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可塑性大,兴趣广泛,好奇心和接受能力都很强,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却经常碰到类似的问题,即面对老师布置的题目,学生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有的学生甚至到上作文课的时候愁眉苦脸,兴味索然。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真正让学生面对作文不再感到害怕和困难。我认为首先要从四个方面真正激发他们的兴趣。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兴趣的前提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传授转向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在互动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体验到自由、自信、关爱和宽容,就会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的情绪也就随之高涨,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敢想、敢问、敢说。记得在一次下雨天,同学们陆续来到学校进了班级,可是在他们身后却留下了一排排脏兮兮的脚印,我和值日的同学打扫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累得我腰酸背痛,再看看值日的同学也累出了汗。然后,我走到黑板前,向学生“诉苦”:每逢遇到雨天,地面可真不好擦呀,刚擦完一块,地面还湿漉漉的,没有干透,就又有同学从此处经过,地被踩脏了,又白擦了,如果能发明一种拖布,让地面擦完就能快速风干,那该多好。学生一听,也纷纷向我献计献策,有的说擦完地后用扇子扇;有的说让学生进到教学楼就把鞋子用鞋套套上;还有的说让学生带双干净的鞋来上学。此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里霎时热闹起来了。有同学说要一把“自动扫把”可以自己按时扫地吸垃圾;有同学说要一支“警告笔”,发现写错字时马上发出警告提醒你……这时,我板书作文题目《我想发明……》。学生疑惑不解:“老师,今天作文写这个?”我笑着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就看见学生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今天的习作。
还有一次,学校发新校服了,我看到刚发下去校服后,剩下捆校服的布绳放在桌子下,我把几根布绳子接在一起,从教室前边让学生拉到教室后,同学们感到非常吃惊,好奇地问:“老师,你要干什么呀?”“我要拧一根大绳,下节课咱们去跳绳。”同学们欣喜若狂,高兴得直拍手,大家七手八脚地都来帮忙,几个学生拧一条,最后把四条绳拧在一起,合拢成一条大绳,我和他们一起玩了起来。回班后,我让同学们把刚才跳大绳的事情写成一篇作文,一篇篇流露真情的文章跃然纸上。其中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这节课,是我最高兴的一课,老师和我们一起跳绳,我们跳啊,笑啊,真开心。老师,如果我们好好学习,不惹您生气,要是您能天天陪我们跳大绳,那该多好啊!”还有一位同学写到:跳着,跳着,我们比较熟练了,同学们不由自主地数起来:‘1、2、3……’大家越跳越有劲,声音越来越大。吸引了许多其他班级的同学们来观看,他们向我们投来羡慕的目光,有的高年级的大姐姐跃跃欲试,老师说:“一起跳吧!”顿时,我们的队伍壮大了,排了长长一大队。学生们多么天真啊!就这样一件小事,就让他们羡慕得不得了,我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他们的话匣子也打开了。因此,老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广阔和丰富,让他们感到表达的乐趣,让他们感到表达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满怀信心的表达。
二、创造生活环境,提高兴趣
写作离不开生活中的人和事,离开学生实际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必须重视生活,让学生接触生活从而产生一种呼之欲出的创作冲动。
学校附近有一些郊区景色,平时我会带学生到大自然中走一走,获取新鲜感知,开拓作文题源,春雨过后,我会带学生到学校周围的树林当中,学生们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他们一个个像放飞的小鸟,兴高采烈的。他们看到松树被春雨洗刷后更绿了,有的同学会说松树像威武的小哨兵,也有的学生会说松树被春雨洗过像刷了一层油漆……路边长满了垂柳,柳条随风摆动,有的同学说像飘逸的长发,有的说像仙女在翩翩起舞……回来后我会让他们记下今天的好心情,学生们有了现实生活体验,写出来的文章还会有血有肉,有滋有味了。
秋天,我带领他们观察校园假山上的爬山虎,天空中变化多端的白云,我还精心组织学生游园,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演讲比赛,植树活动等,学生有了写作素材,有了真情实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记得教毕业班那年,我把每个学生们的作文收录到一起,每人形成一本作文集。家长看到学生们发自内心而写的作文以及我为学生们写的一篇篇真诚的评语,都为我们竖起大拇指,我欣赏着学生们有趣的作文,从心往外的高兴,觉得特有成就感。
大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我引导学生链接生活,让学生多接触生活,用眼看、用耳听、用嘴尝、用手摸、用鼻闻,把学生的感官充分调动起来,再加上联想与想象,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具体,活灵活现的。
三、积累写作素材,发展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从小学生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行的。没有生活积累就没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来”,内心不能表达,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
1. 阅读中积累
“厚积而薄发”这是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也是积累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让学生摘抄优美的词语和精妙的句子。阅读课外书籍中也可摘抄一些优美语句。
2. 阅读中练笔、写作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章中的字词句,我们要让学生从课文语境中体会、训练、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词语的用法,把课文当成语言交际的典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感情,感受作者观察、思维表达的方式,领悟文章的遣词造句,在练说中由词成句,由句成段,由段成篇,进行小练笔,以便为写作服务。如教《清明上河图》时,我让学生仿照写博物院房顶的特点句式,写一段话。我引导学生描写教学楼前的花坛。我清楚的记得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花坛里的花真多啊,多得让你数不过来,花坛里的花真香啊,香得一闻就能沁人心脾;花坛里的花真美啊,美得让蝴蝶和蜜蜂们都翩翩起舞,陶醉其中了。
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把课本上的优美诗句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体裁的课外作品。阅读中我教给他们阅读方法,短小的精美文章要精讀,长篇文章精读和略读相结合。读书要求学生要做好阅读笔记,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
四、高分鼓励,保持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学生作文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这就是小学生作文要达到的国家标准,我们不能人为地拔高小学作文的要求。
学生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较之抄写的作业不知要难多少倍。如果我们对学生的作文求全责备,必然会抑制学生创造的热情表达的欲望。学生把作文交给老师,虽然得到老师的指导和称赞,老师多给点肯定,多几处称赞,都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更能激发写作热情。所以,只需达到作文的“预期目的”,我就给高分,对学生一次热情的鼓励,胜过一百次严肃的训斥。在批改中,我尽量寻找学生写作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引导,使学生由此获得再上一层楼的动力。随着成绩不断提高,学生积极性会越来越高,兴趣也会越来越浓。我让学生在批改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保持了写作文的兴趣。
五、正面教育,巩固兴趣
“伟大的力量,来自伟大的目的。”学生只有明确作文的意义,认识到当前作文与将来参加祖国建设联系,体会到提高能力,发展智力是21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时,才能激发良好的动机,才能产生强烈的、持久的作文兴趣。因此,我在整个作文教学中坚持正确素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长期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思想,进行理想教学中坚持正面教育,进行理想教育,远景教育,介绍科学家和先进人物的事迹,组织学生与“名人”见面,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对生活的感受,明白作文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作文兴趣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六、成立文学社,积极鼓励写作投稿
学生有自尊心、好奇心、好胜心,还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他们希望老师、家长、同学重视自己,认真听自己对某一事物所发表的见解,当受到师长表扬,同学羡慕时,就会喜形于色。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牵头成立沙龙文学社,开辟《作文园地》经常选登班中写得具体、生动的文章,精彩的片段,新颖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供同学们欣赏,评议。此时,学生得到了满足,已经进入了作文“乐”的境界。
总之,通过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解决了学生“不愿写”的问题。学生由此产生了“想写”的愿望,“愿写”的冲动,由“敢写”到“能写”。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兴趣的前提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传授转向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在互动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体验到自由、自信、关爱和宽容,就会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的情绪也就随之高涨,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敢想、敢问、敢说。记得在一次下雨天,同学们陆续来到学校进了班级,可是在他们身后却留下了一排排脏兮兮的脚印,我和值日的同学打扫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累得我腰酸背痛,再看看值日的同学也累出了汗。然后,我走到黑板前,向学生“诉苦”:每逢遇到雨天,地面可真不好擦呀,刚擦完一块,地面还湿漉漉的,没有干透,就又有同学从此处经过,地被踩脏了,又白擦了,如果能发明一种拖布,让地面擦完就能快速风干,那该多好。学生一听,也纷纷向我献计献策,有的说擦完地后用扇子扇;有的说让学生进到教学楼就把鞋子用鞋套套上;还有的说让学生带双干净的鞋来上学。此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里霎时热闹起来了。有同学说要一把“自动扫把”可以自己按时扫地吸垃圾;有同学说要一支“警告笔”,发现写错字时马上发出警告提醒你……这时,我板书作文题目《我想发明……》。学生疑惑不解:“老师,今天作文写这个?”我笑着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就看见学生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今天的习作。
还有一次,学校发新校服了,我看到刚发下去校服后,剩下捆校服的布绳放在桌子下,我把几根布绳子接在一起,从教室前边让学生拉到教室后,同学们感到非常吃惊,好奇地问:“老师,你要干什么呀?”“我要拧一根大绳,下节课咱们去跳绳。”同学们欣喜若狂,高兴得直拍手,大家七手八脚地都来帮忙,几个学生拧一条,最后把四条绳拧在一起,合拢成一条大绳,我和他们一起玩了起来。回班后,我让同学们把刚才跳大绳的事情写成一篇作文,一篇篇流露真情的文章跃然纸上。其中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这节课,是我最高兴的一课,老师和我们一起跳绳,我们跳啊,笑啊,真开心。老师,如果我们好好学习,不惹您生气,要是您能天天陪我们跳大绳,那该多好啊!”还有一位同学写到:跳着,跳着,我们比较熟练了,同学们不由自主地数起来:‘1、2、3……’大家越跳越有劲,声音越来越大。吸引了许多其他班级的同学们来观看,他们向我们投来羡慕的目光,有的高年级的大姐姐跃跃欲试,老师说:“一起跳吧!”顿时,我们的队伍壮大了,排了长长一大队。学生们多么天真啊!就这样一件小事,就让他们羡慕得不得了,我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他们的话匣子也打开了。因此,老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广阔和丰富,让他们感到表达的乐趣,让他们感到表达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满怀信心的表达。
二、创造生活环境,提高兴趣
写作离不开生活中的人和事,离开学生实际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必须重视生活,让学生接触生活从而产生一种呼之欲出的创作冲动。
学校附近有一些郊区景色,平时我会带学生到大自然中走一走,获取新鲜感知,开拓作文题源,春雨过后,我会带学生到学校周围的树林当中,学生们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他们一个个像放飞的小鸟,兴高采烈的。他们看到松树被春雨洗刷后更绿了,有的同学会说松树像威武的小哨兵,也有的学生会说松树被春雨洗过像刷了一层油漆……路边长满了垂柳,柳条随风摆动,有的同学说像飘逸的长发,有的说像仙女在翩翩起舞……回来后我会让他们记下今天的好心情,学生们有了现实生活体验,写出来的文章还会有血有肉,有滋有味了。
秋天,我带领他们观察校园假山上的爬山虎,天空中变化多端的白云,我还精心组织学生游园,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演讲比赛,植树活动等,学生有了写作素材,有了真情实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记得教毕业班那年,我把每个学生们的作文收录到一起,每人形成一本作文集。家长看到学生们发自内心而写的作文以及我为学生们写的一篇篇真诚的评语,都为我们竖起大拇指,我欣赏着学生们有趣的作文,从心往外的高兴,觉得特有成就感。
大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我引导学生链接生活,让学生多接触生活,用眼看、用耳听、用嘴尝、用手摸、用鼻闻,把学生的感官充分调动起来,再加上联想与想象,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具体,活灵活现的。
三、积累写作素材,发展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从小学生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行的。没有生活积累就没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来”,内心不能表达,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
1. 阅读中积累
“厚积而薄发”这是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也是积累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让学生摘抄优美的词语和精妙的句子。阅读课外书籍中也可摘抄一些优美语句。
2. 阅读中练笔、写作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章中的字词句,我们要让学生从课文语境中体会、训练、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词语的用法,把课文当成语言交际的典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感情,感受作者观察、思维表达的方式,领悟文章的遣词造句,在练说中由词成句,由句成段,由段成篇,进行小练笔,以便为写作服务。如教《清明上河图》时,我让学生仿照写博物院房顶的特点句式,写一段话。我引导学生描写教学楼前的花坛。我清楚的记得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花坛里的花真多啊,多得让你数不过来,花坛里的花真香啊,香得一闻就能沁人心脾;花坛里的花真美啊,美得让蝴蝶和蜜蜂们都翩翩起舞,陶醉其中了。
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把课本上的优美诗句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体裁的课外作品。阅读中我教给他们阅读方法,短小的精美文章要精讀,长篇文章精读和略读相结合。读书要求学生要做好阅读笔记,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
四、高分鼓励,保持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学生作文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这就是小学生作文要达到的国家标准,我们不能人为地拔高小学作文的要求。
学生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较之抄写的作业不知要难多少倍。如果我们对学生的作文求全责备,必然会抑制学生创造的热情表达的欲望。学生把作文交给老师,虽然得到老师的指导和称赞,老师多给点肯定,多几处称赞,都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更能激发写作热情。所以,只需达到作文的“预期目的”,我就给高分,对学生一次热情的鼓励,胜过一百次严肃的训斥。在批改中,我尽量寻找学生写作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引导,使学生由此获得再上一层楼的动力。随着成绩不断提高,学生积极性会越来越高,兴趣也会越来越浓。我让学生在批改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保持了写作文的兴趣。
五、正面教育,巩固兴趣
“伟大的力量,来自伟大的目的。”学生只有明确作文的意义,认识到当前作文与将来参加祖国建设联系,体会到提高能力,发展智力是21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时,才能激发良好的动机,才能产生强烈的、持久的作文兴趣。因此,我在整个作文教学中坚持正确素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长期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思想,进行理想教学中坚持正面教育,进行理想教育,远景教育,介绍科学家和先进人物的事迹,组织学生与“名人”见面,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对生活的感受,明白作文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作文兴趣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六、成立文学社,积极鼓励写作投稿
学生有自尊心、好奇心、好胜心,还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他们希望老师、家长、同学重视自己,认真听自己对某一事物所发表的见解,当受到师长表扬,同学羡慕时,就会喜形于色。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牵头成立沙龙文学社,开辟《作文园地》经常选登班中写得具体、生动的文章,精彩的片段,新颖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供同学们欣赏,评议。此时,学生得到了满足,已经进入了作文“乐”的境界。
总之,通过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解决了学生“不愿写”的问题。学生由此产生了“想写”的愿望,“愿写”的冲动,由“敢写”到“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