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河北衡水中学事件目前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类事件身上体现了测试对教学带来的负面反拨效应,我国以高考为代表的测试已引起不容忽视的负面反拨效应, 一定程度上对教学和人才成长造成消极影响。高考出现负面的反拨效应源于其测试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不一致,应该努力减少高考的负面反拨效应。河北衡水高中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应该考虑对其进行改革。
【关键词】高考; 反拨效应; 负面作用; 衡水二中
一、引言
测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测试服务于学习与教学,测试带来的信息反馈又反过来指导教学过程。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这种影响被称为反拨效应。测试的反拨效应可能是积极的或正面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或负面的,二者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大为不同。在我国,有研究发现测试的负面反拨效应已经影响到了教育和学习的各个环节和因素。比如高考,作为我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测试之一,对中学的教与学都有极大的反拨效应。
二、河北衡水二中事件
据河北青年报官方微博2015年4月20号报道,有网友微博发布衡水二中照片显示,教学楼每层都装上了密封的铁栏杆,该网友称,“大衡水的中学为了不让学生跳楼,真是下血本了”。另有网友也在微博发图证实,称没看错,这里是衡水二中,为了防止学生跳楼,改造成和“监狱”没什么两样。此前中国网报道,2015年3月29日清晨5点半,衡水二中高三学生许某在学校跳楼身亡,而且校方在孩子跳楼以后没有及时通知家长,快8点了才通知。此外,2014年10月份,该校还有一名高三女生跳楼身亡。
以衡水二中等中学为代表的教育模式曾引发争议,他们被冠以“高考加工厂”、“高中生集中营”等头衔。而且河北越来越多的中学都开始以衡水中学为师,效仿其模式,对学生进行严格军事化管理。高中校园竟然变成了“超级高考工厂”,从“学校”进化到“工厂”,每年6月学生的高考成绩俨然成了“流水线产品”,究其原因,是为了能够赢得高考这场战役。
三、出现高考负面反拨作用的原因
高考是我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测试之一。很多家长学生都认为高考决定了人生的一个关键选择,能否通过高考进入名校直接决定以后人生是否辉煌。这种想法催生着高考越来越多的作为“应试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的存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高考出现这样负面的反拨效应究其原因,还是源于其测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的不一致。Alderson&Wall(1993)指出,某项考试产生负面的反拨效应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该项考试所测试的内容并不是师生愿意教和学的东西。这样的现象说明该项考试没有很好地体现教学原理和课程目标。Heaton(1990)认为好的考试会对教学产生正面的反拨效应,不好的考试就会产生负面的反拨效应。由此看来,河北衡水二中以高考大纲而不是课程要求为教学目标,便是脱离了教学的本质。
四、高考负面反拨作用的体现
首先,衡水中学们的教学内容被缩减了。学校的教学只集中在与考试有关的内容,或者使用一些帮助学生考试的教材,把考试机制等同于教学机制,这是对教学大纲的一种歪曲。师生在本该授课的课堂时间大量做服务于考试的习题,导致学生们学到的不是知识而是应试技巧。亓鲁霞(2007)发现高考英语考试设立短文改错题型后,学生们并没有像考试的设计者所期待的那样去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相反,他们更愿意去学习针对该题型的考试技巧、开展大量的备考活动。这些现象反映了师生们更看重考试的结果而非学习和掌握知识。
其次,考分污染现象的出现。考分污染(test score pollution)指的是任何影响考试分数真实性的因素,就衡水中学而言,体现在教师教授学生考试技巧、有意缩小考试范围等等。Haladyna等人(1991)认为考分污染有可能会导致考分提高或降低,但是这种分数的变化与考试本身的结构是没有关系的。此外,不恰当的考试管理方式也会导致考分污染。例如,为了取得高平均分,在考试当天不让成绩差的学生参加考试;干扰考生答题(给考生提示或者告诉考生答案)。考分污染的现象说明了反拨效应是由考试引起的“一系列与人和环境有关的现象”。
再者,考试焦虑的增长。如果学校强调考试的结果很重要,考生就会对考试感到焦虑。Ferman(2004)在研究中发现中等水平的学生所经历的焦虑度是最高的,因为他们在准备考试时所付出的努力最多,对考试的期望也最高。考试的风险与学生的焦虑度成正比。Shohamy等人(1996)在调查了以色列的英语考试的反拨效应后发现,对于此项考试,学生们都表现出了高度的焦虑感,因为考试的结果将会决定他们是否能上大学甚至能否找到工作。这个研究结果和衡水中学们是一致的。过去我国的高考也一直强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考定终身”,这些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把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然而,过于看重考试结果的心理反而影响学生们在考试中的正常发挥。
五、结论
在如今高考大改革的背景下,河北衡水中学们却依然坚持陈旧的教育范式,引人瞩目。它们的问题在于把高考当做了衡量一切的标准,而高考和其他测试一样,其本质是为了服务指导教学。过去把高考看的过份重要,学生、家长、老师、学校乃至社会都围着高考这个“指挥棒”转,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高考带来的负面反拨效应。然而应试教育只属于过去,如今颁发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使得高中老师上课不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上课时候“问题”多起来了;高考不是“一考定终身”;录取也不仅仅只看分数了。这一系列改革都旨在消除高考带来的负面反拨效应,提高高考正面反拨效应的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考最终会回归其本质,作为服务于教学的测试,造福广大师生。
参考文献
[1] 高见.语言测试负面反拨效应的根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
[2] 雷磊,藏瑾.超级高考工厂—衡水中学的“封神”之路.[J].南方周末.2013
[3] 万维钢.高中是个把人分类的机器.[J].中国青年报,2015
[4] 王淑萍.新课标下高考对高中英语教与学的反拨作用.[D].2008
[5] 黄大勇,金桂林.语言测试对教学的反拨效应.[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6] 李蓂.一些现行外语测试的负面反拨效应剖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
[7] 亓鲁霞. 高考英语的期望后效与实际后效——基于短文改错题的调查[J]. 2007
附:
通讯作者:姚漓洁
简介:姚漓洁,女,1962年8月出生,副教授,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广西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资助,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主持和参加广西教育厅课题1项,省厅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教材2部。
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大学英语教学、语言与文化。
第一作者:雍佳
简介:雍佳,女,1992年10月出生,研究生在读。
邮编:541006
【关键词】高考; 反拨效应; 负面作用; 衡水二中
一、引言
测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测试服务于学习与教学,测试带来的信息反馈又反过来指导教学过程。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这种影响被称为反拨效应。测试的反拨效应可能是积极的或正面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或负面的,二者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大为不同。在我国,有研究发现测试的负面反拨效应已经影响到了教育和学习的各个环节和因素。比如高考,作为我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测试之一,对中学的教与学都有极大的反拨效应。
二、河北衡水二中事件
据河北青年报官方微博2015年4月20号报道,有网友微博发布衡水二中照片显示,教学楼每层都装上了密封的铁栏杆,该网友称,“大衡水的中学为了不让学生跳楼,真是下血本了”。另有网友也在微博发图证实,称没看错,这里是衡水二中,为了防止学生跳楼,改造成和“监狱”没什么两样。此前中国网报道,2015年3月29日清晨5点半,衡水二中高三学生许某在学校跳楼身亡,而且校方在孩子跳楼以后没有及时通知家长,快8点了才通知。此外,2014年10月份,该校还有一名高三女生跳楼身亡。
以衡水二中等中学为代表的教育模式曾引发争议,他们被冠以“高考加工厂”、“高中生集中营”等头衔。而且河北越来越多的中学都开始以衡水中学为师,效仿其模式,对学生进行严格军事化管理。高中校园竟然变成了“超级高考工厂”,从“学校”进化到“工厂”,每年6月学生的高考成绩俨然成了“流水线产品”,究其原因,是为了能够赢得高考这场战役。
三、出现高考负面反拨作用的原因
高考是我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测试之一。很多家长学生都认为高考决定了人生的一个关键选择,能否通过高考进入名校直接决定以后人生是否辉煌。这种想法催生着高考越来越多的作为“应试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的存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高考出现这样负面的反拨效应究其原因,还是源于其测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的不一致。Alderson&Wall(1993)指出,某项考试产生负面的反拨效应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该项考试所测试的内容并不是师生愿意教和学的东西。这样的现象说明该项考试没有很好地体现教学原理和课程目标。Heaton(1990)认为好的考试会对教学产生正面的反拨效应,不好的考试就会产生负面的反拨效应。由此看来,河北衡水二中以高考大纲而不是课程要求为教学目标,便是脱离了教学的本质。
四、高考负面反拨作用的体现
首先,衡水中学们的教学内容被缩减了。学校的教学只集中在与考试有关的内容,或者使用一些帮助学生考试的教材,把考试机制等同于教学机制,这是对教学大纲的一种歪曲。师生在本该授课的课堂时间大量做服务于考试的习题,导致学生们学到的不是知识而是应试技巧。亓鲁霞(2007)发现高考英语考试设立短文改错题型后,学生们并没有像考试的设计者所期待的那样去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相反,他们更愿意去学习针对该题型的考试技巧、开展大量的备考活动。这些现象反映了师生们更看重考试的结果而非学习和掌握知识。
其次,考分污染现象的出现。考分污染(test score pollution)指的是任何影响考试分数真实性的因素,就衡水中学而言,体现在教师教授学生考试技巧、有意缩小考试范围等等。Haladyna等人(1991)认为考分污染有可能会导致考分提高或降低,但是这种分数的变化与考试本身的结构是没有关系的。此外,不恰当的考试管理方式也会导致考分污染。例如,为了取得高平均分,在考试当天不让成绩差的学生参加考试;干扰考生答题(给考生提示或者告诉考生答案)。考分污染的现象说明了反拨效应是由考试引起的“一系列与人和环境有关的现象”。
再者,考试焦虑的增长。如果学校强调考试的结果很重要,考生就会对考试感到焦虑。Ferman(2004)在研究中发现中等水平的学生所经历的焦虑度是最高的,因为他们在准备考试时所付出的努力最多,对考试的期望也最高。考试的风险与学生的焦虑度成正比。Shohamy等人(1996)在调查了以色列的英语考试的反拨效应后发现,对于此项考试,学生们都表现出了高度的焦虑感,因为考试的结果将会决定他们是否能上大学甚至能否找到工作。这个研究结果和衡水中学们是一致的。过去我国的高考也一直强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考定终身”,这些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把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然而,过于看重考试结果的心理反而影响学生们在考试中的正常发挥。
五、结论
在如今高考大改革的背景下,河北衡水中学们却依然坚持陈旧的教育范式,引人瞩目。它们的问题在于把高考当做了衡量一切的标准,而高考和其他测试一样,其本质是为了服务指导教学。过去把高考看的过份重要,学生、家长、老师、学校乃至社会都围着高考这个“指挥棒”转,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高考带来的负面反拨效应。然而应试教育只属于过去,如今颁发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使得高中老师上课不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上课时候“问题”多起来了;高考不是“一考定终身”;录取也不仅仅只看分数了。这一系列改革都旨在消除高考带来的负面反拨效应,提高高考正面反拨效应的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考最终会回归其本质,作为服务于教学的测试,造福广大师生。
参考文献
[1] 高见.语言测试负面反拨效应的根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
[2] 雷磊,藏瑾.超级高考工厂—衡水中学的“封神”之路.[J].南方周末.2013
[3] 万维钢.高中是个把人分类的机器.[J].中国青年报,2015
[4] 王淑萍.新课标下高考对高中英语教与学的反拨作用.[D].2008
[5] 黄大勇,金桂林.语言测试对教学的反拨效应.[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6] 李蓂.一些现行外语测试的负面反拨效应剖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
[7] 亓鲁霞. 高考英语的期望后效与实际后效——基于短文改错题的调查[J]. 2007
附:
通讯作者:姚漓洁
简介:姚漓洁,女,1962年8月出生,副教授,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广西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资助,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主持和参加广西教育厅课题1项,省厅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教材2部。
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大学英语教学、语言与文化。
第一作者:雍佳
简介:雍佳,女,1992年10月出生,研究生在读。
邮编:5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