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质量的阅读教学体现在通过强化语言训练,使学生形成语文能力和形象思维。这必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没有主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心理,充分的言语活动实践,教师讲得再精彩,学生也不能掌握知识、运用语言文字,更谈不上智力和个性的发展。那么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呢?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1.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目标是学生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力求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教改和学改同时进行。例如,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课题,我们想提什么问题呢?”学生纷纷发言:“黄河变化前是什么样子?变化后是什么样子?它变化原因是什么?黄河变化给我们什么教训?我们该怎样治理黄河?”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就参与了这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
2.参与重点、难点的确定。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学习活动过程,是培养锻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学生找出了学习重点难点,就把握了学习主动权。
3.参与学习方法的选择。
(1)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探求方法。小学课文中各种体裁的文本学习方法就不相同,学习古诗分哪几个步骤?学习说明文最好运用哪种方法?例如,教学《新型玻璃》时,先精讲了第一种玻璃——“防盗玻璃”,然后要求学生自学第二部分,并像老师讲课那样描述第二种玻璃。之后我再变换一种方式,用第一人称形式“自我介绍第三种玻璃——“变色玻璃”。最后要求学生自学第四部分,同样以第一人称方式描述第四种玻璃——“吃音玻璃”。
(2)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探求学习方法。阅读教学的客体材料是一篇体裁与题材不同,形式与内容不同的课文。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在大量、反复的阅读过程中,应用适应的学习方法。
二、采用多样教法,诱发学习兴趣。
1.画。根据课文意思,让学生铺纸画画,以画代讲。我教学《鲸》这课时,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描写鲸睡觉的语句,把鲸睡觉的样子画出来。
2.演。编课本剧,融说、唱、舞于一体,以演代讲。教学《一个苹果》时,针对文中人物多,故事感人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编课本剧的方法,展现志愿军战士相互关心的情景。
3.访。走访、采访、访问,以印证课文中的某些知识,深化理解。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考虑到学生家家都已经用上自来水,对毛主席为什么带领村子里的人挖井不甚理解。由于这口井就在瑞金城外,我便带着学生去走访这里的老红军。
4.查。查工具书、查资料,达到“知其所以然”。对课文中有些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学生还是不明白,就靠查字典来帮助解决。
5.看。实物观察,实地察看,直接获取知识。教学《画杨桃》时,文中的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到底像不像,学生很难下判断。教师把杨桃摆在讲台桌上,让学生轮流坐到“我”的座位——前排靠边的地方,说说自己看到的杨桃的样子,就理解了课文。
6.放。播放PPT课件。教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用幻灯、录像再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三、坚持以讀为本,边读边悟
具体做法是:
1.端正读书态度。强调学生读书字字入目,过目不忘,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强化读的训练。不是盲目地读,而是目标明确地读,训练到位。
3.尽量以读代讲。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引路点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各小组成员发表不同见解,创设了“主体参与”的良好气氛。在交流中相互启发,能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编辑 杨兆东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1.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目标是学生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力求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教改和学改同时进行。例如,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课题,我们想提什么问题呢?”学生纷纷发言:“黄河变化前是什么样子?变化后是什么样子?它变化原因是什么?黄河变化给我们什么教训?我们该怎样治理黄河?”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就参与了这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
2.参与重点、难点的确定。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学习活动过程,是培养锻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学生找出了学习重点难点,就把握了学习主动权。
3.参与学习方法的选择。
(1)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探求方法。小学课文中各种体裁的文本学习方法就不相同,学习古诗分哪几个步骤?学习说明文最好运用哪种方法?例如,教学《新型玻璃》时,先精讲了第一种玻璃——“防盗玻璃”,然后要求学生自学第二部分,并像老师讲课那样描述第二种玻璃。之后我再变换一种方式,用第一人称形式“自我介绍第三种玻璃——“变色玻璃”。最后要求学生自学第四部分,同样以第一人称方式描述第四种玻璃——“吃音玻璃”。
(2)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探求学习方法。阅读教学的客体材料是一篇体裁与题材不同,形式与内容不同的课文。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在大量、反复的阅读过程中,应用适应的学习方法。
二、采用多样教法,诱发学习兴趣。
1.画。根据课文意思,让学生铺纸画画,以画代讲。我教学《鲸》这课时,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描写鲸睡觉的语句,把鲸睡觉的样子画出来。
2.演。编课本剧,融说、唱、舞于一体,以演代讲。教学《一个苹果》时,针对文中人物多,故事感人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编课本剧的方法,展现志愿军战士相互关心的情景。
3.访。走访、采访、访问,以印证课文中的某些知识,深化理解。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考虑到学生家家都已经用上自来水,对毛主席为什么带领村子里的人挖井不甚理解。由于这口井就在瑞金城外,我便带着学生去走访这里的老红军。
4.查。查工具书、查资料,达到“知其所以然”。对课文中有些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学生还是不明白,就靠查字典来帮助解决。
5.看。实物观察,实地察看,直接获取知识。教学《画杨桃》时,文中的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到底像不像,学生很难下判断。教师把杨桃摆在讲台桌上,让学生轮流坐到“我”的座位——前排靠边的地方,说说自己看到的杨桃的样子,就理解了课文。
6.放。播放PPT课件。教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用幻灯、录像再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三、坚持以讀为本,边读边悟
具体做法是:
1.端正读书态度。强调学生读书字字入目,过目不忘,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强化读的训练。不是盲目地读,而是目标明确地读,训练到位。
3.尽量以读代讲。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引路点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各小组成员发表不同见解,创设了“主体参与”的良好气氛。在交流中相互启发,能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