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年前,我被聘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第二期指导专家,分配至“小幼校(园)长组”,由此认识了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吴金根校长。一晃5年了,说来惭愧,我对吴校长的了解还不太深入,只留下若干比较深刻的印象。
吴校长给我的第一印象极好。他讲话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这就让我很感谢他。我听力不好。听其他人发言不但要竖起耳朵,还要睁大眼睛看他的口形,眼耳并用,有时还是不甚了了。可是听吴校长发言则毫不费力,句句入耳。由此我就喜歡听他讲话。听多了,进一步发现,吴校长是一位爽直的人,是一条敢说敢干的汉子。他发言内容直白,从不闪烁其词,而且新观点、新提法层出不穷,颇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味。记得开始几次活动,交流学校管理经验,他刚一介绍便吸引了与会者的注意。他的题目大概是“喝好三杯酒”:开学时的“开工酒”、期中的“鼓劲酒”、期末的“庆功酒”。光听标题就让人如临其境:仿佛看到他和教师们大碗喝酒、其乐融融的豪迈场面。当然了,吴校长的“喝酒”更多的是个比喻:借酒抒怀,抒发教育理想。所谓“三杯酒”也就是学校管理的三大环节:开学时的共同谋划、期中的阶段小结、期末的全面反思与总结提升。这中间喝点小酒也无伤大雅。俗话说:酒后吐真言。三杯酒下肚,话匣子打开,潜藏着的智慧点子不停地迸发。大家推心置腹,肝胆相照,何愁办不好学校呢?难怪他和他的团队以及他的学校获得了那么多荣誉!
最近他的书稿提纲又一次让大家打开了眼界。他的书名叫《寻找“打开”的教育》,让人耳目一新。大家正在琢磨这“‘打开’的教育”是怎么回事,没想到一连串的提纲更让人瞠目结舌:“把教师打开”“把学生打开”“把课堂打开”……有人开玩笑地问:“到底是把什么打开?”他双手一摆,豪爽地说:“统统打开啦!”果不其然,他的提纲中也包括“把校长打开”。校长身先士卒,带头“打开”,还有什么坚冰打不破,还有什么枷锁打不开呢?
找来吴校长的文字稿一看,何谓“打开”就更加明白了。他的“打开”都加了引号,其实就是“打开”对教师、对学生、对课堂、对校长的种种束缚的意思,也就是大家常讲的“解放”。这一下大家恍然大悟:意料之外的话语,其实还在情理之中!只不过,“解放”是通用的词,“打开”则是吴校长首先使用的词——说不准将来它也会变成一个热词。人哪,我们哪,没人吃螃蟹时,谁都没想过这玩意还能吃;一旦有人吃了,吃得津津有味,立马蜂拥而上。少数人创,多数人仿,真是一条铁律吗?
忽然间想到了陶行知的《第一流的教育家》。陶先生批评说:“我们在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太小,对于一切新理,大惊小怪……他的一举一动,不是乞灵古人,就是仿效外国。”咦!这不是批评我们吗?我们有时不就是这样吗!发言时左一个“夫子”,右一个“斯基”,以引经据典为荣,不过是拾人牙慧,何等可悲!
陶先生又说:“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要“放大胆量,单身匹马,大刀阔斧,做个边疆教育的先锋,把那边疆的门户,一扇一扇的都给它打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咦!吴校长不就像这样的人吗?
对我而言,吴校长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朋友。他不但常常以“自己的句子”激发我们的灵感,更与我们在精神上追求着同一个理想。我珍惜这段友情。
吴校长给我的第一印象极好。他讲话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这就让我很感谢他。我听力不好。听其他人发言不但要竖起耳朵,还要睁大眼睛看他的口形,眼耳并用,有时还是不甚了了。可是听吴校长发言则毫不费力,句句入耳。由此我就喜歡听他讲话。听多了,进一步发现,吴校长是一位爽直的人,是一条敢说敢干的汉子。他发言内容直白,从不闪烁其词,而且新观点、新提法层出不穷,颇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味。记得开始几次活动,交流学校管理经验,他刚一介绍便吸引了与会者的注意。他的题目大概是“喝好三杯酒”:开学时的“开工酒”、期中的“鼓劲酒”、期末的“庆功酒”。光听标题就让人如临其境:仿佛看到他和教师们大碗喝酒、其乐融融的豪迈场面。当然了,吴校长的“喝酒”更多的是个比喻:借酒抒怀,抒发教育理想。所谓“三杯酒”也就是学校管理的三大环节:开学时的共同谋划、期中的阶段小结、期末的全面反思与总结提升。这中间喝点小酒也无伤大雅。俗话说:酒后吐真言。三杯酒下肚,话匣子打开,潜藏着的智慧点子不停地迸发。大家推心置腹,肝胆相照,何愁办不好学校呢?难怪他和他的团队以及他的学校获得了那么多荣誉!
最近他的书稿提纲又一次让大家打开了眼界。他的书名叫《寻找“打开”的教育》,让人耳目一新。大家正在琢磨这“‘打开’的教育”是怎么回事,没想到一连串的提纲更让人瞠目结舌:“把教师打开”“把学生打开”“把课堂打开”……有人开玩笑地问:“到底是把什么打开?”他双手一摆,豪爽地说:“统统打开啦!”果不其然,他的提纲中也包括“把校长打开”。校长身先士卒,带头“打开”,还有什么坚冰打不破,还有什么枷锁打不开呢?
找来吴校长的文字稿一看,何谓“打开”就更加明白了。他的“打开”都加了引号,其实就是“打开”对教师、对学生、对课堂、对校长的种种束缚的意思,也就是大家常讲的“解放”。这一下大家恍然大悟:意料之外的话语,其实还在情理之中!只不过,“解放”是通用的词,“打开”则是吴校长首先使用的词——说不准将来它也会变成一个热词。人哪,我们哪,没人吃螃蟹时,谁都没想过这玩意还能吃;一旦有人吃了,吃得津津有味,立马蜂拥而上。少数人创,多数人仿,真是一条铁律吗?
忽然间想到了陶行知的《第一流的教育家》。陶先生批评说:“我们在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太小,对于一切新理,大惊小怪……他的一举一动,不是乞灵古人,就是仿效外国。”咦!这不是批评我们吗?我们有时不就是这样吗!发言时左一个“夫子”,右一个“斯基”,以引经据典为荣,不过是拾人牙慧,何等可悲!
陶先生又说:“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要“放大胆量,单身匹马,大刀阔斧,做个边疆教育的先锋,把那边疆的门户,一扇一扇的都给它打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咦!吴校长不就像这样的人吗?
对我而言,吴校长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朋友。他不但常常以“自己的句子”激发我们的灵感,更与我们在精神上追求着同一个理想。我珍惜这段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