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特别的相识
2006年3月,在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两个原本没有交集的陌生人,却因一份饭菜结下了缘分。这个温暖的故事融化了初春的寒意,打动了很多人。
故事的主角是朱新,江苏启东人,2000年来到房县创业。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的应酬也多了起来。每次请客户吃完饭,朱新都会将剩下的饭菜打包回家,避免浪费。
一天晚上,朱新拎着打包的饭菜走在回家路上。昏黄的路灯下,朱新看见一个又高又瘦的身影在垃圾堆旁移动。他走近一看,发现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流浪汉正在翻找吃的。
朱新突然想起来,这个流浪汉经常在附近出没,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这时,流浪汉从垃圾堆翻出一份别人没吃完的盒饭,狼吞虎咽吃了起来。看着这一幕,朱新有些心疼。
朱新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自己手里的饭菜,本想与流浪汉打招呼,可对方发现有人看着自己,就有些不自在,赶紧走到墙角处。朱新意识到,流浪汉也许不愿被人看到这狼狈的一幕,便没有言语,继续往家走去。
走到巷子口,那里有一棵树,朱新灵机一动:“既然他不愿意被人看到狼狈的样子,那我把饭菜挂在树上吧,这样委婉地帮助他,可以避免尴尬。”随后,朱新把装着饭菜的袋子挂在树上,便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朱新经过那棵树时发现,袋子不见了。但朱新没有看到流浪汉,所以不确定是不是被他取走了。
隔天晚上,朱新又打包了没吃完的菜。这一次,他还特意让服务员加了一份米饭,然后将这袋饭菜挂在那棵树上。等他次日清晨经过时,发现袋子已不见了。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有一天,朱新挂完饭菜后,照例往回走,但走到拐角处,躲在那里偷看。他惊喜地发现,流浪汉过来取食物了,然后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就这样,只要出去应酬,朱新就把打包的食物挂在那棵树上,而流浪汉总是心照不宣地去取。两个人从没有交流过,却通过挂在树上的饭菜,形成了一种无言的默契。妻子知道朱新的善举后也很支持,有时朱新没有出去应酬,她还会将自己家的饭菜打包好,让丈夫挂到树上送给流浪汉吃。
知感恩的“大侠”
几个月后的一天,朱新像往常一样开门营业,发现门口干干净净的。他有些诧异,因为环卫工人只负责打扫街巷,商铺门口都是店家各自负责的。
“现在环卫工还会打扫店铺门口?”朱新满心疑惑,可当他看到隔壁店铺的门口还是没有打扫的样子,就否定了自己的猜测。
连续几天,朱新的店门口都有人打扫。一天清晨,朱新特意早起半小时,从楼上打开窗户往下看。他看见那个流浪汉扛着一个扫帚从远处走来,到了他的店门口开始默默打扫。
朱新恍然大悟,“我给他带点吃的,只是看他可怜,举手之劳,没想到他懂得感恩。”
朱新感慨万分,迅速下楼,来到流浪汉面前,问他:“你愿意跟我干吗?”
流浪漢对朱新的到来有些惊慌,他依然没有说话,却认真地点了点头。
当天,朱新就在店铺后面的仓库里腾出位置,给流浪汉安了家。还拿出自己的衣服给他换上,带他洗了澡,并为他剪了发。朱新问流浪汉叫什么、哪里人,流浪汉都摇头说不知道。“你这造型,可真像个大侠啊!”朱新开玩笑说。从此以后,“大侠”便成了流浪汉的名字。
“大侠”刚住进朱家那段时间,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十分消瘦。为了给“大侠”补充营养,朱新的妻子每天都会买很多菜,荤素合理搭配,还会特意做他爱吃的菜。
相处久了,朱新发现,“大侠”虽然不善言辞,但做事很用心。仓库里有多少货,哪些货物放在什么位置,“大侠”都记得清清楚楚。
从此,“大侠”成了朱新的好帮手。朱新将“大侠”当做亲人,对他很放心。逢年过节,朱新一家人回江苏老家之前,都会给他备好过节物品,还会把家里的钥匙交给他保管。朱家人的信任和坦诚,让他感受到了温暖和爱,他在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里找到了归宿。
冠恩人之姓
日久生情,“大侠”和朱家人感情越来越好。对于“大侠”的未来,朱新却犯了愁:“我不可能照顾他一辈子,说不定哪天就回江苏老家了,那他后半生怎么办呢?”
朱新寻思着要给“大侠”买一份养老保险。但问题来了:“大侠”没有户口,无法购买保险。
为解决这个难题,朱新带着“大侠”来到派出所,向民警求助,希望给“大侠”上个户口。民警接到申请后,从帮“大侠”寻亲入手,提取了“大侠”的DNA,帮他寻找亲人。但时过境迁,困难重重,一直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考虑到“大侠”的实际情况,民警经多种渠道进行核实、取证,确认没有任何疑点后,上报县公安局户政科,请求为“大侠”办理身份证,最终获得批准。
“大侠”没有名字,也不知道自己姓什么,这难倒了户籍科民警。朱新把这个情况说给“大侠”听,“大侠”提出,想跟朱新一样姓朱。朱新欣然同意,并给他取名德善。“大侠”的户口落在房县,养老保险的问题也解决了。
朱新的善举让一个风餐露宿的人过上了幸福生活;而朱德善也发自内心地感激他,力所能及地回报恩人。
2019年2月,民警终于帮助“大侠”找到了亲人。“大侠”的老家在重庆万州。原来,“大侠”从小就有智力障碍,20年前外出务工途中走失,从此开始流浪,直到遇见朱新。巧合的是,“大侠”原名叫熊德春,与“朱德善”有同一个“德”字。
2019年2月26日,在朱新的陪同下,“大侠”终于回到了家乡,见到了阔别20年的亲人。看着一家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朱新既感动又欣慰。
这份因树上的饭菜结缘的亲情,历经岁月的沉淀,更加深沉厚重,映照出人性的真善美和人间真情的可贵。
2006年3月,在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两个原本没有交集的陌生人,却因一份饭菜结下了缘分。这个温暖的故事融化了初春的寒意,打动了很多人。
故事的主角是朱新,江苏启东人,2000年来到房县创业。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的应酬也多了起来。每次请客户吃完饭,朱新都会将剩下的饭菜打包回家,避免浪费。
一天晚上,朱新拎着打包的饭菜走在回家路上。昏黄的路灯下,朱新看见一个又高又瘦的身影在垃圾堆旁移动。他走近一看,发现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流浪汉正在翻找吃的。
朱新突然想起来,这个流浪汉经常在附近出没,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这时,流浪汉从垃圾堆翻出一份别人没吃完的盒饭,狼吞虎咽吃了起来。看着这一幕,朱新有些心疼。
朱新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自己手里的饭菜,本想与流浪汉打招呼,可对方发现有人看着自己,就有些不自在,赶紧走到墙角处。朱新意识到,流浪汉也许不愿被人看到这狼狈的一幕,便没有言语,继续往家走去。
走到巷子口,那里有一棵树,朱新灵机一动:“既然他不愿意被人看到狼狈的样子,那我把饭菜挂在树上吧,这样委婉地帮助他,可以避免尴尬。”随后,朱新把装着饭菜的袋子挂在树上,便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朱新经过那棵树时发现,袋子不见了。但朱新没有看到流浪汉,所以不确定是不是被他取走了。
隔天晚上,朱新又打包了没吃完的菜。这一次,他还特意让服务员加了一份米饭,然后将这袋饭菜挂在那棵树上。等他次日清晨经过时,发现袋子已不见了。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有一天,朱新挂完饭菜后,照例往回走,但走到拐角处,躲在那里偷看。他惊喜地发现,流浪汉过来取食物了,然后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就这样,只要出去应酬,朱新就把打包的食物挂在那棵树上,而流浪汉总是心照不宣地去取。两个人从没有交流过,却通过挂在树上的饭菜,形成了一种无言的默契。妻子知道朱新的善举后也很支持,有时朱新没有出去应酬,她还会将自己家的饭菜打包好,让丈夫挂到树上送给流浪汉吃。
知感恩的“大侠”
几个月后的一天,朱新像往常一样开门营业,发现门口干干净净的。他有些诧异,因为环卫工人只负责打扫街巷,商铺门口都是店家各自负责的。
“现在环卫工还会打扫店铺门口?”朱新满心疑惑,可当他看到隔壁店铺的门口还是没有打扫的样子,就否定了自己的猜测。
连续几天,朱新的店门口都有人打扫。一天清晨,朱新特意早起半小时,从楼上打开窗户往下看。他看见那个流浪汉扛着一个扫帚从远处走来,到了他的店门口开始默默打扫。
朱新恍然大悟,“我给他带点吃的,只是看他可怜,举手之劳,没想到他懂得感恩。”
朱新感慨万分,迅速下楼,来到流浪汉面前,问他:“你愿意跟我干吗?”
流浪漢对朱新的到来有些惊慌,他依然没有说话,却认真地点了点头。
当天,朱新就在店铺后面的仓库里腾出位置,给流浪汉安了家。还拿出自己的衣服给他换上,带他洗了澡,并为他剪了发。朱新问流浪汉叫什么、哪里人,流浪汉都摇头说不知道。“你这造型,可真像个大侠啊!”朱新开玩笑说。从此以后,“大侠”便成了流浪汉的名字。
“大侠”刚住进朱家那段时间,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十分消瘦。为了给“大侠”补充营养,朱新的妻子每天都会买很多菜,荤素合理搭配,还会特意做他爱吃的菜。
相处久了,朱新发现,“大侠”虽然不善言辞,但做事很用心。仓库里有多少货,哪些货物放在什么位置,“大侠”都记得清清楚楚。
从此,“大侠”成了朱新的好帮手。朱新将“大侠”当做亲人,对他很放心。逢年过节,朱新一家人回江苏老家之前,都会给他备好过节物品,还会把家里的钥匙交给他保管。朱家人的信任和坦诚,让他感受到了温暖和爱,他在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里找到了归宿。
冠恩人之姓
日久生情,“大侠”和朱家人感情越来越好。对于“大侠”的未来,朱新却犯了愁:“我不可能照顾他一辈子,说不定哪天就回江苏老家了,那他后半生怎么办呢?”
朱新寻思着要给“大侠”买一份养老保险。但问题来了:“大侠”没有户口,无法购买保险。
为解决这个难题,朱新带着“大侠”来到派出所,向民警求助,希望给“大侠”上个户口。民警接到申请后,从帮“大侠”寻亲入手,提取了“大侠”的DNA,帮他寻找亲人。但时过境迁,困难重重,一直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考虑到“大侠”的实际情况,民警经多种渠道进行核实、取证,确认没有任何疑点后,上报县公安局户政科,请求为“大侠”办理身份证,最终获得批准。
“大侠”没有名字,也不知道自己姓什么,这难倒了户籍科民警。朱新把这个情况说给“大侠”听,“大侠”提出,想跟朱新一样姓朱。朱新欣然同意,并给他取名德善。“大侠”的户口落在房县,养老保险的问题也解决了。
朱新的善举让一个风餐露宿的人过上了幸福生活;而朱德善也发自内心地感激他,力所能及地回报恩人。
2019年2月,民警终于帮助“大侠”找到了亲人。“大侠”的老家在重庆万州。原来,“大侠”从小就有智力障碍,20年前外出务工途中走失,从此开始流浪,直到遇见朱新。巧合的是,“大侠”原名叫熊德春,与“朱德善”有同一个“德”字。
2019年2月26日,在朱新的陪同下,“大侠”终于回到了家乡,见到了阔别20年的亲人。看着一家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朱新既感动又欣慰。
这份因树上的饭菜结缘的亲情,历经岁月的沉淀,更加深沉厚重,映照出人性的真善美和人间真情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