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能力对每个人甚至每个民族很重要。但写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写作教学效率不高。本文从写作观、写作兴趣、写作教学方式、多读多写多改、作文批改等角度进行思考,提出一些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做法。
关键词:写作教学 有效性 写作观 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方式 作文批改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158-01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良好的写作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是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创新型人才的基础能力之一。我们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写作能力的高低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可是,反观我们的写作教学,其现状是何其令人担忧:要么写作课时被阅读课挤掉,要么作文课堂变为“范文朗读课”,要么写作教学变成“教师指导课”……总之,相当一部分学生得了“作文恐惧症”,很多学生学了多年语文,可是连一篇像样的作文都写不出来,甚至个别学生在中考中作文空着不写。
那么,如何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呢?根据近年写作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要改正教师的写作观。很多教师将写作的本质理解错了,认为写作能力高就是应试作文写得好,考试分数高。作文教学就是提高学生的应试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考试分数。很显然,这种观念来源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事实上,课标对写作的内涵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写作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也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之一。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改变落后狭隘的写作观,树立科学合理的写作观,不再戴着“镣铐”跳舞,将学生从应试作文的“囚笼”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写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写出富有个性的真性情,这样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第二,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教学亦然。可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没有这一前提,一切教学都将低效。其次,要改变学生对写作的认识。要让学生相信:写作不是作家的专利,只要认真学,认真写,人人都可以写好作文。最后,要多层面、多角度地表扬学生,可以表扬学生的写作态度,可以表扬学生写作习惯的进步,甚至可以表扬学生的一字、一词、一句的进步或闪光点,让学生在成功中积累信心,在自信中不断成功,形成写作教学的良性循环。总之,只要学生有了强烈的写作兴趣,我们的写作教学就有了高效的前提。
第三,要改变写作教学的方式。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是低效的。那么,写作教学方式如何改变才可能有效呢?(1)写作教学要处理好主体性与主导性的关系,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变学生的“要我写”为“我要写”。“我要写”是写好作文的不二法门。(2)要改变学生的写作学习方式,要改变“老师讲,学生听”或者“学生念,学生听”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一定能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3)写作教学的重点要改变,要改变“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的模式,要让学生多写,多改,在写中改,在改中思考、讨论,在提高中写。总之,写作教学方式的改变一定能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第四,要走多读多写多改的有效之路。作家从来没有教出来的,安徒生、高尔基、鲁迅等文豪皆可为证。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多读书,读书可以积累写作的基本材料,比如词语、句子、修辞等,同时还可以学习前人的写作技巧等。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读书却写作水平高的人大概还没有。其次,要多写,可以引导学生写日记,这是经无数先辈证明过的写作有效之路,鲁迅先生一生都在坚持写日记。写日记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悟能力,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又可以在日记中练习写作技能,作为作文的演兵场。假如学生每天写400字的日记,一周就写2800字,一个月能写12000字,一年能写140000多字,初中三年的日记就能写420000字之多。试想,在这么大量的写作实践中,写作能力怎么能不提高呢?最后,要多改。文章不厌百回改。鲁迅先生说:“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如果没有辛苦的修改,《红楼梦》怎么能登上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呢?在修改中,学生写作的遣词造句、标点修辞、写作技巧等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如果没有有效的修改,写再多的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都不能实现。总之,“三多”是提高写作教学效率的高效之路,三者缺一不可。
第五,要改变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它的效率高低影响着写作教学效率的高低。传统的全批全改模式效率不高,必须做出改变。如何改变呢?(1)批改标准可以改变。可以设定基础标准,比如书写、错别字、病句、标点等方面的标准;可以设定发展层面的标准,比如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炼字、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标准。这样可以让不同写作层次的学生都能合理确立自己作文训练的目标,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在进步中看到自己的写作优势,强化其写作的热情。(2)批改的主体可以改变。可以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双边合作”,学生是写作教学的主体,也是一篇篇作文的作者,他们只有明确作文优劣的标准,才能在作文构思、写作、修改阶段更有效率。同时,作品是多样的,加入学生评改既能防止教师单独评改的片面性和思维惯性,又能使学生积极加入到作文的学习写作活动中去。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比如,基础层面的批改,包括书写、标点、错别字等,可以由学生改,发展层面的批改,包括作文的选材、立意、布局等,可以由教师改,也可以由教师主导下的学生改。(3)批改的形式可以灵活,可以教师全批全改一部分,也可以小组合作批改;可以学习某篇作文的优点,也可以共同修改某篇文章的不足,这样既可以提高批改的针对性,又能深化学生对批改的理解。总之,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一环,只有提高这一环节的效率,才能使写作教学更高效。
总之,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更多的人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钻研。我深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摸索出一条有效甚至高效的写作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 吉克巫留.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J].考试周刊,2011(58):69-70.
[2] 薛晓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8):50-51.
关键词:写作教学 有效性 写作观 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方式 作文批改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158-01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良好的写作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是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创新型人才的基础能力之一。我们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写作能力的高低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可是,反观我们的写作教学,其现状是何其令人担忧:要么写作课时被阅读课挤掉,要么作文课堂变为“范文朗读课”,要么写作教学变成“教师指导课”……总之,相当一部分学生得了“作文恐惧症”,很多学生学了多年语文,可是连一篇像样的作文都写不出来,甚至个别学生在中考中作文空着不写。
那么,如何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呢?根据近年写作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要改正教师的写作观。很多教师将写作的本质理解错了,认为写作能力高就是应试作文写得好,考试分数高。作文教学就是提高学生的应试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考试分数。很显然,这种观念来源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事实上,课标对写作的内涵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写作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也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之一。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改变落后狭隘的写作观,树立科学合理的写作观,不再戴着“镣铐”跳舞,将学生从应试作文的“囚笼”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写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写出富有个性的真性情,这样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第二,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教学亦然。可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没有这一前提,一切教学都将低效。其次,要改变学生对写作的认识。要让学生相信:写作不是作家的专利,只要认真学,认真写,人人都可以写好作文。最后,要多层面、多角度地表扬学生,可以表扬学生的写作态度,可以表扬学生写作习惯的进步,甚至可以表扬学生的一字、一词、一句的进步或闪光点,让学生在成功中积累信心,在自信中不断成功,形成写作教学的良性循环。总之,只要学生有了强烈的写作兴趣,我们的写作教学就有了高效的前提。
第三,要改变写作教学的方式。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是低效的。那么,写作教学方式如何改变才可能有效呢?(1)写作教学要处理好主体性与主导性的关系,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变学生的“要我写”为“我要写”。“我要写”是写好作文的不二法门。(2)要改变学生的写作学习方式,要改变“老师讲,学生听”或者“学生念,学生听”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一定能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3)写作教学的重点要改变,要改变“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的模式,要让学生多写,多改,在写中改,在改中思考、讨论,在提高中写。总之,写作教学方式的改变一定能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第四,要走多读多写多改的有效之路。作家从来没有教出来的,安徒生、高尔基、鲁迅等文豪皆可为证。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多读书,读书可以积累写作的基本材料,比如词语、句子、修辞等,同时还可以学习前人的写作技巧等。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读书却写作水平高的人大概还没有。其次,要多写,可以引导学生写日记,这是经无数先辈证明过的写作有效之路,鲁迅先生一生都在坚持写日记。写日记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悟能力,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又可以在日记中练习写作技能,作为作文的演兵场。假如学生每天写400字的日记,一周就写2800字,一个月能写12000字,一年能写140000多字,初中三年的日记就能写420000字之多。试想,在这么大量的写作实践中,写作能力怎么能不提高呢?最后,要多改。文章不厌百回改。鲁迅先生说:“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如果没有辛苦的修改,《红楼梦》怎么能登上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呢?在修改中,学生写作的遣词造句、标点修辞、写作技巧等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如果没有有效的修改,写再多的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都不能实现。总之,“三多”是提高写作教学效率的高效之路,三者缺一不可。
第五,要改变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它的效率高低影响着写作教学效率的高低。传统的全批全改模式效率不高,必须做出改变。如何改变呢?(1)批改标准可以改变。可以设定基础标准,比如书写、错别字、病句、标点等方面的标准;可以设定发展层面的标准,比如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炼字、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标准。这样可以让不同写作层次的学生都能合理确立自己作文训练的目标,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在进步中看到自己的写作优势,强化其写作的热情。(2)批改的主体可以改变。可以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双边合作”,学生是写作教学的主体,也是一篇篇作文的作者,他们只有明确作文优劣的标准,才能在作文构思、写作、修改阶段更有效率。同时,作品是多样的,加入学生评改既能防止教师单独评改的片面性和思维惯性,又能使学生积极加入到作文的学习写作活动中去。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比如,基础层面的批改,包括书写、标点、错别字等,可以由学生改,发展层面的批改,包括作文的选材、立意、布局等,可以由教师改,也可以由教师主导下的学生改。(3)批改的形式可以灵活,可以教师全批全改一部分,也可以小组合作批改;可以学习某篇作文的优点,也可以共同修改某篇文章的不足,这样既可以提高批改的针对性,又能深化学生对批改的理解。总之,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一环,只有提高这一环节的效率,才能使写作教学更高效。
总之,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更多的人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钻研。我深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摸索出一条有效甚至高效的写作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 吉克巫留.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J].考试周刊,2011(58):69-70.
[2] 薛晓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8):50-51.