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增长速度较快,结构逐步优化,就业持续增加,价格基本稳定。
一、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一)经济回落的速度放缓
我国经济增速在一季度达到反危机政策刺激下快速回升的短期高点(11.9%)之后,二季度出现预料之中的回调,GDP当季同比增长10.3%,比上季下降1.6个百分点,季节调整后的环比增速也下降;7月份多数指标回落速度放缓。
工业增加值增速6月份比5月份回落2.8个百分点,7月比6月回落0.3个百分点,回落速度是放缓的。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6月份回落了0.4个百分点。回落都不大。
(二百五)回升向好转向稳定增长的关键时期
同比增长率 一季度 二季度 7月份
GDP 11.9% 10.3% 上半年11.1%
工业增加值 19.6% 15.9% 13.4%
全社会投资 25.6% 24.8% 1-7月份24.9%
消费品零售 17.9% 18.5% 17.9%
出口 28.7% 40.9% 38.1%
进口 64.6% 44.2% 22.7%
CPI 2.2% 2.9% 3.3%
我国今年前高后低的运行态势,不仅仅是去年基数逐季抬高的滞后影响,也是我国政府主动把握总量刺激政策力度和加强结构调整政策力度,促使我国经济从危机应急状态尽快向运行正常化方向发展的结果。我国开始进入由政策刺激的快速回升期逐步向自主增长主导的稳定增长期过渡,
初步分析。当前增速回落大体有三分之二是去年基数的影响。三分之一是政府主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的预期结果。针对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能耗强度一季度的不正常反弹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不规范运作等短期突出问题和经济回升中粗放型增长势头卷土重来的结构性矛盾。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政策,这些宏观调控政策在4-7月份得到较好落实并取得积极成效。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几个两难选择
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制约经济平稳运行的矛盾和问题不少,在未来宏观调控政策选择方面,两难选择问题增多。
(一)节能减排形势异常严峻,对“十二五”的发展格局影响较大
2006—2009年累计单位GDP能耗降幅达15.69%。今年一季度高耗能行业生产加快导致万元GDP能耗反弹3.2%,4-5月份工业用电量增幅分别高于工业增加值增幅7.8和5个百分点。
今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规划万元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约束性目标的决战之年。要如期完成目标,下半年的节能任务相当艰巨。
1 节能减排形势异常严峻
当前,部分地方对高耗能行业的投资热情居高不下,前6个月有色金属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仍然很高,有些地方“十二五”时期仍然规划建设许多高耗能投资项目。从高耗能行业的生产和投资动向看,未来我国二氧化碳减排任务非常艰巨。
2009年9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同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任务压力也很大。
2 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
针对一季度情况,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是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今年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电解铝33万吨、平板玻璃600万重箱、造纸53万吨。国务院5月通知指出,要确保落后产能在今年第三季度前全部关停。二是“国十条”给房地产降温带动产业链下游相关产业降温。三是取消406种产品出口退税。发出高载能产品限制出口的重要政策信息导向。四是取消对高耗能行业优惠电价。五是停止部分行业新增产能投资项目审批、核准。
3 高载能行业6-7月份减速已经扭转节能形势
5、6月份,六大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速明显放缓。分别比上月减缓2.1和4个百分点,并带动工业用电量增速放缓。5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3.3%,增速比上月回落2.2个百分点。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4.14%,增速较上月下降6个百分点。重工业用电量为2223亿千瓦时,环比5月份下滑了0.8%。6月份,钢铁、有色、化工等生产增速连续放缓,带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13.6%)比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
2010年上半年,能源消费同比增长11.2%,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以此测算,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二)下半年价格趋势
1 连续出现各种极端天气,上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明显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工业制成品供过于求,唯有农产品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自然灾害对个别农产品的影响会导致其价格大幅波动。
今年以来,我国先后出现了西南大旱、北方低温、南方暴雨等极端异常天气,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粮食稳产难度加大。农产品价格呈现出结构性上涨。近期棉花、小麦、大蒜、绿豆等价格涨幅较大。给农产品价格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2 7月份可能是全年CPI的最高点
7月份,CPI同比增长3.3%,环比上涨0.4%。在7月份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中。2.2个百分点是由翘尾因素形成的,新涨价因素1.1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对新涨价因素的贡献在70%左右。国际小麦等粮食的减产。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会产生一定的刺激,工资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传导到居民消费价格。但8月份翘尾因素1.7个百分点,9月份1.3个百分点,下半年翘尾影响逐步减弱。
3 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下行的因素很多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适当的回调。上半年重工业增长19.4%,轻工业增长13.6%。7月份,重工业增长13.3%,轻工业增长13.5%,预示工业还会减速。第二,非常重视从货币源头管理通胀预期,7月末M2增长17.6%,比上个月末回落0.9个百分点,接近全年目标。第三,先行指标:工业品出厂价格7月份比6月份回落了1.6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类价格回落了2.3个百分点,它们对CPI的传导压力明显缓解。第四,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首次出现下降.7月份环比 持平。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
4 国际上对价格趋势分歧很大
国际避险资金持两种态度:一种是通缩派,选择美国国债:一种是通胀派,选择黄金等投资品种。目前通缩与通胀尚难定论。这是现在股市、期货市场趋向不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无方向可选择。既没有大牛市的基础,也没有大熊市的基础,小幅震荡是年内特征。
最近,俄罗斯停止出口粮食使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出现波动,但国际粮食库存处于高位,不支持粮食价格大幅持续上涨。
(三)货币政策乃至宏观经济政策方向选择两难
1 国内外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必须警惕预料之外的减速因素
下半年,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基数抬高、库存回补趋于结束等因素会导致经济增速出现预料之中的放缓。同时。当前国内外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必须警惕预料之外的减速因素。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各国政府积极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并积极开展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这次国际联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行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政策和企业出于通货膨胀预期而回补库存是推动世界经济大幅回升的两大动力。
政策刺激和库存回补能带来经济回升,但经济复苏的物质基础使企业又开始新一轮大规模固定设备更新投资,世界经济不会在旧的产业结构基础上实现复苏,要真正出现实质性的经济复苏必须有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来带动。
目前经济学界根据统计规律归纳总结的周期性波动主要有以下四种长、中、短期波动。
第一种是以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兴替为主要波动机理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目前,世界上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是上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增长的刺激“红利”已经退潮,新一轮科技革命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经济正处于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下降阶段。
第二种是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一种与房屋建筑、房地产业发展相关的经济周期,这种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被称为“库兹涅茨”周期,也称建筑业周期。众所周知,各国刚刚经历了一轮房地产泡沫破灭带来的金融危机,我国房地产从1999年房改后也经历了连续11年的建筑周期上升期,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可能要经历“库兹涅茨”周期的调整期。
第三种是以企业固定设备更新投资和投资收益率波动为主要机理的为期约10年的朱格拉周期。目前,世界上传统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新兴战略性产业没有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突破,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新兴产业设备投资机会还没有出现,世界经济正处于朱格拉周期下降阶段,今年上半年和明年还不会出现世界性企业新一轮固定设备更新投资高潮。
第四种最短的周期是以存货调整为主要机理的一种40个月(3 4年)左右的基钦周期。“去库存化”和“库存回补”往往会造成市场需求(特别是投机性需求)的大幅波动,从而引起经济增速的大幅波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已经经历了一轮“去库存化”和“库存回补”的短周期波动,去年下半年开始“库存回补”基钦周期的上升期也已经结束。
从以上四种周期规模看,世界经济正在结束各国政府联手救市政策带来的经济快速回升“药效期”,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可能处于四种周期下降期的重叠阶段。
2 外需在四季度可能明显减弱
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导致部分发达国家主权债务规模急剧上升。希腊等部分国家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凸显,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公共债务危机可能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困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欧洲债务危机给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较大不确定性,全球各经济体大都面临着巨额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压力,被迫执行紧缩财政的计划,将导致下半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从而影响到我国外需回升势头。
3 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节能减排、房地产市场调控、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等有利于促进经济长期向好、优化结构的政策,短期内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
如何兼顾解决短期突出矛盾和推进中长期结构优化问题,给宏观调控决策提出许多两难选择的难题。
(四)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前高后低
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库存回补阶段基本结束、上年同期基数抬高等因素作用下,我国经济增速继续稳步回调。初步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在9.5%左右;四个季度分别为11.9%、10.3%、9.2%、8.3%。
任何一个国家危机后刺激政策退出或者不再加码都会有短期的“阵痛”,出现一定程度的同比、环比减速很正常,反而是刺激政策依赖症带来的高速增长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在一揽子计划总体力度不减的同时,对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和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局部政策微调是与加大对民间投资鼓励政策和新兴战略性产业支持政策同时推出,中央对短期突出问题和长期结构性矛盾的解决都是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我国不存在部分发达国家财政政策被迫过早退出的经济风险,因此,对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真正的“后低”出现要有心理准备。
(五)适当降低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值
考虑到危机后低碳化发展的世界投资潮流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硬约束,大家必须适当降低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值,我国主动将经济增速减缓到一个可承受的适当水平,比依靠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投资推动的高增长更有利于平稳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掌握经济主动权。要防止出现西方国家“碳关税”制度推出前我国“十二五”前期经济大起,一旦西方国家推出“碳关税”制度就出现“十二五”后期大落的被动局面。
(六)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这一时期,硬要与经济周期性规律对抗去追求经济增长高速度,政策代价过大,顺势减速并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是明智之举。对经济增长速度的把握,可考虑当前以稳定政策为主基调,不要急于退出刺激政策以守住速度底线,今年下半年增长速度略低于上半年,明年略低于今年但不低于8%是应该可以接受的。
三、稳定总量政策和优化调结构政策是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最佳组合
2010年中国经济不冷不热,没有通货膨胀,也没有通货紧缩,总量政策没有必要做大的调整,稳定政策是下半年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
(一)政策稳定要求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本取向不能变,一揽子计划落实的力度不能减,调结构转方式的工作不能松。
稳定政策要求落实政策必须全面、平衡。宏观政策要加强协调,区分轻重缓急,防止政策效应过度叠加:防止各行其是,自觉维护调控政策的统一性。货币政策既要保持金融对经济平衡较快增长的支持力度,又不能为物价上涨提供货币条件。价格走势决定负利率水平将逐步缩小,近期没有必要加息,完全可以通过数量型工具实现 M2增长17%和新增贷款7.5万亿的目标。稳速度必须在有保有控的加减法中才能实现。
(二)下半年做好三个加法
一是要对保障性住房、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从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增加合理供给,为未来房地产市场供求平衡和价格稳定奠定基础。增加供给和抑制不合理需要是房地产调控的两个方面,要全面落实。2010年4月15日,国土资源部发布2010年度全国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全国拟供应住房用地18.5亿平米,其中保障性住房用地2.4亿平米.占比13.2%,棚户区改造住房用地3.7亿平米,占比19.8%,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8亿平米,三类住房用地合计占比76.6%。
2010年5月19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在北京签定保障房建设“责任书”,以确保完成2010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根据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要加快出台。“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不仅包含了先进核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这些新的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也将成为重头,还包括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的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和重大政策举措。
统计显示,虽然近年来可再生能源总量绝对规模保持逐年上升,但是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7.9%,而2009年则只占7.8%。而压住目前不断升高的能源消费总量,可行的方法主要还是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现有的技术,提高产能利用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高用能产业。按照初步测算,新兴能源产业规划实施以后,到201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将有望达到11%左右。由于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快速增长,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可能会从2009年的70%以上下降到63%左右。到2020年将大大减缓对煤炭需求的过度依赖,能使当年的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约780万吨,当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12亿吨。规划期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增加社会就业岗位1500万个。
把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节能环保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发展成一个大产业。我国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和技术已经具有一定基础。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方兴未艾,显示出蓬勃生机。据估算,未来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可达4万亿元。比如,我国高效电机技术水平已经较高,但绝大多数用于出口,如果对国内低效电机进行全面改造,每年可以节约1500亿度电,得到750亿元的节电效益,还可以形成1000亿元左右的增加值。
两高一资行业要定性为内需产业,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从附加值由低到高逐步收紧出口政策,产能与内需规模相近,不能将能耗污染留在中国,企业不管环境和能耗到国际市场挣钱。资源价格政策、资源税政策、出口关税政策调整,不给国外“碳关税”借口。
三是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1 民间投资的鼓励政策要出台细则来落实到各行业和各方面。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文,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方面的分工和任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财政部等20多个部门分别承担相关任务。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等九大领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明确了40项工作任务,每项具体任务少则有一到数个部门负责,多则十几个部门。2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通知》明确指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在加强有效监管、促进规范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放宽对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
要求法制办负责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培育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在制订涉及民间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时,要听取有关商会和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反映民营企业的合理要求。
一、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一)经济回落的速度放缓
我国经济增速在一季度达到反危机政策刺激下快速回升的短期高点(11.9%)之后,二季度出现预料之中的回调,GDP当季同比增长10.3%,比上季下降1.6个百分点,季节调整后的环比增速也下降;7月份多数指标回落速度放缓。
工业增加值增速6月份比5月份回落2.8个百分点,7月比6月回落0.3个百分点,回落速度是放缓的。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6月份回落了0.4个百分点。回落都不大。
(二百五)回升向好转向稳定增长的关键时期
同比增长率 一季度 二季度 7月份
GDP 11.9% 10.3% 上半年11.1%
工业增加值 19.6% 15.9% 13.4%
全社会投资 25.6% 24.8% 1-7月份24.9%
消费品零售 17.9% 18.5% 17.9%
出口 28.7% 40.9% 38.1%
进口 64.6% 44.2% 22.7%
CPI 2.2% 2.9% 3.3%
我国今年前高后低的运行态势,不仅仅是去年基数逐季抬高的滞后影响,也是我国政府主动把握总量刺激政策力度和加强结构调整政策力度,促使我国经济从危机应急状态尽快向运行正常化方向发展的结果。我国开始进入由政策刺激的快速回升期逐步向自主增长主导的稳定增长期过渡,
初步分析。当前增速回落大体有三分之二是去年基数的影响。三分之一是政府主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的预期结果。针对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能耗强度一季度的不正常反弹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不规范运作等短期突出问题和经济回升中粗放型增长势头卷土重来的结构性矛盾。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政策,这些宏观调控政策在4-7月份得到较好落实并取得积极成效。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几个两难选择
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制约经济平稳运行的矛盾和问题不少,在未来宏观调控政策选择方面,两难选择问题增多。
(一)节能减排形势异常严峻,对“十二五”的发展格局影响较大
2006—2009年累计单位GDP能耗降幅达15.69%。今年一季度高耗能行业生产加快导致万元GDP能耗反弹3.2%,4-5月份工业用电量增幅分别高于工业增加值增幅7.8和5个百分点。
今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规划万元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约束性目标的决战之年。要如期完成目标,下半年的节能任务相当艰巨。
1 节能减排形势异常严峻
当前,部分地方对高耗能行业的投资热情居高不下,前6个月有色金属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仍然很高,有些地方“十二五”时期仍然规划建设许多高耗能投资项目。从高耗能行业的生产和投资动向看,未来我国二氧化碳减排任务非常艰巨。
2009年9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同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任务压力也很大。
2 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
针对一季度情况,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是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今年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电解铝33万吨、平板玻璃600万重箱、造纸53万吨。国务院5月通知指出,要确保落后产能在今年第三季度前全部关停。二是“国十条”给房地产降温带动产业链下游相关产业降温。三是取消406种产品出口退税。发出高载能产品限制出口的重要政策信息导向。四是取消对高耗能行业优惠电价。五是停止部分行业新增产能投资项目审批、核准。
3 高载能行业6-7月份减速已经扭转节能形势
5、6月份,六大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速明显放缓。分别比上月减缓2.1和4个百分点,并带动工业用电量增速放缓。5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3.3%,增速比上月回落2.2个百分点。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4.14%,增速较上月下降6个百分点。重工业用电量为2223亿千瓦时,环比5月份下滑了0.8%。6月份,钢铁、有色、化工等生产增速连续放缓,带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13.6%)比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
2010年上半年,能源消费同比增长11.2%,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以此测算,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二)下半年价格趋势
1 连续出现各种极端天气,上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明显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工业制成品供过于求,唯有农产品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自然灾害对个别农产品的影响会导致其价格大幅波动。
今年以来,我国先后出现了西南大旱、北方低温、南方暴雨等极端异常天气,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粮食稳产难度加大。农产品价格呈现出结构性上涨。近期棉花、小麦、大蒜、绿豆等价格涨幅较大。给农产品价格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2 7月份可能是全年CPI的最高点
7月份,CPI同比增长3.3%,环比上涨0.4%。在7月份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中。2.2个百分点是由翘尾因素形成的,新涨价因素1.1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对新涨价因素的贡献在70%左右。国际小麦等粮食的减产。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会产生一定的刺激,工资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传导到居民消费价格。但8月份翘尾因素1.7个百分点,9月份1.3个百分点,下半年翘尾影响逐步减弱。
3 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下行的因素很多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适当的回调。上半年重工业增长19.4%,轻工业增长13.6%。7月份,重工业增长13.3%,轻工业增长13.5%,预示工业还会减速。第二,非常重视从货币源头管理通胀预期,7月末M2增长17.6%,比上个月末回落0.9个百分点,接近全年目标。第三,先行指标:工业品出厂价格7月份比6月份回落了1.6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类价格回落了2.3个百分点,它们对CPI的传导压力明显缓解。第四,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首次出现下降.7月份环比 持平。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
4 国际上对价格趋势分歧很大
国际避险资金持两种态度:一种是通缩派,选择美国国债:一种是通胀派,选择黄金等投资品种。目前通缩与通胀尚难定论。这是现在股市、期货市场趋向不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无方向可选择。既没有大牛市的基础,也没有大熊市的基础,小幅震荡是年内特征。
最近,俄罗斯停止出口粮食使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出现波动,但国际粮食库存处于高位,不支持粮食价格大幅持续上涨。
(三)货币政策乃至宏观经济政策方向选择两难
1 国内外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必须警惕预料之外的减速因素
下半年,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基数抬高、库存回补趋于结束等因素会导致经济增速出现预料之中的放缓。同时。当前国内外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必须警惕预料之外的减速因素。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各国政府积极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并积极开展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这次国际联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行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政策和企业出于通货膨胀预期而回补库存是推动世界经济大幅回升的两大动力。
政策刺激和库存回补能带来经济回升,但经济复苏的物质基础使企业又开始新一轮大规模固定设备更新投资,世界经济不会在旧的产业结构基础上实现复苏,要真正出现实质性的经济复苏必须有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来带动。
目前经济学界根据统计规律归纳总结的周期性波动主要有以下四种长、中、短期波动。
第一种是以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兴替为主要波动机理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目前,世界上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是上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增长的刺激“红利”已经退潮,新一轮科技革命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经济正处于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下降阶段。
第二种是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一种与房屋建筑、房地产业发展相关的经济周期,这种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被称为“库兹涅茨”周期,也称建筑业周期。众所周知,各国刚刚经历了一轮房地产泡沫破灭带来的金融危机,我国房地产从1999年房改后也经历了连续11年的建筑周期上升期,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可能要经历“库兹涅茨”周期的调整期。
第三种是以企业固定设备更新投资和投资收益率波动为主要机理的为期约10年的朱格拉周期。目前,世界上传统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新兴战略性产业没有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突破,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新兴产业设备投资机会还没有出现,世界经济正处于朱格拉周期下降阶段,今年上半年和明年还不会出现世界性企业新一轮固定设备更新投资高潮。
第四种最短的周期是以存货调整为主要机理的一种40个月(3 4年)左右的基钦周期。“去库存化”和“库存回补”往往会造成市场需求(特别是投机性需求)的大幅波动,从而引起经济增速的大幅波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已经经历了一轮“去库存化”和“库存回补”的短周期波动,去年下半年开始“库存回补”基钦周期的上升期也已经结束。
从以上四种周期规模看,世界经济正在结束各国政府联手救市政策带来的经济快速回升“药效期”,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可能处于四种周期下降期的重叠阶段。
2 外需在四季度可能明显减弱
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导致部分发达国家主权债务规模急剧上升。希腊等部分国家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凸显,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公共债务危机可能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困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欧洲债务危机给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较大不确定性,全球各经济体大都面临着巨额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压力,被迫执行紧缩财政的计划,将导致下半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从而影响到我国外需回升势头。
3 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节能减排、房地产市场调控、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等有利于促进经济长期向好、优化结构的政策,短期内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
如何兼顾解决短期突出矛盾和推进中长期结构优化问题,给宏观调控决策提出许多两难选择的难题。
(四)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前高后低
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库存回补阶段基本结束、上年同期基数抬高等因素作用下,我国经济增速继续稳步回调。初步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在9.5%左右;四个季度分别为11.9%、10.3%、9.2%、8.3%。
任何一个国家危机后刺激政策退出或者不再加码都会有短期的“阵痛”,出现一定程度的同比、环比减速很正常,反而是刺激政策依赖症带来的高速增长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在一揽子计划总体力度不减的同时,对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和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局部政策微调是与加大对民间投资鼓励政策和新兴战略性产业支持政策同时推出,中央对短期突出问题和长期结构性矛盾的解决都是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我国不存在部分发达国家财政政策被迫过早退出的经济风险,因此,对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真正的“后低”出现要有心理准备。
(五)适当降低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值
考虑到危机后低碳化发展的世界投资潮流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硬约束,大家必须适当降低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值,我国主动将经济增速减缓到一个可承受的适当水平,比依靠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投资推动的高增长更有利于平稳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掌握经济主动权。要防止出现西方国家“碳关税”制度推出前我国“十二五”前期经济大起,一旦西方国家推出“碳关税”制度就出现“十二五”后期大落的被动局面。
(六)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这一时期,硬要与经济周期性规律对抗去追求经济增长高速度,政策代价过大,顺势减速并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是明智之举。对经济增长速度的把握,可考虑当前以稳定政策为主基调,不要急于退出刺激政策以守住速度底线,今年下半年增长速度略低于上半年,明年略低于今年但不低于8%是应该可以接受的。
三、稳定总量政策和优化调结构政策是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最佳组合
2010年中国经济不冷不热,没有通货膨胀,也没有通货紧缩,总量政策没有必要做大的调整,稳定政策是下半年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
(一)政策稳定要求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本取向不能变,一揽子计划落实的力度不能减,调结构转方式的工作不能松。
稳定政策要求落实政策必须全面、平衡。宏观政策要加强协调,区分轻重缓急,防止政策效应过度叠加:防止各行其是,自觉维护调控政策的统一性。货币政策既要保持金融对经济平衡较快增长的支持力度,又不能为物价上涨提供货币条件。价格走势决定负利率水平将逐步缩小,近期没有必要加息,完全可以通过数量型工具实现 M2增长17%和新增贷款7.5万亿的目标。稳速度必须在有保有控的加减法中才能实现。
(二)下半年做好三个加法
一是要对保障性住房、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从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增加合理供给,为未来房地产市场供求平衡和价格稳定奠定基础。增加供给和抑制不合理需要是房地产调控的两个方面,要全面落实。2010年4月15日,国土资源部发布2010年度全国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全国拟供应住房用地18.5亿平米,其中保障性住房用地2.4亿平米.占比13.2%,棚户区改造住房用地3.7亿平米,占比19.8%,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8亿平米,三类住房用地合计占比76.6%。
2010年5月19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在北京签定保障房建设“责任书”,以确保完成2010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根据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要加快出台。“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不仅包含了先进核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这些新的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也将成为重头,还包括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的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和重大政策举措。
统计显示,虽然近年来可再生能源总量绝对规模保持逐年上升,但是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7.9%,而2009年则只占7.8%。而压住目前不断升高的能源消费总量,可行的方法主要还是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现有的技术,提高产能利用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高用能产业。按照初步测算,新兴能源产业规划实施以后,到201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将有望达到11%左右。由于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快速增长,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可能会从2009年的70%以上下降到63%左右。到2020年将大大减缓对煤炭需求的过度依赖,能使当年的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约780万吨,当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12亿吨。规划期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增加社会就业岗位1500万个。
把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节能环保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发展成一个大产业。我国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和技术已经具有一定基础。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方兴未艾,显示出蓬勃生机。据估算,未来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可达4万亿元。比如,我国高效电机技术水平已经较高,但绝大多数用于出口,如果对国内低效电机进行全面改造,每年可以节约1500亿度电,得到750亿元的节电效益,还可以形成1000亿元左右的增加值。
两高一资行业要定性为内需产业,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从附加值由低到高逐步收紧出口政策,产能与内需规模相近,不能将能耗污染留在中国,企业不管环境和能耗到国际市场挣钱。资源价格政策、资源税政策、出口关税政策调整,不给国外“碳关税”借口。
三是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1 民间投资的鼓励政策要出台细则来落实到各行业和各方面。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文,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方面的分工和任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财政部等20多个部门分别承担相关任务。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等九大领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明确了40项工作任务,每项具体任务少则有一到数个部门负责,多则十几个部门。2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通知》明确指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在加强有效监管、促进规范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放宽对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
要求法制办负责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培育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在制订涉及民间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时,要听取有关商会和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反映民营企业的合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