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敷和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87例观察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20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康复科 湖北 武汉 430060)
  【中图分类号】R2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396-01
   腰背肌筋膜炎又稱肌筋膜炎、肌纤维组织炎、软组织肌纤维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多由受凉、劳累、受伤、睡觉姿势异常等诱发,临床表现为腰背部持续疼痛,休息后疼痛减轻,劳累后疼痛加重,数周后可自行完全缓解,但也容易复发。腰背肌筋膜炎于中医属于“痹症”“腰痛”范畴,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是其内因,风寒湿邪是其外因,患者不论虚症与实症,都是脉络受阻,气血不通而致[1-2]。传统治疗上多给予中药熏洗、热敷、针灸、推拿、走罐和神灯照射、内服中药等治疗。现代西医多给予肌肉松弛剂、改善睡眠、抗炎等对症治疗。我们在2007年6月—2010年6月采用中药热敷和综合推拿治疗87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87例均符合腰背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9例,女38例;年龄25~60岁,平均42±10.5岁;病程5天~1年。
  1.2 中药热敷法:中药包制作方法:将川椒300克、薄荷100克和樟脑粉50克三种药物打碎混合一起装入一个棉布袋中(袋宽30cm,袋长42cm)封口,共制作2个同样的药包。
  中药包热敷方法:操作前将一个中药包放置于微波炉内加热3-4分钟,取出置于患处热敷,冷却后再换另一个从微波炉内加过热的中药包继续热敷,每次20分钟,每天1次。
  1.3 七经推拿法:患者取俯卧位,先将腰背部皮肤涂抹正红花油。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按下列顺序进行七经推拿:
  (1)治疗师站在患者头侧,用双手掌紧贴腰背部皮肤,以掌根部着力,从T1—L5脊椎部压推位于两侧背腰部的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大椎穴旁开1.5寸)和第二侧线经脉(大椎穴旁开3寸)数遍。
  (2)双掌重叠贴在T1棘突上,以掌根部着力从T1压推至L5,压推督脉经脉数遍。
  (3)双手拇指尖相对,拇指关节屈曲90°,其余四指伸直贴在两侧皮肤上辅助拇指发力,用双手拇指尖由大脊穴旁的T1水平夹脊穴向下压推至L5水平夹脊穴数遍。
  (4)双手拇指尖相对,拇指关节屈曲90°,,其余四指伸直贴在两侧皮肤上辅助拇指发力,用双手拇指从T1至L5压推足太阳膀胱经于背腰部两侧的第一侧线经脉数遍,再以同样的操作方法压推足太阳膀胱经于背腰部的第二侧线经脉数遍。
  (5)治疗师单上肢屈曲,用一只手的肘尖按压在一侧的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另一只手的五指分开,用该手虎口抵在操作手的前面肘尖部,以控制压推方向。两手配合,用肘尖从T1到L5水平压推一侧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经脉1-3遍。再用同样方法压推另一侧第一侧线经脉1-3遍,然后再用单手掌根部发力压推另一侧。从臀部开始压推至后踝部的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数遍,再用同样方法压推另一侧下肢。
  (6)点穴法:术者用双手拇指尖同时环形按揉双侧肩井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膏盲穴、双侧天宗穴、双侧肝腧穴、双侧脾腧穴、双侧环跳穴、双侧委中穴、双侧承山穴及双侧昆仑穴。
  (7)最后用手以掌侧击法、掌拍打法交替叩击背腰部、臀部和双下肢数遍。
  (8)手法结束后,患者平卧休息5-10分钟。
  每次推拿20分钟,每天1次。虚证者推拿3天休息1天,再接着推拿4天为一疗程;实证者推拿4天休息1天,再接着推拿4天为一疗程。
  2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随访半年内,患者在劳累、天气变化等条件下偶有酸胀不适感;有效: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 但提重物、劳累或天气变化时酸痛不适感明显;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3-4]
  3 治疗结果
  痊愈39例, 占44.82%; 显效32例,占36.78%;有效11例,占12.65%;无效5例, 占5.75%。
  4 讨论
  西医理论认为:腰背肌筋膜炎是病变部位肌肉和筋膜在劳累、受寒和/或外伤下发生水肿渗出、纤维性变、粘连及挛缩所致[3]。针对这一病理生理过程,笔者采用川椒活血止痛、祛散风寒,薄荷疏散风热,樟脑温散止痛消炎。为增强治疗效果,将三种中药混合配置并加热,予以热敷,以期达到扩张毛细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性代谢产物吸收的治疗效果,从而缓解疼痛,修复局部受损组织。
  中医理论认为:肩背肌筋膜炎属“痹证”范畴,寒凝湿滞影响气血运行,气行于脉外,血行于脉内,寒则血行迟缓,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湿在经脉则痹阻,表现为筋骨痛和腰痛[4]。生理状态下,全身经络舒展畅通,气血自如运布全身。一旦受损则气滞血淤,不通则痛。循经推运法可通过刺激经络,疏通血运,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移除炎性致痛产物,促进新陈代谢,达到活血化淤止痛的效果[5]。足太阳膀胱经主治腰疼并与肾相表里,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以治脏病为主,足太阳膀胱经第二侧线以治腑病为主。督脉为诸阳之汇,通行阳气,夹脊穴为经外奇穴,笔者采用“七经推拿”综合推拿治疗,以达到平衡阴阳、活血行气,温经通络,消炎止痛之功效。
  另外,采用点穴法,环形按揉双侧肩井穴、双侧肺俞穴、双侧天宗穴等穴位,以达到舒经活络、强筋健骨、驱风散湿、补肝肺、温肾驱寒之功效[6]
  笔者通过中药热敷配合“七经推拿”综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25%,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该方法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奎. 背肌筋膜炎综合治疗效果观察.颈腰痛杂志,2002,23(2):158.
  [2] 左晓峰. 中药酊剂外治腰背肌筋膜炎61 例. 颈腰痛杂志,1999,20(4):326.
  [3] 樊延强. 走罐配合手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5):122.
  [4] 赵礼明. 推拿加点穴治疗颈肩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体会.按摩与导引,2006,135:33.
  [5] 高德森,衷长云. 循经推运治疗腰背部疼痛.中国水电医学,2002,4:213-214.
  [6] 崔武占. 推拿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 按摩与导引,2007,149:23.
  
其他文献
期刊
(广州市正骨医院 广州 510120)   【摘要】目的:评估奇正消痛贴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挫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220例急性软组织挫伤的患者按照1: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予奇正消痛贴膏于患处外敷;对照组110例,扶他林乳胶剂局部外用。结果:治疗组107例完成试验,总有效率为91.6%,过敏率2.7%;对照组109例完成试验,总有效率为80.7%,过敏率0.9%
期刊
(河南洛阳市中心医院 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辅助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进入产程活跃期单胎初产妇240例随机分为A组(8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辅助舒芬太尼;B组(80例)硬膜外无痛分娩;C组(80例)对照组自然分娩。观察三组产妇的产程进展情况、母体血儿茶酚胺含量、VAS评分、宫缩、分娩方式百分比及胎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的镇痛
期刊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放射科 广西 柳州 545005)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改造的组合式DR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自愿50例病人用GEXQ/I型DR和MULTIX型(西门子)X线机+Carestream DRX-1 System的组合式DR进行胸部正侧摄片检查。对比两组图像在PACS系统顺利传送与存储、照片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 两组图像同样全部能在PACS系统顺利传送
期刊
(重庆市公安消防总队医队 404100)  【摘要】目的:探讨B超检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B超检测25例羊水过少和25例羊水正常的足月妊娠妇女的羊水量,并比较两组妊娠妇女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羊水过少组与羊水正常组相比,两组之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超技术诊断羊水过少的妊娠妇女应该引起重视,羊水过少可影响围生儿的预
期刊
(重庆市肺科医院 400020)  【摘要】护理对提高经皮肺活检穿刺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减轻对肺活检穿刺的担忧和恐惧感,是患者积极配合检查的前提;术中的心理护理和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是穿刺成功的前提;术后的心理护理和并发症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障。  【关键词】肺活检穿刺 ; CT引导;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