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无论是在教师“教”的过程中,还是在学生“学”的过程中,都面临着一定难度。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生活作文”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它强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获取、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它提倡先“生活”,后“作文”,强调作文就是生活实践时。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实践为作文提供了广阔空间,他们观察生活,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抒发自我情感;他们用心品味生活,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做人。
【关键词】生活作文 生活教育 实施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难度大,学生在写作时,常出现无从下笔、词不达意等现象。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小学生素材积累少,在日常学习中缺乏相应的思考和训练。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生活作文”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它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作文习作能力,让作文教学走上科学化的道路。
一、“生活作文”的基本理念
“生活作文”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为基本理念,它强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获取、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它提倡先“生活”,后“作文”,强调作文就是生活实践时。“生活作文”崇尚“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和真情的表达”。体验性是“生活作文”的主要特征,它强调的不仅仅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子想,用嘴巴说,而且还要用自己的手去实践,去操作,去探究,去创造。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实践为作文提供了广阔空间,他们观察生活,大胆地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抒发自我情感。同时,在习作实践中孩子们用心品味生活,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做人。
二、“生活作文”的主要内容
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两个方面人手,“生活作文”将“阅读”与“习作”、“生活”与“习作”有机结合,实现作文教学的“生活化”“序列化”“丰富化”,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并努力实现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生活作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项内容。
(一)海量阅读,促积累
“讀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和写作二者关系紧密,不可分割,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学习写作知识;写作是运用语言,而要运用好语言,离不开阅读积累,正所谓“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读写结合,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写作学习的过程,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潜移默化地习得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要把课内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以读促写,以读导写。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以书香校园和书香家庭建设为契机,引导学生坚持每日晨诵、午间阅读,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阅读推介和心得交流。个人静读、伙伴同读、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使读书成为师生学习、生活的一种状态。每名学生身边有一个阅读“存折”,定期打开“存折”晒一晒,已经成为教师和同学们生活中的一件趣事。
(二)生活观察,觅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书本上学到的是间接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真实的生活是学生直接知识的源泉。因此,我们应该深思习作教学的新起点——回归儿童精神的原点,让学生走进生活,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让生活走进作文,放飞学生自由的心灵。厚积薄发,要做到“厚积”,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是最便捷的途径。在“生活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长期以往,习作素材犹如潺潺泉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在指导孩子写《美丽的春天》时,教师打破传统“秀才不出门”的做法,带领孩子们走进公园,寻找春天。教师没有过多的要求和讲解,只是提示大家留心观察公园里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寻找自己眼中的春天。孩子们自由组合,三五成群,如同蝴蝶、蜜蜂一般翩翩飞行于草地上、花丛中、树林里,眼看、耳听、鼻闻、手摸、嘴说……他们置身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触摸大自然,获得了第一手资料,轻松地积累了素材。
(三)实践体验,抒真情
“生活作文”教学创设特定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的转化”,在生活体验中获得真切的感受。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校精心设计绘画、游戏、表演等学生热衷的活动,吸引其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再用真实的文字加以记录,综合成文。
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家庭是学生生活成长的安全港湾,是他们真情实感表白最为直露的场所。学校开展“为妈妈洗脚”“献给长辈的爱”“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等亲子互动活动,在学生亲身经历活动后,引导他们叙述事情的经过,抒发内心的感受。
在社区生活中体验。社区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学生作文重要的体验源。利用社区广阔的教育资源,通过劳动、参观、社区服务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最终写出体验经过和独特感受。学校一年一届的“生命践旅”活动,让学生在感受自然魅力、磨炼意志的同时,体验到了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积淀了丰富的情愫。
(四)大胆想象,激创造
生活引发创造。习作内容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但不把视野局限在现实生活中,学校旗帜鲜明地提出作文要“源于生活,创造生活”——以生活为基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愉悦的境界里重构生活。
听声想象。学校借助相关媒体,有目的地采撷互相有联系的各种声音,让学生倾听,鼓励他们根据声响展开合理的想象。如把“掌声”“笑声”和“喝彩声”等生活场景中常现的声音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学生想象、表达时,教师不作任何限制,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在“大胆”的基础上,再逐步纳入“合理”。
看物联想。小学生的想象力通常在外界事物的刺激下被引发,无意性特点较明显。根据这一心理特点,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出示几个物件,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导他们细心观察物件,并展开丰富的联想:将几个物件巧妙联系,构思情节,书写成文。例如,出示“一本荣誉证书”“一张照片”和“一封表扬信”,启发他们大胆提问,找出它们之间的横向联系;接着,根据问题组织讨论,想象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后独立成文。 动手创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就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或正在面临的一些具体现象和实际问题,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意竞赛活动,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装饰画、创意笔筒、手工纺织物等一件件小作品制作精巧,“遥控电动快艇”“橡皮筋动力飞机”“自动驱蝇器”等一项项科技小发明构思独特。学校举办“创造杯”小论文竞赛,在动手实践创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构思的过程和实践的经过及成功的喜悦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设计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契机,引导他们设计自己的生活,努力做生活的主人。如教师让学生设计人物角色,畅想自己是未来的工人、教师、医生、科学家、国家领导人等,去设计契合自己理想和愿望的工作、生活、经历。学生在习作中畅所欲言,每一细节都展现出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敢想敢做,社会责任感被唤起。
(五)展示成功,共提高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渠道和多方位为学生营造展示成功的氛围。可以通过班级及校园展示栏、学校广播站、校园报刊、学校QQ群和公众号等,为学生提供佳作展示的广阔天地。学校创建“生活作文”陈列馆,开辟优秀作文展示长廊,展评《读书笔记》和《生活浪花采撷》。学校还建立“班级作文集”“学生个人作文集”“实践活动作文集”出版制度等等,在班级成立写作兴趣小组和学校文学社,开设自由写作角,定期进行作文赛,让孩子们随时“我手写我心”。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和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生活与作文的热情和兴趣,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三、“生活作文”的提升措施
要使“生活作文”发挥更大的作用,学校应把“生活作文”课程体系的研究作为重点,就“生活作文”怎样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以及语言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采取适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
(一)把握新视角:学习普适性设计下的“三个系统”
在“生活作文”实施中,以小学生为中心,立足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尤其是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创造更好的环境,更多的学习机会,而丰富学生学习机会最有效的途径是“学习的普适性设计”:一是识别模式系统,立足作文写作,精准识别不同阶段、不同班级学生的习作基础;二是策略系统,根据学生的习作基础,制订“生活作文”的实施计划;三是情感系统,开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作文成为吐露真情实感的珍贵基地。尽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三个系统活动和交互作用的基本方式大体上是一致的,但每个人的大脑皮层分布情况不同,大脑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个体间“三个系统”方面的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习作基础分别整体构思、逻辑关系、词语运用、细节描写等方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某一场景进行简单的叙述或写作,根据学生的叙述或写作,能够有效确定学生的习作基础。接着,教师根据学生基础,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构思,如何保持途径的顺畅性和完整性,如何优化细节描写,并将学生个人的情感融入到作文写作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作文”能力。
(二)用好新工具:大数据统计下的整体推进
“生活作文”需要运用科学的工具来具体推进,保证效率和效果,这就需要富有弹性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成功的教学应实现学习任务、工具和学习内容的个别化,以此满足不同学生“三个系统”的特定需要。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将生活中的场景以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搬到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作文写作整体构思和细节描写,也更易于识别学生的写作基础。在“生活作文”实施中,学校鼓励学生“美文、美拍”。“美拍”的内容一部分来自于教师和家长在校内外拍摄的生活镜头,学生统一写作并发到“美篇”上;一部分内容来自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学生一些有意义的时刻拍摄的镜头。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美篇”APP的登陆账号,可以将同班同学添加关注,这样每个同学上传新的美拍美文时,其他同学都看得到,可以对较好的词句进行点赞。教师也添加学生为关注,为学生的习作进行及时的点评。学生在这种交互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懂得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原来写作有畏难情绪的同学也洋洋洒洒地写出了出乎自己预料的作文,每个人脸上流露出来的是喜悦和自信。
(三)建立新联盟:循环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在“生活作文”实施过程中,注重打破班级界限,以“生活作文”的交流与提高为目标,组织相同班级或同等水平的学生,建立“生活作文”联盟,促进学生习作能力不断提高。在联盟活动开展中。注重将“美拍、美文、美篇”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和提高,发挥最大的作用,把系统论的观点引进“美拍、美文、美篇”。将各学校各年级一年中的校内外节日、活动拟定成一些固定的“美拍、美文、每篇”内容,确定训练要点,制定“美拍、美文、每篇”训练教程。通过完善校本教程,在目前我校已经完成《我们眼里的世界》各年级“美拍、美文、美篇”训练手册,这些更容易让学生加强“生活作文”练习,提升“生活作文”的水平。
四、“生活作文”实施成效及反思
“生活作文”的運用,契合了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学生特点,提高了学生作文写作的兴趣,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并在训练、交流中促进了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生活作文”的进一步开展,学生在校内外的生活积累和感悟不断得到深化,形成了基于小学生心理特征的绘本阅读习作、观察共享习作教学知识序列,并且形成了学生作文集、教师教学论文集和习作点评集,“生活作文”的作用得到了有力彰显。但在“生活作文”实施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值得研究和反思。
(一)对小学生写作心理和写作习惯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
在“生活作文”开展中,教师多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积累素材,如何描写不同的事物,以及记叙一件事情的发展过程,缺乏对学习写作心理和习惯的研究。从这个角度分析,“生活作文”要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还需要加大对教师教学理论方面的普及与提升。在“教什么”“怎么教”之前,明确“给谁教”,从而将习作教学有效结合学生的天性和自然发展规律,将学生的发展作为作文写作教学的出发点,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二)“生活作文”成效的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生活作文”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积累素材,在生活中提高写作能力。但是,“生活作文”不易评价,具体表现在所运用的评价标准主观、随意性大。同时缺少规范的教学范式,其他教师的教学可复制性难度大。需要不断地探索让学生易于写、教师易于教的评价模式。
(三)校本课程及配套的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创新
“生活作文”契合了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提高了小学生作文写作的兴趣。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还没有配套的校本教材和课程可以将“生活作文”纳入一个比较规范的轨道,在学生素材积累、写作训练、习作能力等方面需要进行更加有益的探索,才能真正建立“生活作文”以文化人的长效机制。
五、结语
“生活作文”是将作文写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进行作文写作教学的一种全新探索,在具体应用中受到了小学生的欢迎,促进了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提升,也使学生乐于积累素材、乐于进行写作和思考。作为一种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益尝试,值得大力推广,可以更加有力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生活作文 生活教育 实施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难度大,学生在写作时,常出现无从下笔、词不达意等现象。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小学生素材积累少,在日常学习中缺乏相应的思考和训练。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生活作文”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它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作文习作能力,让作文教学走上科学化的道路。
一、“生活作文”的基本理念
“生活作文”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为基本理念,它强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获取、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它提倡先“生活”,后“作文”,强调作文就是生活实践时。“生活作文”崇尚“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和真情的表达”。体验性是“生活作文”的主要特征,它强调的不仅仅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子想,用嘴巴说,而且还要用自己的手去实践,去操作,去探究,去创造。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实践为作文提供了广阔空间,他们观察生活,大胆地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抒发自我情感。同时,在习作实践中孩子们用心品味生活,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做人。
二、“生活作文”的主要内容
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两个方面人手,“生活作文”将“阅读”与“习作”、“生活”与“习作”有机结合,实现作文教学的“生活化”“序列化”“丰富化”,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并努力实现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生活作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项内容。
(一)海量阅读,促积累
“讀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和写作二者关系紧密,不可分割,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学习写作知识;写作是运用语言,而要运用好语言,离不开阅读积累,正所谓“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读写结合,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写作学习的过程,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潜移默化地习得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要把课内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以读促写,以读导写。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以书香校园和书香家庭建设为契机,引导学生坚持每日晨诵、午间阅读,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阅读推介和心得交流。个人静读、伙伴同读、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使读书成为师生学习、生活的一种状态。每名学生身边有一个阅读“存折”,定期打开“存折”晒一晒,已经成为教师和同学们生活中的一件趣事。
(二)生活观察,觅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书本上学到的是间接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真实的生活是学生直接知识的源泉。因此,我们应该深思习作教学的新起点——回归儿童精神的原点,让学生走进生活,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让生活走进作文,放飞学生自由的心灵。厚积薄发,要做到“厚积”,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是最便捷的途径。在“生活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长期以往,习作素材犹如潺潺泉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在指导孩子写《美丽的春天》时,教师打破传统“秀才不出门”的做法,带领孩子们走进公园,寻找春天。教师没有过多的要求和讲解,只是提示大家留心观察公园里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寻找自己眼中的春天。孩子们自由组合,三五成群,如同蝴蝶、蜜蜂一般翩翩飞行于草地上、花丛中、树林里,眼看、耳听、鼻闻、手摸、嘴说……他们置身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触摸大自然,获得了第一手资料,轻松地积累了素材。
(三)实践体验,抒真情
“生活作文”教学创设特定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的转化”,在生活体验中获得真切的感受。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校精心设计绘画、游戏、表演等学生热衷的活动,吸引其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再用真实的文字加以记录,综合成文。
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家庭是学生生活成长的安全港湾,是他们真情实感表白最为直露的场所。学校开展“为妈妈洗脚”“献给长辈的爱”“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等亲子互动活动,在学生亲身经历活动后,引导他们叙述事情的经过,抒发内心的感受。
在社区生活中体验。社区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学生作文重要的体验源。利用社区广阔的教育资源,通过劳动、参观、社区服务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最终写出体验经过和独特感受。学校一年一届的“生命践旅”活动,让学生在感受自然魅力、磨炼意志的同时,体验到了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积淀了丰富的情愫。
(四)大胆想象,激创造
生活引发创造。习作内容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但不把视野局限在现实生活中,学校旗帜鲜明地提出作文要“源于生活,创造生活”——以生活为基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愉悦的境界里重构生活。
听声想象。学校借助相关媒体,有目的地采撷互相有联系的各种声音,让学生倾听,鼓励他们根据声响展开合理的想象。如把“掌声”“笑声”和“喝彩声”等生活场景中常现的声音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学生想象、表达时,教师不作任何限制,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在“大胆”的基础上,再逐步纳入“合理”。
看物联想。小学生的想象力通常在外界事物的刺激下被引发,无意性特点较明显。根据这一心理特点,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出示几个物件,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导他们细心观察物件,并展开丰富的联想:将几个物件巧妙联系,构思情节,书写成文。例如,出示“一本荣誉证书”“一张照片”和“一封表扬信”,启发他们大胆提问,找出它们之间的横向联系;接着,根据问题组织讨论,想象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后独立成文。 动手创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就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或正在面临的一些具体现象和实际问题,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意竞赛活动,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装饰画、创意笔筒、手工纺织物等一件件小作品制作精巧,“遥控电动快艇”“橡皮筋动力飞机”“自动驱蝇器”等一项项科技小发明构思独特。学校举办“创造杯”小论文竞赛,在动手实践创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构思的过程和实践的经过及成功的喜悦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设计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契机,引导他们设计自己的生活,努力做生活的主人。如教师让学生设计人物角色,畅想自己是未来的工人、教师、医生、科学家、国家领导人等,去设计契合自己理想和愿望的工作、生活、经历。学生在习作中畅所欲言,每一细节都展现出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敢想敢做,社会责任感被唤起。
(五)展示成功,共提高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渠道和多方位为学生营造展示成功的氛围。可以通过班级及校园展示栏、学校广播站、校园报刊、学校QQ群和公众号等,为学生提供佳作展示的广阔天地。学校创建“生活作文”陈列馆,开辟优秀作文展示长廊,展评《读书笔记》和《生活浪花采撷》。学校还建立“班级作文集”“学生个人作文集”“实践活动作文集”出版制度等等,在班级成立写作兴趣小组和学校文学社,开设自由写作角,定期进行作文赛,让孩子们随时“我手写我心”。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和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生活与作文的热情和兴趣,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三、“生活作文”的提升措施
要使“生活作文”发挥更大的作用,学校应把“生活作文”课程体系的研究作为重点,就“生活作文”怎样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以及语言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采取适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
(一)把握新视角:学习普适性设计下的“三个系统”
在“生活作文”实施中,以小学生为中心,立足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尤其是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创造更好的环境,更多的学习机会,而丰富学生学习机会最有效的途径是“学习的普适性设计”:一是识别模式系统,立足作文写作,精准识别不同阶段、不同班级学生的习作基础;二是策略系统,根据学生的习作基础,制订“生活作文”的实施计划;三是情感系统,开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作文成为吐露真情实感的珍贵基地。尽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三个系统活动和交互作用的基本方式大体上是一致的,但每个人的大脑皮层分布情况不同,大脑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个体间“三个系统”方面的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习作基础分别整体构思、逻辑关系、词语运用、细节描写等方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某一场景进行简单的叙述或写作,根据学生的叙述或写作,能够有效确定学生的习作基础。接着,教师根据学生基础,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构思,如何保持途径的顺畅性和完整性,如何优化细节描写,并将学生个人的情感融入到作文写作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作文”能力。
(二)用好新工具:大数据统计下的整体推进
“生活作文”需要运用科学的工具来具体推进,保证效率和效果,这就需要富有弹性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成功的教学应实现学习任务、工具和学习内容的个别化,以此满足不同学生“三个系统”的特定需要。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将生活中的场景以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搬到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作文写作整体构思和细节描写,也更易于识别学生的写作基础。在“生活作文”实施中,学校鼓励学生“美文、美拍”。“美拍”的内容一部分来自于教师和家长在校内外拍摄的生活镜头,学生统一写作并发到“美篇”上;一部分内容来自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学生一些有意义的时刻拍摄的镜头。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美篇”APP的登陆账号,可以将同班同学添加关注,这样每个同学上传新的美拍美文时,其他同学都看得到,可以对较好的词句进行点赞。教师也添加学生为关注,为学生的习作进行及时的点评。学生在这种交互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懂得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原来写作有畏难情绪的同学也洋洋洒洒地写出了出乎自己预料的作文,每个人脸上流露出来的是喜悦和自信。
(三)建立新联盟:循环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在“生活作文”实施过程中,注重打破班级界限,以“生活作文”的交流与提高为目标,组织相同班级或同等水平的学生,建立“生活作文”联盟,促进学生习作能力不断提高。在联盟活动开展中。注重将“美拍、美文、美篇”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和提高,发挥最大的作用,把系统论的观点引进“美拍、美文、美篇”。将各学校各年级一年中的校内外节日、活动拟定成一些固定的“美拍、美文、每篇”内容,确定训练要点,制定“美拍、美文、每篇”训练教程。通过完善校本教程,在目前我校已经完成《我们眼里的世界》各年级“美拍、美文、美篇”训练手册,这些更容易让学生加强“生活作文”练习,提升“生活作文”的水平。
四、“生活作文”实施成效及反思
“生活作文”的運用,契合了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学生特点,提高了学生作文写作的兴趣,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并在训练、交流中促进了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生活作文”的进一步开展,学生在校内外的生活积累和感悟不断得到深化,形成了基于小学生心理特征的绘本阅读习作、观察共享习作教学知识序列,并且形成了学生作文集、教师教学论文集和习作点评集,“生活作文”的作用得到了有力彰显。但在“生活作文”实施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值得研究和反思。
(一)对小学生写作心理和写作习惯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
在“生活作文”开展中,教师多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积累素材,如何描写不同的事物,以及记叙一件事情的发展过程,缺乏对学习写作心理和习惯的研究。从这个角度分析,“生活作文”要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还需要加大对教师教学理论方面的普及与提升。在“教什么”“怎么教”之前,明确“给谁教”,从而将习作教学有效结合学生的天性和自然发展规律,将学生的发展作为作文写作教学的出发点,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二)“生活作文”成效的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生活作文”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积累素材,在生活中提高写作能力。但是,“生活作文”不易评价,具体表现在所运用的评价标准主观、随意性大。同时缺少规范的教学范式,其他教师的教学可复制性难度大。需要不断地探索让学生易于写、教师易于教的评价模式。
(三)校本课程及配套的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创新
“生活作文”契合了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提高了小学生作文写作的兴趣。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还没有配套的校本教材和课程可以将“生活作文”纳入一个比较规范的轨道,在学生素材积累、写作训练、习作能力等方面需要进行更加有益的探索,才能真正建立“生活作文”以文化人的长效机制。
五、结语
“生活作文”是将作文写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进行作文写作教学的一种全新探索,在具体应用中受到了小学生的欢迎,促进了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提升,也使学生乐于积累素材、乐于进行写作和思考。作为一种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益尝试,值得大力推广,可以更加有力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