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省全面实施新课改已有几年了,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从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上看,其核心就是教育要把人的众多潜能都激发出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个目标的实现,首要的是教师的观念的更新。
关键词:新课改;观念
【中图分类号】G420
一、新课改课堂要求教师转变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创新的空间,压抑了学生的创新和发展的意识。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吧学生作为主体树立起来。“观念是思想,观念是生命”。教学的本质是催生新观念的过程,而不是传递现成知识技能的过程。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发展水平的任何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教学过程的,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而同时教师的观念又是课堂生命力的源泉。如在讲授晨昏线的变化规律,在某个班级上课时,先前设计了严密的教学目标,步步为营,但是却发现课堂中师生交流严重受阻,课堂气氛沉闷死寂,就连几个平时喜欢上地理课的学生也极少投入课堂讨论,只是机械的记录我提供的笔记。也许通过课堂的讲授,原先计划的教学目标是基本达到了,但通过这节课,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发表自己看法的习惯,自主学习的态度却丧失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呢?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授课过程,发现了一个严重的不足:没能考虑学生的主体意识,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落实。确实,在课堂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过程中,假如不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无视学生的主体意识,讲学生的情感置于教学设计之外,那么我们的课堂讲把学生变成接收知识的奴仆,只能“趴在地上”被动的接受,将课堂变成一言堂,教师也将沦为创话筒。因此接下来的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我改变了教学方法,由学生自己去观察晨昏线的变化情况,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结果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正如布鲁诺说:“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爱好的最好的办法,要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爱好,而不是诸如等级或竞争等外来目标”。布鲁诺在这里实质上提出这个一个问题我们的教学究竟是把现成的结论通过讲解放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去汲取呢?还是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从已知的材料中概括出应有的原理,原则,规律来,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聪明才智呢?这是值得深思的。显然,布鲁诺提出发现法的本意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有一些学生,喜欢课前把当天要上的课先预习,然后上课时积极发言,以得到教师的表扬。从传统的教学观点看,这是一个让教师又喜又忧的事。喜的是课前学生预习,教学起来效果好;忧的是有可能打破教师的教学计划。传统的教学习惯是:一个新授课,要一层一层去剖析知识,直到最后水到渠成,自然地揭示出主题达到目标。这个在以前被以为是很成功的课。但教师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刚一上课,有学生就一股脑地全说出来了,精心的预备被达乱。对这种情况,我们现在要以全新的观念去看他。学生本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不知道的,他想去了解,知道的他想去说出来,表现一下,这是很正常的。教师要摒弃以前的观点。正好利用这点来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新课改课堂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尽管在新课程理念上,大多数教师都能接受,但正真落实到课堂,甚至很多具体的细节问题上,教师能否很快转变,学生的需要是否正真被重视,这可能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应多想想,学生都在干什么,想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我该怎么教,更多地把关注点真正地放在学生身上。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并引发新的欲望。很显然,观察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就成为教师在新课程课堂上必备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哥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什么都在学生之上,什么都懂的传统师者形象。新奇的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将教师从传统角色中解脱出来。这些方式,也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的无形资源。
教师有时候不可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思维,甚至,也不可能完全覆盖他们的知识面,那么,这个时候,请把机会交给学生。这种方法再好不过了。教师只要把握了规律性的,本质的为人师的责任和道理,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就不怕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这种角色的变化,的确对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引导方面有着更专业的要求,但绝对是教师可以达到的要求。
参考文献:
《魏书生“商量”的艺术》仇艳辉2004年6月
《21世纪高中教育的理想》张华华
《走进新课程,体会新课改》2005年
关键词:新课改;观念
【中图分类号】G420
一、新课改课堂要求教师转变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创新的空间,压抑了学生的创新和发展的意识。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吧学生作为主体树立起来。“观念是思想,观念是生命”。教学的本质是催生新观念的过程,而不是传递现成知识技能的过程。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发展水平的任何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教学过程的,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而同时教师的观念又是课堂生命力的源泉。如在讲授晨昏线的变化规律,在某个班级上课时,先前设计了严密的教学目标,步步为营,但是却发现课堂中师生交流严重受阻,课堂气氛沉闷死寂,就连几个平时喜欢上地理课的学生也极少投入课堂讨论,只是机械的记录我提供的笔记。也许通过课堂的讲授,原先计划的教学目标是基本达到了,但通过这节课,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发表自己看法的习惯,自主学习的态度却丧失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呢?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授课过程,发现了一个严重的不足:没能考虑学生的主体意识,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落实。确实,在课堂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过程中,假如不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无视学生的主体意识,讲学生的情感置于教学设计之外,那么我们的课堂讲把学生变成接收知识的奴仆,只能“趴在地上”被动的接受,将课堂变成一言堂,教师也将沦为创话筒。因此接下来的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我改变了教学方法,由学生自己去观察晨昏线的变化情况,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结果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正如布鲁诺说:“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爱好的最好的办法,要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爱好,而不是诸如等级或竞争等外来目标”。布鲁诺在这里实质上提出这个一个问题我们的教学究竟是把现成的结论通过讲解放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去汲取呢?还是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从已知的材料中概括出应有的原理,原则,规律来,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聪明才智呢?这是值得深思的。显然,布鲁诺提出发现法的本意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有一些学生,喜欢课前把当天要上的课先预习,然后上课时积极发言,以得到教师的表扬。从传统的教学观点看,这是一个让教师又喜又忧的事。喜的是课前学生预习,教学起来效果好;忧的是有可能打破教师的教学计划。传统的教学习惯是:一个新授课,要一层一层去剖析知识,直到最后水到渠成,自然地揭示出主题达到目标。这个在以前被以为是很成功的课。但教师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刚一上课,有学生就一股脑地全说出来了,精心的预备被达乱。对这种情况,我们现在要以全新的观念去看他。学生本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不知道的,他想去了解,知道的他想去说出来,表现一下,这是很正常的。教师要摒弃以前的观点。正好利用这点来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新课改课堂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尽管在新课程理念上,大多数教师都能接受,但正真落实到课堂,甚至很多具体的细节问题上,教师能否很快转变,学生的需要是否正真被重视,这可能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应多想想,学生都在干什么,想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我该怎么教,更多地把关注点真正地放在学生身上。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并引发新的欲望。很显然,观察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就成为教师在新课程课堂上必备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哥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什么都在学生之上,什么都懂的传统师者形象。新奇的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将教师从传统角色中解脱出来。这些方式,也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的无形资源。
教师有时候不可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思维,甚至,也不可能完全覆盖他们的知识面,那么,这个时候,请把机会交给学生。这种方法再好不过了。教师只要把握了规律性的,本质的为人师的责任和道理,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就不怕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这种角色的变化,的确对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引导方面有着更专业的要求,但绝对是教师可以达到的要求。
参考文献:
《魏书生“商量”的艺术》仇艳辉2004年6月
《21世纪高中教育的理想》张华华
《走进新课程,体会新课改》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