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bh54g45g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的发展,不仅需要教学和科研,还要服务于社会。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大学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文阐述了审计学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义,对上海海关学院审计学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就其进一步的发展作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审计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152-04
  一、引言
  2012年6月14日,教育部出台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推动高等学校与企业、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与高新区和开发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1]
  大学的本科教育是现代教学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长期以来,高校的审计学本科专业教育在促进国家审计进步,服务社会、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各类考试的重压下,高校的本科教育存在着重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实践能力差是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审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是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大量的事实表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升级与转型过程中人才供需矛盾的最有效人才培养模式。审计学专业的知识结构中,本身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道路,并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寻求自身的特色,是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义
  1.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概念。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教务长赫尔曼·施奈德于1906年开创,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正式地将合作教育界定为:“一种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理念。”[2]我国学术界对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概念有不同的阐述,有人认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它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的不同环境和不同资源,努力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人才。[3]也有学者将产学研合作教育定义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在目标、内容形式和过程等方面与时俱进的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的育人模式,它能达到将学校、企业、科研院所三方资源重组和优化的效应。[4]通过分析、对比这些观点,我们可以将产学研合作教育理解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是将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不同的优势资源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研究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多种形式与内容的交流与合作,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2.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义。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而言有三种效应:一种是科研成果转换效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手段,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从而更好地促进科研与市场经济结合,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最终目的;另一种是实践人才培养效应,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利用企业实践平台,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具有竞争和发展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再一种是研究孵化加速效应,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利用各方资源,有助于拓宽大学科研范围,改善研究条件,加强科研与市场的联系,促进研究成果的量与质的提升。显然,三种效应分别有助于大学发挥社会服务、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的核心目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审计学专业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更需要产学研的合作教育模式。审计专业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基于审计工作、审计教育和会计研究的实践和创新要求,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原则,利用各自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将审计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研究等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多种形式与内容的交流与合作。审计学专业引入产学研的合作教育模式的根本意义在于将高校人才培养职能扩展到社会,由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等共同参与形成合力,解决了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了高校与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差距,增强了学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力。(1)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助于培养审计学专业所需要的真正优秀人才。审计行业的特征决定了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对学生技能培养方面看,人才培养模式中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综合技能的要求,其中,创新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产学研的教育模式,否则将会缺乏创新的源泉,阻碍创新的发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使学生不但在课堂上能够学习到理论知识,还可以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活动,掌握实际工作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2)产学研合作教育推动了审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人才是审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与专业教师自身的理论、实践水平及综合能力密切相关。审计学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的意识。产学研合作教育,能够有效地促使专业教师自觉地了解和熟悉行业的需求,深入行业开展实际调研、挂职锻炼、课题研究,开阔其视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锻炼、磨砺教师队伍,进一步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3)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提升审计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入审计行业开展实际调研,了解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现状,广泛听取行业专家对专业建设的意见,可以使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训实习的安排、课堂教学的改革等方面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体现行业发展的趋势与需求,为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改变过去教学模式单一的局面,增强服务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的能力,对于提升审计专业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上海海关学院审计学专业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探索和实践
  上海海关学院审计专业是在2008年12月获教育部批准开设的本科专业,2009年9月正式招收第一批本科学生,目前,正处于探索研究本科教育规律、教育理念、教学计划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初期,国内外大量的研究事实表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审计学专业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对于在审计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1.明确专业办学指导思想,树立产学研合作教育意识。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交叉性的应用型学科,学生不但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我们在确定专业定位时,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师资队伍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明确了专业办学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高等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和海关行业特色教育的要求,树立产学研合作教育意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优化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实现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教学有机结合,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寻求自身的特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夯实基础,培养高素质、具有海关特色的应用型审计专业人才。
  2.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完善教学、实践条件。为了满足对上述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分析了海关学院毕业生应有的素质要求基础上,学院在对审计专业的学生培养过程中,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在海关总署的大力支持下,与一些直属海关包括上海海关、大连海关等13个海关建立了实习基地;另外,还与企业、会计事务所等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了审计学专业3个校外专业实习培训基地。学院还成立了院、系两级实习实训管理机构,坚持规范化管理,在资金上向实训实验室倾斜,目前,审计学专业已建有计算机审计实训室、ERP沙盘模拟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审计专业充分利用校内外两种不同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适应海关及审计国际化发展需求的职业判断能力,把所掌握的审计理论知识与技能和实际工作零距离对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通过产学研协作,合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是实现专业知识结构目标的直接反映,同时也是高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核心环节。我们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以及设立专家教学指导工作委员会等方式,让海关、企业和会计事务所的专家、管理人员等,为我院审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制定出谋划策。通过产学研有机的合作与协商,认为我院的审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坚持审计学专业的通用要求与海关特色并重的原则,既要通过完整系统的审计学专业课程教育,让审计学专业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审计学专业本科人才的专业素养,同时,又要通过海关专业课程教育,培养海关特色明显的高素质应用型审计人才,形成与其他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错位竞争。为此,我们构建了“平台 模块”的课程体系,“平台”包括综合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外学习与实践教学等四个教学平台,包括10个课程模块组成。优化后的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更趋于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更能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
  4.利用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充分利用海关总署办学的优势,推进教师到海关总署、直属海关的挂职锻炼制度的实施,审计专业教师轮流到上海海关稽查处挂职锻炼,每次为期半年到一年,至今已有四位教师参加,以了解海关稽查业务的最新动态,收集海关稽查案例,充实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利用专业优势,在完成学院本科教学任务外,还为海关稽查干部培训班、海关审价培训班、海关验估培训班、海关督审培训班、新疆海关干部培训班等进行课程的培训。另外,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举办讲座等形式,为社会和海关能力建设提供政策研究、人才培养服务,取得了服务海关、社会与本科教学良性互动的效果。教师在服务于海关、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既展示和检验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又提高了学院的社会声誉,通过与学员交流沟通,增强了海关实践的认知能力,教学、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审计专业教师受聘海关总署兼职督察审计员,审计学教学团队有多项成果被上海市政府、海关总署、稽查司等采用。
  5.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学院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审计专业的兼职教授、教师,定期给学生授课或作专题讲座。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培养,普遍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近年来,审计专业学生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教育开放平台,开展创新实践,共获得“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大赛、上海市大学生金融理财方案设计大赛、上海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上海市大学生创业之星团队大赛、“网中网杯”全国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上海海关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项优秀成果等校内外奖项30余项。
  四、进一步完善审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思考
  1.成立产学研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健康发展。在学院层面成立一个产学研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可以由海关、企业、行业协会、学院专业骨干等组成,其职责是全面负责学院各专业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指导、协调与评估工作;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进程;研究和制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规章制度及计划;对有合作意向单位的信息进行收集、传送、沟通、共享,开发出更多的适合产学研合作教育学生的工作岗位;协助安排学生实习、推荐学生就业等,与用人单位、市场对接,作为学院与外界之间的沟通、联系的桥梁,从而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
  2.建立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相关制度与激励机制。为保障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顺利展开和稳步提高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质量,我们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相关制度,作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指导和依据,只有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才能做到工作有标准、程序有规范、绩效可评估。另外,目前,我们在管理上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极有必要建立内部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服务于社会,设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专项奖励基金,创造更优的条件让更多的教师投身于产学研合作教育中来。
  3.逐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正确引导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工作方向,结合产学研合作教育相关制度的要求,出台绩效考核管理的具体办法,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科学、规范、高效的要求,对产学研合作教育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制定科学的、标准化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增强其可操作性。以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绩效考核为突破口,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在能力,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产学研合作教育质量与效率,逐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
  五、结语
  从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通过将企业、高校和科研所的各方优势有效地整合起来,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为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创造了独特的条件。我院的审计专业在这方面也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但是,还存在着不足,在产学研道路上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应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N].中国教育报,2012-07-22(2).
  [2]李伟铭,黎春燕.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5):102-105.
  [3]袁赞礼,林建成.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述评[J].生产力研究,2010,(11):237-242.
  [4]黄保宏,胡明,张子学.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4):46-50.
  基金项目:本文受2013年上海海关学院教学改革项目资助(项目编号:3204040)
  作者简介:潘裕文,女,上海海关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以“交通系统仿真技术及应用”为例对研究生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在分析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从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互动以及专题研究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交通系统仿真技术及应用;教学改革与实践;专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1-0163-03  一、引言 
[摘 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发展的根脉所在,文化认同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大连民族大学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文化认同教育的现状,并提出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的优化路径,以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认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基金项目]2020年大连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课题(
摘要:解决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是目前较为关注的热点,大学生资助政策是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基于当前我校资助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学生资助的最新政策和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将精准扶贫的思想理念和大学生的资助工作结合起来,从精准认定、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等方面着手,浅析自己如何做好精准资助全过程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大学生资助政策;问题;精准资助;方法 
[摘 要]随着我国大专院校的不断增加,高校与所在驻地融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了共建共赢的互惠关系。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共建理念,加强校地之间的交流合作,以培养担当民航强国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发挥校地共建、实践育人对青年学子的教育引领作用。  [关键词]校地共建;双赢;教学;凝聚力  [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部分边远地区的贫困人口仍未脱贫。根据党和国家对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向冉而生”调研组在广西省靖西市爱布村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脱贫攻坚”主题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发现,靖西市要在2020年如期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调研组针对当地致贫、扶贫及脱贫现状,从精准扶贫视角出发,大胆融入现代科学发展理念,大力弘扬非遗文化,积极宣传“文
摘要: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最大的民生工程,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着学生的个人前途和学校的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合格和优秀民族人才始终是民族院校育人的目的之一,因此,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探索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核心能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农业经济学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亟须改革。有鉴于此,本文首先简单总结我国农业经济学学科的特点与面临的主要挑战,之后以德国农业经济学硕士和博士项目为例,总结德国农业经济学科培养方案的特点,为我国农业经济学科改革提供参考。我们的研究发现,食品经济、生物经济、农村可持续发展等将成为未来农经学科发展方向,相应的人才培养也应该转向涉农企业经营管理、食品
摘要:针对高职混合生源班学生的特点,结合高职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从生源特点、课前学习任务、课堂教学、课后巩固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析,期望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混合生源班的基础护理技术学习效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专业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基础护理;混合生源班;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189-02  
摘要:宿舍阵地建设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星级文明宿舍评比这一宿舍阵地建设抓手,总结了开展工作以来的成效及不足。  关键词:星级文明宿舍;宿舍阵地建设;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012-02   学生公寓肩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任,在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