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从改革中得益的民众的参与,就是改革有效推进的决定性力量。总体性改革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也需要民众、尤其是新兴中产阶级自下而上的广泛参与。上下合力,总体性改革才有成功之可能。
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临近,高层频繁释放出种种明确信号,告诉中国民众和全世界,中国将启动一场规模空前的总体性改革:
10月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指出,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他告诉参会者,中国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总的是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习近平列举了将要展开的若干领域改革之基本方向。
10月23日,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时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做出总体部署。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活力。
国务院方面,李克强不仅多次宣示改革决心,更采取实质性改革措施,最为重要的是10月25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10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明确指出,下个月将召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这一轮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空前的。
从高层上述公开讲话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信息:
第一,高层对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有清醒认识。如习近平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在进行深刻的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降。而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社会的稳定端赖于经济高增长。经济增速下降,意味着社会风险加大。高层对此有清醒判断。
第二,要避免风险成为危险,只能依靠改革。如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中所说,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改革开放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创造活力。高层已有改革之坚定决心。
第三,高层已经明确而再三指出,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将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制定“总体方案”。这两个词是值得关注的,多少年来已经没有出现过如此果决的政治用词。
过去三十多年间,中国已发生过两轮深刻的改革。第一轮在80年代,这轮改革是比较全面的,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第二轮起步于90年代初,这轮改革也是比较深刻的,它带动了意识形态、经济体制的一次根本变化。
然而,进入新世纪,人们虽然听到了“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这样的判断,改革的进展仍然低于执政党和社会发展的期待。幸运的是,十年来,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改革所带来的新制度不断地释放中国人的潜力。因此,中国仍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和较稳定的社会秩序。
最近两年,情势已有逆转态势。因未改革之旧制度牵掣,新制度运转不畅,二三十年来改革的红利渐渐枯竭。如果没有新的改革输入活力,中国经济增长就会出现大麻烦,而这立刻会牵动社会、政治稳定。
就此而言,改革势在必行。但新一届领导人在上任不到一年,就公开表达总体性改革之决心,仍然相当令人瞩目。由此可见新领导层之从容、自信。这种自信既有政治上的,也有知识上的。
在政治上,新一届领导人对于中国的潜力有充分的把握。中国过去三十年来的巨变已证明了这一点。
在知识上,这一届党政领导人普遍接受过较好的现代教育,对市场和现代社会、政治所需要之基本制度有深切了解。前两轮改革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本届党政领导人知道向什么方向改革,“总体部署”“总体方案”等说法表明,本轮改革将有一个完整方案。同时,本届党政领导人均深度参与前两轮改革,积累了丰富的“改革政治”之经验。也就是说,他们知道怎么进行改革。
这样的自信让人们可以期待一场空前的总体性改革。不过,既然是总体性改革,必然涉及广泛领域,也难免遭遇严重阻力。而此时,能从改革中得益的民众的参与,就是改革有效推进的决定性力量。总体性改革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也需要民众、尤其是新兴中产阶级自下而上的广泛参与。上下合力,总体性改革才有成功之可能。
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临近,高层频繁释放出种种明确信号,告诉中国民众和全世界,中国将启动一场规模空前的总体性改革:
10月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指出,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他告诉参会者,中国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总的是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习近平列举了将要展开的若干领域改革之基本方向。
10月23日,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时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做出总体部署。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活力。
国务院方面,李克强不仅多次宣示改革决心,更采取实质性改革措施,最为重要的是10月25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10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明确指出,下个月将召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这一轮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空前的。
从高层上述公开讲话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信息:
第一,高层对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有清醒认识。如习近平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在进行深刻的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降。而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社会的稳定端赖于经济高增长。经济增速下降,意味着社会风险加大。高层对此有清醒判断。
第二,要避免风险成为危险,只能依靠改革。如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中所说,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改革开放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创造活力。高层已有改革之坚定决心。
第三,高层已经明确而再三指出,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将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制定“总体方案”。这两个词是值得关注的,多少年来已经没有出现过如此果决的政治用词。
过去三十多年间,中国已发生过两轮深刻的改革。第一轮在80年代,这轮改革是比较全面的,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第二轮起步于90年代初,这轮改革也是比较深刻的,它带动了意识形态、经济体制的一次根本变化。
然而,进入新世纪,人们虽然听到了“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这样的判断,改革的进展仍然低于执政党和社会发展的期待。幸运的是,十年来,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改革所带来的新制度不断地释放中国人的潜力。因此,中国仍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和较稳定的社会秩序。
最近两年,情势已有逆转态势。因未改革之旧制度牵掣,新制度运转不畅,二三十年来改革的红利渐渐枯竭。如果没有新的改革输入活力,中国经济增长就会出现大麻烦,而这立刻会牵动社会、政治稳定。
就此而言,改革势在必行。但新一届领导人在上任不到一年,就公开表达总体性改革之决心,仍然相当令人瞩目。由此可见新领导层之从容、自信。这种自信既有政治上的,也有知识上的。
在政治上,新一届领导人对于中国的潜力有充分的把握。中国过去三十年来的巨变已证明了这一点。
在知识上,这一届党政领导人普遍接受过较好的现代教育,对市场和现代社会、政治所需要之基本制度有深切了解。前两轮改革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本届党政领导人知道向什么方向改革,“总体部署”“总体方案”等说法表明,本轮改革将有一个完整方案。同时,本届党政领导人均深度参与前两轮改革,积累了丰富的“改革政治”之经验。也就是说,他们知道怎么进行改革。
这样的自信让人们可以期待一场空前的总体性改革。不过,既然是总体性改革,必然涉及广泛领域,也难免遭遇严重阻力。而此时,能从改革中得益的民众的参与,就是改革有效推进的决定性力量。总体性改革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也需要民众、尤其是新兴中产阶级自下而上的广泛参与。上下合力,总体性改革才有成功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