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终,何以所依?等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han2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有所终,何以所依?
  (2009年第3期《在经济危机中老去》)
  看“独家策划”的系列文章,恰逢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来思索养老问题,确实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常回家看看”吟唱了多年,春节一票难求,回家再难也要回家吃团圆饭,已经成为国人不能割舍的一种情愫与传统。然而,这种情愫与传统在“老龄化”社会,已经遭遇严峻挑战。
  已经逐渐走向前台的80后独生子女们,已经在为回自家还是对方家过年而细细思量。因为,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分身无术,那么所谓的“常回家看看”就只能成为“一厢情愿”。现在双方父母都还相对年轻,随着时间的推移,80后将会越来越为这个问题而挠头。
  在哪里过年的尴尬,其实只是老龄化社会危机的一个切面。老龄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远比陪谁家的老人要复杂、要难以解决得多。事实上,这其中牵涉了太多的社会化命题,比如养老金制度,比如社会保障体制和医疗服务体制问题,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统筹等等。这其中的每一个方面,在时下尚没有一个明晰的思路与制度建构。
  老有所终,何以所依?面对老龄化危机最值得依靠的,绝不是上述诸如养老金、社会保障、医疗服务等任何一方面的单枪匹马式突进,而是制度的整体推进。
  
  高房价在透支居民的购买力
  (2009年第3期《化解中国房地产困局》)
  从2007年下半年至今,国内房地产业所经历的“过山车”般的政策环境变化,显然与其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是分不开的。例如,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3万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1.53%:商品房的销售总额是2.96万亿元,购房款占消费总额的20%左右。
  在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业承载了拉动投资和消费的期望。但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房地产业对拉动内需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从1998年取消福利化分房开始,10年的地产狂热,已经把房价推升至居民不堪重负的高度。数据显示,2008年3月份,美国新房销售中间价为每套22.76万美元,单价大约为7000元/平方米。2007年我国新住宅销售的平均价格为3655元/平方米,如果加上装修,单价大约在4100元/平方米左右。即使从绝对值上来看,中国的房价与美国也非常接近,更遑论我们的房价只有70年的土地使用权。
  我国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如何也有待商榷,虽然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但居民储蓄增长缓慢。有资料显示,我国居民储蓄所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大约在25%,与亚洲其他国家相近。10年前,我们通过住房、教育和医疗的市场化改革,把居民的钱从银行里逼出来以启动消费。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背景下,仅存的25%的家庭储蓄这一次还能被逼出来吗?
  显然,试图通过透支居民消费能力来支撑已经略显疲态的房地产业,进而拉动内需保证经济增长,无疑是开错了“药方”。
  (程默)
  
  习惯性误读
  (2009年第3期《中国的“新加坡梦”》)
  中国人选择性、取巧式的“学习”态度,非但体现为对“新加坡经验”的处置之上,艳羡沿海相对发达地区的发展成就、规模,特别是政府有财力的内地地区,通常也仅仅关注大工程、优质(工业)项目和大都市城市面貌。至于相对开放的舆论环境、相对完善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较力完备的产权和法治基础,以及发达地区党政主要领导按照中央要求,顺应民意而塑造的亲民开明态度,不但不被看成该学习的经验,反而成为许多地方官员互相告诫提醒的“教训”。更有甚者,跟风学外地或外国收费、加税、增添政府职权,“接轨”之快令人叹为观止,一提到降低税负、公民权利、监督制约、政务公开,则鲜明地“迟钝”起来,(理由)语焉不详、(外界批评)充耳不闻。
  对“新加坡经验”的误读,实际上是对涉及根本制度修复、关乎变革者利益调整的一种回避。与不少一厢情愿的学者、评论家所论证不同的是,官员群体特别是去过新加坡考察的成员,对“新加坡经验”的“完整模式”是非常青楚的。单纯从理论素养、知识结构两点考量,体制内部的信息、政研、培训等机制一直在有力地完善着官员们的“素质”。
  值得玩味的现象是,人们与公务员特别是居于一定级别“官位”的朋友进行个人交往时,不难听到对方的意见坦承,其中绝大部分却惊人地与传媒、民众观点达成“高度”一致。很多人私下里也表示,只有充分的财产申报机制才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理公务员贪腐问题,但这并不影响其披上权力外衣时为“不公开”所作的种种辩解。而近年来越来越频繁涌现的退休(或离任)官员“说买话”、曝弊病现象,则更明确地证明了这种结论。
  所以,面对“新加坡经验”被长期“有意”误读这种现象,媒体也好,网民也好,以及热衷于谗论观察的中立方,没必要反反复复将主要精力、改变现状的主要希望放在徒劳无功的“常识普及”之上。真正值得人们去争取、去扭转的,是从每个人正视并捍卫个人权利出发,重构公共性,对先进经验的矫饰、扭曲、取巧式学习等做法才可能点点地被磨灭,政治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普惠意义才可能真正实现。(郑渝川)
其他文献
寰球眼  中美“并行外交”如何不悖  谢奕秋    去年11月新加坡APEC峰会前后,奥巴马接连访问了日中韩三国,重点是中国,闪光点是在上海,而这次横滨APEC峰会之前,奥巴马接连访问了印度、印尼和韩国,重点是印度,聚焦点是孟买。从对中国“软接触”到支持印度“入常”,一年来美国外交基点转了个大圈;而在美日、美韩同盟的基础上,美、日、韩、越、印、澳“海洋联盟”正在浮现。  11月8日美国与澳大利亚“
关注社会改革    2004年初,在梳理新领导集体执政一年的作为后,本刊曾提出,2003年是社会问题最为突出、社会效应空前放大的一年,谓之“社改元年”,并提出了从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制度建设、社会良性变革的第二次转型的概念。  其间经过无数争论、反复、博弈,2009年之初,我们看到;社会改革正全面推进。无论教育、医疗、社保,还是户籍制度,旧的樊篱在瓦解,而新的模式远未成型。社改与每一个人的利益关系更
把意外的咖啡屋爆炸案所引出的公交爆炸案结局称为“破获”,昆明警方的言辞不够科学,甚至有点贪功心理。    “无巧不成书”在昆明被证明其不仅仅是一句俗语:一名藏匿多时的公交车恐怖爆炸实施者,却因为另外一次意外爆炸而暴露并丧命。  北京奥运会前夕的一个上午,连续发生在昆明市内两起震惊中外的公交车爆炸案,导致2人死亡14人受伤,肇事者却一直无影无踪。于是,“2008年7月21日”的那两声巨响一直为昆明的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收入受到经济危机的深刻影响。在老龄化速度高于其它国家数倍的条件下,在中国整体改革进入深水区困难重重的情形下,中国能否在人口机会之窗关闭之前完成必需的改革,是中国老龄化危机中的核难题。    当东南亚和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走过巅峰渐向下行,“奇迹”已经被用老,一些海外媒体转而使用“老去的亚洲”、“老去的中国”这样的字眼。中国真的老了吗?  根据国际一般标准,衡量是否进入老龄社会
今年全球主要自然灾害夺走26万人的生命,是自1976年以来的最高数字。但1月的海地地震遇难者超过22万,而9月同等震级的新西兰地震却是"零死亡",这发人深省。
1987年,美国政治科学协会(APSA)在芝加哥举行年会,在该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生态及转型政治小组,该小组由美国大学教授费雪(Jeff Fisher)担任召集人,美国各名校有关人文心理学,未来学,政治运动学者,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者,以及电讯民主的专家全部是重要成员,在该次会议之后,“转型政治”(Transformational Politics)这个字开始导入了当代思想的日程表。从此以后,全世
许迈永的倒下,预示着将民众福祉丢到一边去的经营城市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并且与执政党中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背道而驰。    浙江官场的不平静,是随着中纪委、中组部巡视组进驻杭州而逐渐升级的。4月15日,巡视组公布了在浙江工作期间设立的举报电话,同时在省委、省政府大门西首的省信访局和省监察厅门口设了举报及联系信箱。  此前一天4月14日,网上便传出正厅级的杭州市副市长许迈永被省纪委调查
当中国大陆在30年前提出两岸直航时,台湾方面拒绝了。后来,大陆的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台湾的态度开始摇摆不定。而从2008年12月15日开始,船、飞机和邮件等可以直接跨过台湾海峡。大陆的官员为此欢欣鼓舞,宣称这是“两岸经济圈的最后一环”。  马英九也很兴奋,自今年5月上台以来,他开始致力于修补两岸关系。今年7月,两岸周末包机开通,尽管还是要经停香港;现在,相关服务扩展到每一天,经过香港的迂回也取消了。
执政周年后,马英九兼党主席之事即将表面化,国民党内难免会有一场实力斗争。他当了党主席后,从此大权集于一身,究竟会因此而去开展新局呢,或者反而是台湾局势往负面发展之始?今年下半年,台湾局势必将更加动荡。    去年马英九以58%得票率当选,其执政一年来,有两项民调很值得玩味。一个是台北《财讯》杂志于4月1日及2日所做的民调,样本数1097人,满意与不满意之比是42对47.2。这和一年来各家民调不满意
反腐:年年如斯    随着陈良宇的职务被免去,向来姿态高傲的大上海终于惭愧地开始了新的思考。这是在继成克杰、陈希同落马以后,中央又一次向国家和党的高层动戈。海军副司令员王守业中将因贪污1.6亿、包养5名情妇,被中央军事法庭审判,则是军内腐败大案首次向社会公开。而天津市政法委副书记、市检察院检察长李宝金的落马,最终彻底破除了津沪两地没有贪腐高官的神话。  这一年里,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似乎都在竭力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