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对应急处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在突发事件应急标准化研究方面的现状却严重滞后于应急工作的需求。在总结国内外应急标准工作的基础之上,针对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流程、事件类型、相关标准支持等三个维度,梳理出高校突发事件维度结构模型。提出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标准体系二级指标框架,以期为高校应急标准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标准体系
1 概述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频发,对高校管理应急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技术与方法应急处置等多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与做法。通过标准化手段将对这些经验和做法进行规范化并推广应用,已成为可开展的工作[1]。高校在處置突发事件过程中,需要做到多部门协调配合,调动工作的有效性、及时性、高效性决定着应急管理工作的成败,而这迫切的需要在处置事件过程中做到有据可依、有标可寻。
2 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标准化构建原则
2.1预防为主
高校本是各类突发事件多发地带,应急处置工作应常抓不懈,防患未然。在事件未发生前,需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应急标准体系必须服务于高校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努力减少事件的发生,降低事件发生后的损失,提升事件处置能力与水平。因此,在突发事件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突发事件的预防需放在重要的地位。
2.2教育引导原则
高校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秉承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任何标准的制定,离不开人的遵守与实施。各类突发事件的主体也都是人的因素占主导作用,应急标准体系的制定,不仅要注重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还应突出标准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对人的教育引导作用,注重事件在发生前、事发后的教育与指导。
2.3重点突破原则
高校突发事件分类众多,应急标准要涉及和涵盖的领域广泛,很难做到均衡规划。此时,需要分轻重缓急,有重点、有突出、有步骤地开展标准化工作。要优先考虑与师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如治安安全、事故灾害等,制定出应急工作急需的标准、重点领域缺失的关键标准[3]。
3 突发事件应急标准维度结构模型
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虽呈现出多样性,但各类事件本身有其特点,根据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成因和特点,按事件性质进行区分,可以分为公共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政治类突发事件、治安安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与事故突发事件、学校管理突发事件[2]。应急标准体系框架应包含上述突发事件各方面,需涵盖应急管理工作及处置流程的各阶段,从层次上讲,还需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相互配合和支持。因此,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标准体系的范围应该覆盖3个维度,如图1所示。
第一维度“事件处置流程”
突发事件处置流程的科学、合理事关整个事件处置的结果与后续影响。高校突发事件有其特殊性,事件处置流程与公共突发事件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工作流程划分要充分考虑应急工作的特点,根据高校突发事件生命周期性,可明确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流程应当划分为:应急与预防准备、防控预警、现场处置与救援、事后处置与总结4个阶段。反观这4个阶段与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的通用应对过程有着相似之处,但相对应的二级标准则需要根据各个高校不同而自行制定。在应急标准体系的构建中,与流程相关的标准成为应急标准的关键之处。
第二维度“突发事件类型”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事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4大方面,在应急标准化工作中也需要从这4个方面考虑应急标准的构成[4]。4方面突发事件以及在应急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不同领域的特点对应急标准有着不同需求。根据高校突发事件的群体、性质不同,可分为公共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政治类突发事件、治安安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与事故突发事件、学校管理突发事件等5类突发事件。
第三维度“相关标准支持”
根据国家《标准化法》,标准层级包含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4级标准。应急救援所考虑的管理、技术和资源因素均有不同,高校在制定应急处置标准过程中,需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找到相应的切入点,更好地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处置标准。
4 结论与展望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标准体系建设与公共安全标准体系一样,都需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需要相应标准体系框架为基础,根据高校内部制度的发展完善不断改进与细化。本文提出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标准化体系尚不全面,体系仅涉及二级指标,离具体的细化指导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相应三级指标以及针对某类突出的事件而制定的应急标准还需在后续的研究中逐步细化实施。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标准需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更改,才能够最终服务于突发事件应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蒋樟生.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0(4):169-172.
[2]李佐卫,陈庆华,张学忠.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特点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2-15.
[3]刘辉.高校突发事件研究综述(1979一2012) [J]. 高教探索,2013(4):36-39.
[4]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Z].2006.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标准体系
1 概述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频发,对高校管理应急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技术与方法应急处置等多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与做法。通过标准化手段将对这些经验和做法进行规范化并推广应用,已成为可开展的工作[1]。高校在處置突发事件过程中,需要做到多部门协调配合,调动工作的有效性、及时性、高效性决定着应急管理工作的成败,而这迫切的需要在处置事件过程中做到有据可依、有标可寻。
2 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标准化构建原则
2.1预防为主
高校本是各类突发事件多发地带,应急处置工作应常抓不懈,防患未然。在事件未发生前,需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应急标准体系必须服务于高校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努力减少事件的发生,降低事件发生后的损失,提升事件处置能力与水平。因此,在突发事件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突发事件的预防需放在重要的地位。
2.2教育引导原则
高校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秉承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任何标准的制定,离不开人的遵守与实施。各类突发事件的主体也都是人的因素占主导作用,应急标准体系的制定,不仅要注重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还应突出标准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对人的教育引导作用,注重事件在发生前、事发后的教育与指导。
2.3重点突破原则
高校突发事件分类众多,应急标准要涉及和涵盖的领域广泛,很难做到均衡规划。此时,需要分轻重缓急,有重点、有突出、有步骤地开展标准化工作。要优先考虑与师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如治安安全、事故灾害等,制定出应急工作急需的标准、重点领域缺失的关键标准[3]。
3 突发事件应急标准维度结构模型
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虽呈现出多样性,但各类事件本身有其特点,根据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成因和特点,按事件性质进行区分,可以分为公共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政治类突发事件、治安安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与事故突发事件、学校管理突发事件[2]。应急标准体系框架应包含上述突发事件各方面,需涵盖应急管理工作及处置流程的各阶段,从层次上讲,还需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相互配合和支持。因此,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标准体系的范围应该覆盖3个维度,如图1所示。
第一维度“事件处置流程”
突发事件处置流程的科学、合理事关整个事件处置的结果与后续影响。高校突发事件有其特殊性,事件处置流程与公共突发事件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工作流程划分要充分考虑应急工作的特点,根据高校突发事件生命周期性,可明确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流程应当划分为:应急与预防准备、防控预警、现场处置与救援、事后处置与总结4个阶段。反观这4个阶段与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的通用应对过程有着相似之处,但相对应的二级标准则需要根据各个高校不同而自行制定。在应急标准体系的构建中,与流程相关的标准成为应急标准的关键之处。
第二维度“突发事件类型”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事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4大方面,在应急标准化工作中也需要从这4个方面考虑应急标准的构成[4]。4方面突发事件以及在应急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不同领域的特点对应急标准有着不同需求。根据高校突发事件的群体、性质不同,可分为公共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政治类突发事件、治安安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与事故突发事件、学校管理突发事件等5类突发事件。
第三维度“相关标准支持”
根据国家《标准化法》,标准层级包含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4级标准。应急救援所考虑的管理、技术和资源因素均有不同,高校在制定应急处置标准过程中,需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找到相应的切入点,更好地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处置标准。
4 结论与展望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标准体系建设与公共安全标准体系一样,都需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需要相应标准体系框架为基础,根据高校内部制度的发展完善不断改进与细化。本文提出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标准化体系尚不全面,体系仅涉及二级指标,离具体的细化指导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相应三级指标以及针对某类突出的事件而制定的应急标准还需在后续的研究中逐步细化实施。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标准需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更改,才能够最终服务于突发事件应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蒋樟生.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0(4):169-172.
[2]李佐卫,陈庆华,张学忠.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特点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2-15.
[3]刘辉.高校突发事件研究综述(1979一2012) [J]. 高教探索,2013(4):36-39.
[4]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Z].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