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房菜的理想与理想的私房菜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hao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味觉是很难度量的。来自于大自然的味道千变万化,总有细小差别,只能靠人的味觉去感知、把握。然而苏帮菜的口味被大而化之地概括为一个“甜”字,真是过于模糊而浅显了,很少有人去谈到具体的、细节的“甜”,以至于外面的人都习惯性、简单性地理解为甜腻、齁甜,而那些粗糙做菜的人,并没有真正去理解苏州的“甜”,做出来的菜都太粗线条了。
  去那些诚挚地烧菜做饭的菜馆品尝苏帮菜味道,单一个“甜”味就五花八门,没有一种类似。听香堂老板兼掌勺说,甜度也是视食材而定。“度”在毫厘之间,同时衡量食客口味。好的苏帮菜菜馆,甜味化入食材本身的味道里,配合其他味,制作出弯弯绕绕、百转千回的甜。不止甜。你还能体会到那些拐弯、卷曲、有渐进层次的苏式味道。一块肉不单均匀入味,咸淡适中,更像走入一座中国传统院落,变化着的味道是通过味蕾一进进地传达而来的。
  苏帮菜还得苏帮人来
  创新之前,不可避免地先谈坚守,坚持什么,创新什么。说到做菜,无非事关食材、做菜的人、做菜的手法。为什么常提到苏州人来做苏帮菜。其实也简单,美食就是什么地方的人,烧出什么味儿。不同地方的人,对“美”食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老姜席间说,不要把私房菜单纯理解成苏帮菜,私房菜就是一个混合式的私家菜,怎么好吃怎么来,但他终究是苏锡地区的人,即便烹饪方法有借鉴,但他的欣赏口味,已是无可争议的苏式味道,所以他烧出来的小龙虾,有甜、麻、辣、香渐进的层次感。一个做菜的人,首先养成了苏式饮食品味,或者说判断标准,他才会延续这样的口味。
  一直有人怀念苏式老味道。从前也不理解,反复强调那些已经吃不到的老味道,有什么意思呢?直到这一次聚集那么多努力做菜的菜馆才体会,絮絮叨叨是不舍得世间失去这些美味。美食单在“味”上的境界,就远比我们想象得高,且丰富。
  老姜做的糖醋萝卜皮带有苏式蜜饯的鲜、甜、咸味,像极了话梅味儿。他烧的黄鱼、鸡汤、白灼虾等,都用酒糟或黄酒。这又是江浙沪烧菜标志性、很熟悉的味道。
  苏帮菜手活细致。一些制作的细节,是在逐年累月中渐渐丢失的。手剥虾仁、松鼠鳜鱼、响油鳝丝等都是传统的苏帮菜,如何呈现自己理解的苏帮菜精髓,是各家餐馆的不同之处。陆文夫先生说,苏州人的日常饮食就简朴不简单,制作精良,消耗时间、智慧和耐力。一道熏鱼,鱼块炸到几分,卤汁制作成怎样的味道,决定了没有一家的味道会相同。还有浇在手剥虾仁上的调味汁也不尽相同。
  与大型连锁餐饮不同,私房菜馆没有束缚,私房菜馆争奇斗艳。像名门闺秀和小家碧玉,大大小小的私房菜馆保留着苏帮菜的味道、个性和活力。
  围着食材转
  私房菜馆不现点菜,由厨师长或掌勺综合拟定菜单,又是厨房里高境界的体现。
  不现场点菜,就意味着不再围绕固定菜单长期做。配菜形式要求厨师长灵活多变,有丰富的经验和经历,对各种菜品、食材都很了解,并可以随时根据客人的定制要求调换。这是较为大型的私房菜馆了,它们肩负规模更大、更隆重的宴请。而对于小巧灵活、只有2桌左右的私房菜馆来说,这大概不算问题。他们游走在苏州的知名菜市场,知道哪个菜场适合买哪样东西。到市场观察、了解菜源,心里就有菜谱了。
  采买很重要。不仅是食材要新鲜,还有其他原因。
  桃园农场放养的5年左右的老鸭,老姜烧三四个小时。这是他熟悉的食材。他知道在那只鸭子三四个小时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曹曙云的新疆私房菜馆里,他说得更明确。他想试试以苏州本地的羊蹄子为原材料,但因已经泡发过,一煮就烂,这让他有点“慌”。新疆的羊蹄子是煮而不发的,只有煮四五个小时后才能软烂。食材因本身食性,及作为原材料在当地前道的保存、加工不一样,继而使得后道做成菜肴时,方式方法不一样。
  食材深刻影响着餐馆做菜。无法控制、掌握住“流程”的食材,就不会被使用。听香堂老板说,单以苏帮菜角度,发展是很有局限性的,变化不是很多,因而苏帮菜一直属于小帮菜。“过去产生的菜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过去可用的食材,食材有局限,又造成苏州人的饮食口味和生活习惯。”
  要传承、发展苏帮菜,总得有变,有不变。传承了“苏式”手法工艺,以及加工出来的口感,那么,百盛人家在食材上尝试变一变。例如苏帮菜最基本的核心是时令,解决了空间问题后,可以取各个地方“时令”。只要新鲜度够,就不会被食材限制住,做出特色。
  “创意的最终结果还是这道菜好不好吃。顾客认可度高,复购,有记忆感,这道菜就做成了,可以常留;同行也来吃,想学、想借鉴经验,这创新就是成功的。”
  美食“五觉”的演绎
  美食的要素是色、香、味、形、声。陆文夫先生说,在嘴巴发挥作用之前,先由眼睛、鼻子和耳朵激发起食欲,引起所谓的馋涎欲滴,为消化食物做好准备。传统苏帮菜里,有声有色的只有两种,一是“响油鳝糊”,一是“虾仁锅巴”,海称“天下第一菜”。
  去私房菜馆隆重得吃一顿,是要感受一下仪式感和流露出的苏式生活、苏式文化细节的。
  上津轩的响油鳝糊上桌,鲜活的鳝丝、嫩黄的姜丝、青白的葱丝整齐摆放在盘中,一桌人眼盯着凝神屏气,这边上菜的手中小壶里滚油浇下来,刺啦刺啦的油爆声炸起,葱姜香气顺势蔓延开。如果边上坐着的是一桌人,那圆台就要转起来,像走台过场,鳝丝跟着台子走一圈。闻到香气,食欲被勾起来了,但过而不入口,这个滋味有点难熬。等一圈转完再停下来,手中的筷子和勺子肯定是要迅速把握住机会的。所以前期的表演,把大家的胃口吊得足足的。
  现代人除了对食物本身口味有要求,视觉、气味更是排在一、二位。大型餐厅现代化后,菜从料理完毕到呈盘、传菜、落台,再到端桌上,经过了五六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入口时,“香味”已经消逝大半。传统菜“虾仁锅巴”的一锅汤倒下去无声无息,食物变得索然无味。陆文夫先生早就说过,从厨房到饭桌,距离只有一分钟之内才能解决这样的尴尬。这也是土法为什么要在灶头边上。
  百盛人家想了多种办法。比如用一个烟雾罩罩住烟熏腌鱼的香气,到包厢时再打开,靠先“香”夺人。再比如清鸡汤河虾,改变出菜方式,现场做最后一步。活蹦乱跳的河虾倒入煮沸的鸡汤里,再撒入鸡蛋皮和生韭菜,色、香、味、形、声俱全,看一场有关于美食的演出,提升了视觉感,眼见为实使用新鲜本地食材,更提升价值感,体现差异性。
  这一步可谓意味深长。苏帮菜是苏工的一种,要给食客展现出看不见的原材料、价值和技艺。
  求变,就是一进一出
  营运一家餐馆,好比琢磨一座苏式园林,还得对食物有情怀、有想法的老板带着能干的厨师们里里外外地揣摩,从菜式本身到内部装潢、气氛营造。老板决定了餐馆的特色和水准,餐馆就是一个浓缩的、人为为食客营造的“大千花花世界”。
  紫藤粤味小厨里,很多“新奇”“点睛”的食材是老板带着厨师长去找的。大年初三的大雪天出发,开车去黄山找一道臭鳜鱼,跟着当地师傅学处理。
  老板倾注了热情和钟爱,食客是感受得到的。包括服务礼仪,1-2桌的私家小餐馆服务水准自然无碍,当餐饮规模上去,服务的链条拉長时,食客也是间接从服务人员的身上感受到老板的情绪和这家餐馆对食物的理念、想法。
  发展,最好是合力。对菜品口味的把控,餐饮的经验、经历,对餐馆的整体宣传、整体包装、出餐形式等,都缺一不可。
  创意或者改变,来自于一进一出,不断学习。百盛人家的团队,每年十几趟游历各个区域上佳的餐厅,不断试吃、感受、吸取可以借鉴的理念、方法,感受中高端餐厅是怎样的呈现方式,北上广深中高端餐饮的发展潮流、发展方向是什么?包括餐具的潮流指向,使用品牌餐具。他们餐厅同时还会不定期招聘一两位如粤菜、川菜、湘菜师傅,在工作中吸取做法、理念,共同融合苏帮菜的基本,做出创新。像堂煮的做法,灵感就来自于广东餐厅料理海鲜。
  以粤味贴近苏州本地市场的紫藤粤味私厨的做法也是如此。“餐饮想要做得好,就不要保守,博采众家之长。”江南地区的优势就是食材丰富。老客人的建议值得调试、采纳。再就是抱以包容开放的态度,除了赴北上广深浙取经学习,眼光放得更远,“新加坡等地有很好的烹饪理念和想法,日本在食材保鲜上追求极致,法餐在装盘细节点上是楷模。未来中餐发展,也会追求精致、清爽、干净、新鲜。”
其他文献
十全街靠近人民路的一段,正对着三元美术馆,有家“椿不老”。一进门就看到两桌散发艺术家气质的客人,老板娘说那是对面美术馆的书画家们,他们几乎把“椿不老”当成了自家食堂。附近的老苏州和单位员工也是这里的常客,在装修古朴的环境里,坐在木制的桌椅上,本身就有点怀旧的感觉。食客们家长里短地交流,到“椿不老”感觉就像在家里吃饭一样。  椿不老,长长久久的意思。老板吴琦是位佛教徒,经常去西园寺做义工,经营餐馆也
期刊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平江路边曹胡徐巷的听香堂,或许最能体现这句诗的意境。小桥流水,街边人家,那些最新鲜的菱藕与鱼虾也变成了这家私房菜馆桌上令人赞不绝口的菜肴。  听香堂面积不大,只能摆上五桌,但是前面的“客堂”大门外便是平江河,后面的厅堂则带着一个小天井,评弹声声里,别有一番老苏州人家的意境。听香堂由一户苏州人家经营,
期刊
在十全街滚秀坊巷子口,一众洋气咖啡厅和西餐厅的包围下,藏着一家纯中式的私家菜馆——欣泰春·阿斌私厨。  三层的临河小楼里,布置了包厢、棋牌室和小小的庭院,没有那些大飯店的派头,却像极了住在老房子里的苏州家庭,把每一寸面积都用到极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欣泰春只接待提前预约的客人,一方面是为了保证食材新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包厢数量有限。与此同时,因为接待量受场地限制,所以老板并没有外聘员工,目前店
期刊
房门打开,白墙,三幅唐卡画和一幅青绿山水画映入眼帘,像是走入了高档画廊。再移两步,一侧又有三幅并列的字画,出自“江南画痴”邵文君先生之手。这个“画廊”是邵先生女儿和新疆籍女婿曹曙云的工作室“觀·自在”。除了画画,他们兼营玉石生意,顺带还给熟人朋友们露一手新疆菜,亚克西。  大盘鸡上桌,傻眼了,一只足有8斤重的鸡,加上大土豆、辣椒之类,装在直径50CM上下的盘子里满满当当,西北级别。这盘菜迁就了我们
期刊
吴地水乡,因为有河,成为了“东方威尼斯”,也成就了一个舌尖上的苏州。其中的河,不单指那些阡陌水巷,还有为这片土地带来千年繁华的大运河。运河与味觉的关联,在于深厚气度和江南精致的融合。  苏州澹台湖大酒店坐落于绿水青萍,碧波荡漾的大运河边。在这里享受一桌私房菜,能够品味到在食材原味之外的底蕴。  早在2017年,澹台湖大酒店就开始研究、打造运河宴。苏州菜,讲究的是地域特色和季节特点,运河宴当然也要跟
期刊
吃饭这件事,本来就是生活必须,但有了文人的参与,情调就不一样了,苏帮菜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大江南北菜系很多,但是一说到苏帮菜,总能跟文人扯上关系。苏帮菜因为精致清淡而受到士绅阶层、文人墨客的推崇的与偏爱,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多了些清丽风雅的文化味。  与其说苏帮菜是空间上的范畴,倒不如说苏帮菜是个文化上的概念。  莼菜鲈鱼里的格与味  让鲈鱼在饮食界久负盛名的人当属西晋张季鹰。《世说新语·识鉴》里写:
期刊
“台州手工沸腾豆腐”上桌,乳白色的汤汁随着翻滚出的小气泡不断上涌,白玉色的豆腐在汤汁中沸腾。葱花是白中耀眼的几星绿。“热咚咚、香喷喷”的豆腐带着淡淡的火烟气和浓郁豆香,汤汁的鲜美又炖进了豆腐的气孔中,纯净而鲜美,本味不失精心烹饪。  细看紫藤粤味私厨的菜单,除了大量江南广为所见的食材,还有如台州手工豆腐、云南小瓜、云南松茸、温州野生糯米山药、辽参等来自天南海北的食材,除了饮食互补,美味之余平添几分
期刊
有着江南粉墙黛瓦的百盛人家,坐落在为苏州人熟悉的大运河畔。这里大门显得私密低调,里面却别有洞天:回廊式楼道,内部装饰颇具文化特色,大小包厢风格不同,或配有院落,或面对河面,包厢内有书画,有茶台,展示着一种别致的意境和苏州深厚的底蕴。  “百盛”二字,对苏州食客来说,再熟悉不过。而专门推出私房菜的百盛人家于2018年1月试营业,2018年3月份正式营业,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已经获得了许多高端食客的青睐。
期刊
车开进树山村,路两边的民房里,有民宿、有咖啡、有农家乐,商业味在这个村子里显得很浓。从树山村大路上走下来,沿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走进去,一块牌子上写着“隐于世,静于心,雅于境”,再往前一点,一幢小楼面对着一方小池塘,边上是梨园,这是一处叫“树山汇”的私房菜馆。  原本做珍珠生意的陆女士,因为先生有很多生意上的朋友需要招待,就考虑专做私房宴请。“树山汇”的定位在“极致臻品,私人订制”,不需要繁华地段,
期刊
谈及私房菜,人们的印象里往往是私密的厅堂里,一张中式圆桌,桌上菜肴精致,人们觥筹交错。但金海华·苏SHOW是个例外,西餐式的呈现,李公堤畔文娱融合的环境,中餐西做且秉承着不时不食的理念,以及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登上了黑珍珠榜单的成绩,都让这家私房菜餐厅名声大噪。  走进金海华,感受到的是现代与传统融合的新中式风格。餐厅采用木材、竹帘、纱幔等比较中式的元素,走廊里竖着古朴香樟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