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形式,是职业教育界广为采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国外现代学徒制的教育实践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国借鉴其经验,根据自身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在一些学校和企业进行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我国现代学徒制正处在探索时期,缺乏成熟的实践经验,因而对现代学徒制产生了许多认识误区。本文基于国外现代学徒制,分析我国对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实施主体和实施对象的认识误区,并从制度、教学、企业和学徒等四个方面提出我国发展现代学徒制的路径。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认识误区;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4-0010-05
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而言,是“现代”与“学徒制”两个词语的结合,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而言,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职业教育的特殊形式。“学徒制”是东西方传统的职业教育形式,是学校教育出现之前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师傅对徒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传艺活动。而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是一种新型的职业人才培养形式,其中校企合作是前提,工学结合是核心。现代学徒制主要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其核心要素是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育人”、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和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双师结构”。国外现代学徒制发展较好的有德国的“双轨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和美国的“合作教育”。现代学徒制正确地解决了劳动力与市场、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教学情境与实际场所的关系,因此促进了劳动者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以及劳动者能力的发展,提高了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简化了企业招工、培训、上岗等环节,进而降低了企业成本,增加了企业效益,同时缓解了现代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基于国外现代学徒制的优势,逐渐采取措施来发展适合我国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中产学脱节的现象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我国现代学徒制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企业、学校和政府部门对现代学徒制缺乏深入的了解,在操作中缺少实践环节,使大部分校企合作处于盲目的状态,进而导致现代学徒制发展困难。通过对国外现代学徒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困境主要在于对现代学徒制认识不够到位,没有真正把握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要素,因而对其有许多认识误区,主要表现为:培养目标的误区;实施主体的误区;实施对象的误区。
一、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误区
(一)培养目标误区
有学者提出国外现代学徒制有两种范式:内生型模式和借鉴型模式。在内生型模式的国家中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感比较强,而在借鉴型模式的国家中企业投入职业教育的意愿比较低。我国与英国一样,都是属于借鉴型模式的国家,但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却与我国不同,英国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我国缺乏明确的现代学徒制目标。首先,英国现代学徒制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学校不再是注重让学生学习静态的学科知识理论体系,而是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中以动态行动体系为主而生成与建构的隐性知识,学生因此获得的知识不仅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知识这两个基础部分,还包括在学习过程中所承载的价值观,尤其是职业道德与职业价值观。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清楚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以及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进而提升整个国家的职业道德水平。其次,英国现代学徒制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同时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思想交流、信息应用和团队协作等能力的提升。因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点在于其职业性、实践性以及社会性,这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可以看出英国重视的是以“综合能力”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
我国相关文件只是提到“工学结合”、“校企结合”,并没有规定是以“工作为本”,还是以“学习为本”,或者说是以“学校为主”,还是以“企业为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把握不好到底是以企业为重,还是以学校为重,或者说根本就没有领会到“现代学徒制”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素质。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因此只重视招生,却轻视学徒培养,缺乏参与的积极性;而对于学校来说,只是想从校企结合中获取自己想要的设备、资源以及提高就业率。这种校企合作观念偏颇的现象致使校企只从自己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在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缺乏交流与沟通,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而出现了工学脱节的现象。因此,在我国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按照各自的标准培养学生。具体表现为:一是职业院校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缺乏针对职业岗位要求的工作流程、操作内容、职业素质的分析;二是学生在工学实习时难以接触到高技能岗位,无法实现“学”时的认知在“工”时实践,“工”时的体验在“学”时升华。因此,与英国现代学徒制相比,我国现代学徒制缺乏校企合作的明确目标,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二)实施主体误区
主体是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团体。对于英国来说,政策制定者的主体是政府,而现代学徒制执行的主体主要是行业企业,此外,英国像其他国家一样实施战略层面的管理。一些国家不但出台了相关劳动和教育的法律政策,为学徒制提供法律保障;还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构,从制度上规范学徒制的实施。大部分西方国家的现代学徒制实施分级管理和分块管理,把权力给地方,进行分级管理;把分权给行业,进行分块管理。并且企业是学徒职业能力标准的主要制定者与培训的主要场所。英国企业主要实施学徒的培训、管理,相关的行业企业在教学内容、培养标准、教学方式上面都有话语权。因此,英国政府是现代学徒制的主要推动者,行业企业是现代学徒制执行的主体,学校和其他的培训机构则主要配合企业行业进行培训工作。 相反,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者主要是学校,行业企业则只是配合学校的工作。我国政府只是提出要实施工学结合或者现代学徒制等相关的制度,但相关政策的制定者都是教育部。教育部把命令下达给各个学校,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具体实施,执行的主体主要是职业院校。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借助企业的设备、资金及岗位等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就业率;只是强调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应该付出的义务与责任,很少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如何运用现有的力量进行改革来为企业和政府做出贡献。以“学校”为执行主体的偏颇观念使企业对现代学徒制采取冷淡的态度。近几年关于职业教育的文件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学徒制主体是“行业企业”,更没有提出关于“企业冷”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因此,实施主体的误区造成企业对于现代学徒制积极性不高,而职业院校的培训脱离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现了“工”与“学”脱节的现象。
(三)实施对象误区
20世纪60年代,德国“双元制”只是面向16岁左右的初中毕业生。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德国的“双元制”面向的对象出现了另一种现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也开始采取“双元制”制度,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到目前为止,德国学徒制培训学生的平均年龄是18周岁。除此之外,在法国接受学徒制培训的学生中18岁及以上的学徒占50%。传统学徒制面向的对象主要是男性,但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女性在其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据统计,澳大利亚学徒人数在1996年到2001年之间增长率为101.8%,而女性增长率为239.9%,女性已经占到了所有学徒数量的三分之一。
1994年,当英国开始实施现代学徒制时,学徒主要面向的是16~17岁的初中毕业生,但是,当2004年再次开展新学徒制时,英国根据本国的实际取消了以前学徒制只是面向25岁以下青年的限制。与此同时,还制定了“青年学徒制”政策,主要面向14~16岁的青年。随着学徒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 年 10 月,学徒总数已经达到 279 700 人,与 2008 年 9 月相比增加了 16.6%(见表1)。学徒的完成率也在逐年提高,2009年10月的学徒完成人数为 171 500,与2008 年 9 月相比增加了 19.6%。
因此,可以看出国外现代学徒制面向对象范围越来越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外现代学徒制主要是面向义务教育后的所有劳动者。
对于我国现代学徒制来说,面向的群体只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或者是企业的部分员工。但是就目前我国社会状况来看,我国出现用工荒、员工操作技能水平低、企业缺乏高精尖技术人员等现象。当然,职业院校的学生是现代学徒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他们是将来社会的劳动力大军,但也应该看到,现在我国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的人群主要是没有就业或者技能水平较低的人群。因此,我国应将面向的群体从职业院校学生扩展到更大范围的群体,这样既能解决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又能提高员工的技术从业水平,增加高精尖的职业人群,从而提高我国整体社会的劳动力质量与技能水平。
二、现代学徒制的路径新探
(一)完善保障制度,提供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支持
我国现代学徒制若要长期发展下去,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经费保障和政策保障。据我国现状来说,我国并没有具体的保障制度来发展现代学徒制,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发展。面对现在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在建立保障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利益,从而提高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真正发挥校企结合的重大作用。
对于经费保障制度来说,首先,政府应该制定适合现代学徒制发展的经费规划和经费投入机制。根据每一年、每一个地区、每一个行业企业及每一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经费规划和投入保障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学校能够得到经费保障,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其次,应该由政府、企业、学校以及部分行业共同出资建立保障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基金。政府、企业、学校和行业重视现代学徒制的原因就是要培养人才,基于这一共同点可以由政府带头建立现代学徒制的专项基金,带动行业企业和学校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从而将基金专门用于校企合作的开展。再次,政府应建立现代学徒制发展中企业利益补偿的机制。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不仅出资金、设备等资源支持职业院校培养人才,聘请专门师傅教授学徒技术技能,还要给予学徒工资来提高学徒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必须建立企业资金补偿机制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促进现代学徒制的长期发展。补偿机制可以用减少企业税收、经济奖励政策或者项目支持等方法来补偿企业。
对于政策保障制度来说,政府应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可由政府、企业、学校和行业共同参与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明确把现代学徒制纳入相应的政策层面,明确政府、企业、行业和学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权力与责任,从而从法律制度层面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例如,澳大利亚的《职业培训法》确定了学徒制的法律地位;芬兰《学徒制培训法》规定了学徒制培训的实施过程(包括学徒合同、培训期限、资格证书等),为学徒制的实施提供了足够的法律保障。
(二)创新教学体系,保障现代学徒制的人才质量
培养人才是开展现代学徒制中政府、学校和行业企业所追求的共同目标,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则是关系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关键一环,只有保证人才质量才能提高企业行业参与的积极性,现代学徒制才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要保证人才的质量就必须创新现有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教学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两个方面,课程体系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而对于现代课程体系来说,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还是井然有序地按照自身教学计划运行,企业仍然按照培训员工的方法与程序培训学徒。因为企业与学校之间缺乏沟通,现在的校企合作仅限于“订单培养”、“厂中校”和“校中厂”等这种简单的学徒培养,学徒的知识与技能都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学徒的质量。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学校和企业必须创新自己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和企业的课程体系必须以企业的岗位需求为标准,让企业规定培养学徒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标准,职业院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学生培养计划,设置工作本位和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首先,应该设置“课证融通”的教学体系,即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现在岗位的需求设置不同的培训项目。由企业师傅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提出相应的培养标准,职业院校根据岗位的职业要求开设不同的课程。同时,职业院校可以将培训项目分成若干的课程模块,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严格按照项目程序进行。学生先在职业院校仿真模拟中学习与训练,再到企业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与培训。这样,学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环境,减少学生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转换之间的时间。其次,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应该设置弹性的课程体系。因为职业院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而企业是以市场需求为主要方向,因此,职业院校必须了解到最新的市场信息,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职业院校必须设置以企业为导向、具有弹性的课程体系。还可以设置弹性的学期制度,如学校可以将集中学习时间分为分散学习时间,将传统的一年两个学期改为一年三个学期等,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弹性学期制方式。再次,完善“双证融通”体系。双证体系对于学生来说犹如一个指挥棒,引导学生完成自己在学校和企业应该完成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只有完善“双证融通”体系才能保障现代学徒制培养目标的实现。我国现在有五级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和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但是,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没有像国外职业资格证书有吸引力,并且我国完全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隔离。因此,需要完善以职业标准为主的“职业资格”与以学历为主的“学历证书”的联系,让职业院校学生通过学习之后不仅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还可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同时,增加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的联系,规定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资格或者学历证书之后可以进入大学进行深造或者选择就业,甚至完成高校学习的学生可以选择到职业院校增强自己的技术与技能。这样,既加强了职业资格和学历证书之间的联系,也提高了我国劳动力的整体水平。
(三)消除企业顾虑,增强现代学徒制的执行力
行业企业在现代学徒中处于执行主体的地位,因此必须考虑企业的利益。首先,在政府主导下,建立或完善校企合作促进会。但校企促进会不只由学校和企业组成,还应该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和学生。政府在现代学徒制中处于主导地位,校企两个利益不同的主体需要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联系与沟通,不能仅仅靠市场调节。因此,政府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发挥其领导作用,沟通学校和企业,找到双赢的切入点,平衡两者的利益,使校企合作更加深入。其次,学生与企业和职业院校签订合同。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之间签订合同,不仅可以保障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利益,而且可以让企业制定未来的发展计划。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人才,现代学徒制给了企业一个机会,使企业“选、用、预、留”四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但企业发现部分学生毕业后会到其他企业或者行业,这就是人才“偷猎”现象,这样的结果降低了企业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可以征求政府的意见,订立与学生有期限的合同。与那些愿意毕业之后留在该企业的学生签订较长时间的合同,与那些毕业之后有其他意愿的学生签订短期的合同。当然,长期合同的学生与短期合同的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福利方面可有差别。企业应该承诺学生,并在合同里明确规定如果学生毕业之后留在该企业,那么就会得到较好的薪水和较好的职位,学生的一年实习也算作工龄,此外给予学生在学习期间的部分补偿。这样,企业就大大吸引了学生,解决了学生“留”的问题。
(四)扩大学徒范围,促进现代学徒制的持续发展
从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就业难的状况来看,第三产业发展越来越快,第二产业需要的不再是普通劳动力,而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力,加之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现在企业招工越来越困难。虽然现代学徒制是一个很好地解决企业人才问题的办法,但我们也应看到,现在学徒制的对象只是职业院校的学生,而对企业员工和其他社会劳动者却毫无涉及,从而造成现代学徒制的对象范围狭窄。学徒制只培养学生是不够的,要想解决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与就业问题,还需要为企业技术能力较低的员工和想要提高自己技能的员工以及农民工提供机会。首先,企业可以在不影响其正常运作的前提下采取与“先招生后招工”相反的“先招工后招生”方法对部分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与指导,或者对企业技能水平低或者想要提升自己技能水平的员工进行培训与指导,让部分员工像职业院校学生一样到职业院校学习理论知识,再回到企业进行工作。这样,不仅能够使员工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相辅相成,还能够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其次,应该建立专门面向农民工的培训机构,政府或者行业企业应让农民工带薪培训,从而使他们的技能和职业素质得到提高。因此,现代学徒制应扩大面向的人口范围,充分发挥其在解决人口就业中的作用。
总之,我国现在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一的现代学徒制恰好给我国带来了一个机遇。但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刚刚起步,正处于探索时期,因此企业、学校和行业需要在政府领导下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有生,姜惠民.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3]张梅燕.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兼顾“校企生”三方利益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5(10):23-27.
[4]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77-83.
[5]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Skills. Apprenticeship Supplementary Tables:Table 8.2 [DB/OL]. [2011-02-08].http//www.Thedataservice.org.uk/statistics /statisticalfirstrelease/sfr_supplementary_tables/Apprenticeship_ sfr_ supplementary_ tables/.
[6]孙晓燕.试论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意义[J].职教论坛,2008(2):23-25.
(责任编辑:杨在良)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and Exploration on its Approaches
ZHANG Yu-gai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7, China)
Abstract: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widely used as a new form and training mod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foreign modern apprenticeship educational practice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learning from foreign modern apprenticeship experience,China has made some progress in some pilot schools and businesses. However, because our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in the exploration period and lacks appropriate experience, the domestic modern apprenticeship has produced many errors. Based 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abroad,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s in training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ubjects and objects, and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approaches to China’s modern apprenticeship from four aspects of system, teaching, enterprise and students.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misunderstanding; approach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认识误区;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4-0010-05
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而言,是“现代”与“学徒制”两个词语的结合,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而言,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职业教育的特殊形式。“学徒制”是东西方传统的职业教育形式,是学校教育出现之前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师傅对徒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传艺活动。而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是一种新型的职业人才培养形式,其中校企合作是前提,工学结合是核心。现代学徒制主要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其核心要素是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育人”、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和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双师结构”。国外现代学徒制发展较好的有德国的“双轨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和美国的“合作教育”。现代学徒制正确地解决了劳动力与市场、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教学情境与实际场所的关系,因此促进了劳动者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以及劳动者能力的发展,提高了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简化了企业招工、培训、上岗等环节,进而降低了企业成本,增加了企业效益,同时缓解了现代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基于国外现代学徒制的优势,逐渐采取措施来发展适合我国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中产学脱节的现象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我国现代学徒制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企业、学校和政府部门对现代学徒制缺乏深入的了解,在操作中缺少实践环节,使大部分校企合作处于盲目的状态,进而导致现代学徒制发展困难。通过对国外现代学徒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困境主要在于对现代学徒制认识不够到位,没有真正把握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要素,因而对其有许多认识误区,主要表现为:培养目标的误区;实施主体的误区;实施对象的误区。
一、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误区
(一)培养目标误区
有学者提出国外现代学徒制有两种范式:内生型模式和借鉴型模式。在内生型模式的国家中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感比较强,而在借鉴型模式的国家中企业投入职业教育的意愿比较低。我国与英国一样,都是属于借鉴型模式的国家,但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却与我国不同,英国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我国缺乏明确的现代学徒制目标。首先,英国现代学徒制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学校不再是注重让学生学习静态的学科知识理论体系,而是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中以动态行动体系为主而生成与建构的隐性知识,学生因此获得的知识不仅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知识这两个基础部分,还包括在学习过程中所承载的价值观,尤其是职业道德与职业价值观。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清楚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以及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进而提升整个国家的职业道德水平。其次,英国现代学徒制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同时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思想交流、信息应用和团队协作等能力的提升。因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点在于其职业性、实践性以及社会性,这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可以看出英国重视的是以“综合能力”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
我国相关文件只是提到“工学结合”、“校企结合”,并没有规定是以“工作为本”,还是以“学习为本”,或者说是以“学校为主”,还是以“企业为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把握不好到底是以企业为重,还是以学校为重,或者说根本就没有领会到“现代学徒制”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素质。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因此只重视招生,却轻视学徒培养,缺乏参与的积极性;而对于学校来说,只是想从校企结合中获取自己想要的设备、资源以及提高就业率。这种校企合作观念偏颇的现象致使校企只从自己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在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缺乏交流与沟通,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而出现了工学脱节的现象。因此,在我国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按照各自的标准培养学生。具体表现为:一是职业院校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缺乏针对职业岗位要求的工作流程、操作内容、职业素质的分析;二是学生在工学实习时难以接触到高技能岗位,无法实现“学”时的认知在“工”时实践,“工”时的体验在“学”时升华。因此,与英国现代学徒制相比,我国现代学徒制缺乏校企合作的明确目标,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二)实施主体误区
主体是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团体。对于英国来说,政策制定者的主体是政府,而现代学徒制执行的主体主要是行业企业,此外,英国像其他国家一样实施战略层面的管理。一些国家不但出台了相关劳动和教育的法律政策,为学徒制提供法律保障;还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构,从制度上规范学徒制的实施。大部分西方国家的现代学徒制实施分级管理和分块管理,把权力给地方,进行分级管理;把分权给行业,进行分块管理。并且企业是学徒职业能力标准的主要制定者与培训的主要场所。英国企业主要实施学徒的培训、管理,相关的行业企业在教学内容、培养标准、教学方式上面都有话语权。因此,英国政府是现代学徒制的主要推动者,行业企业是现代学徒制执行的主体,学校和其他的培训机构则主要配合企业行业进行培训工作。 相反,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者主要是学校,行业企业则只是配合学校的工作。我国政府只是提出要实施工学结合或者现代学徒制等相关的制度,但相关政策的制定者都是教育部。教育部把命令下达给各个学校,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具体实施,执行的主体主要是职业院校。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借助企业的设备、资金及岗位等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就业率;只是强调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应该付出的义务与责任,很少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如何运用现有的力量进行改革来为企业和政府做出贡献。以“学校”为执行主体的偏颇观念使企业对现代学徒制采取冷淡的态度。近几年关于职业教育的文件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学徒制主体是“行业企业”,更没有提出关于“企业冷”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因此,实施主体的误区造成企业对于现代学徒制积极性不高,而职业院校的培训脱离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现了“工”与“学”脱节的现象。
(三)实施对象误区
20世纪60年代,德国“双元制”只是面向16岁左右的初中毕业生。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德国的“双元制”面向的对象出现了另一种现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也开始采取“双元制”制度,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到目前为止,德国学徒制培训学生的平均年龄是18周岁。除此之外,在法国接受学徒制培训的学生中18岁及以上的学徒占50%。传统学徒制面向的对象主要是男性,但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女性在其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据统计,澳大利亚学徒人数在1996年到2001年之间增长率为101.8%,而女性增长率为239.9%,女性已经占到了所有学徒数量的三分之一。
1994年,当英国开始实施现代学徒制时,学徒主要面向的是16~17岁的初中毕业生,但是,当2004年再次开展新学徒制时,英国根据本国的实际取消了以前学徒制只是面向25岁以下青年的限制。与此同时,还制定了“青年学徒制”政策,主要面向14~16岁的青年。随着学徒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 年 10 月,学徒总数已经达到 279 700 人,与 2008 年 9 月相比增加了 16.6%(见表1)。学徒的完成率也在逐年提高,2009年10月的学徒完成人数为 171 500,与2008 年 9 月相比增加了 19.6%。
因此,可以看出国外现代学徒制面向对象范围越来越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外现代学徒制主要是面向义务教育后的所有劳动者。
对于我国现代学徒制来说,面向的群体只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或者是企业的部分员工。但是就目前我国社会状况来看,我国出现用工荒、员工操作技能水平低、企业缺乏高精尖技术人员等现象。当然,职业院校的学生是现代学徒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他们是将来社会的劳动力大军,但也应该看到,现在我国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的人群主要是没有就业或者技能水平较低的人群。因此,我国应将面向的群体从职业院校学生扩展到更大范围的群体,这样既能解决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又能提高员工的技术从业水平,增加高精尖的职业人群,从而提高我国整体社会的劳动力质量与技能水平。
二、现代学徒制的路径新探
(一)完善保障制度,提供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支持
我国现代学徒制若要长期发展下去,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经费保障和政策保障。据我国现状来说,我国并没有具体的保障制度来发展现代学徒制,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发展。面对现在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在建立保障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利益,从而提高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真正发挥校企结合的重大作用。
对于经费保障制度来说,首先,政府应该制定适合现代学徒制发展的经费规划和经费投入机制。根据每一年、每一个地区、每一个行业企业及每一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经费规划和投入保障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学校能够得到经费保障,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其次,应该由政府、企业、学校以及部分行业共同出资建立保障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基金。政府、企业、学校和行业重视现代学徒制的原因就是要培养人才,基于这一共同点可以由政府带头建立现代学徒制的专项基金,带动行业企业和学校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从而将基金专门用于校企合作的开展。再次,政府应建立现代学徒制发展中企业利益补偿的机制。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不仅出资金、设备等资源支持职业院校培养人才,聘请专门师傅教授学徒技术技能,还要给予学徒工资来提高学徒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必须建立企业资金补偿机制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促进现代学徒制的长期发展。补偿机制可以用减少企业税收、经济奖励政策或者项目支持等方法来补偿企业。
对于政策保障制度来说,政府应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可由政府、企业、学校和行业共同参与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明确把现代学徒制纳入相应的政策层面,明确政府、企业、行业和学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权力与责任,从而从法律制度层面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例如,澳大利亚的《职业培训法》确定了学徒制的法律地位;芬兰《学徒制培训法》规定了学徒制培训的实施过程(包括学徒合同、培训期限、资格证书等),为学徒制的实施提供了足够的法律保障。
(二)创新教学体系,保障现代学徒制的人才质量
培养人才是开展现代学徒制中政府、学校和行业企业所追求的共同目标,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则是关系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关键一环,只有保证人才质量才能提高企业行业参与的积极性,现代学徒制才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要保证人才的质量就必须创新现有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教学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两个方面,课程体系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而对于现代课程体系来说,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还是井然有序地按照自身教学计划运行,企业仍然按照培训员工的方法与程序培训学徒。因为企业与学校之间缺乏沟通,现在的校企合作仅限于“订单培养”、“厂中校”和“校中厂”等这种简单的学徒培养,学徒的知识与技能都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学徒的质量。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学校和企业必须创新自己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和企业的课程体系必须以企业的岗位需求为标准,让企业规定培养学徒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标准,职业院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学生培养计划,设置工作本位和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首先,应该设置“课证融通”的教学体系,即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现在岗位的需求设置不同的培训项目。由企业师傅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提出相应的培养标准,职业院校根据岗位的职业要求开设不同的课程。同时,职业院校可以将培训项目分成若干的课程模块,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严格按照项目程序进行。学生先在职业院校仿真模拟中学习与训练,再到企业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与培训。这样,学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环境,减少学生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转换之间的时间。其次,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应该设置弹性的课程体系。因为职业院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而企业是以市场需求为主要方向,因此,职业院校必须了解到最新的市场信息,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职业院校必须设置以企业为导向、具有弹性的课程体系。还可以设置弹性的学期制度,如学校可以将集中学习时间分为分散学习时间,将传统的一年两个学期改为一年三个学期等,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弹性学期制方式。再次,完善“双证融通”体系。双证体系对于学生来说犹如一个指挥棒,引导学生完成自己在学校和企业应该完成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只有完善“双证融通”体系才能保障现代学徒制培养目标的实现。我国现在有五级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和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但是,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没有像国外职业资格证书有吸引力,并且我国完全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隔离。因此,需要完善以职业标准为主的“职业资格”与以学历为主的“学历证书”的联系,让职业院校学生通过学习之后不仅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还可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同时,增加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的联系,规定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资格或者学历证书之后可以进入大学进行深造或者选择就业,甚至完成高校学习的学生可以选择到职业院校增强自己的技术与技能。这样,既加强了职业资格和学历证书之间的联系,也提高了我国劳动力的整体水平。
(三)消除企业顾虑,增强现代学徒制的执行力
行业企业在现代学徒中处于执行主体的地位,因此必须考虑企业的利益。首先,在政府主导下,建立或完善校企合作促进会。但校企促进会不只由学校和企业组成,还应该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和学生。政府在现代学徒制中处于主导地位,校企两个利益不同的主体需要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联系与沟通,不能仅仅靠市场调节。因此,政府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发挥其领导作用,沟通学校和企业,找到双赢的切入点,平衡两者的利益,使校企合作更加深入。其次,学生与企业和职业院校签订合同。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之间签订合同,不仅可以保障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利益,而且可以让企业制定未来的发展计划。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人才,现代学徒制给了企业一个机会,使企业“选、用、预、留”四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但企业发现部分学生毕业后会到其他企业或者行业,这就是人才“偷猎”现象,这样的结果降低了企业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可以征求政府的意见,订立与学生有期限的合同。与那些愿意毕业之后留在该企业的学生签订较长时间的合同,与那些毕业之后有其他意愿的学生签订短期的合同。当然,长期合同的学生与短期合同的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福利方面可有差别。企业应该承诺学生,并在合同里明确规定如果学生毕业之后留在该企业,那么就会得到较好的薪水和较好的职位,学生的一年实习也算作工龄,此外给予学生在学习期间的部分补偿。这样,企业就大大吸引了学生,解决了学生“留”的问题。
(四)扩大学徒范围,促进现代学徒制的持续发展
从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就业难的状况来看,第三产业发展越来越快,第二产业需要的不再是普通劳动力,而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力,加之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现在企业招工越来越困难。虽然现代学徒制是一个很好地解决企业人才问题的办法,但我们也应看到,现在学徒制的对象只是职业院校的学生,而对企业员工和其他社会劳动者却毫无涉及,从而造成现代学徒制的对象范围狭窄。学徒制只培养学生是不够的,要想解决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与就业问题,还需要为企业技术能力较低的员工和想要提高自己技能的员工以及农民工提供机会。首先,企业可以在不影响其正常运作的前提下采取与“先招生后招工”相反的“先招工后招生”方法对部分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与指导,或者对企业技能水平低或者想要提升自己技能水平的员工进行培训与指导,让部分员工像职业院校学生一样到职业院校学习理论知识,再回到企业进行工作。这样,不仅能够使员工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相辅相成,还能够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其次,应该建立专门面向农民工的培训机构,政府或者行业企业应让农民工带薪培训,从而使他们的技能和职业素质得到提高。因此,现代学徒制应扩大面向的人口范围,充分发挥其在解决人口就业中的作用。
总之,我国现在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一的现代学徒制恰好给我国带来了一个机遇。但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刚刚起步,正处于探索时期,因此企业、学校和行业需要在政府领导下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有生,姜惠民.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3]张梅燕.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兼顾“校企生”三方利益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5(10):23-27.
[4]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77-83.
[5]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Skills. Apprenticeship Supplementary Tables:Table 8.2 [DB/OL]. [2011-02-08].http//www.Thedataservice.org.uk/statistics /statisticalfirstrelease/sfr_supplementary_tables/Apprenticeship_ sfr_ supplementary_ tables/.
[6]孙晓燕.试论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意义[J].职教论坛,2008(2):23-25.
(责任编辑:杨在良)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and Exploration on its Approaches
ZHANG Yu-gai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7, China)
Abstract: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widely used as a new form and training mod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foreign modern apprenticeship educational practice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learning from foreign modern apprenticeship experience,China has made some progress in some pilot schools and businesses. However, because our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in the exploration period and lacks appropriate experience, the domestic modern apprenticeship has produced many errors. Based 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abroad,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s in training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ubjects and objects, and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approaches to China’s modern apprenticeship from four aspects of system, teaching, enterprise and students.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misunderstanding; appro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