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飞跃这红尘永相随等到秋风尽秋叶落成堆能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2004年即将过去的这个年末,在这个据说30多年前才有过的寒冬里,这首《两只蝴蝶》唱火了大街小巷,走在哪里都能听到它动人的旋律,随着这首歌的唱响,原唱歌手庞龙的身影展现在众人面前。
开学童蒙是样板戏
庞龙,1971年生人,祖籍辽宁省阜新市。听庞龙姐姐说,庞龙小时候属于那种性格上稍有些内向的孩子,也不调皮捣蛋,就是喜欢唱歌。庞龙四五岁时,和现在满大街传唱流行歌曲的情境有些相似,街上大喇叭放的,收音机里响的都是样板戏。爸爸又是市掘进基建队的书记,那年头,更得带着头的学唱样板戏。听着看着庞龙就把一出出样板戏唱得有板有眼的了。家里来了客人,就想欣赏小孩子的乖巧,总要叫他唱上一段。每回庞龙都是比较羞涩地往地当中一站,唱倒是唱了,唱完就赶紧躲出去,生怕再听到人家的表扬。知道他会唱样板戏的多了,去农村串亲戚,常常被邀着往土台子上一站,唱一出清亮激越的《智取威虎山》,大人小孩儿老多人围着看呢!
小庞龙喜欢唱歌,姐姐们说,他一回家,离老远就能听到他的歌声,唱着唱着人就进屋了。和如今的少年歌手相比,当年的他没有少年宫那样的特长培养,没有少年歌手大奖赛那种展示自己的空间,只有一年一度学校里的文艺汇演,才是小庞龙一展歌喉的舞台。一直到中学毕业,唱歌都只是庞龙学习生涯中一个小小的爱好。
为唱歌,他砸了自己的铁饭碗
1986年,港台歌曲在大陆十分流行,虽然家境并不富裕,庞龙还是缠着父母买了一台又大又重的双卡收录机,这台收录机现在看起来十分笨重,当初那可是庞龙的宝贝啊!张明敏、谭咏麟、童安格……喜欢谁学谁,从头型到围巾,庞龙也跟当时那些追星族一样把自己打扮得跟张明敏似的。不过他最用心的还是模仿他们几位唱歌,一有时间就放他们的卡带来听,边听边学,觉得有些像样了就录下来,比较着听,看自己唱的差在哪里。
庞龙初中毕业后考的是建筑技校,学土木建筑。庞龙学这专业家里人很高兴,毕业后就是全民工,有正式工作,能自己养活自己,那不是很好吗?没想到庞龙毕业后放着正经八百的工作不干,非要以唱歌为业,这让家人很不理解,父母姐姐轮番劝他,那么好的工作丢了多可惜,那可是铁饭碗啊!
如果说以前唱歌对庞龙来说只是个业余爱好,在上技校的几年里却坚定了他的人生选择,那就是唱歌!读技校期间,庞龙结识了一些同样爱好音乐的朋友,有主唱的,有演奏各种乐器的,几个人经常一起到各个歌舞厅跑场子唱歌。虽说唱一首歌才得五元钱,一场一场地赶、五元五元地挣也不容易,庞龙仍不改初衷。
有一晚上,歌厅里来一南方大老板,点庞龙唱八十八首歌,条件是每首歌只唱一句,但必须得唱足八十八首。庞龙一首接一首地唱,唱到后来全场观众都帮他想还有什么新歌老歌没唱到,终于把八十八首歌唱齐了,带着一个晚上挣来的几百块钱回家,庞龙很是兴奋,都大半夜了,老娘已经睡了,他还是压抑不住开心把老娘唤醒说:“妈,你看哪,我一个晚上挣的!”
对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钱是重要的,能多挣来钱那是本事,能让全家人跟着他一起高兴,能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还能满足他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唱歌是庞龙的爱好,当一名实力派歌手更是他的愿望。这一切如果没有钱的支撑,那也是寸步难行。为了唱歌,庞龙边工作边读音乐学院,系统地学习歌唱艺术。
学架子鼓,打烂家里十几个枕头
“庞龙学什么都很认真的。”跟他一起跑过场子的一位姓赵的朋友回忆说。没有老师,周围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是他的老师,吉它,钢琴,架子鼓,庞龙哪样都学得很刻苦。
庞龙是家里最小也是唯一一个儿子,父母姐姐都疼他护他。说溺爱他也好,说支持他也好,虽说家里人并不十分理解他的这一追求,但也给了他尽可能的支持。他要学钢琴,父亲岁数大了,老妈又没了工作,家里攒起四千块钱并不容易,很可能是想一点点攒起来将来给这个儿子娶媳妇用的,就这点压箱底的钱也被他说动父母拿出来买了钢琴;想学架子鼓,家里不可能再买那么大的乐器回来,他也有法儿想,摆好家里的枕头当鼓练,硬让他打坏了十几个枕头。
最可气的,是父亲去世了,要烧百天,就这一个儿子,老娘一定要他参加,他却因为有场重要的演出说是不能耽搁。这下老娘急了,抓起他的吉它就从楼上扔了下去。看老娘真生气了,庞龙急忙把他一位老师请了来,跟老娘做工作。老师说,庞龙很敬业,而且是个学唱歌的好材料,劝老人家一定要支持他。
举目无亲闯北京
在家乡,除了学唱歌,庞龙每晚赶演出比谁赶得都辛苦,他拼命挣钱只有一个目的,要去北京,要唱属于自己的歌,要出自己的专辑。朋友说,庞龙的想法确实与别的歌手不同,他们那个圈子里走出去唱歌的也不少,但一般都往南跑,上海、广州,那些地方挣钱的机会多,挣起来也容易些,庞龙却一门心思要去北京。北京,人材济济,他又是人生地不熟的,在那里想唱出点名堂来,非常之难。偏偏庞龙觉得,想要唱出一首属于自己的歌,北京最好。
一个人举目无亲,谁也不知道庞龙这些年在北京是怎样打拼过来的。在北京,想让人帮着排演一首歌都得花不少钱,他竟一点点地攒出了两张个人专辑,为这两张专辑,他付出了全部心血、全部家当,包括老家父母留给自己的房子,渴望着能一炮打响。然而市场就是这般无情,唱得再好,没有名气,谁会买你的歌呢?
庞龙的大姐说,前年过春节,全家吃完了饺子,都快半夜了,弟弟从北京打来电话,电话里弟弟哭了,说“姐,我到现在还没吃晚饭呢!”
羽化成蝶,梦随蝴蝶一起飞
就像终于完成了从幼虫到蛾的转化过程,几乎是一夜间,随着《两只蝴蝶》这首歌的唱响,庞龙这个名字也好象突然间生出了亮闪闪的翅膀,成了备受瞩目的对象。2004年12月5日,他回到家乡阜新汇报演出,场面格外壮观热烈。从小习惯了他的歌声伴着他一起长大的姐姐们头一次在这样隆重的场合下听弟弟唱歌,心随现场观众的热情一起激动着,或者说比观众们还不知要激动多少倍,走在外面,认识他们姐弟的人会跟她们夸奖庞龙的出息;了解庞龙这些年艰辛的,会高兴地说他也该熬出头了;朋友家的小孩见到庞龙的姐姐也天真地说,“庞阿姨,庞龙叔叔叫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你还没见着他怎么就知道他对你说什么了呢?”“我就知道,他见了我一定会这样说的。”
庞龙出名了,出了名的庞龙变得比从前更加脚步匆匆。如果说他原来期盼着至少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歌能唱响,现在的他该是渴望更多。一首歌能带动一个歌手的成名看起来是一件很偶然的事,因为只有歌手自己才了解那段羽化为蝶的过程。
开学童蒙是样板戏
庞龙,1971年生人,祖籍辽宁省阜新市。听庞龙姐姐说,庞龙小时候属于那种性格上稍有些内向的孩子,也不调皮捣蛋,就是喜欢唱歌。庞龙四五岁时,和现在满大街传唱流行歌曲的情境有些相似,街上大喇叭放的,收音机里响的都是样板戏。爸爸又是市掘进基建队的书记,那年头,更得带着头的学唱样板戏。听着看着庞龙就把一出出样板戏唱得有板有眼的了。家里来了客人,就想欣赏小孩子的乖巧,总要叫他唱上一段。每回庞龙都是比较羞涩地往地当中一站,唱倒是唱了,唱完就赶紧躲出去,生怕再听到人家的表扬。知道他会唱样板戏的多了,去农村串亲戚,常常被邀着往土台子上一站,唱一出清亮激越的《智取威虎山》,大人小孩儿老多人围着看呢!
小庞龙喜欢唱歌,姐姐们说,他一回家,离老远就能听到他的歌声,唱着唱着人就进屋了。和如今的少年歌手相比,当年的他没有少年宫那样的特长培养,没有少年歌手大奖赛那种展示自己的空间,只有一年一度学校里的文艺汇演,才是小庞龙一展歌喉的舞台。一直到中学毕业,唱歌都只是庞龙学习生涯中一个小小的爱好。
为唱歌,他砸了自己的铁饭碗
1986年,港台歌曲在大陆十分流行,虽然家境并不富裕,庞龙还是缠着父母买了一台又大又重的双卡收录机,这台收录机现在看起来十分笨重,当初那可是庞龙的宝贝啊!张明敏、谭咏麟、童安格……喜欢谁学谁,从头型到围巾,庞龙也跟当时那些追星族一样把自己打扮得跟张明敏似的。不过他最用心的还是模仿他们几位唱歌,一有时间就放他们的卡带来听,边听边学,觉得有些像样了就录下来,比较着听,看自己唱的差在哪里。
庞龙初中毕业后考的是建筑技校,学土木建筑。庞龙学这专业家里人很高兴,毕业后就是全民工,有正式工作,能自己养活自己,那不是很好吗?没想到庞龙毕业后放着正经八百的工作不干,非要以唱歌为业,这让家人很不理解,父母姐姐轮番劝他,那么好的工作丢了多可惜,那可是铁饭碗啊!
如果说以前唱歌对庞龙来说只是个业余爱好,在上技校的几年里却坚定了他的人生选择,那就是唱歌!读技校期间,庞龙结识了一些同样爱好音乐的朋友,有主唱的,有演奏各种乐器的,几个人经常一起到各个歌舞厅跑场子唱歌。虽说唱一首歌才得五元钱,一场一场地赶、五元五元地挣也不容易,庞龙仍不改初衷。
有一晚上,歌厅里来一南方大老板,点庞龙唱八十八首歌,条件是每首歌只唱一句,但必须得唱足八十八首。庞龙一首接一首地唱,唱到后来全场观众都帮他想还有什么新歌老歌没唱到,终于把八十八首歌唱齐了,带着一个晚上挣来的几百块钱回家,庞龙很是兴奋,都大半夜了,老娘已经睡了,他还是压抑不住开心把老娘唤醒说:“妈,你看哪,我一个晚上挣的!”
对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钱是重要的,能多挣来钱那是本事,能让全家人跟着他一起高兴,能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还能满足他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唱歌是庞龙的爱好,当一名实力派歌手更是他的愿望。这一切如果没有钱的支撑,那也是寸步难行。为了唱歌,庞龙边工作边读音乐学院,系统地学习歌唱艺术。
学架子鼓,打烂家里十几个枕头
“庞龙学什么都很认真的。”跟他一起跑过场子的一位姓赵的朋友回忆说。没有老师,周围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是他的老师,吉它,钢琴,架子鼓,庞龙哪样都学得很刻苦。
庞龙是家里最小也是唯一一个儿子,父母姐姐都疼他护他。说溺爱他也好,说支持他也好,虽说家里人并不十分理解他的这一追求,但也给了他尽可能的支持。他要学钢琴,父亲岁数大了,老妈又没了工作,家里攒起四千块钱并不容易,很可能是想一点点攒起来将来给这个儿子娶媳妇用的,就这点压箱底的钱也被他说动父母拿出来买了钢琴;想学架子鼓,家里不可能再买那么大的乐器回来,他也有法儿想,摆好家里的枕头当鼓练,硬让他打坏了十几个枕头。
最可气的,是父亲去世了,要烧百天,就这一个儿子,老娘一定要他参加,他却因为有场重要的演出说是不能耽搁。这下老娘急了,抓起他的吉它就从楼上扔了下去。看老娘真生气了,庞龙急忙把他一位老师请了来,跟老娘做工作。老师说,庞龙很敬业,而且是个学唱歌的好材料,劝老人家一定要支持他。
举目无亲闯北京
在家乡,除了学唱歌,庞龙每晚赶演出比谁赶得都辛苦,他拼命挣钱只有一个目的,要去北京,要唱属于自己的歌,要出自己的专辑。朋友说,庞龙的想法确实与别的歌手不同,他们那个圈子里走出去唱歌的也不少,但一般都往南跑,上海、广州,那些地方挣钱的机会多,挣起来也容易些,庞龙却一门心思要去北京。北京,人材济济,他又是人生地不熟的,在那里想唱出点名堂来,非常之难。偏偏庞龙觉得,想要唱出一首属于自己的歌,北京最好。
一个人举目无亲,谁也不知道庞龙这些年在北京是怎样打拼过来的。在北京,想让人帮着排演一首歌都得花不少钱,他竟一点点地攒出了两张个人专辑,为这两张专辑,他付出了全部心血、全部家当,包括老家父母留给自己的房子,渴望着能一炮打响。然而市场就是这般无情,唱得再好,没有名气,谁会买你的歌呢?
庞龙的大姐说,前年过春节,全家吃完了饺子,都快半夜了,弟弟从北京打来电话,电话里弟弟哭了,说“姐,我到现在还没吃晚饭呢!”
羽化成蝶,梦随蝴蝶一起飞
就像终于完成了从幼虫到蛾的转化过程,几乎是一夜间,随着《两只蝴蝶》这首歌的唱响,庞龙这个名字也好象突然间生出了亮闪闪的翅膀,成了备受瞩目的对象。2004年12月5日,他回到家乡阜新汇报演出,场面格外壮观热烈。从小习惯了他的歌声伴着他一起长大的姐姐们头一次在这样隆重的场合下听弟弟唱歌,心随现场观众的热情一起激动着,或者说比观众们还不知要激动多少倍,走在外面,认识他们姐弟的人会跟她们夸奖庞龙的出息;了解庞龙这些年艰辛的,会高兴地说他也该熬出头了;朋友家的小孩见到庞龙的姐姐也天真地说,“庞阿姨,庞龙叔叔叫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你还没见着他怎么就知道他对你说什么了呢?”“我就知道,他见了我一定会这样说的。”
庞龙出名了,出了名的庞龙变得比从前更加脚步匆匆。如果说他原来期盼着至少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歌能唱响,现在的他该是渴望更多。一首歌能带动一个歌手的成名看起来是一件很偶然的事,因为只有歌手自己才了解那段羽化为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