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心得摭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da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教学阶段文学类文本阅读从高考的角度来说主要有散文和小说两大板块,对于小说的阅读教学来说,做题时要注重小说的写作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因为这对小说主题的把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在散文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散文主旨必须先把握时代的大背景。
  关键词: 散文 主旨 情感 时代背景
  我们比较熟悉的散文名篇如杨朔的《荔枝蜜》和茅盾的《白杨礼赞》都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2012年南京盐城三模《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就和“文革”那段历史有关联,“文革”中阴霾伴随着成长,澄澈明净的天空只是梦想。细细研究近几年的各地高考试题及质检题就会发现现在考察的散文和所处的时代有密切的关系,考察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方面。
  一、传统文化,传统文明
  2006年江苏高考题《一幅烟雨牛鹭图》表达的是对传统的农耕文明的一种眷恋及其终将消失的一种惋惜和怅惘之情。2011年南通三模散文《稻草人》,出题者在文章的最后注明文章选自《雨花》1995年一期,其实正是暗示做题人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那时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一贯依赖土地生存的农村人一时找不到生活方向,心理极其复杂,作者以稻草人为表达主旨情感的载体,通过父亲、侄子和我三代人在稻草人的存废问题的态度上的不同表达年老的一代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年轻的一代新的思想观。2011年南京模拟散文《麻鞋之歌》借清水麻鞋这个载体表达对清水这片土地的尊重,对麻的尊重,对穿麻鞋做麻鞋的清水人的歌颂,对传统的农业文明的尊重,对传统的手工业文明的留恋与尊重。2010年无锡调研卷冯骥才的《羌去何处》写了羌族遭受巨大的灾难后,如何重建家园,重返家园,羌文化遭到毁坏后,如何将其修复、整理、保护和传承下去,表达作者对羌民族生活、羌文化保护方面深深的思考和担忧之情。2011年全国卷《针挑土》写的是作者对黑妮等志愿者致力于湘西的民族手工艺刺绣的传承及努力使其走向世界舞台的尊敬赞美之情。
  二、对现实问题的忧思
  2009年江苏高考题《上善若水》,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借古喻今。2010年重庆卷《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借两只鸟筑的巢高高地悬在高空,人类的头顶之上,表达作者的情感:饱受良心的责备,担心自然的报复。主张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亲近自然,善待生灵。散文《江南无雪》借自己童年有美好的雪景可赏,而现实中江南无雪,儿子无雪可赏,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及孩子成长的环境的忧思。美好的雪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人生情趣,雪夜访友的雅兴只能在想象中出现了。2012年苏州三市二调夏立君的《一个人的仪式》借抗清失败就义的民族英雄夏允彝和夏完淳父子的墓园只有作者一人祭拜的冷清,表达作者为无人拜谒英雄而痛心,为人们漠视英雄而悲伤的情感,对当今人们追逐经济利益,追逐热闹的行为进行否定,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公正地认识评价特定时代的历史人物。2009江西高考张炜《木车的激情》,文章中作者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对“木车的激情”的憧憬之情,表达了对现代人心灵现状缺失的忧思与批评。
  三、人文情怀,人生感悟
  2011年苏北四市质检卷《金色的飘落》就是借银杏叶的飘落来表达对人生的诸多感悟。《帕斯卡尔的芦苇地》中作者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在生活节奏加快,物欲至上的今天,人们应该从种种虚浮功利的欲望中解脱出来,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智慧地把握生命的节奏,以此净化升华灵魂。林清玄的美文《木鱼馄饨》写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以在深夜卖馄饨为生,不愿有失人格尊严选择了木鱼,以便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呼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过着平淡朴实而又保持自己尊严的生活。作者透过现实生活感受到了老人平凡的生活美、人情美,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明白了感受生活中的美同样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正如林清玄所说:“所有美的感受都要穿过心灵,就好像海岸溪边的卵石,一切杂志都已流去,只剩下最坚实,纯净,浑圆的石心。”
  四、心灵的回归,精神的家园
  马国福的《跟着炊烟回家》写了现代人在城市生活中精神疲惫时故乡于一个人精神的意义。作者以炊烟为表达情感的载体,在疲惫的城市生活中,可以慰藉思乡怀亲之情。在城市中遭到挫折时,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在人生坐标里找到自己的标尺。在生命变得荒芜空虚时,让自己拥有美感、幸福和丰盈的精神家园。周国平在《记住回家的路》中写了现代人被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或漫无头绪中,忽视了自己的心灵世界,迷失了自我。一个人只要拥有了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能保持清醒。陳芳明的《深山夜读》被很多人称为生命散文,是对生命的体验和创造。作者远离喧嚣的尘世,把自己锁在深山的书房中潜心夜读,对阅读的孤独有着独到的体验和理解,这一过程正是作者思索人生、体验生命的过程。作者认为生命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深山夜读,追求学问的过程正是作者挖掘、发现、探索自我的过程,这一过程使作者的生命变得更加完美,实际上就是在创造生命,拓宽了灵魂的家园的意义。
  五、作家生存环境对他的影响,知人论世
  著名作家史铁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时双腿截瘫,在地坛中多次对命运发出叩问,终于想明白了生与死的问题,写出了《我与地坛》,这是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更是无数处于生活困厄之中者的心灵鸡汤。诺贝尓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作品的创作背景基本上都是取材于他的故乡东北高密村,他把自己的文学作品称之为“地瓜文学”。著名作家迟子建很小的时候生活在漠河的北极村,其作品《寒冷的高纬度》、《伤逝之美》无不体现了故乡在其心灵中打上的深深烙印。
  学生如果对散文常考的主旨情感的类型心中有数,在具体解读某一篇文章时就可以向其靠拢,这对学生从全局把握文章是大有益处的。当然多阅读多训练,形成良好的语感是至关重要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共同努力,做有心人,真正体味到散文的美妙之处。
  参考文献:
  [1]2006—2012各地高考题.
  [2]2010—2012各地质检题.
其他文献
摘 要; 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弥补校内教学资源的不足。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国家对各高等院校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然而,虽然各院校相继挂牌建立了众多的实习基地,但普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学生中出现了实习质量不高、不稳定、低效的现象。本文就此问题运用PDCA理论,对如何提高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实习基地 实习质量 PD
期刊
摘 要: 语言无论产生、演变或是发展,还是进行信息的传递、接收或加工,总是以语境为前提,并受其影响和制约。在基础日语教学中,教师大多时间都在讲授单词和语法的意义,学生也以此为衡量日语能力的唯一标准。日语专业四级考试从2005年开始增设“完成句子”这一题型,新编日语修订本教材也增加了许多类似的课后练习,目的是使日语学习者在了解单词和语法意义的基础上增强对语境的解析能力,最终学以致用。本文探究语境解析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作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传授阅读记叙文的方法,授人以“渔”,强化阅读效果,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方法 感悟能力  法国著名哲学家、科学家笛卡尔强调:“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
期刊
诗歌以意境这一特殊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以非理性的和不可用言语表达的意象来抒发情感,所以诗人的意中之象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美国文艺理论家苏珊朗格说:“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诗歌教学可以通过对诗的意境分析、对意象的赏析,使学生体会诗的感情,感悟诗歌的意境。  一切文学艺术形式都以形象地再现生活为基础特征,笔者认为,诗歌教学要注
期刊
摘 要: 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年来,澳大利亚对外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幼儿教育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幼儿教育特色。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幼儿教育特色 幼儿园教育 家庭教育  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除此称号外,还有另一个称号“老人与小孩的天堂”,可见澳大利亚是多么重视和关怀老人和小孩。然而,我们对
期刊
摘 要: 导语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导语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迅速地投入教学情境中。教师在设计导语时应该结合课文内容,突出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  关键词: 语文导语 导语类型 设计方法  成功上好一堂课,跟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妙用导语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导语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
期刊
摘 要: 文章对摄影艺术和音乐艺术,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摄影艺术 音乐艺术 二者联系  一、何为摄影艺术  1.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属于造型艺术的一种,那么,何为造型艺术呢?造型艺术指以一定物质材料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以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工具,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或色调)等造型手段来表现主题并求得其艺术形象。拍摄者使用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爱情公寓》这部国产情景喜剧为例,通过研究幽默的根源及其分类和功能,探讨了幽默性语言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 幽默性语言 根源 分类 功能 影响  一、引言  幽默的本质就是有趣、可笑和意味深长。幽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高级的情感活动和审美活动。幽默是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的标志。在当今这个文明和开放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人际交往中以自己幽默的谈吐来表现自己的知识修
期刊
摘 要: 谢国桢先生在为《见闻杂记》所作的跋语中提到其作者李乐为“嘉靖戊辰进士”,但这一表述与史实有出入。首先,嘉靖年间的各科考试中,并没有“戊辰科”;其次,嘉靖朝虽然也有一名叫李乐的进士,但他并不是《见闻杂记》的作者;最后,《见闻杂记》的作者李乐应为隆庆二年戊辰科的进士。谢老的无心误植产生了两大问题:一是“张冠李戴”,容易将嘉靖年间和隆庆年间的两个李乐混为一谈;二是如果不详加考辨,就容易把《见闻
期刊
摘 要: 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概念,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内容,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文章针对如何开展高中语文结合性学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教材 生活实际 社会  作为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笔者确实感受到新课标的实施给语文课堂带来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项重大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