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学习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自主、合作的机会。合作成员通过合作从对方那里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增强个人责任感。
我们有很多的教师也都充分地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佳。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结合别人的说法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1.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给学生合理分组
在组建小组时,分组应考虑到学生的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因素,组内一般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依据自愿组合原则,一般以4—6人为一组,教师一定要注意小组组员结构的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合理性,这是实现小组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2.让学生熟练掌握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3.明确讨论的目的和问题
首先,教师应对讨论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得出的结论并不是重要的,重要是学生在讨论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讨论的核心是设定的讨论问题要恰当。教师在设计讨论活动时要认真选材,提出的任务和问题要适合讨论活动的开展。小组讨论的问题应与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紧密联系,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
再次,讨论的话题需要精心策划。教师不仅需要考虑讨论主要话题,还要考虑次要话题等相关内容。当学生对讨论产生消极态度时,教师要给予提示和启发,才能使讨论能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应在讨论中担任指导者的角色,让学生知道,讨论就是一种情感交流,每个人的发言都是有价值的,都应得到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使讨论顺利进行。另外,在听取汇报时,尽量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汇报,也可以在时间不允许时,要把未做汇报的小组安排在下一次汇报本次的内容,小组之间积极的竞争对小组讨论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最后,讨论问题的难易度要恰当。小组讨论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首先,教师所设计的讨论内容要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相联系,要保证内容不难,同时也不要太简单。其次,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要消除学生害怕出错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等顾虑,应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另外,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围绕任务的中心内容积极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
4.要发扬民主,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改变自己的角色,应成为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供建议和意见,但不要代替学生完成任务。另方面,教师应关注每一名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要鼓励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参与讨论,大胆发言。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它也有许多弊端,所以,在合作学习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
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如果问及为什么要改变座位方式,却说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如: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举手如林时;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当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群策群力时。
2.讨论实施中的问题
在小组讨论中,忽视话题策划环节。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认为把讨论的话题交给学生就可以了。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角色和社交礼节的指导。还有可能听取汇报不充分,在小组讨论活动结束后,有的教师只选择平时表现突出或自愿汇报的小组向全班汇报,使得那些没有机会汇报的小组被忽视,会影响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以上这些就是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理解,谈得不够具体,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学习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自主、合作的机会。合作成员通过合作从对方那里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增强个人责任感。
我们有很多的教师也都充分地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佳。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结合别人的说法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1.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给学生合理分组
在组建小组时,分组应考虑到学生的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因素,组内一般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依据自愿组合原则,一般以4—6人为一组,教师一定要注意小组组员结构的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合理性,这是实现小组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2.让学生熟练掌握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3.明确讨论的目的和问题
首先,教师应对讨论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得出的结论并不是重要的,重要是学生在讨论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讨论的核心是设定的讨论问题要恰当。教师在设计讨论活动时要认真选材,提出的任务和问题要适合讨论活动的开展。小组讨论的问题应与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紧密联系,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
再次,讨论的话题需要精心策划。教师不仅需要考虑讨论主要话题,还要考虑次要话题等相关内容。当学生对讨论产生消极态度时,教师要给予提示和启发,才能使讨论能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应在讨论中担任指导者的角色,让学生知道,讨论就是一种情感交流,每个人的发言都是有价值的,都应得到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使讨论顺利进行。另外,在听取汇报时,尽量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汇报,也可以在时间不允许时,要把未做汇报的小组安排在下一次汇报本次的内容,小组之间积极的竞争对小组讨论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最后,讨论问题的难易度要恰当。小组讨论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首先,教师所设计的讨论内容要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相联系,要保证内容不难,同时也不要太简单。其次,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要消除学生害怕出错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等顾虑,应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另外,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围绕任务的中心内容积极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
4.要发扬民主,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改变自己的角色,应成为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供建议和意见,但不要代替学生完成任务。另方面,教师应关注每一名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要鼓励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参与讨论,大胆发言。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它也有许多弊端,所以,在合作学习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
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如果问及为什么要改变座位方式,却说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如: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举手如林时;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当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群策群力时。
2.讨论实施中的问题
在小组讨论中,忽视话题策划环节。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认为把讨论的话题交给学生就可以了。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角色和社交礼节的指导。还有可能听取汇报不充分,在小组讨论活动结束后,有的教师只选择平时表现突出或自愿汇报的小组向全班汇报,使得那些没有机会汇报的小组被忽视,会影响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以上这些就是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理解,谈得不够具体,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