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教版九年级教材曾给教学一线的教师及广大青少年学生很大帮助。使教师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使广大青少年學生能很好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希望结合2011新课标的要求,使之日趋完善。
关键词: 课程标准 知识结构 思考建议
2003版课程标准实施以后,铜陵市基本使用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课配套教材。人教版的教材知识结构脉络清晰,很好地体现了课标提出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2001年以来,笔者一直从事九年级教学以及组织学生中考复习工作,期间曾使用过其他版本教材。但通过比较,人教版教材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对组织教学和学生复习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强化了教学效果。
一、2011版新课标的变化和要求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工作。与2003年5月颁布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相比较,《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力求减负、审慎设计等特点。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结构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在新课改进行了十多年后,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2003年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正式出炉。本文对二者进行对比,从《前言》《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就其中一些体现了新课标新要求的变化进行阐述。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目前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基本脱离了应试教育,但是,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思想品德课教师掌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尺度,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会对学生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道德观、人生观乃至世界观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对现行人教版九年级教材知识结构的认识
通过学习和教学研究,我认为人教版九年级的教材与课程标准的结合,它的结构思路应该是:贯穿九年级教材的情感主线是要求学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知识主线是党的基本路线。
教材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是对七八年级教材的概述。七年级是成长中的我,要求我们对自己负责。八年级是我与他人的关系,要求我们对他人负责。九年级是我与集体社会与国家的关系,要求我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而承担社会责任的最集中体现就是热爱祖国。
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热爱祖国就要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就要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根据基本国情制定党的基本路线,教材知识结构围绕着党的基本路线展开。第二单元中四五两课解读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要实施的具体途径。其中,第四课是解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即应坚持哪些国策与战略;第五课是解读自力更生和艰苦创业即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是解读党的基本路线的前三个目标,即富强民主文明的具体内容及文明中学生如何参与其中的问题。第六课讲的是民主,即人民当家做主,要求青少年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第七课讲的是富强,即实现共同富裕,要求青少年学会合理消费;第八课的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青少年加强道德修养,抵制不文明行为。
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其中第九课继续解读了党的基本路线中和谐的目标。要求青少年全面认识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自觉地融入到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第十课,笔者认为是对即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进行心理情感上的提醒,在成长的道路上要有正确的心态。由此可见教材编写者的用心良苦。
三、对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
根据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新教材在全国各个实验区的实验情况,结合一线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近年来在各种重大场合的讲话、发言中提出的新精神、出台的一些重大方针、政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对原先的教材相应作了一些修改,替换了一些已经过时的材料、数据,对字、词、句进一步作了完善。
(一)建议课程结构合理优化调整
2003版课程标准提出之时,党的基本路线还只是“富强民主文明”三个目标。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已增加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这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要实现的目标,甚至是党的基本路线提出的最主要的目标。如果在教材的编排上把“和谐”纳入到第三单元,和“富强民主文明”这三个目标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则将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系统化认识,加深对这个目标的理解和情感升华。
第九课“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内容和第五课中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内容上同质。如果将这两课的资源很好地整合,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很好地融合与对接,则会更好地强化青少年对这种精神力量的认识与追随。
另外,弘扬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结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二者互相融合,可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二)建议知识内容更加丰富完善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它确立的不仅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构的指导思想。但教材在此方面的知识结构内容太少太笼统,重要性难以显现。虽然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难点,但它关乎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关乎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方向性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应要用更多篇幅强化它的引领作用。 关于创新精神的解读,教材在两个地方讲创新,一是科教兴国战略(P62),講了要加强科技创新;二是21世纪对我们素质有更高要求时(P141),用一句话概述了创新的作用。然而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结构的基本内容。现在全社会都倡导创新,特别强调创新要从孩子抓起。如果将教材上创新知识很好地整合,从多角度说明创新的重要性,例如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等,再增加一些启智思维的引导,则将成为一部非常生动且具有时代气息的好教材。
四、对人教版教材新的期待与展望
一套好的教材,不仅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而且要做到知识结构严谨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同时要接受时间的考验。人教版教材做到了,且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以往我们比较注重教材的严肃性,忽视学生的接受性;注重理论知识的严谨、系统,忽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漠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容易导致学生盲目迷信书本,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道墙。新的教材寓理于具体事例之中,寓情于可亲可近的活动之中,少了一板一眼的说教,多了入情入理的引导、选择,学生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融入教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行文风格看,新的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种平等交流、共同探讨的气息。标题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人性化语言,提问是探讨式、合作式的,叙述性的文字是交流性的。即使结论性的文字,也不是纯理论性的阐述,而是情景交融的对话。
新的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尊重学生个性。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和条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感悟程度、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感和选择。对此,我们不是视而不见,而是倍加尊重,以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材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人而异的,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
人教版九年级教材曾给教学一线的教师及广大青少年学生以很大帮助。使教师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教学;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很好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出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以上是笔者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总结,也是对思政课教学的认识与思考。相信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九年级人教版教材会以更新、更完善的知识结构展现在我们面前,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塑造完美人格。
参考文献:
[1]李洪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有哪些变化?2012-02-23人教网.
[2]吴泳.新课标新要求——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初探.《教育教学论坛》,2012(27).
[3]九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新教材修订说明.
[4]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培训——新理念、新形式、新教法.
[5]教育部思政司组编.思想道德修养.高等教育出版社.
[6]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关键词: 课程标准 知识结构 思考建议
2003版课程标准实施以后,铜陵市基本使用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课配套教材。人教版的教材知识结构脉络清晰,很好地体现了课标提出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2001年以来,笔者一直从事九年级教学以及组织学生中考复习工作,期间曾使用过其他版本教材。但通过比较,人教版教材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对组织教学和学生复习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强化了教学效果。
一、2011版新课标的变化和要求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工作。与2003年5月颁布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相比较,《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力求减负、审慎设计等特点。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结构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在新课改进行了十多年后,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2003年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正式出炉。本文对二者进行对比,从《前言》《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就其中一些体现了新课标新要求的变化进行阐述。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目前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基本脱离了应试教育,但是,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思想品德课教师掌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尺度,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会对学生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道德观、人生观乃至世界观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对现行人教版九年级教材知识结构的认识
通过学习和教学研究,我认为人教版九年级的教材与课程标准的结合,它的结构思路应该是:贯穿九年级教材的情感主线是要求学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知识主线是党的基本路线。
教材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是对七八年级教材的概述。七年级是成长中的我,要求我们对自己负责。八年级是我与他人的关系,要求我们对他人负责。九年级是我与集体社会与国家的关系,要求我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而承担社会责任的最集中体现就是热爱祖国。
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热爱祖国就要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就要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根据基本国情制定党的基本路线,教材知识结构围绕着党的基本路线展开。第二单元中四五两课解读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要实施的具体途径。其中,第四课是解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即应坚持哪些国策与战略;第五课是解读自力更生和艰苦创业即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是解读党的基本路线的前三个目标,即富强民主文明的具体内容及文明中学生如何参与其中的问题。第六课讲的是民主,即人民当家做主,要求青少年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第七课讲的是富强,即实现共同富裕,要求青少年学会合理消费;第八课的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青少年加强道德修养,抵制不文明行为。
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其中第九课继续解读了党的基本路线中和谐的目标。要求青少年全面认识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自觉地融入到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第十课,笔者认为是对即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进行心理情感上的提醒,在成长的道路上要有正确的心态。由此可见教材编写者的用心良苦。
三、对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
根据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新教材在全国各个实验区的实验情况,结合一线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近年来在各种重大场合的讲话、发言中提出的新精神、出台的一些重大方针、政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对原先的教材相应作了一些修改,替换了一些已经过时的材料、数据,对字、词、句进一步作了完善。
(一)建议课程结构合理优化调整
2003版课程标准提出之时,党的基本路线还只是“富强民主文明”三个目标。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已增加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这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要实现的目标,甚至是党的基本路线提出的最主要的目标。如果在教材的编排上把“和谐”纳入到第三单元,和“富强民主文明”这三个目标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则将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系统化认识,加深对这个目标的理解和情感升华。
第九课“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内容和第五课中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内容上同质。如果将这两课的资源很好地整合,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很好地融合与对接,则会更好地强化青少年对这种精神力量的认识与追随。
另外,弘扬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结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二者互相融合,可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二)建议知识内容更加丰富完善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它确立的不仅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构的指导思想。但教材在此方面的知识结构内容太少太笼统,重要性难以显现。虽然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难点,但它关乎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关乎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方向性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应要用更多篇幅强化它的引领作用。 关于创新精神的解读,教材在两个地方讲创新,一是科教兴国战略(P62),講了要加强科技创新;二是21世纪对我们素质有更高要求时(P141),用一句话概述了创新的作用。然而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结构的基本内容。现在全社会都倡导创新,特别强调创新要从孩子抓起。如果将教材上创新知识很好地整合,从多角度说明创新的重要性,例如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等,再增加一些启智思维的引导,则将成为一部非常生动且具有时代气息的好教材。
四、对人教版教材新的期待与展望
一套好的教材,不仅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而且要做到知识结构严谨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同时要接受时间的考验。人教版教材做到了,且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以往我们比较注重教材的严肃性,忽视学生的接受性;注重理论知识的严谨、系统,忽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漠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容易导致学生盲目迷信书本,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道墙。新的教材寓理于具体事例之中,寓情于可亲可近的活动之中,少了一板一眼的说教,多了入情入理的引导、选择,学生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融入教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行文风格看,新的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种平等交流、共同探讨的气息。标题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人性化语言,提问是探讨式、合作式的,叙述性的文字是交流性的。即使结论性的文字,也不是纯理论性的阐述,而是情景交融的对话。
新的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尊重学生个性。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和条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感悟程度、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感和选择。对此,我们不是视而不见,而是倍加尊重,以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材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人而异的,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
人教版九年级教材曾给教学一线的教师及广大青少年学生以很大帮助。使教师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教学;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很好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出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以上是笔者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总结,也是对思政课教学的认识与思考。相信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九年级人教版教材会以更新、更完善的知识结构展现在我们面前,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塑造完美人格。
参考文献:
[1]李洪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有哪些变化?2012-02-23人教网.
[2]吴泳.新课标新要求——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初探.《教育教学论坛》,2012(27).
[3]九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新教材修订说明.
[4]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培训——新理念、新形式、新教法.
[5]教育部思政司组编.思想道德修养.高等教育出版社.
[6]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