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十年课改,语文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它的提出和实施,为当今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着语文教学改革的蓬勃发展,构成了语文新课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我的记忆力,每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展示,都是一次生命的分享。每一个学生都像一颗小小的太阳,散发出光和热,彼此照射着彼此,彼此温暖着彼此。即使我站立在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里,一言不发,依然能分享到他们生命里的阳光。我和我的学生被浸润在一片圣泽的光辉里,生命之河在这里静静地流淌……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全面提高着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前言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课标中特别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课标中多次出现“素养”一词,那么,何谓“素养”?简言之,“素养”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而人文素养的灵魂,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的体现。
那么,怎样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砥砺思想,熏陶情感,促进成长,渗透人文素养的教育呢?下面以其中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感受。
翻开初中语文六册课本,每一册每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都有它独特的内涵,有值得深挖掘的地方。如七上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对刚进入初中校园的孩子来说,一切新新然,彼此陌生,渴望了解,尽快融入到这个集体,这样的学习展示课,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会怦然心动,紧张、激动、期待。“认识自我”目的是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增进自己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达到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对形成健全、成熟的人格,健康地发展起到有效的作用。
我布置每一个孩子都提前搜集整理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一个环节是“自我介绍”,我设计通过演讲的形式,学生介绍和评价自我,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孩子非常渴望表达、了解、展现自我,“给我一片天空,我可以展翅飞翔”,在这一环节里,孩子们有的诙谐,有的勇敢,有的胆小,有的活泼,有的腼腆……但是他们个个都很快乐,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容!孩子们的性格特点和语言风格,在这一环节里得以充分展示,增进了彼此了解。
第二环节是“展现自我风采”。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吹拉弹唱说唱画,不拘一格,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亮出自己最光彩的一面。在课下我与学生交流时得知,班里还有两个孩子的古筝弹得很好,我动员孩子积极准备,把古筝搬进课堂,轮到这二人表演时,大家用期待的目光,教师里突然空前的安静,当二人合奏的《渔舟唱晚》奏响教室时,每一个孩子随乐声沉浸其中,弹者专注,听者动心,音乐带领同学们渐入佳境,用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境来描述“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此时的课堂是“浸润”的课堂。
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佐藤学先生《静悄悄的革命》中明确的指出——“润泽的教室”,我很欣赏这个恰如其分的描述。正如书中所说:“润泽的教室里,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尊重和满足,这就是教育的魅力所在”。“润泽”这个词表示的是湿润程度,也可以说它表示了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润泽肌肤的感觉。“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都是那么的柔和。”音乐、美术和文学作品一样,都有其魅力所在,对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情感的熏陶,审美的提升,人文素养的浸染,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这种学习情境中,创设一种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领着孩子们登堂入室,去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
第三个环节是“父母眼中的孩子”。这一环节,课前,我和几位学生的家长电话沟通,让家长用真诚质朴的语言以书信的形式,谈一谈自己眼中的孩子,多写优点,少写缺点,最好通过具体的事件表达出对孩子的期盼和鼓励之情即可。我的这一行动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而这一切孩子并不知。当我在课堂上拿出信以妈妈的角色动情朗读时,听到写自己的那个孩子哭了,他不知道,原来在妈妈的眼里,他是如此的懂事,招人疼爱。原来他曾给过父母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帮助或孝心的举动,竟让父母如此的念念不忘!小时候的,现在的,和父母相处的一幕一幕,还有他曾犯下的小小的错误……听着听着,被写到的那个男生哭了,被写到的那个女生哭了,亲情原来是如此的动人!妈妈的信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一种掷地有声自然朴素的情怀,却是人世间最打动人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对人文素养的感染力,是任何一门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通过以上的系列活动,以“我”为中心,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在与同学的互动中,体会到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尊重与欣赏之上;在与父母的书信交流中,感受了亲情的可贵;老师在活动中的桥梁作用也尤为突出地表现出来。相信这堂课,给每一个孩子留下难忘而深刻的印象。下课后,就有孩子依然兴奋的在我背后追着问“老师老师,这样的课以后还会有吗?”进入初中的第一次语文综合性活动课为孩子们将来的学习生活开启了一扇心灵的窗户,人文精神的熏染如雨露,悄悄潜进了孩子们的心田……
活动结束后的作文,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话可说了,为学生的写作开辟了有水之源。有的同学写出了很精彩的作文,如张舒欣同学的《现在的我》、谢夕阳同学的《我的花季》……同时,这次活动的影响还在延续,那就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学习中,有的同学已在不经意间形成了审视自我、省察自我、提升自我的愿望。他人的激励也许像咖啡,只能暂时提振渴求者的上进心,自我反省才是永久动机,使人终身受益。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学会自主,创新、终身学习的目的。
如果说语文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那么,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这片精神家园的沃土。以课本为依托,注重课前准备活动,准备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尊重个性,发展特长,提高文化修养,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塑造高尚的灵魂。
通过综合性学习,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让学生从中得到赏心悦目的、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思想认识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每一个生命散发出光芒,让在这里的每一个孩子彼此分享到生命里的阳光!
在我的记忆力,每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展示,都是一次生命的分享。每一个学生都像一颗小小的太阳,散发出光和热,彼此照射着彼此,彼此温暖着彼此。即使我站立在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里,一言不发,依然能分享到他们生命里的阳光。我和我的学生被浸润在一片圣泽的光辉里,生命之河在这里静静地流淌……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全面提高着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前言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课标中特别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课标中多次出现“素养”一词,那么,何谓“素养”?简言之,“素养”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而人文素养的灵魂,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的体现。
那么,怎样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砥砺思想,熏陶情感,促进成长,渗透人文素养的教育呢?下面以其中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感受。
翻开初中语文六册课本,每一册每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都有它独特的内涵,有值得深挖掘的地方。如七上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对刚进入初中校园的孩子来说,一切新新然,彼此陌生,渴望了解,尽快融入到这个集体,这样的学习展示课,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会怦然心动,紧张、激动、期待。“认识自我”目的是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增进自己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达到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对形成健全、成熟的人格,健康地发展起到有效的作用。
我布置每一个孩子都提前搜集整理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一个环节是“自我介绍”,我设计通过演讲的形式,学生介绍和评价自我,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孩子非常渴望表达、了解、展现自我,“给我一片天空,我可以展翅飞翔”,在这一环节里,孩子们有的诙谐,有的勇敢,有的胆小,有的活泼,有的腼腆……但是他们个个都很快乐,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容!孩子们的性格特点和语言风格,在这一环节里得以充分展示,增进了彼此了解。
第二环节是“展现自我风采”。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吹拉弹唱说唱画,不拘一格,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亮出自己最光彩的一面。在课下我与学生交流时得知,班里还有两个孩子的古筝弹得很好,我动员孩子积极准备,把古筝搬进课堂,轮到这二人表演时,大家用期待的目光,教师里突然空前的安静,当二人合奏的《渔舟唱晚》奏响教室时,每一个孩子随乐声沉浸其中,弹者专注,听者动心,音乐带领同学们渐入佳境,用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境来描述“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此时的课堂是“浸润”的课堂。
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佐藤学先生《静悄悄的革命》中明确的指出——“润泽的教室”,我很欣赏这个恰如其分的描述。正如书中所说:“润泽的教室里,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尊重和满足,这就是教育的魅力所在”。“润泽”这个词表示的是湿润程度,也可以说它表示了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润泽肌肤的感觉。“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都是那么的柔和。”音乐、美术和文学作品一样,都有其魅力所在,对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情感的熏陶,审美的提升,人文素养的浸染,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这种学习情境中,创设一种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领着孩子们登堂入室,去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
第三个环节是“父母眼中的孩子”。这一环节,课前,我和几位学生的家长电话沟通,让家长用真诚质朴的语言以书信的形式,谈一谈自己眼中的孩子,多写优点,少写缺点,最好通过具体的事件表达出对孩子的期盼和鼓励之情即可。我的这一行动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而这一切孩子并不知。当我在课堂上拿出信以妈妈的角色动情朗读时,听到写自己的那个孩子哭了,他不知道,原来在妈妈的眼里,他是如此的懂事,招人疼爱。原来他曾给过父母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帮助或孝心的举动,竟让父母如此的念念不忘!小时候的,现在的,和父母相处的一幕一幕,还有他曾犯下的小小的错误……听着听着,被写到的那个男生哭了,被写到的那个女生哭了,亲情原来是如此的动人!妈妈的信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一种掷地有声自然朴素的情怀,却是人世间最打动人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对人文素养的感染力,是任何一门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通过以上的系列活动,以“我”为中心,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在与同学的互动中,体会到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尊重与欣赏之上;在与父母的书信交流中,感受了亲情的可贵;老师在活动中的桥梁作用也尤为突出地表现出来。相信这堂课,给每一个孩子留下难忘而深刻的印象。下课后,就有孩子依然兴奋的在我背后追着问“老师老师,这样的课以后还会有吗?”进入初中的第一次语文综合性活动课为孩子们将来的学习生活开启了一扇心灵的窗户,人文精神的熏染如雨露,悄悄潜进了孩子们的心田……
活动结束后的作文,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话可说了,为学生的写作开辟了有水之源。有的同学写出了很精彩的作文,如张舒欣同学的《现在的我》、谢夕阳同学的《我的花季》……同时,这次活动的影响还在延续,那就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学习中,有的同学已在不经意间形成了审视自我、省察自我、提升自我的愿望。他人的激励也许像咖啡,只能暂时提振渴求者的上进心,自我反省才是永久动机,使人终身受益。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学会自主,创新、终身学习的目的。
如果说语文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那么,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这片精神家园的沃土。以课本为依托,注重课前准备活动,准备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尊重个性,发展特长,提高文化修养,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塑造高尚的灵魂。
通过综合性学习,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让学生从中得到赏心悦目的、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思想认识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每一个生命散发出光芒,让在这里的每一个孩子彼此分享到生命里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