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保障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园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为了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使其形成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小班的幼儿年龄小、安全意识淡薄,在小班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工作中,幼儿教师应运用有效的策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关键词:幼儿;安全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95-624X(2020)02-0021-02
引 言
小班的幼儿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在小班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幼儿的安全现状分析
小班的幼儿因运动水平低、动作协调性差,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容易出现摔跤等意外状况。例如,幼儿在奔跑时,遇到其他幼儿迎面而来,常常会来不及躲闪,容易和小伙伴发生碰撞,从而导致身体受伤。
在家中,幼儿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宛如家庭中的“小太阳”。家长事无巨细的照顾,使得部分幼儿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缺少对危险的警惕性,安全防范意识较弱。
二、幼儿安全意识培养的策略
结合幼儿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现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逐步培养其安全意识。
1.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形成安全意识
幼儿园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良好契机,教师应注重在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其安全意识[1]。教师应在幼儿园各种教学和活动中明确对幼儿的要求,使其学会判断是非,知道什么是安全的行为,什么是危险的行为,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并通过不断提醒,强化其安全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晨间谈话的机会,提醒幼儿手指甲长了,需要及时修剪;口袋里不要放一些危险的物品;在幼儿入园晨检的环节中,教师可以请几位来得早的幼儿当小安全员,和教师一起检查其他幼儿的手指甲、衣服的口袋等,发现幼儿的手指甲长了,教师及时帮他们修剪,发现幼儿的口袋里装着危险的物品,教师要及时取出,以防止幼儿被危险品戳伤,进而对其身体造成伤害;在幼儿进餐时,教师要告诉幼儿细嚼慢咽,以防被饭菜噎到。
幼儿通常喜欢玩户外游戏,在每次的户外活动中,教师都应引导幼儿积极遵守活动规则,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玩滑滑梯时,教师要引导幼儿一个一个依次往下滑,不要拥挤;荡秋千时,教师要让幼儿注意观察前后有没有其他幼儿,以免撞到他们;自由活动时,教师要提醒幼儿不推别人、不狂奔乱跑……教师要逐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使其形成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结合日常生活,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活动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引导其在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积累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与相关经验,从而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其保护自我的能力[2]。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会以哄骗等手段拐骗孩子,为了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笔者带领他们开展了“不跟陌生人走”的系列主题活动。首先,笔者让幼儿观看动画:“小雨在等妈妈,一个陌生的阿姨对她说是妈妈的同事,来接她回家……”其次,笔者组织幼儿围绕所看的动画内容进行讨论:“小雨跟谁走了?你知道什么是陌生人吗?她怎么会跟陌生人走呢?小朋友能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为什么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再次,待幼儿充分交流后,笔者进行小结,告诉他们:“陌生人里有坏人,坏人可能会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说好听的话把小孩拐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最后,笔者为幼儿提供了一些图片,让其判断对错:“陌生人给的好吃的食品,吃还是不吃?陌生人敲门,开还是不开?陌生人带你去公园,去还是不去?”之后笔者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评价或纠正,培养其安全意识。
笔者还组织幼儿开展了情境活动:笔者借故离开教室,男校工扮演“陌生人”出场,“陌生人”通过各种方式,如给幼儿糖果、好玩的玩具等,引诱幼儿离开教室。笔者在幼儿即将离开教室时出现,而“陌生人”则迅速逃离教室。之后笔者引导幼儿讨论:“刚才那位叔叔是陌生人吗?有的小朋友想跟陌生人走,有的没有,你们觉得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跟陌生人走了会怎样?”幼儿讨论结束后,笔者告诉他们:“没有告诉大人就跟陌生人走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幼儿讨论求救的方法,他们想到很多方法,如哭闹、求助警察、给家长打电话等,在讨论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更重要的是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得到了培养。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幼儿知道了生活中确实存在多方面的危险,懂得了危险来临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积累了一些安全知识,提高了安全意识。
3.将安全教育内容融入有趣的游戏中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可以抓住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带领其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玩中获得安全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遵守交通法规,否则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为了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简单的交通法规,形成道路安全意识,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体验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笔者组织幼儿在操场上开展了“我是小司机”的游戏活动。游戏的一开始,“小司机”自由地开着车,很兴奋,一个个把车子开得飞快,有的在大声地唱着歌,有的一边开车一边聊天,不注意看马路上的交通标志,红灯亮了还在往前开,有些幼儿不看禁止标志……结果好几个“小司机”撞在了一起,马路上发生了多起“车祸”。接下来,笔者带领幼儿讨论马路上的潜在危险,一起探索交通规则,帮助其认识交通安全标志,使幼儿明白路上行人、车应该怎么走。在接下来的游戏中,笔者进一步丰富了游戏角色,增添了“交通小卫士”角色,让幼儿像交警叔叔那样指挥交通,维护交通安全。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交通规则,知道过马路应该注意看交通信号灯和其他交通标志,也掌握了一些保护自己的方法。同时,通过快乐的自主游戏,幼儿懂得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形成了良好的规则意识,并主动地遵守交通规则,提高了自身的安全意识。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运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其获得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瑞士〕博维尔.学习与认知发展[M].上海: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李阳(1994.7—),女,山东东营人。
关键词:幼儿;安全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95-624X(2020)02-0021-02
引 言
小班的幼儿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在小班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幼儿的安全现状分析
小班的幼儿因运动水平低、动作协调性差,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容易出现摔跤等意外状况。例如,幼儿在奔跑时,遇到其他幼儿迎面而来,常常会来不及躲闪,容易和小伙伴发生碰撞,从而导致身体受伤。
在家中,幼儿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宛如家庭中的“小太阳”。家长事无巨细的照顾,使得部分幼儿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缺少对危险的警惕性,安全防范意识较弱。
二、幼儿安全意识培养的策略
结合幼儿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现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逐步培养其安全意识。
1.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形成安全意识
幼儿园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良好契机,教师应注重在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其安全意识[1]。教师应在幼儿园各种教学和活动中明确对幼儿的要求,使其学会判断是非,知道什么是安全的行为,什么是危险的行为,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并通过不断提醒,强化其安全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晨间谈话的机会,提醒幼儿手指甲长了,需要及时修剪;口袋里不要放一些危险的物品;在幼儿入园晨检的环节中,教师可以请几位来得早的幼儿当小安全员,和教师一起检查其他幼儿的手指甲、衣服的口袋等,发现幼儿的手指甲长了,教师及时帮他们修剪,发现幼儿的口袋里装着危险的物品,教师要及时取出,以防止幼儿被危险品戳伤,进而对其身体造成伤害;在幼儿进餐时,教师要告诉幼儿细嚼慢咽,以防被饭菜噎到。
幼儿通常喜欢玩户外游戏,在每次的户外活动中,教师都应引导幼儿积极遵守活动规则,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玩滑滑梯时,教师要引导幼儿一个一个依次往下滑,不要拥挤;荡秋千时,教师要让幼儿注意观察前后有没有其他幼儿,以免撞到他们;自由活动时,教师要提醒幼儿不推别人、不狂奔乱跑……教师要逐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使其形成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结合日常生活,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活动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引导其在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积累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与相关经验,从而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其保护自我的能力[2]。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会以哄骗等手段拐骗孩子,为了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笔者带领他们开展了“不跟陌生人走”的系列主题活动。首先,笔者让幼儿观看动画:“小雨在等妈妈,一个陌生的阿姨对她说是妈妈的同事,来接她回家……”其次,笔者组织幼儿围绕所看的动画内容进行讨论:“小雨跟谁走了?你知道什么是陌生人吗?她怎么会跟陌生人走呢?小朋友能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为什么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再次,待幼儿充分交流后,笔者进行小结,告诉他们:“陌生人里有坏人,坏人可能会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说好听的话把小孩拐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最后,笔者为幼儿提供了一些图片,让其判断对错:“陌生人给的好吃的食品,吃还是不吃?陌生人敲门,开还是不开?陌生人带你去公园,去还是不去?”之后笔者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评价或纠正,培养其安全意识。
笔者还组织幼儿开展了情境活动:笔者借故离开教室,男校工扮演“陌生人”出场,“陌生人”通过各种方式,如给幼儿糖果、好玩的玩具等,引诱幼儿离开教室。笔者在幼儿即将离开教室时出现,而“陌生人”则迅速逃离教室。之后笔者引导幼儿讨论:“刚才那位叔叔是陌生人吗?有的小朋友想跟陌生人走,有的没有,你们觉得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跟陌生人走了会怎样?”幼儿讨论结束后,笔者告诉他们:“没有告诉大人就跟陌生人走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幼儿讨论求救的方法,他们想到很多方法,如哭闹、求助警察、给家长打电话等,在讨论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更重要的是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得到了培养。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幼儿知道了生活中确实存在多方面的危险,懂得了危险来临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积累了一些安全知识,提高了安全意识。
3.将安全教育内容融入有趣的游戏中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可以抓住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带领其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玩中获得安全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遵守交通法规,否则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为了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简单的交通法规,形成道路安全意识,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体验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笔者组织幼儿在操场上开展了“我是小司机”的游戏活动。游戏的一开始,“小司机”自由地开着车,很兴奋,一个个把车子开得飞快,有的在大声地唱着歌,有的一边开车一边聊天,不注意看马路上的交通标志,红灯亮了还在往前开,有些幼儿不看禁止标志……结果好几个“小司机”撞在了一起,马路上发生了多起“车祸”。接下来,笔者带领幼儿讨论马路上的潜在危险,一起探索交通规则,帮助其认识交通安全标志,使幼儿明白路上行人、车应该怎么走。在接下来的游戏中,笔者进一步丰富了游戏角色,增添了“交通小卫士”角色,让幼儿像交警叔叔那样指挥交通,维护交通安全。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交通规则,知道过马路应该注意看交通信号灯和其他交通标志,也掌握了一些保护自己的方法。同时,通过快乐的自主游戏,幼儿懂得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形成了良好的规则意识,并主动地遵守交通规则,提高了自身的安全意识。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运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其获得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瑞士〕博维尔.学习与认知发展[M].上海: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李阳(1994.7—),女,山东东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