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动教学法”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其特点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加入教师同学生的课堂互动,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归纳应用能力、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适用于旅游专业课课堂的教学。
【关键词】旅游专业课;互动教学
“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其宗旨在于构建一种具有课程改革意义的教学模式,变革专业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其思想是以教学相长为目的,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源,实现思维开放,使教学实践活动不再枯燥乏味。最终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书本上僵化的知识。尤其是旅游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相比,学生更加活跃,而学习的内容也相对灵活,如果只是进行传统的课堂讲授是无法满足旅游专业教学的目的,也无法完成培养合格旅游人才的任务,所以必须在旅游专业的教学中加强互动教学,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
一、研究内容
多年来,个别旅游专业课程不受重视,许多学生不感兴趣。究其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把学生当作填鸭,一股脑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课本成了唯一的真理,死记硬背成了考试过关的法宝。其结果必然是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丧失独立思考能力,考试成绩低下,实践能力薄弱。
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调控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获得认知、感悟、归纳、概括等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双向互动式课堂教学法。所谓教师调控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宰而是教师为主导,是教学的外因。没有教师的调控,学生的主体作用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在教师调控下内因起作用,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的“助推器”。从一门课的导论开始到课题的展开、延伸乃至对客体感想的交流,教师始终把激发学生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没有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会下降,自学就不可能持久,课题的交流也难以达到高潮。“互动教学法”的一个特点是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发展和交流。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更要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拿来主义,千篇一律。因为每个人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学习方法也千差万别,只要对学习有益的方法都能为我所用。此项设计的交流在课堂上主要体现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习小组、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全班的群体性交流。这样的交流既能够加强信息流量,使学生自学、交流、反馈、矫正有机地结合起来,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所需的方法和技能。[1]
二、具体方法
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激发学习兴趣——分学习小组交流——提出问题并探索研究结果——问题答案反馈及纠正——归纳总结课程内容”五步教学方法,并使很多种有效方法优化组合。使各种方法优势互补,综合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并形成一定的方法体系。
1.激发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法、故事法、案例法”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调查设问、填写表格等形式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能力。例如:在《中外民俗》这门旅游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第三章的“服饰民俗”引入时,我利用幻灯片向学生讲述了半坡先民在五千多年前通过捕兽剥皮制成原始服饰的场景,又引入传说故事“嫘祖制丝”告诉学生服饰材料的变迁,进而邀请学生即兴上讲台做时装模特介绍服饰的构成,课后布置作业中,取消了繁琐的简答问答而是要求学生为出国的王先生设计两到三套服饰,并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时下人们对服饰款式、颜色、质地和品牌的喜好等。讲到饮食民俗时,邀请学生自己设计一周健康食谱并上讲台展示,这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学习知识的效果也非常理想。
2.分学习小组交流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相互提示、补充、印证、强化、交流信息、学习方法,然后再与老师交流,由教师给予学生有益的激励和正确的评价。
3.提出问题并探究结果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学生分小组自学和讨论,教师引导时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告知答案。
4.问题答案的反馈及纠正
学生经过讨论将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再次进行点拨和指导,组织不同观点的学生辩论,纠正错误,得出正确结论。例如:讲到民俗对社会分工方面的作用时,组织了一场关于“现代社会中男人更累还是女人更累”的辩论会,课堂气氛十分热烈,笑声不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学生牢牢的记住了民俗的社会角色分工这一基本功能。
5.归纳总结课程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及方法进行系统性归纳,抽象概括出结论,使学生真正吃透知识并掌握知识。
另外,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特点,为配合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还可以开展一些活泼有趣的旅游学科实践活动,例如对西安境内重要历史文物的实地参观及模拟导游讲解或是参加星级酒店工作时间等,这些活动都是以丰富学生的旅游实践知识为目的,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为准则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2]
三、实践效果
“课堂互动”强调自主学习,重视课堂互动,贯穿多向交流,强化深入探究,开拓课程资源。它易于操作,程序简单,便于实施。它可以实施于教室内的课堂授课,也可以延伸到课外的实践活动,既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进步,也有益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实施中,运用此方法学生在学习旅游知识的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自主学习潜能,改变了以往的被动学习态度以及革新了旧有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交流的广泛性、探究的持续性强烈的表现出来。本人认为只有在课堂内外,师生和谐共处,平等对话,才使教育真正回归本体。教学的目标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是向他们传授终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提高多种样式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共同生活的交往能力,使其具备强烈的创造精神。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9.
[2]吴立岗.教学原理、模式和活动[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9.
【关键词】旅游专业课;互动教学
“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其宗旨在于构建一种具有课程改革意义的教学模式,变革专业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其思想是以教学相长为目的,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源,实现思维开放,使教学实践活动不再枯燥乏味。最终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书本上僵化的知识。尤其是旅游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相比,学生更加活跃,而学习的内容也相对灵活,如果只是进行传统的课堂讲授是无法满足旅游专业教学的目的,也无法完成培养合格旅游人才的任务,所以必须在旅游专业的教学中加强互动教学,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
一、研究内容
多年来,个别旅游专业课程不受重视,许多学生不感兴趣。究其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把学生当作填鸭,一股脑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课本成了唯一的真理,死记硬背成了考试过关的法宝。其结果必然是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丧失独立思考能力,考试成绩低下,实践能力薄弱。
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调控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获得认知、感悟、归纳、概括等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双向互动式课堂教学法。所谓教师调控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宰而是教师为主导,是教学的外因。没有教师的调控,学生的主体作用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在教师调控下内因起作用,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的“助推器”。从一门课的导论开始到课题的展开、延伸乃至对客体感想的交流,教师始终把激发学生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没有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会下降,自学就不可能持久,课题的交流也难以达到高潮。“互动教学法”的一个特点是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发展和交流。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更要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拿来主义,千篇一律。因为每个人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学习方法也千差万别,只要对学习有益的方法都能为我所用。此项设计的交流在课堂上主要体现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习小组、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全班的群体性交流。这样的交流既能够加强信息流量,使学生自学、交流、反馈、矫正有机地结合起来,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所需的方法和技能。[1]
二、具体方法
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激发学习兴趣——分学习小组交流——提出问题并探索研究结果——问题答案反馈及纠正——归纳总结课程内容”五步教学方法,并使很多种有效方法优化组合。使各种方法优势互补,综合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并形成一定的方法体系。
1.激发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法、故事法、案例法”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调查设问、填写表格等形式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能力。例如:在《中外民俗》这门旅游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第三章的“服饰民俗”引入时,我利用幻灯片向学生讲述了半坡先民在五千多年前通过捕兽剥皮制成原始服饰的场景,又引入传说故事“嫘祖制丝”告诉学生服饰材料的变迁,进而邀请学生即兴上讲台做时装模特介绍服饰的构成,课后布置作业中,取消了繁琐的简答问答而是要求学生为出国的王先生设计两到三套服饰,并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时下人们对服饰款式、颜色、质地和品牌的喜好等。讲到饮食民俗时,邀请学生自己设计一周健康食谱并上讲台展示,这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学习知识的效果也非常理想。
2.分学习小组交流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相互提示、补充、印证、强化、交流信息、学习方法,然后再与老师交流,由教师给予学生有益的激励和正确的评价。
3.提出问题并探究结果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学生分小组自学和讨论,教师引导时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告知答案。
4.问题答案的反馈及纠正
学生经过讨论将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再次进行点拨和指导,组织不同观点的学生辩论,纠正错误,得出正确结论。例如:讲到民俗对社会分工方面的作用时,组织了一场关于“现代社会中男人更累还是女人更累”的辩论会,课堂气氛十分热烈,笑声不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学生牢牢的记住了民俗的社会角色分工这一基本功能。
5.归纳总结课程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及方法进行系统性归纳,抽象概括出结论,使学生真正吃透知识并掌握知识。
另外,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特点,为配合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还可以开展一些活泼有趣的旅游学科实践活动,例如对西安境内重要历史文物的实地参观及模拟导游讲解或是参加星级酒店工作时间等,这些活动都是以丰富学生的旅游实践知识为目的,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为准则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2]
三、实践效果
“课堂互动”强调自主学习,重视课堂互动,贯穿多向交流,强化深入探究,开拓课程资源。它易于操作,程序简单,便于实施。它可以实施于教室内的课堂授课,也可以延伸到课外的实践活动,既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进步,也有益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实施中,运用此方法学生在学习旅游知识的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自主学习潜能,改变了以往的被动学习态度以及革新了旧有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交流的广泛性、探究的持续性强烈的表现出来。本人认为只有在课堂内外,师生和谐共处,平等对话,才使教育真正回归本体。教学的目标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是向他们传授终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提高多种样式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共同生活的交往能力,使其具备强烈的创造精神。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9.
[2]吴立岗.教学原理、模式和活动[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