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cj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一、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
  
  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的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有自由驰骋、自由表现的机会。
  要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心理自由,从而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以及营造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我提倡“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力。
  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和信任带入课堂,在足够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二、鼓励质疑问难,勇于创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教师的点拨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称象》一文时,教师启发:你们能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变一变?因为搬运石头又费时又费力,你们能给曹冲出个更好的主意吗?一石激起层层浪,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水代替石头;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泥土代替石头;有的学生还认为用岸上的人称象,因为听从指挥,即省时又省力。这位学生的想法多富有创意。尽管曹冲的做法在当时就是创新,但我们还应鼓励学生敢于向先进经验挑战,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创新中发展、完善的。
  
  三、开启求异思维,促进创新
  
  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展开争论,不能满足一个答案,教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求得多种结论或答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引导学生思考:乌鸦的办法挺好的,你能想出其它办法让乌鸦也能喝到水吗?有的学生说:“找来一根空心草的杆子,伸入瓶子,就像我喝可乐一样。”有的学生说:“捡个塑料袋,把水倒到塑料袋里,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学生纷纷发言,创造思维的火花自然迸发出来了。
  
  四、启发创造思维,自主创新
  
  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期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后,可设疑延伸想象:“如果乌鸦再找到一片肉,狐狸又想得到这片肉,情况会怎样?”同学们思维活跃,纷纷争着发言。有的说:“狐狸故伎重演,加倍奉承乌鸦,乌鸦吸取了上一次教训,不再理睬,狐狸只好夹着尾巴灰溜溜地爬进洞里去了。”有的说:“狐狸先说好话,乌鸦毫不理睬,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随即破口大骂起来,诬陷乌鸦偷人家的东西,迫害小麻雀,造小白兔的谣言……”这时乌鸦沉不住了,立即还击:“你这是胡说!”刚一张口,肉片就掉到狐狸的嘴里……这位同学的想法多富有创意,他冲破了定势思维的束缚,迈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点燃了创新意识的火花。象这样在教师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对知识理解得就会更透彻,思想和思维都能得到升华。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立活动和实践创造的天地。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其他文献
记得在十多年前,我在一个比较偏僻的中学教书,担任一个初三班级的班主任。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老师们大都是每月只拿六、七十元的工资,刚出道的我每月工资只有四十五元,生活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作为乡村的孩子,连不多的学费都十分难交,更别说还有什么零花钱用了。对于许多爱好学习的孩子,几本教科书如何能满足他们如饥似渴的学习欲望?不少学生一到假期便想方设法去本镇的书店看书,这种精神使初为人师的我震动很大,我总是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悬念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一节课,学生是否感兴趣与导课有直接的关系,导好课不仅能紧紧抓住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利用挂图、音乐等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以挂图设置悬念导入。挂图直观形象,不仅有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唤起其求知欲的魅力,还可以
期刊
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文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涵着大量的人文内涵。然而由于受到现代消费主义思潮的侵袭,目前我们的学生往往思想单纯、生活单调,缺乏基本的文化底蕴。因此,如何继承和发扬古圣先贤的智慧精华,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人生根基,从而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与行为,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课题之一。    一、经典诗文教育
期刊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我们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强化了德育工作,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思想潮流对未成年人不断浸染,学校德育工作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切合实际的做法,如忽视学生生命发展的状态,德育目标隔离于鲜活的现实生活、脱离青少年成长的需求,知行脱节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
期刊
“教育是一种最具人文关怀的事业和人类活动,其根本的价值是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是针对少部分学生,而是惠及每个学生,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教育的差异性。”因此,“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成了我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原则。  我从事乡镇初中班主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已经超过十六年了,直接由我培养进入社会的学生已达数百人,他们当中有学习的佼佼者而成为研究生的,也有从政为民服务的政府官员,也不缺少教
期刊
【摘要】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无处不在,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可以实施美育。本文通过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朗读环节来实施美育,通过不同文体的朗读,使学生能够体会出作品的声律美、意境美以及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美育 音律美 意境美 节奏韵律    我们知道,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无处不在,或词语句子,或片断结构、或节奏韵律等等,处处都闪着美的光华。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实施美育。  语文教学过
期刊
新《课程林准》建议,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有“重视一方,忽视另一方”的教学思想是错误的。如何发挥古诗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我在教学实践上探索出一种古诗阅读教学思路,即以“读”为主线,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分层次阅读,由浅入深地鉴赏,形成“预习——范读——译读——品读——鉴读”的教学思路。现以《使至塞上》为例讲述。   
期刊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5岁至18岁之间,这是人生极为重要的关键时期。学生个体无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学生的生理迅速发展最明显的表征是性成熟的开始。生理发展和性成熟促进中学生“成人感”和“独立感”的出现。高中学生在男女之间的感情方面,也随着生理发育而逐渐发展起来,开始对异性感兴趣,有接近异性的倾向和愿望。但是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有其特征,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强烈、需要强烈,他们易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我们教育思想一次伟大的解放,它的现实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本身。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
期刊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实现快乐作文。    一、平等对话,激活写作兴趣    人们一般都有这样的经验:几个人凑在一起,可以就一个话题或多个话题聊上一个通宵。这种现象并不局限于大人,也包括小孩: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