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我国能源供应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能源的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中国大部分的石油从政治不稳定的中东地区进口,供应中断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能源安全的形势及问题。并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 能源 能源贸易 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三大石油消费国、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它对世界能源安全的影响之巨不言而喻。中国需要建立和完善包括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炭、以及环境保护的市场,确保中国能源安全并在WTO的框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国际能源现状
全球能源资源的地理分布状况是国际能源市场形成的自然基础。从世界各类资源的总体情况看矿物能源是世界自然资源品种结构和地区分布最不平衡的资源之一。
煤炭、石油资源资源主要蕴藏在北半球。天然气资源的地理分布也很集中。有80%的储量集中在10个国家。
国际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是国际能源市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一般地说,经济实力与能源消费量成正比。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能源消费量越多。20世纪 70年代末,美国一国进口的石油就占世界进口总量的五分之一,1989年日本进口煤炭1亿多吨,占该年世界煤炭进口总量的28%还多。
从全球能源结构来看,在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水电这5种一次能源中,石油仍居主导地位,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6.8%,煤炭次之,占27.2%,天然气发展较快,已占23.7%,有三足鼎立之势。而核能与水电则相对势微,分别仅占6.1%和6.2%。2004年世界石油产量达38.68亿吨,比上年增长4.5%。
二、中国能源现状
据海关快报和行业统计,2005年我国原油产量18150万吨,比上年增加648万吨,增长3.7%;原油净进口11875万吨,比上年增加143万吨,增长1.2%;成品油净进口1742万吨,比上年减少899万吨,下降34%,增幅下降了117个百分点。全年石油净进口13617万吨,比上年减少756万吨,下降5.3%,增幅下降了52.9个百分点。全国石油表观消费量约31767万吨,比上年减少108万吨,下降0.3%。仅就石油而言,2005年对外依存度为42.9%。
三、我国能源存在的问题
1.能源短缺,能源技术落后
能源产业的发展受到资源短缺的制约。我国能源相对拥有量少、储量低,人均能源资源的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现代社会,能源消费量与生活质量成正比关系。提高人居能源消费量,尤其是优质能源的消费量,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急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能源技术虽然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但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替代能源等技术的开发相对滞后,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术的应用还不广泛,一些重大能源技术装备自主设计制造水平还不高。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单位产值能耗居高难下,能源经济效率低下是中国能源问题的症结。单位产值能耗高与社会技术经济等多种因素有关,但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直接相关。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富煤、少气、贫油的能源结构较难改变。我国是当今世界少数几个煤炭型消费结构的国家之一。国民经济各部门除交通运输之外几乎均以煤为主要燃料,煤炭型消费结构是一种低效型的能源结构。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低,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多。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也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压力。
3.能源运输紧张
国内能源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大规模、长距离地运输使铁路、港口的能源运送始终处于饱和状态。每年都有大量煤炭积压产地,无法启运。
我国进口的石油有五分之四是通过海上运输,而海上路线基本上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目前的运力紧张,且管理有些混乱,海盗也经常出现。一旦出现问题,我国的能源供应特别是石油将会受制于人。
四、应对对策
国内的能源并不能全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外能源市场波动频繁,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这要求我们统筹国内开发和对外合作,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程度。
1.加快勘探、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按照“稳定东部、加快西部、准备南部、突破海上、加强国内、开拓国外”的方针,重点加强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等主要含油气盆地勘查,我国油气资源虽然不像有些国家那样丰厚,但至少还有200多亿吨的资源,从渤海、北黄海、南黄海、珠江口、北部湾等广大的海域还有一些活动空间。
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已讨论通过《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的重点工作》和《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应该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从节能管理的基础工作入手,加强工业用能、生活用能管理,推进节能技术,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开发新能源、发展新技术
油气资源必将逐步减少,最终将枯竭。为此,世界各国从长远战略考虑,为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减少对油气的过分依赖,积极寻找替代能源,比如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流能、潮汐能等,扩大能源供应的总量,以满足经济的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加。
3.加强国际能源合作
加强与国际能源署的合作与交流。国际能源署是集中了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组织,在战略石油储备、协调能源政策、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环境和能源信息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加强与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合作。石油短缺是中国能源安全问题中的核心问题,石油的对外依存是长期的,而且依存程度不断提高。长期以来,中国大部分的石油从政治不稳定的中东地区进口,供应中断的危险很高。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其境内蕴藏的石油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3%。澳大利亚能源资源丰富、能源技术先进。据估计加拿大十年之内凭借油砂开采可能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供应国。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对我国来说意义重大。中国应在中东、中亚、非洲等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扩大经济和政治影响,逐步建立起有利于中国石油进口的良好环境。
4.缓解能源运输紧张的局面
我国国内运力远不适应运量的矛盾长期存在。庞大的能源运输使造成全国运输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把进口油气布局在南方沿海地区,可以减少从北方往南方沿海的运量,这对节省运力和运费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从国外进口石油中有五分之四左右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过来的。“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能随时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我国应抓紧建立多条油气战略运输通道,开辟西南通道,通过印度洋,从缅甸进入云南,从巴基斯坦进入西南,避免过分依附太平洋这一进口原油的通道。。
5.参与国际金融市场
能源贸易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参与能源国际金融市场是不可回避的选择。我国应该抓紧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能源期货市场,以远期合同交易方式降低近期价格风险,逐步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能源金融市场的运作。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 能源 能源贸易 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三大石油消费国、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它对世界能源安全的影响之巨不言而喻。中国需要建立和完善包括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炭、以及环境保护的市场,确保中国能源安全并在WTO的框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国际能源现状
全球能源资源的地理分布状况是国际能源市场形成的自然基础。从世界各类资源的总体情况看矿物能源是世界自然资源品种结构和地区分布最不平衡的资源之一。
煤炭、石油资源资源主要蕴藏在北半球。天然气资源的地理分布也很集中。有80%的储量集中在10个国家。
国际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是国际能源市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一般地说,经济实力与能源消费量成正比。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能源消费量越多。20世纪 70年代末,美国一国进口的石油就占世界进口总量的五分之一,1989年日本进口煤炭1亿多吨,占该年世界煤炭进口总量的28%还多。
从全球能源结构来看,在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水电这5种一次能源中,石油仍居主导地位,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6.8%,煤炭次之,占27.2%,天然气发展较快,已占23.7%,有三足鼎立之势。而核能与水电则相对势微,分别仅占6.1%和6.2%。2004年世界石油产量达38.68亿吨,比上年增长4.5%。
二、中国能源现状
据海关快报和行业统计,2005年我国原油产量18150万吨,比上年增加648万吨,增长3.7%;原油净进口11875万吨,比上年增加143万吨,增长1.2%;成品油净进口1742万吨,比上年减少899万吨,下降34%,增幅下降了117个百分点。全年石油净进口13617万吨,比上年减少756万吨,下降5.3%,增幅下降了52.9个百分点。全国石油表观消费量约31767万吨,比上年减少108万吨,下降0.3%。仅就石油而言,2005年对外依存度为42.9%。
三、我国能源存在的问题
1.能源短缺,能源技术落后
能源产业的发展受到资源短缺的制约。我国能源相对拥有量少、储量低,人均能源资源的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现代社会,能源消费量与生活质量成正比关系。提高人居能源消费量,尤其是优质能源的消费量,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急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能源技术虽然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但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替代能源等技术的开发相对滞后,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术的应用还不广泛,一些重大能源技术装备自主设计制造水平还不高。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单位产值能耗居高难下,能源经济效率低下是中国能源问题的症结。单位产值能耗高与社会技术经济等多种因素有关,但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直接相关。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富煤、少气、贫油的能源结构较难改变。我国是当今世界少数几个煤炭型消费结构的国家之一。国民经济各部门除交通运输之外几乎均以煤为主要燃料,煤炭型消费结构是一种低效型的能源结构。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低,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多。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也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压力。
3.能源运输紧张
国内能源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大规模、长距离地运输使铁路、港口的能源运送始终处于饱和状态。每年都有大量煤炭积压产地,无法启运。
我国进口的石油有五分之四是通过海上运输,而海上路线基本上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目前的运力紧张,且管理有些混乱,海盗也经常出现。一旦出现问题,我国的能源供应特别是石油将会受制于人。
四、应对对策
国内的能源并不能全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外能源市场波动频繁,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这要求我们统筹国内开发和对外合作,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程度。
1.加快勘探、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按照“稳定东部、加快西部、准备南部、突破海上、加强国内、开拓国外”的方针,重点加强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等主要含油气盆地勘查,我国油气资源虽然不像有些国家那样丰厚,但至少还有200多亿吨的资源,从渤海、北黄海、南黄海、珠江口、北部湾等广大的海域还有一些活动空间。
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已讨论通过《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的重点工作》和《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应该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从节能管理的基础工作入手,加强工业用能、生活用能管理,推进节能技术,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开发新能源、发展新技术
油气资源必将逐步减少,最终将枯竭。为此,世界各国从长远战略考虑,为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减少对油气的过分依赖,积极寻找替代能源,比如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流能、潮汐能等,扩大能源供应的总量,以满足经济的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加。
3.加强国际能源合作
加强与国际能源署的合作与交流。国际能源署是集中了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组织,在战略石油储备、协调能源政策、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环境和能源信息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加强与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合作。石油短缺是中国能源安全问题中的核心问题,石油的对外依存是长期的,而且依存程度不断提高。长期以来,中国大部分的石油从政治不稳定的中东地区进口,供应中断的危险很高。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其境内蕴藏的石油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3%。澳大利亚能源资源丰富、能源技术先进。据估计加拿大十年之内凭借油砂开采可能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供应国。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对我国来说意义重大。中国应在中东、中亚、非洲等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扩大经济和政治影响,逐步建立起有利于中国石油进口的良好环境。
4.缓解能源运输紧张的局面
我国国内运力远不适应运量的矛盾长期存在。庞大的能源运输使造成全国运输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把进口油气布局在南方沿海地区,可以减少从北方往南方沿海的运量,这对节省运力和运费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从国外进口石油中有五分之四左右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过来的。“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能随时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我国应抓紧建立多条油气战略运输通道,开辟西南通道,通过印度洋,从缅甸进入云南,从巴基斯坦进入西南,避免过分依附太平洋这一进口原油的通道。。
5.参与国际金融市场
能源贸易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参与能源国际金融市场是不可回避的选择。我国应该抓紧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能源期货市场,以远期合同交易方式降低近期价格风险,逐步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能源金融市场的运作。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