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把利剑挥向定增 多公司预案将被暂停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6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再融资的重要手段,定向增发近年来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扩张主业、跨界转型的主要资金来源。统观自2010年以来A股市场定向增发的融资规模,除了2012年底开始为期14个月的IPO自查与核查促使定增市场融资有所滞涨外,在此后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转型升级需要与拟上市公司对上市融资的渴望,促使定增规模自2014年以来大幅攀升,2015年定增募资总金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16年更是一举将募资金额扩大至1.8万亿元。不过,随着近日定增新规的出台与实施,未来A股市场的定增融资规模很可能再度滞涨甚至萎缩。
  20%限制将优化再融资结构
  尽管证监会在新规的实施安排上采取了“新老划断”,但一些尚未被证监会受理的定增项目则难逃方案大幅修改甚至被迫中止的可能。近日,市场中已经有华邦健康、多氟多、迪马股份等多家公司公告终止或变更融资方案。
  此次新规的两条界限之一,定增规模不得超过发行前总股份的20%。考虑到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估值水平,总股本20%的上限并不算低,但事实上,在目前已披露且未經过证监会批准的定增预案中,仍有很大一部分触及这一红线。此前未限制比例的情况下,对被收购方来说,只要不构成实际控制人转变,发行股份数量占发行前总股本的比例越高越好,甚至超过50%、100%的案例也有很多,双方套利。经Wind资讯数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1669家公司实施定增2973次,其中1242次增发股份超过了发行前总股本的20%,占比41.78%。而统计目前尚未被证监会批准的定增预案,618例预案中,226次增发股份占比超过了公司目前总股本的20%,如2016年3月23日公布预案的中房股份,预案公布的增发股份数量为39.33亿股,而从公司最新公布的股本情况看,总股本仅为5.79亿股,拟增发股份已经接近公司总股本的7倍。
  分析认为,定增规模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份20%的新规或将有效抑制定向增发在再融资中的占比,优化再融资结构,而可转债和配股发行的比例也将得以提升。
  定增新规拷问“高送转”
  新规20%的界限一出,市场中即有不少声音质疑,对于聪明无比的上市公司来说,通常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根据再融资新规,定向增发拟发行股份的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一个硬性规定,但是不是意味着20%的硬性规定就不能突破了呢?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或许并不难找出对策。“高送转”就很有可能成为上公司再融资攻城拔寨的有力武器。
  为配合机构对公司股价的炒作,上市公司可以推出“高送转”;为配合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上市公司可以推出“高送转”;为配合大股东及机构投资者限售股的解禁套现,上市公司可以推出“高送转”,“高送转”几乎已成为了上市公司攻无不克的“战斗武器”。而面对再融资新规对新发行股份的强制性限制,上市公司同样可以故伎重演,使出“高送转”这个锋利的武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尚未经过证监会批准的定增预案中,已有14家公司2016年度推出了10送转10甚至更高的“高送转”预案。如2016年4月12日提出定增预案,2017年2月15日发布修订稿,拟募集18.9亿元,发行数量不超过13000万股的海南瑞泽,目前公司的总股本为32536.24万股,增发股份占目前总股本的比重为39.96%,超出了新规20%的界限。但2016年12月24日,公司公布了年度10转20的“高送转”预案,送转实施后,公司股本将扩张至97608.72万股,届时20%的门槛就可轻松迈过。
  市场中不少声音认为,对于那些新上市后准备再融资的新公司来说,先“高送转”然后再融资,无疑是一条“金光大道”。而由此或可以大胆推断,2016年度、2017年中期甚至今后,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再融资的目的,将催生出更多的公司加入“高送转”的阵营中。
  对此,《红周刊》特约作者陈绍霞也有与上述质疑不太相同的观点。在A股“高送转”的历史长河中,老庄股时代,投资者因对股价恐高,上市公司推出了以送转股本而有效降低股价从而吸引投资者的方法。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市场对“高送转”的追捧又使其成为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有效手段。陈绍霞认为,“高送转”本身并不能为上市公司创造价值,但其背后是否存在操纵股价的嫌疑则值得重点关注。送转后股本扩大但股价相应被降低,再融资的募资金额实际并没有改变,所以只有股价大涨,市值扩张才能对融资规模产生影响。
  目前,“高送转”已经成为了监管层的重点关注对象,规范上市公司“高送转”的行为十分必要。近年来,上市公司“高送转”已逐渐沦为“滥送转”。这使得“高送转”背离了原本的初衷,成为一种利益输送的工具,甚至成为一种幕后交易的工具,乃至不排除成为一种违法违规行为。所以,对于上市公司“高送转”必须正本清源,清除“高送转”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套路”,让其回归到回报投资者的初衷中来。
  除了20%的股本限制,新规中定增项目的硬性规定还有时间间隔。《监管问答》显示,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此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少于18个月。其中,前次募集资金包括首发、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但对于发行可转债、优先股和创业板小额快速融资的,则不受此期限限制。这一条主要是抑制企业过度融资。
  杜绝不差钱公司滥融资
  如果说定价机制、发行规模、时间间隔均是“硬指标”,那么新规中对于拟申请再融资公司的财务情况的规定则算是“软要求”。《监管问答》提出,上市公司申请再融资时,除金融类企业外,原则上最近一期末不得存在持有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款项、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的情形。
  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已披露定增预案、但未报会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有101次预案涉及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之和,占公司资产总额的比例超过5%。如华西股份,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公司账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87亿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46.31亿元,两者合计48.18亿元,占公司总资产比重高达58.82%。天茂集团,2016年三季度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合计约530.68亿元,相比公司1132.09亿元的总资产,占比也高达46.88%。与此同时,交大昂立、中路股份等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合计占总资产的比重也均超过了30%。
  分析认为,新规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的明确规定,实际上就是对不缺钱的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的一道禁令,将杜绝大量的低效融资。
其他文献
张家港行这块肉吃完了吗?  《红学堂》:上周说了同力水泥的比价案例,这周有接力的吗?  宋振宇:本周最强的是张家港行带动的比价效应,和同力水泥的行情衔接得非常紧密。  《红学堂》:都是2月10日这一天,同力水泥到达顶峰,张家港行开始启动,我猜是巧合。  宋振宇:张家港行应该说是这波最后一块大肉,剩下的就是啃啃骨头、磨磨牙了。  《红学堂》:本周的沪企改革、次新券商、油气改革等也都有比价的身影,但我
期刊
上个月我在茶坊里提到,尽管我认为又一次“一步三回头”的过程结束了,但沪指2016年12月26日的3068点只是震荡平衡市的一个重要低点。按照我原先的预测,沪指从2016年1月27日2638点起来的上摸箱顶行情,可以走到今年4、5月份,然后才会震荡向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3068点即使不是一个中期底部,也是一个短期底部,之所以我只提是一个重要低点,是因为预测毕竟是预测,预测失准的概率极大。3068
期刊
上周中资成都康永飙推荐的新通联,首创证券覃君洋推荐的恒源煤电,本周最大涨幅分别达到19.24%和14.04%,分获冠亚军。另外,中富金石连续两期推荐了华灿光电,三周最大涨幅接近30%,也取得不错的收益。  本周后半周市场冲高回落且放量,但本期两位嘉宾依然看好春季行情,判断整体风险有限,两会之前的市场维稳气氛浓郁,短暂的休整只要幅度不大,对未来行情的深入演绎有益无害。这种正常的休整也是一个极佳的调仓
期刊
龙薇传媒对万家文化蛇吞象式的收购刚开锣便偃旗息鼓了,与此相伴随的是万家文化股价的大起大落。这种始乱终弃应该并非龙薇传媒的本意,而是监管政策收紧之后的无奈之举,但其中的深刻教训,却值得方方面面认真总结汲取。  收购兼并没有规矩乱象丛生  证券市场中蛇吞象式的收购早已有之,因为被收购标的资产远远大于收购者资产,一般采取由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办法,收购之后被收购标的实际控制人反过来成为上市公司的实
期刊
编者按:妖股宏磊股份终于转身,拟以14亿元收购广东合利90%股权进军第三方支付平台,收购标的整体估值相较其账面净资产溢价近十倍。在此次收购过程中,不仅暴露出宏磊股份经营业绩与股价表现相左的尴尬,且也暴露出收购标的存在的诸多不合规一面。在原大股东完美金蝉脱壳和最新收购方案出炉后,在监管紧急下,诸多来路不明资金仍敢逆风杀入,其哄抬股价的手法值得梳理和剖析,而在这些动作的背后又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信息呢?对
期刊
今年以来,水泥板块的强势爆发备受市场关注,行业龙头海螺水泥年内涨幅超20%,天山股份8个交易日内六涨停,年内涨幅超80%,成为市场新妖股。水泥股集体爆发并非空穴来风,笔者认为,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在水泥钢铁煤炭三大过剩产能行业中,水泥行业的基本面情况最好,供给侧改革的效果可能更为明显。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由于相较钢铁、煤炭,水泥行业具有一定的区域垄断特征。  目前大多数水泥厂仍采用陆路运输的方式进
期刊
虽然宏磊股份上市之前存在的若干疑点,早已淹没在宏磊股份上市后的漫长岁月中,令投资者难以深究,但这并不妨碍宏磊股份的原实际控制人戚家兄弟姐妹(原董事长戚建萍、原董事戚建华、原执行董事总经理戚建生)赚得盆满钵满。在此次资产重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很多不利因素,如收购标的子公司收到行政处罚、深交所问询等,但依然有大批资金逆风杀入,不计成本和风险地拉抬宏磊股份股价,恶炒的底气实在让人惊异。  原大股东金蝉脱壳
期刊
在重构资本生态,强调除隐患、严监管的当下,监管层拿出了应对定增乱象的“方案”。中国证监会于近日发布《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和《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就此放出再融资从严的信号。  有业内人士向《红周刊》记者表示,再融资新规或为IPO预留空间,为日后注册制推出做铺垫,长期来看有利于改善股市生态,重构价值驱动的定价体系,短期则对仍处于定增申报或审批状态的上市
期刊
再融资新政上路,剑指万亿定增市场。新政从定价机制、定增规模、再融资间隔时间等方面精准出手,命中再融资乱象的七寸。新政出台仅仅一周,就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挥刀自宫”,终止或变更定增计划。从中期来看,定增市场规模的萎缩不可避免,对过往依附在定增市场上的巨量资金将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  可转债/蓝筹股成保守资金“蓄水池”  被挤出的资金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参与定增套利的资金,借由明显低于市场的
期刊
编者按:再融资新规亮剑,命中再融资乱象的“七寸”,且效果仍在持续发酵。新政出台仅一周时间,就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挥刀自宫”,终止或变更定增计划。再融资政策调整,与正在市场化发行的IPO遥相呼应,对资本市场的长期影响正面、积极,改革使资本市场正在慢慢向良币驱逐劣币的生态转变,这也与《证券市场红周刊》一直以来对政策和市场的判断一致。2017年2月26日(星期日)上午10点国务院新闻办将举行新闻发布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