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沟通问题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澜曾经说过:在学校中,没有教师的发展,难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解放,难有学生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创造,难有学生的创造;没有教师的转型,难有学校的转型。要实现教师发展的道路,要养成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不断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内化新的教育理念并转化为自己新的教学实践行为;不断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意识;提高形成新的教育经验的自觉性,逐渐形成新的教学基本功和习惯。
  要促进教师的发展,可以通过学校科研的课题研究,也可以参加教研活动的听-说-评课,当然也可以通过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的一般过程,首先是发现日常教学的问题,反思问题形成的原因;然后是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记录对策实施后的变化;最后是思考选择有效对策再实践,提升总结形成教育经验。
  良好的教学效果来源于好的交流沟通。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良性沟通,有效互动。比如不注意教学的连续性,在一个单元的每节课中都增加了类似的生活情境。不注意问题设计的真实性,有的问题设计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有的问题设计诱导学生用繁琐方法求解,不但脱离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经验,而且还违背了数学问题解决舍繁求简的原则。不注意沟通的实质性,即教师只是注意从表面上呈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却没有注意从本质上揭示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
  如果把上述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可以看到,教师是用“数学问题”+“生活情境”的“加法”思维方式来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数学与现实生活沟通问题认识的肤浅,这种简单化和表面化的认识,成为了影响教师实现数学与现实生活深层次沟通的直接障碍。
  案例一:某老师在“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时,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已经在课前做了调查,搜集了数据,如一个人的身高,学习课本的价格,教室的长、宽、高等等。下面请你们围绕教室的长、宽、高提出相应的问题。
  学生1:教室的长和宽共长多少米?
  学生2:教室的长比高多多少米?
  老师:我们已经测量了教室的长是5.65米,宽是8.4米,高是3.35米,怎么列式?
  学生1: 求教室的长和宽共长多少米用加法计算:5.65+8.4
  学生2:求教室的长比高多多少米用减法计算:5.65-3.35
  老师: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小数加减法。
  表面上看,师生都很主动,学生课前结合生活实际的调查和搜集数据,课上的主动质疑提出问题,思维较活跃。老师对学生的状态也较满意。
  但是,透过这些表面现象,仔细琢磨一下学生提出的问题,几乎都脱离了真实的生活实际。例如,教室的长与宽相加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求教室长、宽、高的平均数?诸如此类,等等。
  教师为“沟通”而创设情境,学生为“质疑”而提出问题,所有这些在不经意间反映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缺乏沟通的真实状况
  案例二:老师出示蔬菜价格:菠菜每斤1.235元,青菜每斤0.765元……老师让学生根据这些数据编应用题。在这基础上,老师继续提出问题。
  老师:老师想买4.6斤菠菜,1.4斤青菜,要多少钱呢?
  学生纷纷进行计算。 计算结果为多位小数,接下来就引出近似值问题。
  这个案例的数据看似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且问题的提出好像又在情理之中。
  但如果把它置于真实生活情境中时,我们有得思考这个问题的真实性。青菜的价格、菠菜的价格在现实中存在么?我们购买蔬菜时是这种买法么?
  问题本身脱离了生活情境,违背了基本常识。但学生很少会提出质疑。我觉得对于这类问题没有必要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去提出问题,而不是拘泥于生活情境。
  案例三:某老师在教授长方形认识的时候提到: 老师在进行房屋装修,工人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不小心把一块长方形花岗岩的石板压碎成两部分。如果说要按照原样配一块,那要带一块去还是两块都带去?
  学生就有的说要带两块,有的说要带第一块,有的说要带第二块。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以后就问了:根据第一块的角没有长宽,能恢复到原来的模样吗?那第二块呢?这个时候教师会来引導。
  粗粗一看,觉得这个课学生讨论的挺激烈的。但我觉得像这样的设计忽视了生活中的情境,从数学角度虚拟地去配花岗岩。但实际上,很少有人会带着花岗岩去配。老师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圈套,没有设置一块都不需要带的选项。实际上完全可以度量出长宽。老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经验。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有一个同样的问题:只关注了情境,而忽视了真正的沟通。这种情境又往往是脱离实际的,属于假沟通。
  我们关于两个世界沟通的问题认识到位了吗?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要实现数学和现实生活沟通的教学策略,我们应该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教学前的准备阶段,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通过数据搜集和观察调查等活动,具体的感知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第二、教学的实施过程,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的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生活原型,理解知识的内涵,寻找问题解决的一般规律,感受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第三、课外的教学拓展和延伸,通过实践活动和主题作业等形式,使学生在课内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课外得到了扩展和延续。由几个不同的教学内容所构成的案例,围绕某一个核心问题,反映这个核心问题变化的进展过程,及教师的不同认识水平和教学状态。
  要更好的解决问题就要注重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即把数学知识镶嵌在这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这些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内容或技能,这对他们无疑是个挑战,学生需采取新的认知加工策略,需要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这是真正从内心感到需要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主动。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应用,到处都是学习案例,只要我们认真发掘,勤于思考,紧贴生活。就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智慧和乐趣。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必然要依赖相关的硬件环境。在网络教室中,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教师可以利用控制系统,根据课堂需要将学生的电脑在教师操作系统和学生操作系统中自由切换,能够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即时参与。  一、信息技术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语文课堂中,它可以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或丰富直观图形动画等,使学生大开眼界,产生良好的视像效果。在网络学
期刊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中,体育与健康只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分支,但它都是人生健康长寿的基础,不但推动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深化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学生学好体育与健康这门学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建设伟大祖国的需要,是人生健康的需要,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需要。  要达到这个目标,体育教师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与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
期刊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语言,阅读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教学生会读书,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抓好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注重语文学科同生活、同其他学科的联系,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是适应建设创新国家的需要。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
期刊
一、合作学习的分组  (一)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可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使学生有机会同别的同学合作,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气和新意。  (二)小组合
期刊
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由封闭走向开放,这应该是数学教学在当今开放式的知识经济社会的热切呼唤。然而现在还有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灌输式”地将课本知识硬生生塞给学生,这怎么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切实研究开放式数学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下面,我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简单谈一谈。  一、开放式数学教学的内涵
期刊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年级又是最佳期。从事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我深感责任重大。结合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我从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抓起,进行以点带面的教育。下面具体谈一下我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期待能给大家一点点的启示。  一、从上课、走路习惯抓起  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明辨是非能力较弱,开始不懂什么是好好上课?有的同学根本坐不住板凳。为此每节课上课之前都请班长喊口令:同学们,上课了,请身体坐正,
期刊
一、确立三种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一)角色意识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把自己看成是管理者,还应把自己看成被管理者。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发挥主要作用,指导学生的学习和集体工作,善于听取群众的呼声,体现学生的需要,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而积极思考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比如,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如果站在班主任的角度会认为她是一种任性、不成熟;但站在学生的角度则会感到她是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着眼点,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旺盛时期,他们富于想象,爱好模仿,求知欲强,可塑性大,这些特点是培养创造素质的有利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会创新  “学源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已变得日益重要,过去那种灌输式、填鸭式、说教式等教育方法已逐步被社会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让幼儿主动学习,热爱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学習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力求于某种活动,并且有积极的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是过分疲倦和辛劳,也总
期刊
新课改中《美术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强调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美术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探究,在发现问题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