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方号:沉默的海上浮城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h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1886年,英国发行的《工程技术》杂志曾这样写道:“工程技术的贡献大于战争和外交;它的贡献大于教堂和大学;它的贡献大于抽象的哲学和文学。”工程师承担的重要角色不言而喻,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BBC于2002年举行的“最伟大的英国人”的评选活动中,布鲁内尔仅次于丘吉尔,名列榜单的第二位。他所创造的成就归结于他天才般的头脑,同样源自于蒸汽时代的到来。
  海上运输之争
  1838年,“天狼星号”和“大西方号”蒸汽船完全利用蒸汽动力,分别以16天和13天半的时间横渡大西洋,预告了蒸汽船时代的到来。
  “大西方号”正是出自布鲁内尔之手。当时,英国大西方铁道公司为了扩大公司业务,打算扩建铁路。作为大西方铁道公司的头号工程师,布鲁内尔建议不仅要扩建铁路,而且应该建造一艘蒸汽轮船,将业务扩展到大洋彼岸的美国。这个略显激进的想法最终得到公司的批准。
  “大西方号”成功横渡大西洋后,大西方铁道公司决定再建造一艘与大西方号相当的船只,以应对日趋激烈的海上运输竞争。布鲁内尔趁热打铁,建议公司建造一艘更大的船只,也就是后来的“大不列颠号”。1843年,“大不列颠号”下水服役,英国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并且最豪华的船只。
  到了1850年,蒸汽船已在运送旅客和邮件方面胜过帆船,并开始成功地争夺货运市场。1883年,英国海上航行的蒸汽船总吨位超过了帆船。
  挑战工业极限
  1851年,伦敦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布鲁内尔与同在建筑委员会共事的造船专家斯科特·罗素讨论了联合建造一艘大型越洋蒸汽船的可能性。斯科特·罗素拥有自己的造船厂,他期待这艘船能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布鲁内尔则希望完成一个工业上的建造奇迹,让这艘巨型轮船成为英国的象征——一座华丽的海上水晶宫。
  其实,在建造完“大不列颠号”后,布鲁内尔就决定在有生之年建造一艘挑战当时工业极限的巨轮。他的设计草图不仅超前,而且十分惊人。这艘巨轮的体积相当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的五倍,载煤量达到1.5万吨,巨大的蒸汽机需要两百个工人昼夜不停地添加燃料。这些庞大无比的机器高度超过4层楼,产生的动力总和达到令人生畏的8000马力。船壳由两层19毫米厚的金属板组成,满载的排水量达到了3.2万吨,能同时容纳4000名乘客,也可以载货6000吨。这样一艘钢铁巨轮,已经大大超出当时的造船极限。
  而布鲁内尔坚忍不拔的毅力也是建造巨轮的保证之一,因为一旦他认定自己的方向没错,就会一往无前,绝不会轻易放弃。
  1852年,布鲁内尔和他的助手来到伦敦,将他的设计方案送到了东方航运公司的股东手中,希望得到他们的投资。东方航运公司召开股东大会,讨论了建造这艘巨轮的可能性。
  当股东们看到这个天方夜谭般的造船方案时,都被这个计划惊呆了。有人认为这样巨大的船既不可能被建造出来,也没办法在水上行驶。即使造出来,它也一定会沉到水下。还有人说:“这样大的船,如果遇到暴风怎么办,谁能保证它不会断成两截?”讨论结束后,有些股东退出了,他们认为出钱建造这样不着边际的客轮极具风险,会让他们的投资血本无归。但最终东方航运公司还是冒险批准了这个方案,他们觉得没准会在商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
  造船矛盾重重
  在正式开工之前,罗素的造船厂发生了一场大火。火灾给罗素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由于罗素并未给自己的造船厂购买保险,为了获得足够的建造资金来修复船厂,他只能向银行贷款。
  1854年2月,布鲁内尔与罗素共同启动了“大东方号”建造工程。巨大的船壳使用了300万个铆钉以及3万块铁板,总共有大约12000名工人参加了“大东方号”建造工程,为了这艘巨轮的诞生,工人们必须与时间赛跑。当船体初具规模时,罗素的造船厂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人们竞相跑来参观这个好像“披着史前时代巨兽坚甲”的怪物。
  在施工过程中,布鲁内尔对于工程要求十分严格,各个环节都要亲自把关,因此导致造船进度十分缓慢。一拖再拖的工期让罗素造船厂的财政变得恶化,因为只有在某些环节完成后,罗素才能收到下一个工期的工程款。罗素的资金越发紧张,这让他与布鲁内尔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最终,罗素造船厂因为缺少资金而宣布破产,“大东方号”以及整个公司都被银行接管。银行答应继续建造“大东方号”,但条件是必须按时完工。
  有关“大东方号”如何下水,布鲁内尔与罗素也产生了分歧。罗素希望采用让船滑入水中的入水方式,布鲁内尔则坚持用铁链将船拖入水中。同时,布鲁内尔希望下水仪式不对外公开,以便他可以安静地指挥工人进行拖拽。然而,缺乏资金的东方航运公司却私下售出3000张新船入水的参观券,加上游客以及得到消息的民众,在入水仪式当天,一共有一万多人从各地涌来。
  “怪兽”失控了
  在入水前,公司临时将“大东方号”改名为“海中怪兽”,但是这一次,“怪兽”却失控了。“大东方号”在向前只移动了1.2米后,一条铁链突然断裂,失控的绞盘击打了周围的工人,五名工人在事故中受伤,其中一人重伤不治身亡。“大东方号”也暂时停止了入水仪式。一个月后,“大东方号”仅仅向前滑行了9米,还需要滑行60多米才能到达水面。又过了两个月,在1858年1月30日,这艘巨轮终于浮在水面上,并重新改回了“大东方号”的名字。
  为了建造“大东方号”,布鲁内尔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他和家人前往埃及调养身体,由罗素继续主持“大东方号”余下的修建工作。1859年8月,“大东方号”正式完工。
  “大东方号”终于将迎来它的首次航海测试。布鲁内尔终于登上了几乎耗尽自己全部心血的巨轮,却因病再次倒下,只能由罗素来主持“大东方号”的航海测试。1859年9月9日,“大东方号”在自己的首次航海测试中航行得十分平稳,但意外还是发生了。轮船的轮机发生了爆炸,导致5名工人死亡。虽然最后调查显示此次事故是人为疏忽导致,但这个消息仍然给了布鲁内尔十分严重的打击。1859年9月15日晚上,布鲁内尔离开了人世,年仅53岁。   糟糕的首航之旅
  1860年6月,历经劫难的“大东方号”迎来了处女航。由于资金问题,“大东方号”无法按原计划直航澳大利亚,而是选择了大西洋航线。“大东方号”没有搭载乘客,空船驶向纽约。
  6月17日,抵达纽约港的“大东方号”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人们为其鸣响了礼炮,这是商船从未得到过的荣誉。停泊在纽约港期间,“大东方号”提供售票参观,有15万人登上了这艘史无前例的巨轮。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曾经有过一次搭乘“大东方号”前往美国的经历。三年后,他根据自己在“大东方号”上的乘船经历,发表了小说《漂浮的城市》(A Floating City)。凡尔纳在小说开篇如此称赞这艘漂浮在海上的钢铁城市:“这艘蒸汽客轮可谓造船史上的杰作。它不单是一艘巨轮,更是一座漂浮的城市,一座脱离英国本土的郡城,经过跨海航行之后,将与美洲大陆连为一体。我可以想象这一庞然大物在巨浪中行进的场景,它要与狂风抗衡,敢同大海较量,海反倒相形见绌,拿它没什么办法了,浪潮再猛烈,大东方号亦不为所动,稳稳地矗立于一望无际的汪洋之中。”
  然而,搭乘“大东方号”的首批乘客并没有像凡尔纳一样感觉良好。当时有2000多名乘客慕名购票,但“大东方号”却只为200多名乘客提供了食物和床位,除此之外,船上的各种服务设施也显得很糟糕。等到“大东方号”第二次售票时,只售出了不到200张。在接下来的运营生涯中,可以容纳4000人的载客量从未满额过,最高的一次也只有1500人。巨大的运营成本与稀少的乘客形成反比,让“大东方号”每发船一次,便亏损一回。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大东方号”巨大的船体反倒成为障碍,让其无法穿过运河。在与其他较小船只的竞争中,“大东方号”也因为速度过慢败下阵来。无奈之下,公司只能将“大东方号”停航并转售。
  长达12年的闲置
  虽然舒适性的口碑不佳,但“大东方号”超前的设计让其安全性得到了保障。它在1961年第四次穿越大西洋时,曾经遭遇过足以让当时大多数船只沉没的巨大风暴。1962年,“大东方号”在长岛触礁,船身被划开一道长达75米的裂口。由于设计了双重船壳,直到船靠岸时,人们还未发觉船身遭到了这样严重的损害。
  转售后的“大东方号”被改造成一艘布缆船。1865年,“大东方号”开始了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铺设作业,但此次作业因为电缆的断裂而没能成功。1866年,“大东方号”进行了第二次电缆铺设作业,铺设了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跨大西洋海底电缆。随后的8年内,“大东方号”完成了更多的电缆铺设任务,用另一种形式创造了历史。
  1874年,由威廉·西门子设计的“法拉第号”布缆船下水运营,“大东方号”的铺缆生涯就此结束,并被闲置在米尔福德港口达12年之久。1885年,“大东方号”的船体被出租出去,成了百货公司的浮动广告板。1888年,“大东方号”被卖给了拆船公司。次年1月1日,漫长的拆解工程开始了。拆除由300万颗铆钉连接起来的船身堪称一项巨大工程,200名工人一共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将其拆解完毕,总共花费了350万个工时。
  毫无疑问,“大东方号”在人类航海史上演绎了一段传奇故事,布鲁内尔的设计理念也远远地走在了世界前面。长久以来,“大东方号”一直是世界最大的轮船,直到50年后才出现了比它更大的船只。
其他文献
谈及《浅说日日新闻画报》(后改名《浅说画报》)何时创办,以及《浅说画报》哪天结束,因未见实物,只能靠推算。《清末民初报刊图画集成续编》(2003年)第1至第5册,收录这两种画报,总共2286页。最早的第278号,刊行于宣统元年(1909年)八月初一日;最晚的第1322号,则出版于民国元年(1912)八月二十二日。据此推算,《浅说日日新闻画报》应创办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间。至于停刊的时间
期刊
坐在火塘旁边的“ 莫批”马建昌。  发源于大理巍山的一条大河一路向东,经大理、楚雄、玉溪、红河等地,最终流出中国界,经越南入海。这条河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及越南境内被称为红河,在玉溪境内称为元江。红河南岸山高谷深,是绵亘千里的哀牢山南部末端,在这里,有哈尼族人口分布密集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它们习惯上被称为“江外四县”。过去,红河一度被视为分界线:河的北岸被称为“江内”,是接受文明教化的地
期刊
一战于1918年11月11日结束。这场战争造成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的死亡。为纪念一战爆发100周年,作家彼得·威尔瑟从世界各地档案馆收集了320张一战时期的彩色照片,汇编成《彩色一战》一书。这些照片的主题包括:士兵们准备参战、战壕中的日常生活以及前线激战后的惨烈场景等。许多重要的场景也收纳在内,如1914年动员参战场面以及1919年巴黎、伦敦以及纽约庆祝战争胜利等。
期刊
2014 年11 月16 日,广东珠海,晨光中的中国空军运-9 运输机。  公元1950年是20世纪的岁月分界线。  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这一年还是两大阵营从冷战到热战的分界线。  这一年,在地球的西方,美国刚刚从柏林危机中缓过气来;在地球的东方,中国的内战还没有结束,新中国正准备一鼓作气解放台湾。  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突然爆发的战争把双方推向直接对抗的拳台。  在1950年,美国的概念意味着什么
期刊
河北涿州三义宫桃园三结义碑。三义宫始建于隋代,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三义宫是为纪念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而建。FOTOE  蜀汉名将张飞与刘备、关羽情同手足,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后世对张飞的了解,多半是从演义小说和戏剧中得来,对历史上真实的张飞,缺乏了解,而且误解多多,比如对他真实形象、秉性等的误读。  被误导的名字  张飞的名字,《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有准确的记载:“张飞
期刊
据说,电视的发明源于德国人保尔·尼普科夫的思乡之情。尼普科夫在读中学时就对能够传送声音的电话很感兴趣,并且产生了远距离传送图像的想法。1883年圣诞前夕,在柏林读大学的尼普科夫十分想念家乡的父母,于是他“产生了对电视的总体设想”,这也成为他发明图像扫描技术的一个动力。1884年1月6日,尼普科夫将自己的发明成果申报了专利,他的这一发明被称为“电望远镜”。次年,该专利获得批准。1900年,康斯坦丁·
期刊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为庆祝自己90岁的生日,于2014年6月12日进行了一次跳伞。这是他生日怀旧的特别方式。二战时,老布什曾经是美国海军的飞行员,在一次任务中,他的飞机被击落,是降落伞救了他一命。  虽然降落伞诞生于近代西方,但是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空气浮力的原理已经有所认识。《史记·五帝本纪》中便记录了舜利用降落伞原理逃生的故事。舜的母亲死后,父亲瞽叟(意思是失明的老人)再娶妻,并且生了儿子象。瞽叟
期刊
那个周末,如果没有战争,一切将非常美好:1917年5月25日是英国军人发放薪水的日子,周末采购的妇女向市场走去,明媚的阳光铺洒下来,照耀着英国南部的城镇福克斯通。  但科克森夫人记得,炸弹是在下午5点30分从天空降临的。  “等待购物的主妇乱作一团,爆炸击倒了老建筑之间狭窄通道上的行人,粉碎的玻璃突然给街道铺了一层冰凌,一个保管室的窗户整体掉落。”这位女士带着惊恐的口吻写道,随着爆炸的硝烟远去,人
期刊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此地,已有近两千载。五台山在唐代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繁盛时期,全山有三百余所寺院,三千多名僧侣。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寺庙建筑群,五台山已经从这时开始在全世界发挥它的影响力。五台山是佛教文殊菩萨的修行地,公元676年,僧人佛陀波利从克什米尔远道而来,入五台山虔诚礼拜文殊菩萨。日本僧人圆仁也曾在唐代来到五台山朝拜,建立起五台山与日本佛教
期刊
苏联1957年10月4日将史泼尼克(Sputnik)人造卫星送入地球轨道,不仅开启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纪元,也拉开了美苏之间长达十几年的“太空竞赛”的帷幕。  1961年4月12日,传来了一个让美国人更加沮丧和懊恼的消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进行了1小时48分的地球轨道绕行。美国在一个月后做出回应,5月5日,宇航员谢泼德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美国人,但他并没有进入地球轨道,而且在地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