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不是毛毛细雨,不会自己从天下掉下来。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有人说,学生给我们幸福;有人说,社会对我们职业的认同让我们收获幸福;有人说,获得“名师”的称号让我们收获幸福。其实,这都是幸福的来源,但不是幸福的根源。幸福的根源在于我们教师本人,拥有阳光心态,幸福便会永远与我们同在。拥有阳光心态,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还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化的成长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做一个快乐的教师?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修炼。
一、正确认识教师这个职业
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为人师表”“德高为范”,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社会还是校方,都对教师有着极高的道德规范要求。这种规范使得一些教师把自己也看成了当代社会规范的楷模,无形中增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其实教师也只是普通人,他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七情六欲,也有人性弱点。允许教师是一个正常人,不苛责,不奢求,教师本人也不把自己看成圣人,允许自己犯错误有缺点,只有这样,才能不累不烦不躁,才能幸福快乐。
有人把教师比喻为“春蚕”“蜡烛”“绿叶”,一谈到教师这种职业,我们总能想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化作春泥更护花”这类诗句,牺牲自我,无私奉献是其本质,所以不少人甚至教师本人都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要无私付出。我觉得首先要把其看成是一种职业,然后才是事业。既然是职业,首先得满足生存所必备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如果一份职业连养家糊口都不够,那么我想无论如何是谈不上幸福快乐的。教师要把这种付出看作是自我成长的一种必备的手段,没有付出,就没有成长,就没有发展。换种心态换种角度看自己的付出就会幸福得多,为自己的发展付出,有谁会不愿意?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道、业”多半是前人已有的经验,教师只是传和授,所以教师并不一定都要成为专家。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在前人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联系现实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就已经算不错了。既然是“传授”,那就意味着有“不受”,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教师的教,所以教育教学允许遗憾存在。更何况社会大环境又岂是教师能改变的,我们做教师的,通过努力,尽量让遗憾少留一点,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都有所改变。看清了这点后,在工作中,教师就不会苛责自己,就不必把自己当成是拯救黎民的民族英雄。
二、知足常乐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不能得到的东西,是因为贪欲的膨胀,是因为老是和别人比较。有人说,教师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多,吃得比猪差,教师劳累辛苦是不假,可是跟那些在毒日下在田间工地上劳作的农民比是不会差的;教师待遇差是不假,可是跟干了一天手上还只半个馍馍的人相比,教师是幸福的。选择恰当的比较对象,也是幸福的因素之一,眼睛少往上看,多往下看。贪求是烦恼的根,有了饱暖思淫欲,有了票子想房子,有了房子想位子,贪欲是无穷尽的。既然无法选择,那就顺其自然——淡然接受吧。多想想清洁工,多想想农民工……
三、爱心是幸福的源泉
爱是一个人的本能,爱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教师这种职业比起其他职业来要生动得多,因为他是跟天真烂漫的孩子打交道,你不用设防,不用勾心斗角。有爱的教师就会发现孩子身上的童趣,孩子对教师就会有一种信赖和依赖感。一个教师从学生身上收获到尊敬、爱戴、亲密、感恩和改变时,幸福和快乐感是无以言表的。特别是当发现自己竟然能改变一个顽劣的人时,能让孩子由野性变得文明,由幼稚变得成熟,由懈怠变得勤奋,这个时候,应当是教师最快乐的时候。试想想,除了教师,谁还有这样大的魔力?教师要善于从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成功,善于提炼出成就感。
四、走出分数怪圈
很多时候,教师的不快乐应由校方和教师本人负责。校方把分数定为教师职称、级别等评比的最重要的数据,一个教师是否优秀,分数说话;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分数说话;一个教师的收入如何,也是分数说话。常此以往,很多教师也就唯分数论了,评比、争论、嫉恨、痛苦都是分数惹的禍。教师只有跳出分数的怪圈,重在教育过程的展开,重在教育方法的体验,才会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
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明显已跟不上学生的需求,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轻松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学得越多,教起来就越轻松。
不断地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才会取得理想的成就,职业前景才会灿烂如花。不断地学习,炼就孙悟空式的十八般武艺,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拥有更多的教育教学智慧。拥有了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怕被淘汰,不会被淘汰。这样的人,怎能不幸福?
做教师不用在生与死间抉择,不用在收获与付出间抉择。我们只需要用一颗安宁的心去审视我们的工作,用一颗抹去功利色彩的心去面对教育,用一颗幸福的心感染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静守教师的本份,安守教师的本能,固守教师的职能,便是一个懂得品味幸福的教师,一个懂得创造幸福的教师。
一、正确认识教师这个职业
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为人师表”“德高为范”,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社会还是校方,都对教师有着极高的道德规范要求。这种规范使得一些教师把自己也看成了当代社会规范的楷模,无形中增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其实教师也只是普通人,他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七情六欲,也有人性弱点。允许教师是一个正常人,不苛责,不奢求,教师本人也不把自己看成圣人,允许自己犯错误有缺点,只有这样,才能不累不烦不躁,才能幸福快乐。
有人把教师比喻为“春蚕”“蜡烛”“绿叶”,一谈到教师这种职业,我们总能想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化作春泥更护花”这类诗句,牺牲自我,无私奉献是其本质,所以不少人甚至教师本人都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要无私付出。我觉得首先要把其看成是一种职业,然后才是事业。既然是职业,首先得满足生存所必备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如果一份职业连养家糊口都不够,那么我想无论如何是谈不上幸福快乐的。教师要把这种付出看作是自我成长的一种必备的手段,没有付出,就没有成长,就没有发展。换种心态换种角度看自己的付出就会幸福得多,为自己的发展付出,有谁会不愿意?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道、业”多半是前人已有的经验,教师只是传和授,所以教师并不一定都要成为专家。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在前人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联系现实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就已经算不错了。既然是“传授”,那就意味着有“不受”,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教师的教,所以教育教学允许遗憾存在。更何况社会大环境又岂是教师能改变的,我们做教师的,通过努力,尽量让遗憾少留一点,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都有所改变。看清了这点后,在工作中,教师就不会苛责自己,就不必把自己当成是拯救黎民的民族英雄。
二、知足常乐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不能得到的东西,是因为贪欲的膨胀,是因为老是和别人比较。有人说,教师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多,吃得比猪差,教师劳累辛苦是不假,可是跟那些在毒日下在田间工地上劳作的农民比是不会差的;教师待遇差是不假,可是跟干了一天手上还只半个馍馍的人相比,教师是幸福的。选择恰当的比较对象,也是幸福的因素之一,眼睛少往上看,多往下看。贪求是烦恼的根,有了饱暖思淫欲,有了票子想房子,有了房子想位子,贪欲是无穷尽的。既然无法选择,那就顺其自然——淡然接受吧。多想想清洁工,多想想农民工……
三、爱心是幸福的源泉
爱是一个人的本能,爱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教师这种职业比起其他职业来要生动得多,因为他是跟天真烂漫的孩子打交道,你不用设防,不用勾心斗角。有爱的教师就会发现孩子身上的童趣,孩子对教师就会有一种信赖和依赖感。一个教师从学生身上收获到尊敬、爱戴、亲密、感恩和改变时,幸福和快乐感是无以言表的。特别是当发现自己竟然能改变一个顽劣的人时,能让孩子由野性变得文明,由幼稚变得成熟,由懈怠变得勤奋,这个时候,应当是教师最快乐的时候。试想想,除了教师,谁还有这样大的魔力?教师要善于从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成功,善于提炼出成就感。
四、走出分数怪圈
很多时候,教师的不快乐应由校方和教师本人负责。校方把分数定为教师职称、级别等评比的最重要的数据,一个教师是否优秀,分数说话;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分数说话;一个教师的收入如何,也是分数说话。常此以往,很多教师也就唯分数论了,评比、争论、嫉恨、痛苦都是分数惹的禍。教师只有跳出分数的怪圈,重在教育过程的展开,重在教育方法的体验,才会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
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明显已跟不上学生的需求,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轻松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学得越多,教起来就越轻松。
不断地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才会取得理想的成就,职业前景才会灿烂如花。不断地学习,炼就孙悟空式的十八般武艺,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拥有更多的教育教学智慧。拥有了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怕被淘汰,不会被淘汰。这样的人,怎能不幸福?
做教师不用在生与死间抉择,不用在收获与付出间抉择。我们只需要用一颗安宁的心去审视我们的工作,用一颗抹去功利色彩的心去面对教育,用一颗幸福的心感染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静守教师的本份,安守教师的本能,固守教师的职能,便是一个懂得品味幸福的教师,一个懂得创造幸福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