝这样的贫苦艰难?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工作,好好爱这群精灵般的孩子,把心留在这里,把爱浸润于此。
  自此,每当有学生过生日的时候,我都会亲自去镇上买些小礼物和一些零食送给他们。每当他们在班级量化评比中获得优秀或者考试获得优胜时,我会给予他们小小的物质奖励。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他们说:“老师,你对我们56个人都好,不容易。可是我们56个人对你好,很容易。”这句话出自一个叫晓东的学生之口。如今,回想起来,孩子们当年对我寄托了怎样的理解与深情呀?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周日返校时,我的宿舍门前就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土特产:鸡蛋、板栗、干柿饼、腌菜……没留姓名,但我相信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学生”。一种没有血缘的情愫,在师生血脉中潜滋暗长。
  师生互敬互爱的和谐,成就了我初为人师的激情与喜悦。每每驻足静观校后那连绵的山,那漫山遍野的淡蓝色的马兰花,真感觉幸福就在足下延伸,那么自然,那么惬意。
  在自我感觉幸福的时候,似乎更能感受别人的不幸。学校规定,打开水是要收费的,不多,一暖瓶2毛。班里一个学生很鬼灵顽皮,趁工友不注意用吃饭的饭盆接了半盆水。估计那个工友很愤怒,就用平时管教学生排队打饭时才用的竹棍,朝他背部打了几下。学生肯定也是恼火,一边跑一边骂,那个工友毫不示弱一路追赶。学生跑到了教室,我正好在教室检查卫生,学生跑到我身边,那个工友追来二话没说还想继续打他。我愤怒地说:“住手!”工友简单地向我诉说了事情的原委。但他的一句“有娘生,没娘教”深深地刺痛并激怒了我和学生。
  事后,我找那个孩子谈心,得知他父亲在深圳的一工地发生意外后右腿截肢,现无劳动能力。母亲靠帮人家插秧和养猪来维持一家五口人的生计。他本身患有先天性癫痫,接的那半饭盒水是用来咽药的,他天天都是这样做的,只是那天比较倒霉,被工友发现……我一时语塞,望着他,眼角的某种液体情不自禁地簌簌落下……
  那刻,我终于明白了托翁的那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的深刻含意。我压抑内心的悲痛,告诉他:“以后,我就是你哥,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
  有一种情愫,好似在絮语和倾诉中就会变得更加绵长浓郁。我离开那里的前几年,每年都会收到他的来信。后来听说他考上了三峡大学的物理电子专业。想必,曾经互相关爱的纯美岁月,珍藏在彼此的心间,鞭策着我们的一生。
  责任编辑 严 芳
其他文献
决定课堂是否高效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笔者经过多年的思考,发现以下教学行为最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这是所谓的“学习定律”。无论教师的“表演”多么精彩,都需要学生自己把所学的知识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通过对已有知识结构的调整,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系统,以便于回忆、再现、提取。
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解决问题时,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二号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受水害威胁程度较低,但在矿区范围内存在大量油气井以及勘探钻孔,可能导通上部含水层,造成井下突水事故。本文通过对“6·5四盘区瓦斯泵站突
细细观察冷场现场,不外乎这样三条致“冷”原因:一是情绪致“冷”,师生之间不熟悉或课堂气氛紧张,学生就会自我保护,给你一个冷场;二是时空致“冷”,教师课堂上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