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應從穩供應遏炒賣著手制訂整體房策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jug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樓價高不可攀,公屋供應嚴重不足,是近年社會怨氣累積的關鍵,根據統計局的住宅樓宇的價格指數統計,2017年第三季本澳整體樓價指數達256.3,按年增幅達14.7%,連續兩季打破2014年第三季的歷史高位紀錄。該樓價指數以2011年樓價作為100基數,意味目前整體樓價較2011年已累升逾1.5倍。當中,實用面積50至74.9平方米的樓價指數更高達282.9,反映中小型單位平均價格較2011年累升逾1.8倍!
  樓價指數連續兩季創新高
  澳門樓價長年高企,核心原因是澳門從來沒有整體的房屋政策及規劃,住宅供應僅由巿場決定,公、私樓供應極不穩定。據統計,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年均建成公私樓住宅達7、8千個;但隨著九十年代中後期本澳樓巿因受內地宏觀調控撤資影響,加上回歸前治安經濟轉差,樓巿一直跌至2003年沙士的最低點,期間公、私樓供應幾乎停頓。故此,回歸至今年均供應公私住宅供應平僅約2千個。供應短缺加上博彩業急速發展、人口增長,以及低息環境刺激投資等外圍因素,促成了恐慌性需求,澳門樓價過去十多年急升十多倍,早已遠離一般巿民購買能力。
  住宅年供應回歸前後差數倍
  但另一方面,截至去年底,全澳合共有21.9萬個住宅單位,當中有12,497個空置住宅單位,反映澳門仍然存在“有人無屋住,有屋無人住”情況。針對目前樓價高企、供應極為不足,卻有相當數量的單位被囤積空置的困局,要治本解決房屋問題,必須從穩定供應和打擊囤積炒賣兩方面同時著手處理,否則單靠個別辣招,不單不能治本解決問題,辣招效用必會大打節扣,副作用亦會越來越大,隨著樓巿泡沬不斷累積,最終若出現斷崖式下跌,勢必重創澳門整體經濟及金融體系。任何時候,讓樓價重回居民可負擔的合理水平,減低樓巿波幅,才是讓樓巿健康發展符合社會最大利益的方向,也是政府應盡之責。
  訂短中長房屋供應規劃減恐慌
  在穩定供應方面,政府必須立即制訂整體房屋政策及規劃,並配套土地供應、制訂短中長期公、私樓供應目標,以穩定供應回應住屋需求,穩定巿場信心。然而,澳門至今不單沒有整體房屋政策,僅有的公屋政策和規劃亦嘆慢板,已建成的公屋入伙上樓一拖再拖,新建公屋規劃無論是偉龍馬路或新城A區的大型公屋項目亦僅畫餅充飢落成無期,房屋局的研究報告甚至明確指出,2021年前沒有經屋單位讓居民申請,只是聲稱十年後公屋供過於求,不單加劇巿場對住屋的恐慌性需求,更反映出政府房屋政策的官僚心態!私樓方面,回歸後政府僅在2004及2008兩之拍賣共三幅土地,加上回歸前批出的土地基本已屆廿五年大限,若無新的穩定土地供應,私樓供應勢必出現斷層。
  規劃閒置地整合工業區創土儲
  為此,政府有必要設立土地儲備及短中長期的土地供應計劃,目前政府已收回的四十七幅閒置土地面積達五十七萬平方米,再加上新城填海土地,只要政府及早作出規劃,這批土地本可成為熟地,作為未來十年土地穩定供應的儲備。此外,本澳工業發展息微,從規劃上亦應將目前五、六個工業區整合為一、兩個,從而釋放更多居住及社會設施用地。長遠而言,都巿更新釋放的土地等都是未來可行的土地穩定供應的重要來源之一。
  儘管政府有意明年拍賣土地,但若沒有穩定的中長期土地供應計劃,貿然拍賣一、兩幅土地,極容易成為天價地,衍生炒高樓市的效果。故特區政府應參考香港的做法,制定明確的房屋政策,規劃未來十年總房屋供應四十六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仍為六比四,並有相關配套的土地供應及拍賣計劃,在有長遠穩定的土地供應下,就可盡量減少發展商借拍賣推高地價樓價的情況。
  拍賣土地要有中長期供應計劃
  在穩定土地供應的前提下,當局要從速制訂和公佈短、中、長期的房屋供應目標,考慮回歸至今十八年,澳門年均人口增長約一點五萬人,按目前每戶平均三人計算,每年五千公私樓供應的十年建屋規劃,應可發揮穩定信心的作用。考慮要有效發揮公屋對樓巿的槓桿作用,每年五千住宅供應當中六成即三千應為公屋,其餘為私樓。只要政府做好土地儲備,並切實落實每年五千的公私樓建屋計劃,相信可以有效減低巿場不必要的恐慌性需求,減少樓巿泡沬,逐步讓樓巿重回正軌。
  住宅成交本地首置不到45%
  根據政府資料,今年截至十一月的約有九千五百宗本地人購置物業的成交,置業者屬首置的僅佔45%,24%已擁有一個單位,而擁有一個以上單位的更佔31%。數據反映有部分澳門人在樓價高企下,仍購買第二,甚至第三套樓房,但不少年輕人仍上車無期,樓價高企拉大了貧富差距,當中確實存在一定的囤積及投機因素,故政府應該通過行政和徴稅手段,如增加房屋空置稅、增值稅、累進式房屋稅等,以增加炒樓成本、壓縮炒樓空間。亦應研究在新批出土地引入“澳人澳地”等行政措施,還原房屋的居住本質,讓澳人看得到房屋政策的前景,減少恐慌性需求和炒賣空間。
其他文献
去年9月3日凌晨一時許,20多歲內地女事主在路氹酒店附近從事非法兌換貨幣,隨後譚女出現並主動搭訕事主,表示需要兌換人民幣,並稱錢留在酒店房間,相約上房交易。   孰料剛開門入內,事主隨即被對方推跌,譚女亮出尖刀指嚇,事主不敢作聲。譚女隨即拉高對方衣服並蒙住頭部,將事主綁住手腳,掠走財物後逃去無蹤。   事主隨後自行鬆綁報警,報稱損失十三萬七千元現金及財物。司警調查發現疑人已離澳,至今年1月7日凌晨
期刊
2017,匆匆間走過,似水流匯入大海了無聲息,又似大雁劃過天際不留分痕,但終究走過必留下印記,丁酉雞年,我們面對過太多驚心動魄,也有不少溫暖瞬間,對於這個世界,這個國家,這座城市,我們忍不住回首這來時路。  當今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美國終於在稱霸全球多年以後為“自由女神”帶來了一位超自由的政治素人兼狂人,口無遮攔,肆意而為,從“全球公民”的主張急轉成為帶著些許民族、國族主義的“美國優先”,先後
期刊
案情顯示,2011年開始,黃某在路氹城某娛樂場任職莊荷。直至2016年某日,黃某在百家樂賭檯當值時欲偷籌碼,但當時沒有成功,惟其舉動引起了賭場監控部員工注意。未幾,黃某再生貪念,把珠盤內的一萬元籌碼放在鞋底中。期間,賭場職員目睹整個過程並報警求助,當場發現其鞋底內藏有一萬元籌碼。   現職銷售員的31歲男子黃某於庭審上供稱,當時欠下二至三萬元“卡數”,一時貪念下以身試法。現時有正式工作,已分期向銀
期刊
老齡化不斷加劇,傳統粗放式的養老模式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從養老機構,到絕大部分老人選擇的社區和居家養老,提升服務水平、借助“互聯網+”實現養老的精準化、個性化漸成趨勢。居家養老服務將有效地改善一批高齡、生活困難、無人照料,且無經濟能力和不夠政府資助進養老機構條件的老人群體的基本生活條件。
期刊
不同機構會籌辦不同種類的遊學團,有機會存在不同程度的隱患(如同團混齡),請您認為現時特區政府對澳門各類遊學團的規定及監管機制是否足夠完善?有否他地經驗可以借鑑?未來可如何改進?   陳虹議員表示,雖然現在很多遊學團是一些商業行為,商業行為在商業上是要自己去負責任,不過現有公司的經營範疇相信是兼營,沒有區分特別清楚,但是希望政府能夠專門為組織十八歲以下未成年人的遊學團多加一些指引。譬如對隨團的工作人
期刊
特區政府12月12日宣佈就制訂《網絡安全法》推出長逹45天的公開諮詢,顯然,就網絡安全議題已是一個關乎全民的切身問題。相信就澳門是否應就此立法的問題,坊間反對聲音不多。其實早在去年六月國家網絡安全法正式實行時,坊間已有意見認為澳門應效法國家制定《網絡安全法》。  據報,早於2015年2月由行政長官辦公室、行政法務、保安及運輸工務範疇相關部門代表組成的跨部門網絡安全工作小組成立,統籌各相關部門開展本
期刊
在澳門這座寸金寸土的小城,“住貴”,是斗升市民面對的現實問題,也是本澳社會累積多年的民怨之一,追其源頭,皆因房價高,且一般市民收入追不上,當然就負擔不起水漲船高的樓價了。尤以本澳來講,中產人士向下流已成常態,年輕人緃使月收入接近中位數,扣除衣食住行,可能已貧窮化,特別是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成為雙失青年者大有人在,寄居父母眼皮底下乃逼不得已之舉。哪怕你擁有大學以上學歷,不甘心入職一份薪高粮準的賭埸工
期刊
本澳公務員大軍在2016年底已經突破三萬三千人(《澳門日報》2017年12月24日報道),相信在2017年間更有新增人員,加上具獨立人員章程的各類基金會及公共機構,料已突破三萬六千人。截至2017年3月底,本澳總人口為648,300人,由此算來,財政供養人員佔總人口的比例已經達到1:18。同項比例中,日本約為1:23;英國約為1:24;中國約為1:26;同為特區的香港更只是1:45。雖然區域特性不
期刊
2018年台灣政壇,要問最火的現象勢必是“韓流”。一個禿子撰寫了一部地方自治史的傳奇,而這個禿子所引起的潮流現象,在台灣2018年11月24日的“九合一大選”過後,仍然絲毫未減去熱情,席捲全台灣,乃至震撼華人世界。  掘地三尺的綠,變天了   這個傳奇的禿子就是2018年底新當選的高雄市長韓國瑜。作為一名資深的國民黨黨員,作為一個外省子弟、眷村子弟,韓國瑜在掘地三尺都是綠地的高雄,成功翻轉移,以近
期刊
回歸成就,女權得保障   澳門回歸二十年,作為澳門居民身在其中,相信都會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二十年來澳門的變化。話雖如此,但回歸二十年,澳門發展有“變”也有“不變”,最大的“變”當然是主權上的變化,澳門從葡屬殖民地回歸祖國成為特別行政區,並實行“一國兩制、澳人治澳”的方針,“一國兩制”的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社會和諧穩定,經濟發展蓬勃,民生工作有序落實,成績有目共睹。國家發展一日千里,在中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