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曾经这样说过。而创新思维的点滴火花,正是被人类的“想象”所触发而迸溅产生的。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一个个充满想象的活生生的个体,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老师,理应创设各种情境,贯彻培养学生想象与创新能力的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而营造良好的环境。本文拟就初中数学教育的特点、目标,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三大方面展开论述;整个过程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反映出现代教育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影响。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教育;创新兴趣
数学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使所有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得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增长知识又发展能力,变抽象为直观。这是每个教师所应倡导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更是学生数学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所必需的学习情境,也是创新的主要标志之一。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前提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作为初中教师首先要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创新教育不等于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不等同于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进入另一个极端。所谓创新是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教师的创新意识,要改变以纯粹的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而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培养兴趣,趣中学知。初中学生正处于对新知识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充满好奇心的年龄阶段,总想弄清楚要学的是什么东西。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也是求知欲的基础。
一个人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是一定可以想尽各种办法来干好这件事的;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若被充分激发,那他的学习过程将充满了动力、充满了快乐的。数学学习中有许多问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七桥问题”、“黄金分割”、“哥德巴赫猜想”、“回环数问题”等,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能充分了解到数学知识中的有趣问题,能充分认识到数学美,充分了解到数学对现实生活的服务功能。数学学习本身就包含有一些相对枯燥、甚至是一番痛苦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要想出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乐观的面对这些过程,使他们学习时感觉苦中有乐,充满想象与“盼望”。当一个学生用他丰富的想象力独立完成了一道相当难度的几何证明题时,你能体会到他内心的喜悦吗?他必将以更大的兴趣、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2.鼓励疑问,激励发展。
陶行知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笔者在讲授新课时总让学生在课下预习,将不懂得地记下来。上课前先让同学们说说有哪些疑问,把握学生的思维难点和歧见,老师上课也有重点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上课过程中也鼓励学生提问,鼓励生生间讨论,最后老师总结,不同学生的疑点总合起来就会把问题看得全面透彻,让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避免以前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害怕、学习被动的行为,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数学学习中常用的“猜想”、“探究”、“推理”实际上就是“想象”在数学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创造性思维又叫创新思维。它是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能超越传统的习惯思维的束缚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必须有创造性的想象的参与。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协调好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千方百计的通过各种手法、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维、肯动脑筋、力争有所“突破”,使之放射出“创造性思维”的光芒。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关键
1.根据学生特点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利用10多岁学生们的好奇心强,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兴趣源于思考,而思考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因兴趣而学,因乐趣思考,因好奇提出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利用科学知识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鼓励同学多看《十万个为什么》、《数理化奥林匹克》之类的科学书籍,在自然的领域里扩大学生的视野,能够让他们串联起各种知识,经常给学生讲解一定的常识定理,一定要结合实际。多给学生讲些科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科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鼓励学生形成崇高的科学理想。
3.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初中时代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张扬的阶段,个性发展、好胜心强是典型,合理的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多鼓励少批评,多讲解少训斥,多引导少遏制,不要让学生出现抵触心理,作为初中老师多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自己有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三、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时,按照以上要求,精心备课,合理、有效、充分地安排课堂45分钟。只有这样,才能把素质教育要求的培养学生的能力落到实处,才能完成一名教师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教育;创新兴趣
数学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使所有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得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增长知识又发展能力,变抽象为直观。这是每个教师所应倡导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更是学生数学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所必需的学习情境,也是创新的主要标志之一。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前提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作为初中教师首先要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创新教育不等于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不等同于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进入另一个极端。所谓创新是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教师的创新意识,要改变以纯粹的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而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培养兴趣,趣中学知。初中学生正处于对新知识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充满好奇心的年龄阶段,总想弄清楚要学的是什么东西。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也是求知欲的基础。
一个人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是一定可以想尽各种办法来干好这件事的;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若被充分激发,那他的学习过程将充满了动力、充满了快乐的。数学学习中有许多问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七桥问题”、“黄金分割”、“哥德巴赫猜想”、“回环数问题”等,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能充分了解到数学知识中的有趣问题,能充分认识到数学美,充分了解到数学对现实生活的服务功能。数学学习本身就包含有一些相对枯燥、甚至是一番痛苦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要想出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乐观的面对这些过程,使他们学习时感觉苦中有乐,充满想象与“盼望”。当一个学生用他丰富的想象力独立完成了一道相当难度的几何证明题时,你能体会到他内心的喜悦吗?他必将以更大的兴趣、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2.鼓励疑问,激励发展。
陶行知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笔者在讲授新课时总让学生在课下预习,将不懂得地记下来。上课前先让同学们说说有哪些疑问,把握学生的思维难点和歧见,老师上课也有重点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上课过程中也鼓励学生提问,鼓励生生间讨论,最后老师总结,不同学生的疑点总合起来就会把问题看得全面透彻,让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避免以前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害怕、学习被动的行为,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数学学习中常用的“猜想”、“探究”、“推理”实际上就是“想象”在数学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创造性思维又叫创新思维。它是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能超越传统的习惯思维的束缚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必须有创造性的想象的参与。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协调好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千方百计的通过各种手法、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维、肯动脑筋、力争有所“突破”,使之放射出“创造性思维”的光芒。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关键
1.根据学生特点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利用10多岁学生们的好奇心强,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兴趣源于思考,而思考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因兴趣而学,因乐趣思考,因好奇提出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利用科学知识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鼓励同学多看《十万个为什么》、《数理化奥林匹克》之类的科学书籍,在自然的领域里扩大学生的视野,能够让他们串联起各种知识,经常给学生讲解一定的常识定理,一定要结合实际。多给学生讲些科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科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鼓励学生形成崇高的科学理想。
3.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初中时代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张扬的阶段,个性发展、好胜心强是典型,合理的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多鼓励少批评,多讲解少训斥,多引导少遏制,不要让学生出现抵触心理,作为初中老师多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自己有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三、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时,按照以上要求,精心备课,合理、有效、充分地安排课堂45分钟。只有这样,才能把素质教育要求的培养学生的能力落到实处,才能完成一名教师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