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08
笔者曾进行了一堂“最小公倍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出奇的好,以下是“最小公倍数”课中的两个片断。
【片断一】
……
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个数若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这个数至少应包含三个约数2和一个约数3,也就是2×2×2×3一定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即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
师:最小公倍数的关键字是“倍” 字,下面的口字一分为二变成了“[ ]”(边说边用手指在口字中间擦了一下),最小公倍数就用符号“[ ]”来表示。记作:[6,8]=24。(板书)同学们,这个符号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
【片断二】
师:我掌握了求最小公倍数的独门绝技,想和大家比一比,好吗?
生:(齐答)好!
师:求108和54的最小公倍数。
生:(大部分学生抢答道)是108。
师:哈哈,我的绝技还没教,你们怎么都会了?(学生都笑了)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1:因为108是54的倍数,所以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108。
生2:这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说得太棒了!
师:下面我真的要和大家一比高下。
例:小明作业时不小心沾上了墨水,根据现有数据你能算出最小公倍数吗?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生1:我能看出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是12,再乘以2和3,所以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12×2×3=72。
师:噢,是这样的。你们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2:我发现了:24×3=72其实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因为遮住的除数实际上就是24和36的公有质因数,再乘上36的独有质因数,当然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真厉害!也就是“交叉相乘”(教师彩色粉笔标画),道理你们明白了吗?
……
教学思考与感悟:
(1)课件不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对于一些可不使用课件的教学内容,应抓住知识的特点加以演绎展开,用知识的内在魅力感染和吸引学生,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没有使用任何课件,事实证明:学生情绪高涨,学习效果很好。数学课堂不是五彩缤纷的万花筒,更不是堆砌炫目课件的展示台。数学的永恒魅力,源于自身的内在美!
(2)数学课堂应是智慧灵动的。有人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时至今日,数学课堂更多追求的仍是“知识的累积”,而非“智慧的积淀”。在教学最小公倍数的符号表示法时,我别出心裁地,由“倍”—“口”—“[ ]”,充分展现了思想之美、巧妙之美、智慧之美,给学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学生记得好、记得牢。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时,没有拘泥于书上的惯常求法,而是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探究,发现了一种新颖的方法,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有了更丰满的理解。
(3)智慧的教学需要智慧的教师。数学教师应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广泛汲取文化精华,只有广泛涉猎多种文化,才能发散自己的视角,提升自己的灵性,从而形成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过人的感悟力,使数学课堂成为智慧流淌的课堂,成为鲜活、灵动的生命课堂。
(4)教师应是美妙数学花园的引领者。数学是美的,它的美不是外显的,而是内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应拥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在教学中挖掘美、感受美,激发学生创造美,以美启智,在美的浸染中形成热爱数学的向心力。
(5)数学教师应是活跃的思想者。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课本上的知识,容易墨守成规,思维触角容易钝化,这无益于数学教学。怀有一份好奇之心,多角度、全方位地对“熟悉问题”不断加以审视,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活跃课堂需要活跃的思维,活跃思维需要活跃的思想者。片断二中的 “交叉相乘”求最小公倍数便是一个新的发现,这样的发现无疑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教学的智慧应彰显在我们教学的每个细节中,犹如在教学情境中跳跃的燧火。智慧的核心是能力,智慧也是创造的内在动因,因此我们要让课堂、让学生像沐浴阳光一样沐浴智慧。
笔者曾进行了一堂“最小公倍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出奇的好,以下是“最小公倍数”课中的两个片断。
【片断一】
……
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个数若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这个数至少应包含三个约数2和一个约数3,也就是2×2×2×3一定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即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
师:最小公倍数的关键字是“倍” 字,下面的口字一分为二变成了“[ ]”(边说边用手指在口字中间擦了一下),最小公倍数就用符号“[ ]”来表示。记作:[6,8]=24。(板书)同学们,这个符号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
【片断二】
师:我掌握了求最小公倍数的独门绝技,想和大家比一比,好吗?
生:(齐答)好!
师:求108和54的最小公倍数。
生:(大部分学生抢答道)是108。
师:哈哈,我的绝技还没教,你们怎么都会了?(学生都笑了)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1:因为108是54的倍数,所以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108。
生2:这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说得太棒了!
师:下面我真的要和大家一比高下。
例:小明作业时不小心沾上了墨水,根据现有数据你能算出最小公倍数吗?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生1:我能看出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是12,再乘以2和3,所以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12×2×3=72。
师:噢,是这样的。你们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2:我发现了:24×3=72其实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因为遮住的除数实际上就是24和36的公有质因数,再乘上36的独有质因数,当然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真厉害!也就是“交叉相乘”(教师彩色粉笔标画),道理你们明白了吗?
……
教学思考与感悟:
(1)课件不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对于一些可不使用课件的教学内容,应抓住知识的特点加以演绎展开,用知识的内在魅力感染和吸引学生,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没有使用任何课件,事实证明:学生情绪高涨,学习效果很好。数学课堂不是五彩缤纷的万花筒,更不是堆砌炫目课件的展示台。数学的永恒魅力,源于自身的内在美!
(2)数学课堂应是智慧灵动的。有人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时至今日,数学课堂更多追求的仍是“知识的累积”,而非“智慧的积淀”。在教学最小公倍数的符号表示法时,我别出心裁地,由“倍”—“口”—“[ ]”,充分展现了思想之美、巧妙之美、智慧之美,给学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学生记得好、记得牢。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时,没有拘泥于书上的惯常求法,而是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探究,发现了一种新颖的方法,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有了更丰满的理解。
(3)智慧的教学需要智慧的教师。数学教师应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广泛汲取文化精华,只有广泛涉猎多种文化,才能发散自己的视角,提升自己的灵性,从而形成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过人的感悟力,使数学课堂成为智慧流淌的课堂,成为鲜活、灵动的生命课堂。
(4)教师应是美妙数学花园的引领者。数学是美的,它的美不是外显的,而是内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应拥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在教学中挖掘美、感受美,激发学生创造美,以美启智,在美的浸染中形成热爱数学的向心力。
(5)数学教师应是活跃的思想者。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课本上的知识,容易墨守成规,思维触角容易钝化,这无益于数学教学。怀有一份好奇之心,多角度、全方位地对“熟悉问题”不断加以审视,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活跃课堂需要活跃的思维,活跃思维需要活跃的思想者。片断二中的 “交叉相乘”求最小公倍数便是一个新的发现,这样的发现无疑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教学的智慧应彰显在我们教学的每个细节中,犹如在教学情境中跳跃的燧火。智慧的核心是能力,智慧也是创造的内在动因,因此我们要让课堂、让学生像沐浴阳光一样沐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