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pN1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并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pN1期(1~2枚淋巴结转移)胃癌的21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单发胃腺癌,术前未接受放化疗,均接受D2或D2+淋巴结清扫。统计各组淋巴结转移及跳跃转移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结果全组219例患者共清扫6 440枚淋巴结,平均29.4(16~62)枚/例;阳性淋巴结319枚,淋巴结转移度为5.0%(319/6 440);其中1枚淋巴结转移119例,2枚淋巴结转移100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的淋巴结组别分别为No.3[29.2%(64/219)]、No.6[18.3%(40/219)]和No.4[11.4%(25/219)]。与肿瘤直径≤5 cm者相比,肿瘤直径> 5 cm者No.3组[39.4%(39/99)比20.8%(25/120),P= 0.003]、No.4组[16.2%(16/99)比7.5%(9/120),P= 0.045]和No.8组[16.2%(16/99)比6.7%(8/120),P= 0.025]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升高。全组患者发生淋巴结跳跃转移56例(25.6%),肿瘤直径>5 cm者淋巴结跳跃转移发生率显著升高[34.3%(34/99)比18.3%(22/120),P= 0.00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是pN1期胃癌淋巴结跳跃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982,95%CI:0.978~3.921,P= 0.033)。
结论pN1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以胃旁第1站淋巴结为主,总体上遵循着由近及远的转移规律,但亦有相当数量的患者会出现淋巴结跳跃转移。肿瘤大小是影响各组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且肿瘤较大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跳跃性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