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人的父亲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l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打他最狠的那次,打断了两根竹竿,他在床上躺了整整三天。
  那时他上初中,男孩子嘛,正是贪玩的年纪。可是父亲每天都让他学习,就连暑假,也不让他出门跟小伙伴玩。
  父亲和母亲每天出去上班,把他关在家里学习。他哪里坐得住,他们前脚一走,他后脚就从窗户跳出去。
  他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直到有天和小伙伴踢球时把别人家的玻璃踢碎了,人家找到家里来,他再也没法隐瞒。
  父亲气得不行,操起竹竿就往他身上打。母亲试图劝阻父亲,可根本没用。父亲打的每一下都很痛,但他没躲,因为他知道,如果躲了,父亲会打得更厉害。
  父亲只读到初中毕业,没什么文化,20世纪80年代初出来打工,找了半个月工作才找到。那半个月,他没地方住,每晚就睡在桥底下,跟乞丐没什么区别。
  正因为吃过没文化的苦,父亲不愿让他重蹈覆辙。父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能考上好大学,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父亲对他的教育简单而粗暴。如果他考到班级前三名,父亲会买东西奖励他,有时甚至直接给他钱。如果他跌出前十名,父亲则会打他一顿,说他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每次父亲打他的时候,他都一言不发,并且忍着不掉眼泪。他无数次想过,如果以后他有了孩子,他肯定会好好疼爱,一下都不会打。
  高二的时候,他和隔壁班的女生谈恋爱,没什么心思学习,期中考试跌到了二十几名。
  那天回到家,他看见父亲脸色很差。刚把书放下,父亲就劈头盖脸骂他,说他小小年纪不学好,只知道对女生耍流氓;说他丢了陈家的脸,是陈家的败类……
  父亲的话越骂越难听。被骂得急了,他忍不住说:“我都上高中了,你一个初中生凭什么管我啊,你知道什么啊!”
  父亲更怒了,高高扬起了巴掌。他睁大了眼睛,等着那一巴掌落到脸上。让他意外的是,父亲的手在半空中停留了十几秒后,又缓缓放下了。
  父亲叹了口气,说:“你大了,我不打你了。我确实没什么文化,可是我想告诉你,如果以后不想你的孩子有一个我这样的爸,就好好讀书。”
  那天他仔细看了看父亲。父亲的头上过早地出现了白头发,脸上有明显的皱纹。因为长期在室外干重活,父亲的皮肤很黑,身体也有些佝偻……他说不清为什么,心里有一种酸涩的感觉。
  他跟那个女生分了手,约好一起努力,在大学里再续前缘。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终于又考进了前三名。
  从那之后,父亲果真没有再打过他。
  他考上了外地的一所重点大学。接到通知书,父亲比他还高兴,在屋里窜来窜去像个孩子。
  那个女生跟他考到了同一个城市。大学里,他们重新牵手,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他每周打电话回去,通常是母亲接。母亲会问他食堂的饭菜怎么样,同学好不好相处;会叮嘱他变天了记得增减衣服,一天三顿要按时吃;会跟他说七大姑八大姨有什么新鲜事……
  如果是父亲接电话,总是三言两语就不知道说什么了。为了避免尴尬,父亲会说,我去叫你妈来。
  大学毕业,他和那个女生回到老家所在的城市,一个考进银行,一个考到学校当老师。
  他喜欢写东西,工作之余给报纸杂志写些小故事,稿费零零碎碎加起来也不少。
  毕业第四年,他用积蓄付了一套小房子的首付,他和那个女生的婚事也提上日程。
  他结婚那天,父亲喝了很多酒。他看到父亲的脸上一直带着笑,话也变多了,逮着个亲戚就说一通。他猜,他应该没有给父亲丢脸。
  三十一岁那年,他生了一场病。父亲每天陪在医院,看起来憔悴了很多。
  有天他随口说想吃父亲做的肉丸子,父亲说回去做了给他送来。他说等出院了再做也行,父亲却说难得他有想吃的,当然要满足。
  他没有想到,父亲这一走就没有再回来。接到父亲出车祸的电话时,他整个人都蒙了。
  为了让他早点儿吃到肉丸子,父亲过马路的时候太匆忙,没有注意到红灯已经变成了绿灯。一辆车开过来撞到了父亲,父亲当场就没了呼吸。
  据说,父亲倒在马路上时,手里还紧紧握着保温桶的把手。
  他心里有无穷的悲伤,手机从他的手中滑落下来,他发现眼泪已经流了满脸。
  父亲的葬礼上,他看着亲戚朋友忙来忙去,自己却如同麻木了一般。从前他总以为日子还很长,可以让父亲看到他会怎样跟儿子讲道理,他不用棍棒也可以让儿子成才,他想让父亲后悔曾经对他的粗暴。
  可是父亲走了,他才发现,这些想法是多么幼稚。父亲的拳脚和棍棒里,分明就藏着对他的期望和爱呀!
  他的心里有后悔,有自责,还有深深的遗憾和痛苦。他再也没有父亲了,在他做错事的时候,再也不会有人打醒他了。
  清明,他们去给父亲上坟。那天下着小雨,淅淅沥沥的,乡下的路很滑。
  儿子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前面跑得很欢,一会儿爬上高高的田埂,一会儿又跳下来。
  他在后面叫了好几次,让儿子走慢点儿,注意安全。但儿子根本不听,依然蹿上蹿下。从田埂上跳下来的时候,儿子一个趔趄,差点儿摔倒。
  他急了,几个箭步上去,一把抓过儿子,“啪啪”几巴掌就拍在了小家伙的屁股上。
  儿子“哇”的一声哭起来,他在一瞬间蒙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出手打了儿子,说好的讲道理呢?
  看儿子哭得凄惨,他心疼极了,特别想把儿子抱在怀里安慰。可是他又觉得应该给儿子一个教训,于是狠下心等妻子去哄。
  回到家,妻子抱怨他太粗暴,出手太狠。他讪讪地说:“我也是心急嘛,怕他摔着。”
  那个时候,他真正理解了父亲。他想起一句话:爱之深,责之切。
  如果不是父亲的严格要求,他大概会跟很多同学一样,中学毕业就出去打工,汗流浃背地挣钱。
  父亲正是吃过了苦,才希望他的生活可以有更多甜。也许父亲的方式有点儿极端,但父亲已经很努力在做到最好。
  以后的日子,他决定对儿子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暴力。他要用更科学、更理智的方式教育儿子。
  这么做,不是为了证明父亲错了,而是为了像父亲希望的那样,一代比一代过得好。
  选自《分忧》
其他文献
自从防风把“同济堂”的牌匾摘掉,换上“同济医院”后,葛根就不再去同济医院坐诊了。尽管在阳光下,“同济医院”这四个铜字,比“同济堂”那三个木刻字要金光灿烂百倍,但看病的人较以往还是少了很多,渐渐地竟有些冷清了。  防風不止一次恳求葛根:“爹,没事到医院坐坐,总比在家闷着好。”  葛根只是给他的画眉喂水,似乎防风不是在跟他说话。  葛根简直成了一个深居简出的隐士。早晨天还蒙蒙黑时,他就提着跟随了他大半
期刊
民国初期。有一天,在京汉铁路列车的一节车厢里,有一位怀里抱着一个小孩的山村姑娘,突然在一个农民的肩头上轻轻拍了一下,指指他鼓鼓囊囊的衣袋,附在他的耳边说了几句话,那农民顿时慌慌张张走进了厕所间,过了一会儿,农民下车走了。  那山村姑娘眼看农民下车后,到了一个小站口,她也抱着孩子下了车,走了一段路,便进入了太行山的一条峡谷之中。  山姑正在那山峰耸立、树木阴森的山谷中走着,突然有八个彪形大汉从背后追
期刊
刑警队的何队长在接到报案后,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出事现场——金虹小区18号楼。  凭多年办案经验,何队长就知道坠楼者至少已气绝身亡一小时以上。  坠楼者是位男性,60岁左右,西装革履,一只意大利老人头牌皮鞋掉在一边。坠楼者七窍流血,很是可怕。  金虹小区是高档住宅小区,所以住户不多,闲杂人员一律不能入內,故小区内很少能见到行人。住户与住户之间也极少来往,大家车进车出的,连打照面的机会也很少,甚至连楼上
期刊
仙人鱼  明嘉靖年间,宋知远被任命为江西兴国知县。他在途中耽搁了两天,一到任上,兴国县的富豪士绅早就伸着脖子在等候。哪知宋知远宣称一概宴席全免,让大家一时心里摸不着底。直到当地大户方鸿涧亲自来请,师爷又在旁周旋美言,宋知县这才移步方府。  方府宅深景幽、气象不凡。席间更是极尽异馐奇珍之能事,尤其惹人注目的是中间一只雕琢精细的玉盆盛着的羹汤。这汤异香扑鼻,不知用什么炖成,清湛湛的,恰似翡翠碧玉一般。
期刊
成刚是刑警队的副队长,为了破获一个贩毒团伙,只身受命来到中缅边界,假扮成贩毒人员与毒贩接触,不料在毒贩窝里遇到了老对手胡三。胡三原是成刚他们县一个黑社会组织的老大,他的团伙被成刚带人一举打掉,他却逃了出来,没想到,他竟跑到这里当了毒贩。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成刚一看情势不好,踢倒两个打手逃了出来。穷凶极恶的胡三带人在后面紧追不舍。翻越一个山坡时,成刚的脚崴了,情况非常危急。  成刚一瘸一拐地拼命跑着
期刊
光绪二十年五月底的一天,天刚亮,颐和园乐寿堂便被阵阵鸟声惊醒。在正门口悬挂的一只鸟笼里,有两只五彩鹦鹉一声接一声地叫,叫声里时而夹杂着人声,听着很像李莲英的腔调:“老佛爷吉祥,老佛爷万寿。”  颐和园乐寿堂,还有个别名,叫“玉堂春富贵”,缘于周边种满了玉兰、海棠、迎春和牡丹。  老佛爷在五彩鹦鹉的祝福声中笑吟吟地起床,笑吟吟地梳头洗漱,笑吟吟地传早膳。  鹦鹉叫门,是乐寿堂总管李莲英的杰作之一。这
期刊
光绪年间,酆家在药都是数得上的富户。酆大掌柜以做口外药材而暴富,娶了四房太太,却只生下酆少爷一个男孩。酆少爷自然就成了酆家十几口人的心头肉。  这样一来,酆少爷就活得精细。吃穿住行,无所不精其极。但酆少爷并非像城内其他家公子哥,不学诗书,飞扬跋扈。他不仅读书刻苦,而且对下人极其宽容。他对书童曾瑞最为平易可亲,两人兄弟般地处着。曾瑞十六岁那年,酆少爷突然对他说:“你伴我这些年了,总不能老跟着我,这些
期刊
我和我老婆来深圳20年了,一直在科技园的一家电子厂打工。  20年前,我老婆漂亮得如同花儿一样,可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地,就变成了“现实版”的黄脸婆。平日里,她老把我当贼一样提防着,唯恐我鬼迷心窍不要她了。我本来没那心思,但整天被老婆当作贼,一天又一天,就有点儿贼头贼脑了。我大小也是个车间主管,流水线上那些年轻漂亮的女孩子,还是有点儿对我刮目相看的。  去年,一楼的印刷厂搬去了东莞,空出来的厂房被
期刊
清朝末年,宛城境内出了个奇人,姓张,绰号“快腿张”。据说此人还是孩童时候就显出特异功能,走路如飞,和他娘捉迷藏,他娘在身后撵不上他。到了成年,他的腿就更显特异,满腿长满黑毛,又细又长,一双脚掌却又肥又大。跑起路来,自然十分了得,十里八里,不消一袋烟工夫就到了。至于三五十里路,也不在话下,半炷香工夫就到了。镇上的人见他有这个特长,谁家有白事,谁家有红事,有家人在外面做工需要紧急通知的,就打发快腿张跑
期刊
那条白狼跟踪这群人已经整整5天了。它确定的攻击目标,就是人群中的孙二楞。  千不该,万不该,孙二楞不该去端它的老窝。  人群是进山来挖药材的。每年的这个时候,平原上的人们都会组织起来进山挖药材,然后卖到城里去。他们管这叫搞副业,也叫打快柴,目的就是弄些现钱花花。随着城里药材收购价的不断提高,加入挖药材队伍的人越来越多,连过去对此不屑一顾的年轻人也加入进来。孙二楞就是其中一个。  孙二楞真是个愣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