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脏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循环系统疾病,如果把心脏比喻为一个房子,其疾病种类包含了水路(如冠状动脉狭窄)、电路(早搏、停跳等心律失常)、墙壁(房间隔、室间隔缺损)、门窗(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外部装修(如心包炎)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心脏超声、心脏CT、心脏磁共振显像(MRI)、心导管术等,是心脏疾病辅助检查中应用较多的方法。其中,心脏CT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中的运用,通过近50年的实践和发展,已经有比较成熟和普遍的病例支持。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MRI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检查诊断中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到底选用哪种检查方法为佳?接下来,就针对心脏CT及MRI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1什么是心脏CT
心脏CT是指经外周静脉快速团注含碘对比剂,在心腔或冠状动脉对比剂达到峰值时,利用多排螺旋CT进行连续容积数据采集,再经二维、三维等后处理技术,重建心腔或冠状动脉解剖图像,临床上主要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心脏CT的适应症有:
(1)高危人群:中老年人、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肥胖、吸烟者以及常感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等怀疑冠心病者。
(2)体检:观察冠状动脉是否存在斑块、狭窄、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异常。
(3)急诊胸痛三联征(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动脉栓塞及主动脉夹层)的筛査。
(4)急诊患者急性胸痛,考虑冠心病、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者。
(5)冠状动脉变异,以及患者不愿意做冠状动脉造影等有创检查。
(6)冠状动脉支架或搭桥的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复查。
(7)心肌梗死的随访。
2什么是心脏MRI
心脏MRI检查,一般指用于对心脏及其周边血管利用MRI设备进行的扫描检查。MRI的扫描层面较为立体,除了常见的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之外,心脏长轴位、及心脏短轴位也可以在MRI扫描中得到充分展示,以达到显示完整且立体的心脏大血管解剖结构。通过特殊的扫描序列以及各种软件,可以进行心脏功能学检查,如全心功能,心肌功能,局部心室功能。一次检查可以回答关于心脏的多个问题,如:室壁运动、心脏功能、心脏大血管解剖、定量分析、心肌存活性,具有高分辨率细节解剖和显示血流/心脏功能的能力。MRI心脏检查的适应症有:
(1)缺血性心肌病:急性、亚急性、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
(2)非缺血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心肌炎、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淀粉样变性、心内膜坏死及纤维化。
(3)心包疾病:心包积液、心包囊肿、缩窄性心包炎。
(4)心脏肿瘤:心腔内、心壁及心包肿瘤。
(5)心脏瓣膜病;二尖瓣、三尖瓣、主、肺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以及风心病导致的联合瓣膜病。
(6)大血管病变: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肺动脉肿瘤。
(7)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症等。
(8)心脏功能性检查。
3心脏CT和心脏MRI优缺点
心脏CT检查尤其是CT血管造影具有方便快捷,对技术人员要求相对低,对疑似肺栓塞以及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夹层、动脉瘤和壁内血肿)等应用价值很大。临床上,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等管腔病变(变细、狭窄、钙化、阻塞、畸形、走形及分布异常)多选用CT检查。不足之处在于,CT检查有一定的辐射损伤,阳性预测值低,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阳性者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并不可靠,因为评估冠状动脉受图像质量、运动伪影和钙化影响较大,目前仍然无法完全取代有创性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另外,受检人群也有一定的限制:如严重心律不齐、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等不宜使用心脏CT进行检查。
心脏MRI检查(CMR)目前已成为无创性评估判断心脏结构、形态、功能、代谢、心肌灌注及组织学特征的“金标准”。具有良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无需应用放射性核素及碘对比剂,也不受患者体型限制并且没有辐射损害,已经发展成为心脏病诊断、随访和鉴别诊断的理想方法。心脏MRI的组织特定性,特别是结合对比剂识别心肌坏死和纤维化的能力,则是任何其他无创性检查方法都不具备的,目前已经在冠心病、心肌病以及大血管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心脏MRI也有缺点:如檢查时间长,对重患者或配合不好的患者无法检查;有幽闭恐惧症患者,体内植有非防磁性起搏器、瓣膜、支架等患者不能做此检查;对检查技师要求相对较高,用于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并不成熟等。
概括起来,现阶段心脏CT成像的重要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基于胸痛三联征的判断,包括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疾患等。心脏MRI则更多的用于对心脏结构、功能和组织特性的评估,因此,在重症或复杂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在疾病的预后判断和危险分层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方法的优势互补,有效地发挥了现代医学影像学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
1什么是心脏CT
心脏CT是指经外周静脉快速团注含碘对比剂,在心腔或冠状动脉对比剂达到峰值时,利用多排螺旋CT进行连续容积数据采集,再经二维、三维等后处理技术,重建心腔或冠状动脉解剖图像,临床上主要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心脏CT的适应症有:
(1)高危人群:中老年人、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肥胖、吸烟者以及常感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等怀疑冠心病者。
(2)体检:观察冠状动脉是否存在斑块、狭窄、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异常。
(3)急诊胸痛三联征(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动脉栓塞及主动脉夹层)的筛査。
(4)急诊患者急性胸痛,考虑冠心病、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者。
(5)冠状动脉变异,以及患者不愿意做冠状动脉造影等有创检查。
(6)冠状动脉支架或搭桥的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复查。
(7)心肌梗死的随访。
2什么是心脏MRI
心脏MRI检查,一般指用于对心脏及其周边血管利用MRI设备进行的扫描检查。MRI的扫描层面较为立体,除了常见的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之外,心脏长轴位、及心脏短轴位也可以在MRI扫描中得到充分展示,以达到显示完整且立体的心脏大血管解剖结构。通过特殊的扫描序列以及各种软件,可以进行心脏功能学检查,如全心功能,心肌功能,局部心室功能。一次检查可以回答关于心脏的多个问题,如:室壁运动、心脏功能、心脏大血管解剖、定量分析、心肌存活性,具有高分辨率细节解剖和显示血流/心脏功能的能力。MRI心脏检查的适应症有:
(1)缺血性心肌病:急性、亚急性、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
(2)非缺血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心肌炎、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淀粉样变性、心内膜坏死及纤维化。
(3)心包疾病:心包积液、心包囊肿、缩窄性心包炎。
(4)心脏肿瘤:心腔内、心壁及心包肿瘤。
(5)心脏瓣膜病;二尖瓣、三尖瓣、主、肺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以及风心病导致的联合瓣膜病。
(6)大血管病变: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肺动脉肿瘤。
(7)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症等。
(8)心脏功能性检查。
3心脏CT和心脏MRI优缺点
心脏CT检查尤其是CT血管造影具有方便快捷,对技术人员要求相对低,对疑似肺栓塞以及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夹层、动脉瘤和壁内血肿)等应用价值很大。临床上,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等管腔病变(变细、狭窄、钙化、阻塞、畸形、走形及分布异常)多选用CT检查。不足之处在于,CT检查有一定的辐射损伤,阳性预测值低,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阳性者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并不可靠,因为评估冠状动脉受图像质量、运动伪影和钙化影响较大,目前仍然无法完全取代有创性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另外,受检人群也有一定的限制:如严重心律不齐、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等不宜使用心脏CT进行检查。
心脏MRI检查(CMR)目前已成为无创性评估判断心脏结构、形态、功能、代谢、心肌灌注及组织学特征的“金标准”。具有良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无需应用放射性核素及碘对比剂,也不受患者体型限制并且没有辐射损害,已经发展成为心脏病诊断、随访和鉴别诊断的理想方法。心脏MRI的组织特定性,特别是结合对比剂识别心肌坏死和纤维化的能力,则是任何其他无创性检查方法都不具备的,目前已经在冠心病、心肌病以及大血管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心脏MRI也有缺点:如檢查时间长,对重患者或配合不好的患者无法检查;有幽闭恐惧症患者,体内植有非防磁性起搏器、瓣膜、支架等患者不能做此检查;对检查技师要求相对较高,用于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并不成熟等。
概括起来,现阶段心脏CT成像的重要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基于胸痛三联征的判断,包括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疾患等。心脏MRI则更多的用于对心脏结构、功能和组织特性的评估,因此,在重症或复杂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在疾病的预后判断和危险分层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方法的优势互补,有效地发挥了现代医学影像学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