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坚韧的男人,一个执着的父亲,远赴千里,异国他乡,因为执着父爱。男人的含蓄在这部温情却不泛滥的影片之中表露无遗。
无关乎爱情,不夹杂友情,一切的一切都来得那样浑然无成,回归于生命的起点。含蓄却又炽热的父爱浓烈地包裹着每一个感动者的心灵,人世间最赤裸裸的情感,与生俱来,没有原因。
蜿蜒的山路,诡异得让人惊叹;皑皑的白雪纯洁得让人平静;无际的蓝天深邃得让人窒息。令人心驰神往的丽江,那一段段高低不平的石头小路,绵延着伸向远方,简单的大堂,承载着父子之间复杂却又纯粹的情感。
灰白的苍穹,凛冽的北风,澎湃的海浪,日本的海岸悲凉得让人想哭。那溅起的白色浪花不知疲倦地拍打着苍黑色的岩石,发出阵阵低沉的嘶吼,那是父亲心中永远的病,那一声呼喊不出的关切。大海埋葬着的,是父子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是父亲心中深深的悔恨。
傩戏,一种云南当地特有的戏种。精致的画谱面具,遮住了表演者原有的容貌,也蒙蔽了我们心中最真实的向往。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佩戴着面具的表演者?何尝不是在逃避着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面具遮盖的不止是我们的面孔,更多的是阻隔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沟通,所以我们总是孤独着,寂寞着,纵然外在看来不是如此,可是无论如何,内心的空洞总是无法填补的。
黝黑的脸庞,粗布的花衣,农家的方言回音,一切的执拗都缘于本性的质朴。于是,山路上匍匐的点点火光,那声声滑稽的鹦鹉学舌般的“高田先生”,那望不到尽头的百家宴席,这样的平凡与淳朴是我们心中渴望却无法拥有的。农家孩童抒发情感的方式那样的简单和直接,从开始的排斥,到迷路时的互相依存。再到离别时的一路奔跑和呼喊,附和着口哨尖锐的响声。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这个农家男孩填补了老人对儿子的思念,教会了老人爱的方式。黄土高坡上老人与孩子的拥抱,真挚而又留恋。
影片的温存到这似乎戛然而止,手机的铃声,儿媳的悲泣,儿子口述的临终遗言。老人面向着巍峨的玉龙雪山,落寞而又悲痛。刹那间,我的眼泪喷涌而出,满地的碎片:老人那饱经风霜的脸庞,老人面向大海的沉思背影,老人诚恳而又无奈的乞求与诉说,老人举起锦旗时微微颤抖的双手,老人那老泪纵横的悲态与自责,老人怀抱男孩时的满足与欣喜,老人向男孩告别时不停挥动着的宽厚手掌……一切的一切,柔软而又生硬地刺进我的胸膛,难受得喘不过气来。
影片的最后,老人依然去了监狱,身为父亲的共鸣让老人义无返顾地将男孩的照片送到男孩父亲的面前。于是,画面定格,对视的两个父亲,没有语言的阻碍,因为一种叫做父爱的绳索将他们紧密拴连,同样的悔恨,同样的泪水,诚挚的鞠躬和感谢,宽容的理解和支持。此刻,《千里走单骑》的唱段迂回而又悠长,犯人们悔恨的泪水,想家的思念,以及那么一些我无法理解的情愫在悠扬的戏曲中发酵,蔓延。
“我确实喜欢面具戏,那是因为我发现了隐藏在面具下的真正面孔就是我自己。欢笑的背后,我在咬牙忍耐着;悲愤起舞的同时,我却在伤心流泪……这就是我心里的感受。其实,某一个唱段对我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应该要摘下面具。我等您尽快回来,父亲,我想用真正的面孔和您说话……”儿子临终前的忏悔,柔软,沉寂,和着悠远绵长的琴声,倾刻间就扯碎了心……所以,要永驻,要珍惜。
(摘自《文学报》)
无关乎爱情,不夹杂友情,一切的一切都来得那样浑然无成,回归于生命的起点。含蓄却又炽热的父爱浓烈地包裹着每一个感动者的心灵,人世间最赤裸裸的情感,与生俱来,没有原因。
蜿蜒的山路,诡异得让人惊叹;皑皑的白雪纯洁得让人平静;无际的蓝天深邃得让人窒息。令人心驰神往的丽江,那一段段高低不平的石头小路,绵延着伸向远方,简单的大堂,承载着父子之间复杂却又纯粹的情感。
灰白的苍穹,凛冽的北风,澎湃的海浪,日本的海岸悲凉得让人想哭。那溅起的白色浪花不知疲倦地拍打着苍黑色的岩石,发出阵阵低沉的嘶吼,那是父亲心中永远的病,那一声呼喊不出的关切。大海埋葬着的,是父子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是父亲心中深深的悔恨。
傩戏,一种云南当地特有的戏种。精致的画谱面具,遮住了表演者原有的容貌,也蒙蔽了我们心中最真实的向往。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佩戴着面具的表演者?何尝不是在逃避着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面具遮盖的不止是我们的面孔,更多的是阻隔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沟通,所以我们总是孤独着,寂寞着,纵然外在看来不是如此,可是无论如何,内心的空洞总是无法填补的。
黝黑的脸庞,粗布的花衣,农家的方言回音,一切的执拗都缘于本性的质朴。于是,山路上匍匐的点点火光,那声声滑稽的鹦鹉学舌般的“高田先生”,那望不到尽头的百家宴席,这样的平凡与淳朴是我们心中渴望却无法拥有的。农家孩童抒发情感的方式那样的简单和直接,从开始的排斥,到迷路时的互相依存。再到离别时的一路奔跑和呼喊,附和着口哨尖锐的响声。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这个农家男孩填补了老人对儿子的思念,教会了老人爱的方式。黄土高坡上老人与孩子的拥抱,真挚而又留恋。
影片的温存到这似乎戛然而止,手机的铃声,儿媳的悲泣,儿子口述的临终遗言。老人面向着巍峨的玉龙雪山,落寞而又悲痛。刹那间,我的眼泪喷涌而出,满地的碎片:老人那饱经风霜的脸庞,老人面向大海的沉思背影,老人诚恳而又无奈的乞求与诉说,老人举起锦旗时微微颤抖的双手,老人那老泪纵横的悲态与自责,老人怀抱男孩时的满足与欣喜,老人向男孩告别时不停挥动着的宽厚手掌……一切的一切,柔软而又生硬地刺进我的胸膛,难受得喘不过气来。
影片的最后,老人依然去了监狱,身为父亲的共鸣让老人义无返顾地将男孩的照片送到男孩父亲的面前。于是,画面定格,对视的两个父亲,没有语言的阻碍,因为一种叫做父爱的绳索将他们紧密拴连,同样的悔恨,同样的泪水,诚挚的鞠躬和感谢,宽容的理解和支持。此刻,《千里走单骑》的唱段迂回而又悠长,犯人们悔恨的泪水,想家的思念,以及那么一些我无法理解的情愫在悠扬的戏曲中发酵,蔓延。
“我确实喜欢面具戏,那是因为我发现了隐藏在面具下的真正面孔就是我自己。欢笑的背后,我在咬牙忍耐着;悲愤起舞的同时,我却在伤心流泪……这就是我心里的感受。其实,某一个唱段对我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应该要摘下面具。我等您尽快回来,父亲,我想用真正的面孔和您说话……”儿子临终前的忏悔,柔软,沉寂,和着悠远绵长的琴声,倾刻间就扯碎了心……所以,要永驻,要珍惜。
(摘自《文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