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质量的提高创造了重要平台,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功能被过分抬高和盲目使用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本文以《安塞腰鼓》教学为例,从利与弊两方面谈一下現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是一种基础性学习,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学会生活、从事各种工作、进行社交活动必备的基础。”语文学科的这种基础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氛围不活跃,这些都大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但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这大大改善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学生学习之前就调动其学习的兴趣,这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堂课开始之前,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文本,教师利用图片、音频、视频、实物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让学生多方位的接触文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授《安塞腰鼓》这一课时,由于“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学生对其了解甚少,所以学生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读不出安塞腰鼓的气势磅礴。这时教师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录像,这样可以让学更加形象地感受到安塞腰鼓的气势,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扩大容量,增长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粉笔与黑板相结合的主要教授形式,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扩充了知识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中学语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法律、文化、历史、地理等,为了更好地教学,急需丰富快捷的信息”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种信息的汇总和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之间搭建了便利的桥梁。《安塞腰鼓》正文一共1055个字,分为30个自然段,这篇课文的魅力所在不只是精雕细琢的语言艺术,还有文本所传达出来的陕北后生的生命精神。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这篇课文的语言时,可以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的长句相对比,体会短句和长句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所以用PPT将两篇课文的语句展现出来更加有利于学生分析鉴赏。
三、聚合知识,形成体系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旁征博引,教授的知识点多而杂,由于时间的限制,板书的时候总是精益求精,在做课堂小结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抽出知识主线组成知识树主干,将各种零碎的知识点归纳整理成知识树枝条,实现对知识的理解由部分到整体的过程。《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让学生从言语的角度关注“文章美”,体会作者表达感情与表达形式的关系。文本在描写安塞腰鼓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如排比、比喻、反复、对比、感叹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正是课堂小结需要强调的一方面。教师可以提前整理成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课堂小结的时候展示给学生看,既节省时间又重点明确、一目了然。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现代教育技术也不例外,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得当便能事半功倍,如果被过分抬高甚至盲目使用,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还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面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四、避免盲目,讲求实效
现代教育技术的在课堂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教学过程中没有了各种图片、视频,就不再是一堂优质课,所以很多时候矫枉过正,不根据文本情况盲目使用。例如现在的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播放朗读的音频,并且让学生模仿着朗读。殊不知在一些课堂上,这样的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想象,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安塞腰鼓》就不是一篇适合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作者对语言的砍削、雕琢、一系列变形的陌生化处理,就是为了阻止你流利地朗读。”郑桂华老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就没有播放朗读的课件,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的,这样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读这篇课文。语文本身就没有什么固定答案、正确答案,更何况是如何朗读一篇课文呢。
五、紧扣文本,抓住重点
“语文具有综合性,语文教师应该是杂家”,这样的话在师范类院校的课堂上经常能够听得到。语文的综合性就体现在“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而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也是涉及政治、历史、地理、化学等各个学科,但是这些学科知识的介入是为语文文本服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知识中开阔视野。但是有些老师就舍本逐末,将这一类的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地理课……《安塞腰鼓》的教学就具有警示性,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大讲特讲“安塞腰鼓”的由来、形式、影响等,更有甚者半节课都在播放关于安塞腰鼓的视频,这种不扣文本,不抓重点的所谓“开放式”课堂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
总之,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教学工具和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有利作用,但是值得引起语文工作者注意的是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恰当运用,避免进入误区。这样才能做到语文课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曹海明.语文教育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
[2]吴秀民.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尝试[J].教育评论,2001(6).
[3]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宁娜,女,1991年生,硕士学历,闽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是一种基础性学习,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学会生活、从事各种工作、进行社交活动必备的基础。”语文学科的这种基础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氛围不活跃,这些都大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但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这大大改善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学生学习之前就调动其学习的兴趣,这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堂课开始之前,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文本,教师利用图片、音频、视频、实物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让学生多方位的接触文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授《安塞腰鼓》这一课时,由于“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学生对其了解甚少,所以学生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读不出安塞腰鼓的气势磅礴。这时教师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录像,这样可以让学更加形象地感受到安塞腰鼓的气势,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扩大容量,增长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粉笔与黑板相结合的主要教授形式,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扩充了知识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中学语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法律、文化、历史、地理等,为了更好地教学,急需丰富快捷的信息”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种信息的汇总和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之间搭建了便利的桥梁。《安塞腰鼓》正文一共1055个字,分为30个自然段,这篇课文的魅力所在不只是精雕细琢的语言艺术,还有文本所传达出来的陕北后生的生命精神。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这篇课文的语言时,可以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的长句相对比,体会短句和长句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所以用PPT将两篇课文的语句展现出来更加有利于学生分析鉴赏。
三、聚合知识,形成体系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旁征博引,教授的知识点多而杂,由于时间的限制,板书的时候总是精益求精,在做课堂小结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抽出知识主线组成知识树主干,将各种零碎的知识点归纳整理成知识树枝条,实现对知识的理解由部分到整体的过程。《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让学生从言语的角度关注“文章美”,体会作者表达感情与表达形式的关系。文本在描写安塞腰鼓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如排比、比喻、反复、对比、感叹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正是课堂小结需要强调的一方面。教师可以提前整理成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课堂小结的时候展示给学生看,既节省时间又重点明确、一目了然。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现代教育技术也不例外,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得当便能事半功倍,如果被过分抬高甚至盲目使用,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还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面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四、避免盲目,讲求实效
现代教育技术的在课堂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教学过程中没有了各种图片、视频,就不再是一堂优质课,所以很多时候矫枉过正,不根据文本情况盲目使用。例如现在的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播放朗读的音频,并且让学生模仿着朗读。殊不知在一些课堂上,这样的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想象,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安塞腰鼓》就不是一篇适合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作者对语言的砍削、雕琢、一系列变形的陌生化处理,就是为了阻止你流利地朗读。”郑桂华老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就没有播放朗读的课件,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的,这样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读这篇课文。语文本身就没有什么固定答案、正确答案,更何况是如何朗读一篇课文呢。
五、紧扣文本,抓住重点
“语文具有综合性,语文教师应该是杂家”,这样的话在师范类院校的课堂上经常能够听得到。语文的综合性就体现在“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而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也是涉及政治、历史、地理、化学等各个学科,但是这些学科知识的介入是为语文文本服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知识中开阔视野。但是有些老师就舍本逐末,将这一类的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地理课……《安塞腰鼓》的教学就具有警示性,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大讲特讲“安塞腰鼓”的由来、形式、影响等,更有甚者半节课都在播放关于安塞腰鼓的视频,这种不扣文本,不抓重点的所谓“开放式”课堂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
总之,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教学工具和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有利作用,但是值得引起语文工作者注意的是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恰当运用,避免进入误区。这样才能做到语文课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曹海明.语文教育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
[2]吴秀民.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尝试[J].教育评论,2001(6).
[3]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宁娜,女,1991年生,硕士学历,闽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