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民主、平等、自由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a43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谚语深深地渗透了德育主体模式的理论,即: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养成基本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此基础上形成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而培养这些习惯的四个基本理念就是:博爱、民主、平等、自由。
   一、博爱——营造师生温馨的心灵家园。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我从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入手,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学习。首先,上课前用呼号来激励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发动学生们征集上课和下课的呼号。经过讨论,最后确定了两条:上课前喊“我学习,我努力,我成功!”下课前喊“我高兴,我自豪,老师辛苦了!”让每位学生喊口号的声音都掷地有声,旨在上课前对学习充满信心与激情,下课后对学习感到充实与快乐!其次,活学活用课本,结合生活实际来教学,增强了知识传授过程的趣味性。学生们特别爱听我的课。
   为了增进学生和家长们之间的亲情。我利用班会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向妈妈说句心里话”、“给父母洗一次脚等,家长们的反馈特别好。有的家长感动地都哭了,说从这些小事情,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真的应该感谢老师。我还在班内开设了师生信箱,好多学生有什么烦恼了都写信告诉我,这些烦恼有同学之间小摩擦的,也有和家长之间的隔阂的。我都及时进行了处理,给他们满意的答复,并按他们的要求——对外保密!因此,我赢得了学生们的充分信赖。
   二、民主——铸造师生向往的精神乐园。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班主任,我必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首先做到。如卫生区的清扫,我会手把手的教学生们怎么做才能最好。每逢卫生大扫除,更是亲自上阵与学生们一起挥汗如雨。当然,仅仅自己做好,并不是一个好的班主任,还要善于挖掘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班干部的组建方面,我一律采取毛遂自荐和大家选举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因为是自己选出的班干部,班干部说出的话,同学们一般都能自觉执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班内响应学校号召建立的废品回收站,“收集与销售”全权由学生们自己负责管理,不仅仅把学生们废弃了的纸张和塑料瓶回收,增加了班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同学们勤俭持家的良好风范,还培养了几个小管家婆呢!
   三、平等——塑造紧张有序的高效学园。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十不准》、《文明礼仪教育》,都是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的,每个人都要学习。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些规章制度,我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学生们学习。如:把这些条例编成顺口溜来记,让学生们自由组合把教条性的东西编排成小短剧演出来,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中体验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文明礼仪之花在我班处处开放。在“学雷峰活动月”中,我班的好人好事也层出不穷。有的学生不小心打坏门玻璃了,老师还没有来得及过问,学生就主动把罚款交到我手上;学校的水池里有垃圾了,张华峰、王晓天、刘景烨主动去打捞水池中的秽物;水龙头没有关,我班的巩悦、王宏杰等同学主动关掉;班里坏了拖把、门闩,不知道何时被谁悄悄地修好了……
   四、自由——缔造个性张扬特色鲜明的诱人果园。
   素质教育应时代需要的人才应是高素质的,是有创造性的人才。我努力发掘同学的潜能,创造一切机会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培养创造能力。如同专业教师协调,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乒乓球队、篮球队、奥数班、合唱团、指挥、舞蹈、器乐等。在学校组织的艺全比赛中,我班获奖的人数最多、成绩最好,获得集体一等奖。课堂上更是注重学生们的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和开拓思维的发展,经常鼓励那些活跃分子上讲台代师授课,班内出现了一批思维活跃的有模有样的小老师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开端,小学班主任肩负的责任更是任重而道远。我愿为之去努力,去奋斗!还每个学生一片晴朗的心灵乐园!
其他文献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实例,有代表性的错误用例和语言修改范例,通过运用、积累成为自己的“语言库”。比如学生所学的课文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名家名篇,优美的字词句就是积累材料。二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等,在课文中闪现,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期刊
学生最终是会踏入社会的人,所以教师必须要将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能力、丰富他们的涵养作为重要目标。然而,枯燥的历史知识,会让学生觉得这些久远的东西没有意思,可能会失去对历史的兴趣。因此,一堂好的历史课,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交流活动。良好的历史教学,可以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历史的独特魅力,将其中的精神升华为自己的精神需要。伴随着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师越
期刊
从半年多的高效课堂实践来看,我们发现自主、开放式的学习,需要一种氛围,这便是文化。这里的文化,至少有这样几层含义:育人文化、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小组文化。笔者以为作为高效课堂学习构建中的重要一环,班级文化的重建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高效课堂的重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首先,班级文化是构建高效课堂高地的基石。丰富班级文化是构建高效课堂的软实力,也是高效课堂创建的硬指标和助推剂。高效课堂需要良
期刊
怎样批改作文?我的做法是从易到难,列出十条要求,第一次批改只提一条要求,第二次,再提第二条要求,这样十几篇文章批下来,每位学生就都能围绕一篇作文,从十个方面写出批语了。当然,对于初二、初三的学生来说,就可以从十个方面进行要求了。   以下十个方面,每个方面给10分,一篇作文满分为100分。   1.格式是否正确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是否有标题,标题是否居中;每一段的开头有没有空出两格
期刊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以一种无法想象的速度席卷着世界,他冲击着各行各业旧有的行为模式。与此同时各方面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学校应努力培养高技术信息人才。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初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但以往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高技术信息人才。所以目前
期刊
学贵乎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可贵。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生命起航时期,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终身语文学习起着奠基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将学生质疑能力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使学生将质疑内化为语文学习的基本习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内化,提升学生语文思维的高度,构建小学语文生命课堂。  一、“放”字为先,创造质疑机会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质疑能力培养必须要做到"放"字为先,为学生
期刊
一、诵读产生兴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一篇古文,首先要从诵读入手,诵读分范读,齐读,分组读,个别读,交叉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通过教师范读,使学生读准字音,分清句读 ,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达到既定目标,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诵读过程中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如教 《愚公移山》 一文,先由教师范读,读准字音句读,然后通过学生自读
期刊
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有长进。”我们经常说教师要做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质疑。质疑是我们教给学生学会钻研课文的方法,使他们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努力理解新的、还不能充分理解的课文内容。学生学会了质疑,犹如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他们就会学得积极、主动,由被动接受的“容器”变成主动获取的“探索者”,获得终生受用的自
期刊
一、认清形势,与时俱进,立足乡村特色   解决作文教学观念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过程,广大乡村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以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逐步树立大作文教育观。这里说的大作文教育观是针对传统的封闭的作文教育观而言的。   乡村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改革教学方法。首先要融作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和生动有趣的活动之中,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艺术给了我很多灵感,乡村是一个充满
期刊
早在几年前我就听说过吕彦霖的大名了。和她相关的更多的是一些负面新闻:放学路上偷偷拨打“110”,把自己说成是迷路的小孩给警察制造麻烦的是她;实践活动时,半夜起来装鬼把同学吓得半死的是她;英语课上和老师“拍案”的也是她。没想到这样劣迹斑斑的一个让众老师头疼的小丫头,竟然在新学期分到了我们班。对于接纳这样的学生,我心里面虽然很不情愿,但是作为一名老师,我没有任何理由将她拒之门外。可是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