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自然环境的破坏、能源和粮食的短缺都成了社会问题,这些与生物学知识息息相关,在生物教学中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联系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提高学生生物素养的好方法,我认为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开发教材,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其次是因材施教,根据知识特点确定素质教育的内容,如思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创新精神,实验能力等。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正确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以下是我在《光合作用》一节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教学体会和感受:
1、有关光合作用科学史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我在讲光合作用发现时对其中的经典实验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列表介绍各时期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和结论,是众多科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科学家们这种不畏艰辛、不断挑战、不断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意识到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不断努力。进行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2、利用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内容安排了一个“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学生分组实验,从开始的取材、研磨、过滤、划线到分离都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小组内密切配合来完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不违反操作和安全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大胆的创新。这个一些活跃分子提供了机会,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取材除了用提供的新鲜浓绿的菠菜叶外,有的学生用了发黄的老叶,还有自备的西瓜汁和西红柿。对他们的创意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给与鼓励要求他们依据结果分析原因进行讨论。还有的同学在划滤液细线是用毛细吸管划不是划粗就是将纸划破,影响到实验效果,他们发挥聪明才智不用吸管,而是滤纸在铅笔划线处折叠,直接在滤液上滑,这样的滤液细线不仅直细,而且沾上的色素多,使得效果明显。对分组实验进行适当的开放,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仅培养了他们学习生物生物兴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具有了一种探索和创新精神。
3、通过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基本的生命活动,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供生命活动需要,因此通过改变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如(光照强度、Co2的浓度、温度等)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也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提高光合效率缓解粮食短缺问题。
在解决光合作用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试题时,需要掌握解题方法如:突然降低Co2的浓度,植物细胞中C3和C5 的含量。这是一种类型题目,需要对光合作用的过程进一步的理解,Co2的浓度的降低不影响光反应 ,还原[H]和ATP的量不变,但暗反应过程瞬时减弱,二氧化碳固定的原料减少使得C3的合成量减少,生成还原[H]和ATP的量不变C3消耗不变,使得C3在叶绿体内的含量减少。同理从合成和消耗两方面看C5的含量如何变化?(C5的合成不变,消耗减少,得出C5的含量增加)为了让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对此题进行变式训练:改变外界条件如(1)突然降低光照后该化合物如何变化?(2)突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又如何?(3)突然降低温度如何?(4)突然增强光照如何?(5)Mg离子减少后该如何变化?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真正掌握一中解题方法同时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题能力。
4、通过光合作用意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书育人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渗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如光合作用的意义之一是制造有机物,动物的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结合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粮食短缺问题,再给学生介绍我国目前人均粮食的拥有量:我國可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但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随着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生物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大批优质高产农作物相继问世,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缓解了粮食危机。光合作用的意义之二是对太阳光能的吸收和转化。如现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含有的能量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经过几千甚至上万年的变化形成的。光合作用意义之三是调节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工业排放、汽车尾气、人类的乱砍滥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让学生从改善和保护环境的角度讨论具体措施,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发言。虽然大家说到的也是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少开车提倡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但是给大家提供这样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进行了德育渗透。
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受益匪浅,不仅学习了知识感受和理解了知识发生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思想得到了升华。并且我充分认识到,只要改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实施因材施教,就会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1、有关光合作用科学史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我在讲光合作用发现时对其中的经典实验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列表介绍各时期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和结论,是众多科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科学家们这种不畏艰辛、不断挑战、不断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意识到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不断努力。进行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2、利用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内容安排了一个“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学生分组实验,从开始的取材、研磨、过滤、划线到分离都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小组内密切配合来完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不违反操作和安全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大胆的创新。这个一些活跃分子提供了机会,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取材除了用提供的新鲜浓绿的菠菜叶外,有的学生用了发黄的老叶,还有自备的西瓜汁和西红柿。对他们的创意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给与鼓励要求他们依据结果分析原因进行讨论。还有的同学在划滤液细线是用毛细吸管划不是划粗就是将纸划破,影响到实验效果,他们发挥聪明才智不用吸管,而是滤纸在铅笔划线处折叠,直接在滤液上滑,这样的滤液细线不仅直细,而且沾上的色素多,使得效果明显。对分组实验进行适当的开放,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仅培养了他们学习生物生物兴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具有了一种探索和创新精神。
3、通过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基本的生命活动,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供生命活动需要,因此通过改变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如(光照强度、Co2的浓度、温度等)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也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提高光合效率缓解粮食短缺问题。
在解决光合作用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试题时,需要掌握解题方法如:突然降低Co2的浓度,植物细胞中C3和C5 的含量。这是一种类型题目,需要对光合作用的过程进一步的理解,Co2的浓度的降低不影响光反应 ,还原[H]和ATP的量不变,但暗反应过程瞬时减弱,二氧化碳固定的原料减少使得C3的合成量减少,生成还原[H]和ATP的量不变C3消耗不变,使得C3在叶绿体内的含量减少。同理从合成和消耗两方面看C5的含量如何变化?(C5的合成不变,消耗减少,得出C5的含量增加)为了让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对此题进行变式训练:改变外界条件如(1)突然降低光照后该化合物如何变化?(2)突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又如何?(3)突然降低温度如何?(4)突然增强光照如何?(5)Mg离子减少后该如何变化?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真正掌握一中解题方法同时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题能力。
4、通过光合作用意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书育人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渗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如光合作用的意义之一是制造有机物,动物的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结合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粮食短缺问题,再给学生介绍我国目前人均粮食的拥有量:我國可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但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随着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生物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大批优质高产农作物相继问世,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缓解了粮食危机。光合作用的意义之二是对太阳光能的吸收和转化。如现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含有的能量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经过几千甚至上万年的变化形成的。光合作用意义之三是调节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工业排放、汽车尾气、人类的乱砍滥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让学生从改善和保护环境的角度讨论具体措施,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发言。虽然大家说到的也是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少开车提倡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但是给大家提供这样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进行了德育渗透。
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受益匪浅,不仅学习了知识感受和理解了知识发生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思想得到了升华。并且我充分认识到,只要改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实施因材施教,就会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