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wd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支持大学贫困生资助工作,但该工作却面临资助数量与资助育人目的不符的情况,难以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文章主要分析了大学贫困生资助育人现状,并提出了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贫困生资助育人对策,确保该项工作真正发挥效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贫困生;现状;对策
  一、大学贫困生资助育人现状
  1.经济困难认定无科学机制
  贫困生认定过程中,无法科学界定家庭经济困难标准,不同高校其界定标准也不同,甚至出现班级内部学生轮流领取资助金的情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报的都是由政府出具的贫困证明,真实性有待考证,无太大参考价值。一些学生家庭并不困难,但他们仍能在当地政府得到贫困证明,导致一些真正困难的学生丧失了领取资助金的机会。
  2.经济困难学生压力大,学习成效不佳
  很多大学贫困生读大学的初衷就是改变命运,在日常求学过程中面临着较大压力,不能够正确探索自身的学习方向,难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加之,因高中时期这类学生接受的教育比较单一纯粹,到大学之后,无法快速适应教育内容和理念的变化,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还影响了成绩[1]。
  3.经济困难学生存在心理危机
  贫困生到大学之后,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产生心理冲击,干扰到日常学习。目前,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在高校心理危机中占比很重。这种现象与大学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的要求背道而驰。
  4.资助工作未产生明显教育效果
  虽说国家加大了贫困生资助强度和范围,但是大学常出现在资格审查和评定上力争贫困等情况,时常有大学贫困生拿着国家资助金享乐的现象。一些贫困生缺乏集体意识和同情心,面对各类资助始终以自我为中心,也有一些贫困生抱怨社会不公平,存在仇富等不良心态。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贫困生资助育人对策
  1.改进筛选标准及规则,宣传资助政策
  大学贫困生资助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让学生懂得诚信、感恩和自强自立等。倘若过分强调评选标准,而没有宣传贫困生资助的意义和目的,学生只会单一地追求公平公正,而不去思考这样举措的本质内涵。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个人特质的发展等,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行为。具体而言,应依托学校和资助政策达到育人的目的,使学生具备健全、独立的人格。
  2.淡化資助金额,强化资助类型意义及落实
  虽然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很多贫困生缺乏感恩意识。积极心理学认为一个人优缺点兼而有之,倘若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仅追求量而非对该项工作的本质进行思考,将很容易出现资助金使用不合理及浪费的情况。因此,国家和相关部门要加大贫困生资助目的和意义的宣传力度,多探索有效的资助类型和方法。
  3.将心理资助作为工作重点
  一些贫困生因家庭原因存在自卑心理等,人际关系紧张。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贫困资助工作应做好对贫困生的心理资助,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兴趣,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天分,教会他们心理管理,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自制力等。定期开展校内或校际贫困生心理座谈等,给予贫困生抒发内心的机会,使其交际范围和社会支持系统不断拓宽,实现资助育人工作目标[2]。
  4.开展感恩教育,着重培养贫困生实践能力
  很多高校普遍将关注点放在资助金发放和勤工俭学岗位的提供方面,而勤工俭学岗位往往工作内容简单,还要耗费学生大量精力,却并无太大收获。针对这一情况,积极心理学理念强调对行动意义和价值的追寻,高校应着重培养贫困生的实践能力,对其进行感恩教育,实现身心双向培养,契合育人目的。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强调的是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人格特质等,恰恰契合了大学贫困生资助育人目的。学校和教师应对该项工作予以改革,凸显它的正向价值和意义,达到良好的贫困育人资助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肖雪丽.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贫困生资助模式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32-133.
  [2]王智超.谈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1):39-41.
其他文献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近些年来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创新了计算机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观念,其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着较大的帮助。为此,文章将结合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分析在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方法和策略,以便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计算机课程是中职学校教学的重点科目,学好计算机知识不论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案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其可以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语文课堂的活跃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对
一、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及其实现方式  移动学习理念由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学者于1994年提出,历时多年后,最终在信息化时代获得了实现的机会[1]。所谓智能手机移动学习,指以智能手机为媒介,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的模式。该模式的实现,需要移动终端的支持。手机短信、移动网络、网站以及学习软件,均具有信息传输的功能。以学习软件为例,大学英语的学习软件,具有“数据丰富”“功能性强”的优势。传统的学习模
不久前,三八妇乐连锁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和平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称自己已经离开三八妇乐公司,并且打算离开直销业回归传统。记者联想到在此之前采访三八妇乐证券部经理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