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应诱发、培养、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打好基础。同时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关键词:数学活动提高素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明确规定:“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这说明了活动课已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同时也阐明了活动课不再是单纯的学科“补充”,而是学校教育中一门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这将是彻底改变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状况,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诱发、培养、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打好基础
数学活动课的目的之一是诱发、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是说,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课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数学的兴趣上都有所提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创情、激情、融情,使每个学生都饶有兴趣地参与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探索,体尝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心理品质得以更好的发挥,取得教学高效益。如学习完10以内数的认识后,我利用这些数给每组学生编号,利用按号排队等形式练习序数、基数等。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学习,不会感到学习的辛苦,可大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思路和行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36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没用的26元得28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6减6再减2得28元;还有的小组认为6减8不够减就用16减8得8,再加20得28元……经过讨论,学生们还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老是想着一种方法有时就不方便计算了。
我让学生课后用一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对说:我有21元,买文具盒要用6元,我就用10元减去6元得4元,再加11元,就剩下15元了;我有32个珠子,送给弟弟8颗后还有24颗,因为12减8等于4再加20就是24颗了……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来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课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三、啟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基础,更要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如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时,学生已懂得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会验算有余数的除法。但余数的作用不是只用来验算,若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就止步,那所学的知识运用太少。为此,我上了一节“余数能帮你找到……”的数学活动课,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学以致用。
1、余数能帮你找到过几天后是星期几
如:今天是星期四,再过十五天是星期几?
一星期有7天,15÷7=2……1(星期五)。余数1就是条件中的星期几的后一天,余数2就是后两天如此类推。
2、余数能帮你找到第几个数是几
如:2、5、9、12;2、5、9、12;……第103个数是几?
一组有四个数,103÷4=25……3(第103个数是9)
余数1就是一组数中的第一个,余数2就是第二个,余数三就是第三个。
四、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教学“角的分类”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十个角为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把十个角进行分类。汇报时,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种类也不同。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按照三角形角的特点分为三类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三类角的特点,大胆地为它们取名字。学生争着回答,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对于取对名字的学生我及时加以表扬,大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设计符合儿童特点的数学活动课,坚持活动的思想性、愉悦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全方位、多层次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关键词:数学活动提高素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明确规定:“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这说明了活动课已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同时也阐明了活动课不再是单纯的学科“补充”,而是学校教育中一门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这将是彻底改变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状况,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诱发、培养、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打好基础
数学活动课的目的之一是诱发、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是说,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课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数学的兴趣上都有所提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创情、激情、融情,使每个学生都饶有兴趣地参与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探索,体尝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心理品质得以更好的发挥,取得教学高效益。如学习完10以内数的认识后,我利用这些数给每组学生编号,利用按号排队等形式练习序数、基数等。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学习,不会感到学习的辛苦,可大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思路和行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36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没用的26元得28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6减6再减2得28元;还有的小组认为6减8不够减就用16减8得8,再加20得28元……经过讨论,学生们还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老是想着一种方法有时就不方便计算了。
我让学生课后用一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对说:我有21元,买文具盒要用6元,我就用10元减去6元得4元,再加11元,就剩下15元了;我有32个珠子,送给弟弟8颗后还有24颗,因为12减8等于4再加20就是24颗了……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来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课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三、啟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基础,更要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如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时,学生已懂得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会验算有余数的除法。但余数的作用不是只用来验算,若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就止步,那所学的知识运用太少。为此,我上了一节“余数能帮你找到……”的数学活动课,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学以致用。
1、余数能帮你找到过几天后是星期几
如:今天是星期四,再过十五天是星期几?
一星期有7天,15÷7=2……1(星期五)。余数1就是条件中的星期几的后一天,余数2就是后两天如此类推。
2、余数能帮你找到第几个数是几
如:2、5、9、12;2、5、9、12;……第103个数是几?
一组有四个数,103÷4=25……3(第103个数是9)
余数1就是一组数中的第一个,余数2就是第二个,余数三就是第三个。
四、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教学“角的分类”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十个角为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把十个角进行分类。汇报时,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种类也不同。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按照三角形角的特点分为三类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三类角的特点,大胆地为它们取名字。学生争着回答,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对于取对名字的学生我及时加以表扬,大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设计符合儿童特点的数学活动课,坚持活动的思想性、愉悦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全方位、多层次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