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隶书是我国汉代的主要书体,其上承大小篆,下启楷书,旁出章草,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史晨碑》作为汉代隶书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对后世书法发展意义深远、影响巨大。其简净平和、秀逸典雅的书风在隶书教学方面应用广泛。笔者多年潜心研习《史晨碑》的艺术风格及学习方法,并将心得体会引入高等院校的书法教学体系中,并取得一定成果。现将对《史晨碑》的艺术风格及学习方法的认识略述一二。
一、《史晨碑》及其艺术风格
《史晨碑》有二,并刻于一石。通常碑阳一面称《史晨前碑》,碑阴一面称《史晨后碑》。前碑详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或《鲁相史晨祀孔子庙碑》、《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后碑详称《鲁相史晨孔子庙碑》,刻于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此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前碑铭文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后碑铭文十四行,行三十六字。此碑文字磨灭处极少,前后碑书风相类,似同出一人之手。书风温润典雅,笔致圆厚朴实,字型端庄严整,意态肃穆爽峻,为汉隶中之逸品。
现就《史晨碑》的艺术风格特点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应规入矩、法度谨严。
《史晨碑》为东汉中晚期的代表,它偏重于规矩和法度,不同于那些艺术个性极其张扬的早期石刻,属于较成熟的作品。其特点是字型工稳、笔法严格、结构匀称、意态端庄。清方朔在《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中评此碑云:“书法则肃括宏深,沉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清石经《分隶偶存》评其书法云:“修饬紧密,举度森然,如程不识之师,步位整齐,凛不可犯。其品格当在《卒史》、《韩敕》之右。”
2、秀逸典雅,端庄敦厚。
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立碑之风极盛,《礼器碑》、《曹全碑》、《史晨碑》、《华山碑》、《乙瑛碑》等一大批优秀作品涌现出来。这些碑刻的共同特点是笔力圆润、造型秀逸多姿,均属于“多骨微肉、多力丰筋”的作品,为汉隶中最标准的一类。《史晨碑》结体方正,给人以端庄典雅的美感,较其它几碑的笔势健劲遒逸,更多古朴敦厚的气息。杨守敬《平碑记》云:“碑下一层字嵌置跌眼,向来拓本难于句读,自乾隆已酉(1789年)何梦华将跌眼凿开,从此全文遂显。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此种是也。”
3、方圆兼备,极尽变化。
汉碑的笔法大致有三类:第一类为方笔,如《礼器碑》、《张迁碑》、《鲜于璜碑》等;第二类为圆笔,以《曹全碑》、《夏承碑》为代表;第三类为方圆并用,《史晨碑》就是这种用笔的杰出代表。不同于《礼器碑》的方笔为主和《曹全碑》的纯以圆笔,《史晨碑》将用笔中的方与圆完美的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温润典雅,不激不励,理性而有节制的书风。这种“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的风貌,充分体现了儒家崇尚“中和之美”的审美理想。难怪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虚和则有《乙瑛》、《史晨》……”。《史晨碑》虽属用笔风格严谨,法度分明一路,然十分注重笔法的变化。本书笔法详解部分即列举出《史晨碑》八个基本笔画的百余种变化写法。加之在结构上左右顾盼,上下启承,疏密匀称,提按得法,使得这一端庄典雅的汉碑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二、如何学习《史晨碑》
要想写好《史晨碑》,我们必须先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东汉隶书是汉代书法艺术的瑰丽之冠,是隶书的全盛时期。当时树碑刻石成风,流派争鸣崛起,风格多样、体势各异,结构、运笔变化无穷,各尽其妙。《史晨碑》正是这一隶书成熟时期的优生子。《史晨碑》整章布局统一和谐、井然有序,结字方正、体态秀润匀称,用笔波磔分明,具有逆入平出而一丝不苟的严谨风格。清孙泽《庚子消夏记》评此碑云:“字复尔雅超逸,可为百世楷模,汉石最佳者也。”清代书法家王澍也认为此碑“严谨”,学汉隶从此碑入手,可以“正其趋”。正因如此,历代学书者都把此碑作为学习隶书入门的途径,甚至作为书艺创作的灵魂。如清代碑学大师郑簠、邓石如、赵之谦等无不是在《史晨碑》中汲取精华而又发扬光大。
其次,是要善于读碑和临碑。精于读碑有时胜于反复摹写,这样,更易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史晨碑》总体风格严整端庄,典雅俊秀,兼有遒劲、敦厚、超逸之美。其用笔方圆结合、波磔分明、轻重得法,结字扁平方正、安稳匀整,点画布局中宫紧密、外宫疏放,章法布局统一和谐、井然有序,具有成熟隶书的众多特征。所以我们在读碑时要有目的的对碑中用笔、结字、章法认真揣摩,细细品味其神采,力争化碑中之形为胸中之意。
同时,还要勤于临碑。临习是学习书法的必要过程,是贯穿于一个人毕生的艺术追求之中的主要的借鉴取法的手段,初学隶书自然要从此入手。临习方法,一般分对临,背临、意临三个环节。
1、 对临,是面对范本进行模仿训练的一种方法,基本要求是将碑文的笔迹写得准确,模仿得像,通过临习掌握基本技法。对临有助于初学者加深对字形、笔画的认识理解,有助于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提高书写的判断能力,以便从传统中摸索书写的规律法则,最终转化为自身的书写能力。对临要反复进行,不可采用流水帐式的机械方法,防止轻率的临习。要经过反复对照联系,直至能够熟练地再现古人的风貌为止。
2、 背临,是建立在对临基础上的一种检验自己对临成果的方法,也是为从事创作做准备的必要过程。在实践中有些学书者临习能力并不差,也下过大气力,但在创作作品时,总不能很好地在作品中运用和体现出传统技法。这一问题出现,多是因为在训练中缺少背临这一基本环节,反映出了学习传统技法的不扎实。因此,临习并非是机械地照着写,还须经过背临的过程来验证自身的真实书写能力。
3、 意临,是取古代传统技法之“意”(即某些规律)的一种方法。意临是一种灵活的临习方法,力求从宏观上把握传统技法规律,书写时注意对古人书法神采风韵的体现。意临中某些字型或笔法可以有些出入,只要符合一定的规律法则就可以。意临可以表现出书法者自身对古字的认识理解,可以变化发挥,但意临必须慎重,如果把意临当作对范本的有意“改造”,或降低书写的认真程度,从根本上远离了范本的要求,就领会错了。
以上三种临习方法,是临习过程中的三个不同环节,可以说,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单纯地采用其中一种都不会有大的收获。因此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把握好每一环节的根本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就是要讲究笔法,注重用笔的变化。笔法就是书写时的用笔方法,即笔毛在点画中运行的方法。运笔包括起伏、中侧、方圆、藏露、轻重、疾涩等变化,康有为曾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而《史晨碑》的妙处更在运笔的变化多端,笔者曾总结归纳了《史晨碑》八个基本笔画的近百余种造型变化,也未必详尽。所以我们要真正写好《史晨碑》务必讲求运笔方法,使笔画线条生动自然、富于变化。
比如用笔的方圆轻重变化。方笔方整庄重、刚健斩截,倘纯用方笔,则又显得呆板拘谨缺乏神采;圆笔圆转遒劲、活泼秀丽,但如果单用,则易流于轻浮、单薄。《史晨碑》的用笔不同于《礼器碑》的用笔多方及《曹全碑》的纯用圆笔,而是方圆互用,其点画平直相安,轻重得法,用笔周到、娴熟,具有严格的法度要求。另外我们要清楚的是《史晨碑》和《乙瑛碑》、《孔宙碑》、《礼器碑》等同属东汉时期雄伟高大的碑石,内容多严肃而庄重,因此书写时多采用工整精美的笔法,以示庄严,一般不可纯用《石门颂》或简帛一类的草隶笔法来写。
此外,我们在临写是还要注意藏锋、露锋、轻提重按、疾行涩进的用笔变化,既要忠于原碑,又不拘于一法,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
最后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史晨碑》书体安稳、法度鲜明,是学习隶书入门的极佳范本,然习此碑宜求变法,于平正严谨中求变化,于温润古雅中求自然之趣,防止雕饰圆臃的写法,以免误入俗格。《史晨碑》处于东汉隶书的鼎盛时期,也是最为成熟的时期,与其同时笔法风格近似的隶书碑刻很多,如《朝侯小子碑》、《曹全碑》、《乙瑛碑》、《华山碑》、《张景碑》、《礼器碑》、《张寿碑》等都可作为我们研习的对象,这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掌握《史晨碑》的用笔、结字和章法,有重要的作用。还有就是要学习与《史晨碑》风格不同的汉碑,以增强自己的书法艺术修养。《史晨碑》是隽雅秀逸书风的典型,那么像古茂质朴的《张迁碑》、《衡方碑》,结字用笔宽疏大度的《西狭颂》、《阁颂》,用笔纵逸飞动的《石门颂》以及汉晋简椟、章草等都可以作为观摩、临习的对象,这样就可以使我们掌握更多的运笔方法和各种书写风格的特点,以使我们的书学之路越走越宽。
《史晨碑》作为汉代隶书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对后世书法发展意义深远、影响巨大。其简净平和、秀逸典雅的书风在隶书教学方面应用广泛。笔者多年潜心研习《史晨碑》的艺术风格及学习方法,并将心得体会引入高等院校的书法教学体系中,并取得一定成果。现将对《史晨碑》的艺术风格及学习方法的认识略述一二。
一、《史晨碑》及其艺术风格
《史晨碑》有二,并刻于一石。通常碑阳一面称《史晨前碑》,碑阴一面称《史晨后碑》。前碑详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或《鲁相史晨祀孔子庙碑》、《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后碑详称《鲁相史晨孔子庙碑》,刻于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此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前碑铭文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后碑铭文十四行,行三十六字。此碑文字磨灭处极少,前后碑书风相类,似同出一人之手。书风温润典雅,笔致圆厚朴实,字型端庄严整,意态肃穆爽峻,为汉隶中之逸品。
现就《史晨碑》的艺术风格特点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应规入矩、法度谨严。
《史晨碑》为东汉中晚期的代表,它偏重于规矩和法度,不同于那些艺术个性极其张扬的早期石刻,属于较成熟的作品。其特点是字型工稳、笔法严格、结构匀称、意态端庄。清方朔在《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中评此碑云:“书法则肃括宏深,沉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清石经《分隶偶存》评其书法云:“修饬紧密,举度森然,如程不识之师,步位整齐,凛不可犯。其品格当在《卒史》、《韩敕》之右。”
2、秀逸典雅,端庄敦厚。
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立碑之风极盛,《礼器碑》、《曹全碑》、《史晨碑》、《华山碑》、《乙瑛碑》等一大批优秀作品涌现出来。这些碑刻的共同特点是笔力圆润、造型秀逸多姿,均属于“多骨微肉、多力丰筋”的作品,为汉隶中最标准的一类。《史晨碑》结体方正,给人以端庄典雅的美感,较其它几碑的笔势健劲遒逸,更多古朴敦厚的气息。杨守敬《平碑记》云:“碑下一层字嵌置跌眼,向来拓本难于句读,自乾隆已酉(1789年)何梦华将跌眼凿开,从此全文遂显。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此种是也。”
3、方圆兼备,极尽变化。
汉碑的笔法大致有三类:第一类为方笔,如《礼器碑》、《张迁碑》、《鲜于璜碑》等;第二类为圆笔,以《曹全碑》、《夏承碑》为代表;第三类为方圆并用,《史晨碑》就是这种用笔的杰出代表。不同于《礼器碑》的方笔为主和《曹全碑》的纯以圆笔,《史晨碑》将用笔中的方与圆完美的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温润典雅,不激不励,理性而有节制的书风。这种“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的风貌,充分体现了儒家崇尚“中和之美”的审美理想。难怪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虚和则有《乙瑛》、《史晨》……”。《史晨碑》虽属用笔风格严谨,法度分明一路,然十分注重笔法的变化。本书笔法详解部分即列举出《史晨碑》八个基本笔画的百余种变化写法。加之在结构上左右顾盼,上下启承,疏密匀称,提按得法,使得这一端庄典雅的汉碑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二、如何学习《史晨碑》
要想写好《史晨碑》,我们必须先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东汉隶书是汉代书法艺术的瑰丽之冠,是隶书的全盛时期。当时树碑刻石成风,流派争鸣崛起,风格多样、体势各异,结构、运笔变化无穷,各尽其妙。《史晨碑》正是这一隶书成熟时期的优生子。《史晨碑》整章布局统一和谐、井然有序,结字方正、体态秀润匀称,用笔波磔分明,具有逆入平出而一丝不苟的严谨风格。清孙泽《庚子消夏记》评此碑云:“字复尔雅超逸,可为百世楷模,汉石最佳者也。”清代书法家王澍也认为此碑“严谨”,学汉隶从此碑入手,可以“正其趋”。正因如此,历代学书者都把此碑作为学习隶书入门的途径,甚至作为书艺创作的灵魂。如清代碑学大师郑簠、邓石如、赵之谦等无不是在《史晨碑》中汲取精华而又发扬光大。
其次,是要善于读碑和临碑。精于读碑有时胜于反复摹写,这样,更易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史晨碑》总体风格严整端庄,典雅俊秀,兼有遒劲、敦厚、超逸之美。其用笔方圆结合、波磔分明、轻重得法,结字扁平方正、安稳匀整,点画布局中宫紧密、外宫疏放,章法布局统一和谐、井然有序,具有成熟隶书的众多特征。所以我们在读碑时要有目的的对碑中用笔、结字、章法认真揣摩,细细品味其神采,力争化碑中之形为胸中之意。
同时,还要勤于临碑。临习是学习书法的必要过程,是贯穿于一个人毕生的艺术追求之中的主要的借鉴取法的手段,初学隶书自然要从此入手。临习方法,一般分对临,背临、意临三个环节。
1、 对临,是面对范本进行模仿训练的一种方法,基本要求是将碑文的笔迹写得准确,模仿得像,通过临习掌握基本技法。对临有助于初学者加深对字形、笔画的认识理解,有助于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提高书写的判断能力,以便从传统中摸索书写的规律法则,最终转化为自身的书写能力。对临要反复进行,不可采用流水帐式的机械方法,防止轻率的临习。要经过反复对照联系,直至能够熟练地再现古人的风貌为止。
2、 背临,是建立在对临基础上的一种检验自己对临成果的方法,也是为从事创作做准备的必要过程。在实践中有些学书者临习能力并不差,也下过大气力,但在创作作品时,总不能很好地在作品中运用和体现出传统技法。这一问题出现,多是因为在训练中缺少背临这一基本环节,反映出了学习传统技法的不扎实。因此,临习并非是机械地照着写,还须经过背临的过程来验证自身的真实书写能力。
3、 意临,是取古代传统技法之“意”(即某些规律)的一种方法。意临是一种灵活的临习方法,力求从宏观上把握传统技法规律,书写时注意对古人书法神采风韵的体现。意临中某些字型或笔法可以有些出入,只要符合一定的规律法则就可以。意临可以表现出书法者自身对古字的认识理解,可以变化发挥,但意临必须慎重,如果把意临当作对范本的有意“改造”,或降低书写的认真程度,从根本上远离了范本的要求,就领会错了。
以上三种临习方法,是临习过程中的三个不同环节,可以说,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单纯地采用其中一种都不会有大的收获。因此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把握好每一环节的根本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就是要讲究笔法,注重用笔的变化。笔法就是书写时的用笔方法,即笔毛在点画中运行的方法。运笔包括起伏、中侧、方圆、藏露、轻重、疾涩等变化,康有为曾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而《史晨碑》的妙处更在运笔的变化多端,笔者曾总结归纳了《史晨碑》八个基本笔画的近百余种造型变化,也未必详尽。所以我们要真正写好《史晨碑》务必讲求运笔方法,使笔画线条生动自然、富于变化。
比如用笔的方圆轻重变化。方笔方整庄重、刚健斩截,倘纯用方笔,则又显得呆板拘谨缺乏神采;圆笔圆转遒劲、活泼秀丽,但如果单用,则易流于轻浮、单薄。《史晨碑》的用笔不同于《礼器碑》的用笔多方及《曹全碑》的纯用圆笔,而是方圆互用,其点画平直相安,轻重得法,用笔周到、娴熟,具有严格的法度要求。另外我们要清楚的是《史晨碑》和《乙瑛碑》、《孔宙碑》、《礼器碑》等同属东汉时期雄伟高大的碑石,内容多严肃而庄重,因此书写时多采用工整精美的笔法,以示庄严,一般不可纯用《石门颂》或简帛一类的草隶笔法来写。
此外,我们在临写是还要注意藏锋、露锋、轻提重按、疾行涩进的用笔变化,既要忠于原碑,又不拘于一法,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
最后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史晨碑》书体安稳、法度鲜明,是学习隶书入门的极佳范本,然习此碑宜求变法,于平正严谨中求变化,于温润古雅中求自然之趣,防止雕饰圆臃的写法,以免误入俗格。《史晨碑》处于东汉隶书的鼎盛时期,也是最为成熟的时期,与其同时笔法风格近似的隶书碑刻很多,如《朝侯小子碑》、《曹全碑》、《乙瑛碑》、《华山碑》、《张景碑》、《礼器碑》、《张寿碑》等都可作为我们研习的对象,这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掌握《史晨碑》的用笔、结字和章法,有重要的作用。还有就是要学习与《史晨碑》风格不同的汉碑,以增强自己的书法艺术修养。《史晨碑》是隽雅秀逸书风的典型,那么像古茂质朴的《张迁碑》、《衡方碑》,结字用笔宽疏大度的《西狭颂》、《阁颂》,用笔纵逸飞动的《石门颂》以及汉晋简椟、章草等都可以作为观摩、临习的对象,这样就可以使我们掌握更多的运笔方法和各种书写风格的特点,以使我们的书学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