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就业服务对象逐年变化,因此就业工作需要结合学生特点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思路方法,与时俱进。本文围绕高校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就业做法与基本经验展开讨论。
关键词: 高校学生就业 存在问题 做法与经验 工作展望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与加强学生管理和提高办学质量紧密结合起来,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适应就业大环境和学校人员结构的变化,适应学生思想的变化,积极探索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观念上的更新促进工作上的创新,建立建成学习型就业工作队伍。
一、高校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就业新形势、新矛盾和新问题,在高校学生就业中,存在五多五少的问题。
1.学生人数多,单位需求少。
毕业生人数相对较多,但是单位的需求人数却减少,这就使得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指导毕业生就业,成了摆在就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2.国家政策多,学生知情少。
学生就业观念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脱轨,国家制定了很多大学生就业政策,但学生了解较少,对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认识不足。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政策解读和就业指导,并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梳理现状,辨明方向。
3.就业渠道多,学生思路少。
学生掌握信息渠道单一,只关注学校就业网和辅导员提供信息,往往容易忽略其他就业信息来源,忽视主观能动性,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积极寻求多方帮助,多方了解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
4.就业地区多,当地生源少。
从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大城市,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对小城市、边远城市和经济落后城市不予考虑,而这些生源地的学生又相对较少,以致岗位需求和学生要求严重不匹配。
5.经验获取多,纵向传承少。
高校就业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但是就业工作人员却相对更替频繁,就业工作的经验传承几近缺失。高校年度就业工作中应注重就业工作的纵向交流和经验总结,借助就业工作人员例会、年级会、工作总结等平台实现就业经验在工作人员和学生之间的纵向传承。同时借助招聘单位调查问卷,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在下届毕业生就业中及时调整策略,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二、就业指导经验
就业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状况的综合评估和检验,更是实现学校与社会接轨的有效渠道,是学生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时期。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涤荡着毕业生的心灵,也考验着全体就业工作者的能力和耐心,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成了高校就业的关键。在要求就业工作者自身加强就业指导学习的同时,我们同时要求毕业生们择业时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参考但不参照往年的就业统计,依靠但不依赖四年的学习成绩,专注但不专一于自己的就业理想。正确把握就业的客观形势,积极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努力寻求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最佳定位点和结合点。
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学院就业指导以做好“三治”为保障:治管、治教、治学。
1.治管——机构健全,高度重视。
高校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以高度重视和极端负责的态度做好毕业班的就业指导工作。
在学生层面,成立就业服务小组,作为就业领导小组的重要补充,直接服务于学生的就业工作。同时利用飞信、QQ群等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建成学校就业网——学院和宿舍的宣传栏——班级宣传栏的三级宣传网络,为成功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健全就业跟踪制度,建成未就业学生数据库,持续跟进,保持实时更新。
2.治教——循序渐进,功在不舍。
①大一年级——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加强学风班风建设,提高学生能力。
大一正是学习基础知识、拓宽视野、拓展能力的最佳阶段,在此阶段积累的技能和经验,直接决定着未来的职业竞争力。
通过帮助学生做好进校后的大学规划,学生树立基本的职业愿景,实现“努力有目标,奋斗有动力,前进有指引”,进而关注和指导学生学习,主要开展“学风建设月”、“一帮一”助学活动等。此外,还要有意识地加强学校学籍管理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促使学分日益边缘化的同学及时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为就业做好学习上的保障。
②大二年级——以国防教育为纽带,加强学生理想教育,增强国防热情。
大二年级学生逐渐接触社会,探求真知,适时开展国防教育,将成为日后学生选择国防,献身理想的原动力。
通过优秀党日活动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时依托暑期社会实践,积极走访国防单位,及时将学生情况和有关单位进行交流。除了宣传学校和搜集用人信息外,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学生代表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实地考察、有效宣传,不仅使相关单位看见了学生的风采,而且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国防单位,有效开拓了毕业生的就业市场。
③大三年级——以事业引导为支撑,充分发挥党团作用,评估自身现状。
大三年级学生基层党团建设日益完善,借助学生组织,实现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将成为学生日后择业的关键。
要把做好学生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借助党团等教育阵地,教育广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成自我评估,确定职业走向。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针对当前学生在择业时出现的眼高手低、心高气盛和就业后频频跳槽等现象,在学生中开展“爱岗敬业”的专题教育,同时邀请事业上有所建树的校友及毕业班辅导员和学长现身说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事业观。 ④大四年级——以就业指导为抓手,借助学校就业资源,实现就业理想。
大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知识和就业技能,借助学校提供的良好就业资源,及时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将成为学生实现就业理想的关键。
通过举办就业专题讲座,以及其他就业指导课、网上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在毕业生中进行就业形势、政策和程序的指导,同时加强在需求信息、就业技巧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的指导;通过建立就业专栏、不断更新就业网站等,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预备和心理预备;组织各班召开就业主题班会,邀请班主任和系主任参加。
大学四年是学生拓展空间、增强能力的关键时期,把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纳入学校教育总体规划,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注重下厂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技制作、课外活动等在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结合学生特长,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
3.治学——以人为本,服务学生。
就业工作是毕业班工作的重心,牢牢把握学生工作中的这一中心,并在实际就业工作中加以运用,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做到全面了解学生,全面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真诚帮助学生,细致引导学生实现自助;多种资源并举,创新举措,吸引更多资源。
①全面了解学生,全面帮助学生了解自我。
开展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全面了解学生的就业动向和思想动态。通过分析统计数据,把握学生就业心理,全面了解学生。
通过一对一的谈话沟通、邀请招聘单位领导开专题讲座、学长答疑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刻剖析自我、了解自我,进而努力实现自我。
②真诚帮助学生,细致引导学生实现自助。
在落实就业指导工作时,做到真心、细心、耐心,千军万马齐动员,千方百计想办法,千难万险谋思路,千言万语做推荐。
千军万马齐动员:初步形成全员就业领导格局,要求各系给予充分的关注,动员教职工参与就业,向相关院系的主任或教授、毕业班班主任、研究生导师和其他教学老师寻求支持和帮助,实行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就业”。
千方百计想办法:学生充分就业,掌握信息是关键。利用多年“走出去、请进来”与多家用人单位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邀请这些单位来学校招聘,并借助他们为学校牵线搭桥引荐用人单位。并积极畅通信息传播途径,借助QQ群、飞信、公共邮箱等平台为同学及时提供就业信息。
千难万险谋思路:加强就业追踪调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传承。对已就业学生,特别是对就业比较集中的单位或领域进行分析,保证下一批毕业学生高质量就业。在学校组织的大型招聘会和来校宣讲的单位中发放招聘单位调查问卷,了解企业需求和学生优劣,做好分析总结工作,用以指导以后的就业工作。
千言万语做推荐:在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时,热情招待迎接并积极推荐学生。就业工作人员带领学生冲在就业第一线,做学生的强大后盾。
③多种资源并举,创新举措吸引更多资源。
学生就业除了借助学校就业资源外,还可以借助家长力量寻求就业支持,依靠
其他高校同学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同学资源发现就业机会,利用网络搜寻就业需求。
三、就业工作展望
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就业服务对象在逐年更替变化,因此就业工作需要大家结合学生特点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思路方法,与时俱进。以后的就业工作重点着手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1.就业工作的纵向传承。
就业指导工作是需要方式、方法和经验的实战性工作,学生工作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这极其不利于就业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传承,因此必须将就业工作详细规划落实,全体学生工作人员结合学生当前主要任务,逐年递进地做好就业辅助工作,并借助工作例会、座谈会、报告、总结、心得等多种形式,依靠交谈、座谈、写作等多种渠道分享就业工作经验,逐年积累,保障年度就业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2.职业规划的系统推进。
毕业生的就业不能止步于找到自己的岗位,应该寻求到自己的职业和事业。通过当前状况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差别比较,制定长期规划,积极采取行动,实现目标和现实间的链接。这就要求就业工作人员将就业工作贯穿于学生整个在校生涯,将职业规划落实到大学生活的每一阶段。
大学是培养人的机构,除了为学生谋出路外,更要为学生谋发展。将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融入大学教育的使命和职责:通过教学向学生教授知识、通过培训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技术人群、通过研究推进知识的不断更新、通过学习促使知识的传播、通过交流升华人的境界和对知识的领悟、通过教育提高素养。
引导学生在未来步入职场时,关注的应该不仅仅是自己的薪水、待遇等,更应看到自己应该选择进入什么样的行业,服务于怎样的组织,在组织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在岗位上作怎样的贡献。做有志有为的青年人,做求知上进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王蜀见,李晓彤.现代化进程中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建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04).
[2]李楠.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途径与对策[J].职业,2007(06).
关键词: 高校学生就业 存在问题 做法与经验 工作展望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与加强学生管理和提高办学质量紧密结合起来,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适应就业大环境和学校人员结构的变化,适应学生思想的变化,积极探索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观念上的更新促进工作上的创新,建立建成学习型就业工作队伍。
一、高校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就业新形势、新矛盾和新问题,在高校学生就业中,存在五多五少的问题。
1.学生人数多,单位需求少。
毕业生人数相对较多,但是单位的需求人数却减少,这就使得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指导毕业生就业,成了摆在就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2.国家政策多,学生知情少。
学生就业观念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脱轨,国家制定了很多大学生就业政策,但学生了解较少,对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认识不足。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政策解读和就业指导,并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梳理现状,辨明方向。
3.就业渠道多,学生思路少。
学生掌握信息渠道单一,只关注学校就业网和辅导员提供信息,往往容易忽略其他就业信息来源,忽视主观能动性,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积极寻求多方帮助,多方了解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
4.就业地区多,当地生源少。
从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大城市,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对小城市、边远城市和经济落后城市不予考虑,而这些生源地的学生又相对较少,以致岗位需求和学生要求严重不匹配。
5.经验获取多,纵向传承少。
高校就业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但是就业工作人员却相对更替频繁,就业工作的经验传承几近缺失。高校年度就业工作中应注重就业工作的纵向交流和经验总结,借助就业工作人员例会、年级会、工作总结等平台实现就业经验在工作人员和学生之间的纵向传承。同时借助招聘单位调查问卷,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在下届毕业生就业中及时调整策略,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二、就业指导经验
就业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状况的综合评估和检验,更是实现学校与社会接轨的有效渠道,是学生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时期。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涤荡着毕业生的心灵,也考验着全体就业工作者的能力和耐心,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成了高校就业的关键。在要求就业工作者自身加强就业指导学习的同时,我们同时要求毕业生们择业时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参考但不参照往年的就业统计,依靠但不依赖四年的学习成绩,专注但不专一于自己的就业理想。正确把握就业的客观形势,积极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努力寻求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最佳定位点和结合点。
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学院就业指导以做好“三治”为保障:治管、治教、治学。
1.治管——机构健全,高度重视。
高校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以高度重视和极端负责的态度做好毕业班的就业指导工作。
在学生层面,成立就业服务小组,作为就业领导小组的重要补充,直接服务于学生的就业工作。同时利用飞信、QQ群等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建成学校就业网——学院和宿舍的宣传栏——班级宣传栏的三级宣传网络,为成功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健全就业跟踪制度,建成未就业学生数据库,持续跟进,保持实时更新。
2.治教——循序渐进,功在不舍。
①大一年级——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加强学风班风建设,提高学生能力。
大一正是学习基础知识、拓宽视野、拓展能力的最佳阶段,在此阶段积累的技能和经验,直接决定着未来的职业竞争力。
通过帮助学生做好进校后的大学规划,学生树立基本的职业愿景,实现“努力有目标,奋斗有动力,前进有指引”,进而关注和指导学生学习,主要开展“学风建设月”、“一帮一”助学活动等。此外,还要有意识地加强学校学籍管理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促使学分日益边缘化的同学及时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为就业做好学习上的保障。
②大二年级——以国防教育为纽带,加强学生理想教育,增强国防热情。
大二年级学生逐渐接触社会,探求真知,适时开展国防教育,将成为日后学生选择国防,献身理想的原动力。
通过优秀党日活动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时依托暑期社会实践,积极走访国防单位,及时将学生情况和有关单位进行交流。除了宣传学校和搜集用人信息外,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学生代表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实地考察、有效宣传,不仅使相关单位看见了学生的风采,而且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国防单位,有效开拓了毕业生的就业市场。
③大三年级——以事业引导为支撑,充分发挥党团作用,评估自身现状。
大三年级学生基层党团建设日益完善,借助学生组织,实现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将成为学生日后择业的关键。
要把做好学生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借助党团等教育阵地,教育广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成自我评估,确定职业走向。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针对当前学生在择业时出现的眼高手低、心高气盛和就业后频频跳槽等现象,在学生中开展“爱岗敬业”的专题教育,同时邀请事业上有所建树的校友及毕业班辅导员和学长现身说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事业观。 ④大四年级——以就业指导为抓手,借助学校就业资源,实现就业理想。
大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知识和就业技能,借助学校提供的良好就业资源,及时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将成为学生实现就业理想的关键。
通过举办就业专题讲座,以及其他就业指导课、网上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在毕业生中进行就业形势、政策和程序的指导,同时加强在需求信息、就业技巧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的指导;通过建立就业专栏、不断更新就业网站等,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预备和心理预备;组织各班召开就业主题班会,邀请班主任和系主任参加。
大学四年是学生拓展空间、增强能力的关键时期,把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纳入学校教育总体规划,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注重下厂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技制作、课外活动等在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结合学生特长,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
3.治学——以人为本,服务学生。
就业工作是毕业班工作的重心,牢牢把握学生工作中的这一中心,并在实际就业工作中加以运用,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做到全面了解学生,全面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真诚帮助学生,细致引导学生实现自助;多种资源并举,创新举措,吸引更多资源。
①全面了解学生,全面帮助学生了解自我。
开展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全面了解学生的就业动向和思想动态。通过分析统计数据,把握学生就业心理,全面了解学生。
通过一对一的谈话沟通、邀请招聘单位领导开专题讲座、学长答疑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刻剖析自我、了解自我,进而努力实现自我。
②真诚帮助学生,细致引导学生实现自助。
在落实就业指导工作时,做到真心、细心、耐心,千军万马齐动员,千方百计想办法,千难万险谋思路,千言万语做推荐。
千军万马齐动员:初步形成全员就业领导格局,要求各系给予充分的关注,动员教职工参与就业,向相关院系的主任或教授、毕业班班主任、研究生导师和其他教学老师寻求支持和帮助,实行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就业”。
千方百计想办法:学生充分就业,掌握信息是关键。利用多年“走出去、请进来”与多家用人单位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邀请这些单位来学校招聘,并借助他们为学校牵线搭桥引荐用人单位。并积极畅通信息传播途径,借助QQ群、飞信、公共邮箱等平台为同学及时提供就业信息。
千难万险谋思路:加强就业追踪调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传承。对已就业学生,特别是对就业比较集中的单位或领域进行分析,保证下一批毕业学生高质量就业。在学校组织的大型招聘会和来校宣讲的单位中发放招聘单位调查问卷,了解企业需求和学生优劣,做好分析总结工作,用以指导以后的就业工作。
千言万语做推荐:在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时,热情招待迎接并积极推荐学生。就业工作人员带领学生冲在就业第一线,做学生的强大后盾。
③多种资源并举,创新举措吸引更多资源。
学生就业除了借助学校就业资源外,还可以借助家长力量寻求就业支持,依靠
其他高校同学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同学资源发现就业机会,利用网络搜寻就业需求。
三、就业工作展望
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就业服务对象在逐年更替变化,因此就业工作需要大家结合学生特点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思路方法,与时俱进。以后的就业工作重点着手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1.就业工作的纵向传承。
就业指导工作是需要方式、方法和经验的实战性工作,学生工作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这极其不利于就业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传承,因此必须将就业工作详细规划落实,全体学生工作人员结合学生当前主要任务,逐年递进地做好就业辅助工作,并借助工作例会、座谈会、报告、总结、心得等多种形式,依靠交谈、座谈、写作等多种渠道分享就业工作经验,逐年积累,保障年度就业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2.职业规划的系统推进。
毕业生的就业不能止步于找到自己的岗位,应该寻求到自己的职业和事业。通过当前状况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差别比较,制定长期规划,积极采取行动,实现目标和现实间的链接。这就要求就业工作人员将就业工作贯穿于学生整个在校生涯,将职业规划落实到大学生活的每一阶段。
大学是培养人的机构,除了为学生谋出路外,更要为学生谋发展。将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融入大学教育的使命和职责:通过教学向学生教授知识、通过培训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技术人群、通过研究推进知识的不断更新、通过学习促使知识的传播、通过交流升华人的境界和对知识的领悟、通过教育提高素养。
引导学生在未来步入职场时,关注的应该不仅仅是自己的薪水、待遇等,更应看到自己应该选择进入什么样的行业,服务于怎样的组织,在组织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在岗位上作怎样的贡献。做有志有为的青年人,做求知上进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王蜀见,李晓彤.现代化进程中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建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04).
[2]李楠.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途径与对策[J].职业,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